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总裁豪门 > 英雄吁天录 > 第一百七十三章 长剑啸天意难平.辕门悬首解危难.

袁承天目睹这石室之中这些互相残杀的人,心中生起莫名的伤感,不由气由膺发,仰首长啸,以舒胸中许久的块垒,因为世路不平,世道艰险,不知哪里是我世外桃花源!再回首看人间,多是猛虎与豺狼,伺机噬人间!不由得想起这些年忧患之中,看尽悲欢离合,尤其身边至亲之人一个个离去,让他倍感辛酸,有时便自茫然,心想:我来世间此生为何?有时又想起当年的袁督师的义不畏死,似乎是想以死证明自己忠君爱国,可是却落得了个尸首不全的下场,而且当时还有民众恨不得吃其肉,寝其皮,以为他是里通外国的无耻奸贼!由此可见世间人心之恶,一至如此?想到他当时虽慷慨激昂,蹈死不顾;然而当他看到围观民众不是敬重他,而是要生吞活剥于他的那种冷酷无情之时,想来心中也是说不出的忧患——一种脱离愤怒的的忧患!他不忧虑自己生死,所虑者乃是千千万万的大明百姓自此而后恐怕要沦为敌国的奴隶!可是一切皆有定数,似乎天命不可改变,他的精诚依旧唤不醒沉睡麻木不仁的世人!

忽然角落传来簌簌声响,打破他的沉思。他忽然想起自己是要找逃出生天的法子,怎么一时懵懂起来了,不由得连连懊悔,恐怕碧儿在外面一定等得心急了,自己却还在这里婆婆妈妈做这无谓的事情。他一边恼恨自己一边走进石室深处,只是心想他们是如何进入的,因为外面的走道之中全然没有打斗兵器的痕迹,心中不免纳罕。他心想他们这些人都是有爹爹和娘亲,可是为了各自的立场抑或是心中的理想与执念而互相戕杀,似乎不为人道?可是千古以降,王朝兴迭莫不如是,又岂是现在而为?他又在此伤感连连,但觉来日大难,去日无多,真是世事无常,人的生命有时竟如此脆弱,在历史的洪流的倾扎之中似乎微不足道,可是他们生前都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有血有肉,有行为有理想,有担当有责任;可是一旦置身于那乱世之中便是人命贱如狗,谁人会想起他们这些出身寒微之人,仿佛无人会纪念于他们!原来上天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天下百姓为刍狗,自古以来,概莫能外!

他将这些兵士的尸骸移开,又向里走,只见尽头又是一道石门,似乎有千钧之重。他的心头不由一震,心中便豁然明白:这石门之后定是一条山道,可以贯穿这石室,否则那些清兵又不是神仙,怎么会平空出现在这石室之中?他大步走前,仔细观看只见石门稳于泰山嵌入地上深达尺余的石槽之中,所以只要这石门一经落下,入了石槽便是神仙也难搬运,以至这石室之中众人互相戕杀,无一人可以生还。

袁承天心想:虽然看似这石门不可动摇,实则不然,必有其它的法子。他手持手中几乎快燃尽的木棒,上下左右端详,誓要从其中找到破解的法子。忽然他的目光停留在石门上方,只见上面有铁链滑动的痕迹,心想必有所原因。于是乎他跃身而上,以手为钩勾住那石门上方的突出的边缘,抬头查看便发现上头隐隐有亮光闪动,在这黑暗之中犹为显眼。他的心中不由一动,便伸手去拿……忽然头脑之中闪现一个念头:不可以……这念头刚落只听石门上方嗖嗖一连射出几十支铁箭,虽然岁月久远,可是依旧劲风迫人,斫人肌肤,几乎令人遍体生寒。

袁承天惊觉身形已变,手脚并用,以掌击那石门身子跃过门楣,这些沉重的铁箭一一从足下穿过,有的射入对面的石壁缝隙之中,有的则跌落在地上,发出刺耳的呛呛啷啷之声,在石室之内久久不绝,可见其沉重,如果当时袁承天察觉稍慢,此刻只怕已然被射成了全身羽箭的刺猬,性命再难保全了!

