云海翻涌,飞舟破开层层雾霭,如利箭般穿行于群峰之间。王沐阳立于舟首,衣袍猎猎,目光沉静地望向前方。袖中香囊再度轻震,这一次他并未惊讶,只是指尖微动,将那缕细微的波动纳入感知。气流骤然紊乱,飞舟猛然一沉,侧翼撞上一团凝实的风罡,舟体发出低沉的嗡鸣。
他神色不变,左手轻抬,体内灵流如江河归海,顺着经脉缓缓涌向掌心。青气自指尖溢出,不散不聚,仿佛与风势同频呼吸。片刻后,那股狂乱的气流竟如遇无形屏障,悄然分流,绕舟而过。几只盘旋在高空的影翅蝠见状扑来,利爪直取舟尾灵核。王沐阳右手一引,青气化作一道弧光掠出,未击其身, лишь轻拂翼膜。蝠群如遭雷击,纷纷振翅退散,再不敢靠近。
香囊表面裂纹又一次泛起微光,极淡,却持续了数息。他低头看了一眼,未作停留,只将灵识沉入舟阵,重新校准航向。前方天际,一座浮石林隐约可见——那是他与李欣烨、黄文杰约定的会合之地。
飞舟缓缓降落在一片平坦的岩台之上,石面布满风蚀纹路,中央有一圈浅浅的凹痕,显然是有人曾在此长久守候。王沐阳跃下舟身,脚步沉稳,每一步落下,地面都几不可察地微微一震,仿佛体内灵流与大地脉动隐隐相合。
“你终于回来了。”
声音从岩台另一侧传来。李欣烨缓步走出,一袭素白衣裙随风轻扬,手中长剑尚未归鞘。她目光落在王沐阳身上,眸光微闪:“气息……不一样了。”
黄文杰紧随其后,脸上带着久别重逢的笑意,却也不掩审视之意:“你这模样,倒像是脱胎换骨。可别告诉我,那老家伙真有通天手段?”
王沐阳笑了笑,从怀中取出那枚断裂的玉牌,递了过去:“它已无用,但见证了一段转折。”
李欣烨接过,指尖抚过裂痕,忽然蹙眉:“这纹路……竟与云裳门古籍中记载的‘心契印’有几分相似。”
黄文杰凑近看了看,挠头道:“你们说的我都听不懂。但你能平安回来,就是最好的消息。”
王沐阳点头,随即正色道:“我在千峰集遇一隐修,他点破我体内力量之所以失控,是因为以‘控’代‘通’,以‘惧’对‘力’。真正的破局之法,不在压制,而在感知与融合——以心驭力,内外如一。”
两人闻言皆是一怔。
“以心驭力?”李欣烨低声重复,眼中闪过思索之色,“不是凝气成形,不是引灵入脉,而是……用心去‘听’力量的流动?”
“正是。”王沐阳闭目,掌心向上。青气自丹田升起,循经脉而行,如溪流汇川,最终在掌心凝聚成一朵三瓣虚花,花瓣缓缓旋转,却无半分暴烈之气。他睁开眼,花影散去,只余一缕青丝缭绕指间。“你看,它不再是外物,而是我意志的延伸。”
黄文杰瞪大双眼:“你以前施展青气,总带着一股撕裂感,现在……竟如呼吸般自然?”
“因为我不再抗拒它。”王沐阳说道,“它本就是我所得传承的一部分。排斥,只会引发反噬;接纳,才能驾驭。”
李欣烨沉默片刻,忽而抬手,一缕灵光自剑尖溢出,在空中划出一道波纹状轨迹。“若按你说的,灵力并非单纯驱使,而是需与心境同步……那我们以往的修炼,是否都走了偏路?”
“未必是偏路,只是少了一层领悟。”王沐阳道,“就像你们练剑,招式熟稔,却未必每一剑都出自本心。若能以心引剑,以意带气,威力自然倍增。”
黄文杰挠了挠头:“听着玄乎,不如你演示一遍?”
王沐阳不语,只退后三步,双足稳立。他深吸一口气,不再调动灵力,而是缓缓闭目,心神沉入识海。主符文静静悬浮,螺旋纹路如根须延伸,与经脉融为一体。他不再“看”它,而是“感”它——感它流转的节奏,感它每一次细微的震颤。
片刻后,他双掌缓缓推出。
没有轰鸣,没有光影炸裂。只有一道青色涟漪自掌心荡开,如水波般扩散。岩台上积年的尘屑被轻轻托起,悬浮空中,排列成一道螺旋轨迹。李欣烨的剑尖微微颤动,竟自行离鞘寸许,仿佛被某种无形之力牵引。黄文杰只觉体内灵流一阵躁动,竟不由自主地随那涟漪节奏起伏。
三息之后,王沐阳收掌,青气归体,尘屑落地,一切恢复如常。
李欣烨瞳孔微缩:“你刚才……不是在释放力量,而是在‘共振’。”
“不错。”王沐阳睁开眼,“当我以心驭力,力量便不再是我发出的‘招式’,而是我存在的‘状态’。你们若能领悟这一点,便能与我同频,共修共进。”
黄文杰咽了口唾沫:“所以……咱们也能学会?”
“可以。”王沐阳点头,“但需从最基础的‘感知’开始。闭目,放松,不要试图控制灵力,而是去感受它在体内的流动,像听风,像听雨。”
三人盘膝而坐,围成三角。王沐阳居中,引导二人调整呼吸节奏。起初,李欣烨尚能保持清明,黄文杰却屡屡走神,灵力时强时弱,波动紊乱。几次尝试后,三人灵流交错,竟形成一股微弱的排斥之力,彼此干扰,难以凝聚。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