袁承天身在半空,踢足换气,身形如燕轻灵灵换了几个方向,当身子下落之时又自拔起,因为他知道这石门上方那隐藏的铁链必是开启这石门的关键所在,所以他还要试一试;虽然适才那危险经历让他惊出一身冷汗,现在想起来心头兀自骇然,可是为了可以和碧儿可以脱身,自己的生死又何惧哉?

此时石室之内已是黑暗不见些许微光,因为那火把已然燃尽,只有点点灰星,在那地上闪着光。袁承天身子悬空,右手搭在那石门上方的边缘,左手抓住那铁链在手,心中一喜,因为这铁链并未生锈,竟可以滑动。他人落下,手中铁链自然下落,不意这扇看似不可动摇的石门竟缓缓上升。原来机关所在便是这铁链,这下着实出乎意料。

袁承天喜出望外,不禁手舞足蹈,欢喜的像个孩子,仿佛又回那苦难的儿时——可是那时虽乞讨人间,有时露宿街头,可是心中却无而今这万千忧患、万千愁苦、万千无奈,有的只是忧患人间,有的只是感慨人生多艰,世路不平;他虽想扭转乾坤,可是有时又觉得凭己之力终是力有不逮!他也有万念俱灰之时,也想就此放下肩上重担,不再过问世事;可是每当念及天下还有人在风雪之中哀哀求生之时,便又自振作,心想:自己为什么总是优柔寡断,不能当机立断,总是妇人之仁,以至让身边至亲之人一个个离去,自己可不是罪人?

石门之外是风雪之夜,只见外面是山坳,树木杂生,已是枯槁,随手可折,往上是山巅,便是适才他和碧儿骑马经过之路——原来这石室处于山腹之中,也真是神奇。袁承天抬头见这雪花似乎又大了些,将山川覆盖,树木尽成了玉树琼枝,分外娇娆,透着是冰雪乾坤!

夜近三更,他无暇赏这雪,寻着山石又到山巅,只见足下是万里山川,张家口尽在眼下,雪夜之中尤见官兵巡城,隐隐约约可听到他们喊的口号。还有黄龙旗在北风吹雪中扑扑作响,似乎想展示清国兵士最后的倔强——因为胜败荣辱只在此张家口一役,若此城被攻破,那么京畿防守尽失,再无可御之兵,京都沦陷只是早晚之事。以多铎亲王之为人,只怕便是血流飘杵,万里无鸡鸣的情形;因为他可不是什么忧国忧民的大圣人,他是只管夺取天下,要天下万众皆要跪俯我脚下,看谁敢说半个不字!他誓要再开万世之基业,不世之功勋,重振天朝上国,万国来朝,四夷宾服之盛世……

忽地夜中传来夜枭的鸣叫,这才打破此处万物俱寂的气氛。他抹了一下不知是汗水抑或泪水,心想:天下苍生从来的罹难,只是他们只有默默忍受,事不得已是决然不会揭杆起义……不是他们无血性,乃是世间君君臣臣的教化让他们做事从来谨小慎微,从不越制!

雪愈下愈大,毫无收住的情形。他不由仰天长叹,又是感怀在心,在这茫茫白雪之中他渺小如无物,可是他虽碌碌无为,心中却有民族大义,不忘前明社稷!走到山崖,向下俯视这才发现那轩辕神剑依旧插于山石缝隙之中,因为有雪覆盖,所以如果不是仔细去看,是决然发现不了的。他将绳索系在山石旁一株老松树,然后下去,小心攀登,不敢有丝毫大意,因为如果一个不小心难免堕下去,尸骨无存!

虽然山石此时湿滑,可是他还要下去取下这把轩辕神剑,因为他不能辜负当初丐帮的陈平陈大哥所托,因为就目下情形而言天下反清复明的势力日趋式微——复明社已然土崩瓦解、洪武门已不在世上、而丐帮目前已悉数归皇帝一人节制,而其它帮派已不成气候,放眼天下只有袁门一力支撑,似乎力有未逮,一种孤身茫茫,不知何去何从的悲凉涌上心头;更可悲者是掌门大师兄率昆仑派已为朝廷所用,他已然将历代昆仑掌门所信奉的教条全然忘却,只是为了他一个人的野心而不顾民族大义,这岂不是一种悲哀!想起师父在世昆仑派声威日隆,而今掌门易手,不再有那肝胆昆仑的行为,反而日趋式微,成了世人口中不忠不仁不义不孝之门派,不知将来有何面目去叩见师尊?自己如果不能挽大厦之将倾,真是愧对师父对自己的授业之恩。

当他小心翼翼将这轩辕神剑取在手,心中不由一喜,便有所疏忽,一块山石滑落,往他头上落下,连带枯枝树木。当他惊觉之声,已临头顶,眼见一块重逾百斤大石便砸向他的头顶,如果一击命中只怕他性命难保。袁承天见机得快,手中长剑斜刺山壁呛地一声进去,接着他右手握剑,身子摇荡开去,只见这大石从他身侧落下。“好险,好险”他心中暗道。这时他身子悬空,摇来摆去,还好他有武功加持,所以并不会撞向山石,饶是如此也是惊险万分。

他稍做休息,向下觑视只见下面那颗大松树上虽已白雪茫茫,可是依稀可见碧儿在那儿似乎也望着他……他不由心中一动,心想:不知将来自己和碧儿该何去何从……一时又百感交集……

这时碧儿也亦见到了他,便扬声大喊。袁承天并不作答,因为此时不可出气呐喊,只有运用内功心法,待得心神已定,便觑准时机抽剑在手,身子飘下。好恰不恰正落在碧儿身边。这松树本来已覆盖满了白雪,又经袁承天下落,不觉又摇了摇,承受不住二人,只听喀喀声响,松树断折。袁承天见势不对,便将碧儿一把揽过,低声道:“碧儿……”话音甫落松树已然断折,向谷底滑落。袁承天已然借势脚蹬松树带着碧儿腾身跃起,并且手脚并用,左右双手不失时机勾住突兀可出的山石和树木,脚下一撑,身子再又升起,如此互相使力,不出片刻已跃至山巅。碧儿在他身后,紧紧抱着他的肩臂,直觉得自己仿佛腾云驾雾,不敢向下看,因为回看下面万壑纵横,深不见底,有阴森森地感觉,但觉遍体生寒,直骇得闭上双眼,不敢看上去,而且抱袁承天的双手也颤抖不已。

袁承天自然可以感受的到,心想:也难怪碧儿心生胆寒——只要自己一不留意便是尸骨无存,葬身谷底,试问谁不害怕?

待得身落平地,碧儿这才睁开双眼,轻轻叹了口气,似乎幽怨多于哀愁!袁承天见积雪盈尺,已没胫骨,行走维艰,心想看来步行是不行的,不如削木为犁带着碧儿在这积雪盈尺的雪地上滑行,这样一来可以事半功倍。他想到此处将碧儿放下,顺手从背后抽剑在手,手腕转动之间刷刷声响之间已将山石旁一株大树齐齐从中削断,三下五除二的功夫已削成了木板,然后看了看碧儿。此时碧儿也转头看来,于是两个人不觉四目相视,心中一暖,莞尔一笑,已然心意相通。想这碧儿自小生长一那绝域之地昆仑山上,每至冬天便是大雪纷至沓来,常常是雪大如席,有时经月不化。他们同门师兄妹便滑雪犁,找雪鸡,有时玩得不亦乐乎,常常忘了时辰,以至天黑回至玉虚宫,不免受到师父赵相承的责罚。其实说到责罚也只不过是用木尺打手掌抑或在九天玄女宫大殿诵读《度世人经》,众人每每诵读至那“人道渺渺,仙道茫茫……仙道常自吉,鬼道常自凶。高上清灵美,悲歌郎太空!……唯愿仙道成,不欲人道穷……束诵妖魔精,斩馘六鬼锋。诸天气荡荡,我道日兴隆!诸天气荡荡,我道日兴隆……”

万里山川,白雪苍茫,只见雪地之上袁承天滑动雪犁游走在山间,虽然寒风袭面,可是心中却是热血沸腾,想起这一生忧患,不觉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碧儿在他身后紧紧拿住他的衣带,见这情形,心想:他从来都是忧患人间,不知时务,只是一味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可是在旁人看来他是个不识时务的呆子,他不明白天下大势所趋,已不是他一个人可以扭转乾坤的;因为满人入主中土已有百多年,天下尽有汉人消磨志气,再无反清复明的心念,因为人人都为了一己之私,而枉顾道义;不知是悲是喜?他虽在困境中,可是依旧倔强,不肯认输,因为他相信天下总有志同道合的人,虽然明知不可为,可是他还要为之,因为人心不死,信念不灭!

碧儿见袁承天一无反顾,在这大雪飞扬中前行,忽生一种万古凄凉的感觉,想起“高上清灵美,悲歌郎太空……诸天气荡荡,我道日兴隆!”她想袁师弟之所以不放弃,也许因为他心脉之中流淌着袁氏一门忠义千秋的血液,亦是汉人不懦弱的血液!——虽然有时未必成功,但是可以感醒世间多少的人!

袁承天心无所寄,带着碧儿两个人冒着大雪茫茫中前行。木犁发出吱吱地响声,又隐隐约约听到远处的野狼的嗥叫声,不由得忽觉此生去日无多,来日大难;虽然心有碧血丹心,但是总是无处可售,目视天下只有袁门一力承担反清复明的事业,自己有时感到茫茫无所依,不知将来该如何自处……

碧儿虽在袁承天身后,手拿衣带不让自己脱离木犁,可是依稀可以感受的他的意志消沉,心中不禁伤感连连心想:难道阿天不再是以前那个风华正茂,肝胆昆仑,有时怒指乾坤错,有时横剑斫天南的意气少年?……而今……而今这位小师弟似乎已是万念俱灰,对家国事业全不作想,只想浑浑与众人无异……也许是他看破世俗,想来人生一世皆是一场大梦!只是人人身陷其中而不知迷途知返,总是做着无谓的事情!忽然她情到悲处不禁歌唱道:“茫茫红尘一场梦,谁对谁错皆有天定!问苍穹,鸿蒙初开谁为情种,空让世人生死牵挂,不知何处是家乡?哭一场,笑尽天下人,无一人是英雄?说什侠气满天,行道处也不过是逢场作戏!我欲叩问上天,为何忧患人间,苦让人肝肠寸断……”

袁承天听得碧儿这令人悲伤的曲子不觉得心中亦是悲悲戚戚不已,可是他又不能分心,因为此时正滑行大雪之上,只要稍有不留意便会跌身万丈悬崖之下——所以他只有心无所骛,在这茫茫大雪之中孤寂前行,眼前尽是??不平的道路,似乎黑暗处隐藏着噬人凶残的虎豹,时时伺机杀人;这样一来反而激起他心中不灭的信心,因为他从来都是越挫越勇,从不会在困难之前服输,因为他的倔强从来都是直面万重艰险,——心中有信念——他身后还有袁门三十万之众的弟子!他怎么可以弃之不顾?那诚然不是他的性格,他虽有时优柔寡断,可是有时也是笑傲天下,从不会一蹶不振,——当年清心嫁与将军府的海查布也不能让他心灰意冷,因为他明白这也许天命所定,有时非人力可为!虽然他也一时失落、旁徨无着,可是最后还是毅力战胜灰心!他不能置天下百姓于不顾,他还要反清复明,重光汉人天下,不让蛮夷踏我山河!他有时想起当年朱重八的誓言:驱除鞑虏,恢复中国的信念!想当年那朱重八不也是出身寒微,可是却不认命,在困苦忧患中成长,砥砺前行,终于一平蒙元,还我河山!自己的先祖袁督师也是一世尽忠为国,虽然俟后身死国灭,可是他依旧信念不死,尤其那首临终诗百年以降,依旧为后人所记念,诗道:一生事业总成空,半世功名在梦中。死后不愁无勇将,忠魂依旧守辽东!

他再展眼抬头之际已到张家口城墙之下,只是隔着护城河,所以难以逾越,只有隔河喊话。守城的兵士之中也有丐帮弟子——他们自然是识的这袁承天的,所以便让兵士放下吊桥,让袁承天和碧儿一行进城。

此时守城已有副将陈祖守任职,因为主帅陈守中中毒已深,已然逝去;而张家囗这座城池又不能一日无主帅,否则军心动荡,那样反而让敌人有机可乘,所以众兵士便推举这陈祖守为主帅,以稳军心,防止兵士哗变——要知此时摄政王已是屯兵十万,对张家口虎视眈眈,时有发难之时;当此紧急之时全城责职全在这陈祖守一人之身,让他备感身心疲劳,力有不逮的样子。正当他焦虑之时,忽然来了这袁承天,当真是喜出望外——因为他知道这袁承天可是袁门少主,武功睿智俱是出人意表,而且听闻传说他私下与嘉庆皇帝情交莫逆,——虽然袁门是反清复明的帮派,可是皇帝本人念及与他的情谊,便不为己甚,处处容让,不让有司衙门缉拿,所以袁门势力得以做大,以至南七北六一十三省尽有分舵,广有弟子,而今已是三十万之众,可以和丐帮分庭抗礼,亦成了反清的中坚力量。以至恭慈太后时时忧虑,因为她实在担忧这袁门一旦对皇帝发难,只怕便是狂风骤雨不可阻止,尤其袁承天更是武功卓绝,以一敌万的不世出的英雄,似乎于百万军中取人首级如探囊取物耳;更兼目下清囯军队武功废弛,再无当年入关之时的英勇,也许是承平日久,人人耽于享乐,忘了忧患危机,以至士心涣散,似乎再无人想着为国尽忠,所以一旦袁门起事,公然向皇帝发难,只怕其势如破竹,官军难抵敌!所以恭慈太后便暗中指使四大顾命大臣阴奉阳违,对皇帝虚以委蛇,以其制衡皇帝,不让袁门做大危及朝廷!

袁承天在中军帅帐见这位新任的守城主帅陈祖守——年纪也不过弱冠,却是显得英武不凡。袁承天与他见过礼,不免说了几句客套话,然后话锋一转切入正题,问及这些天守城的防备。陈祖守听了这些问话,不觉神情有些茫然,因为先前他虽为副将,虽也训练兵士,可是说到守城御敌却非其所能,所以有些不知所以,显得大志躇踌。袁承天亦知守城和御敌非其所难,——虽然他出身军营,然而目下却是武功废驰,已是不堪大用,所以现下第一要义却是稳固军心,不可忌惮于城外敌人——虽然有十万之众,号角连营,声势甚是惊人,但是只要合城军民一心,又何惧于他?这是当务之急,再者便是令兵士日夜巡守,不让敌人有可乘之机,打造兵械以备不时之需,更要多备滚木擂石,以防敌人突然袭击,以免措手不及!他将自己的守城想法说出来,这陈祖守以为可用,便依言而行。

袁承天见此间无事便要告辞,忽然一名兵士风风火火跑来,向陈祖守禀告军情,只是见到袁承天在场欲言又止,似乎害怕走露军情。陈祖守知道此时正是用人之时,自然不能对人有别,所以轻咳一声说道:“有什么事情尽管禀告,此间并无他人!”这兵士见主帅发话,自然不敢稍有隐瞒,说道:“禀将军丐帮舵主潘岳阳已然遇难,而且被乱军枭首示于辕门示威,而且还射来劝降书信……”陈祖守喝道:“呈上……”那兵士将那书信呈上。袁承天见这陈祖守神情变得越加难堪,而且似乎还有发怒的样子,可见这书信之上的言语定是不恭,否则他也不置于失态。

袁承天听那兵士说到丐帮舵主潘岳阳被悬首辕门,不由得神情黯然,心想忠义之士横遭毒手。陈祖守过了好一会,将书信放在公案之上,说道:“想这潘舵主忠义乾坤,本来是要去敌营盗取解药,不想却横遭不测,让人扼腕长叹!而今陈守中将军已逝,此城只有我陈祖守守卫,这肩上的重担……”他欲言又止,言下之意便是自己未必能承担的起……实在有些力有未逮!

袁承天心想:如若让那潘舵主的首级悬挂敌军辕门示威,岂不寒了天下人的心?所以于公于私自己都不能置身世外,——虽然丐帮已依附于朝廷,与先前的反清复明的信条大相径庭,可是而今自己却不能为了私利而忘公,因为大义在人间!这时他身后的碧儿见袁承天的神情,知道这位从来都是悲人悯人的小师弟总是在他人危殆之时急公好义,而忘了自身安危!她有心劝阻他不要去冒险,可是想想只怕也是徒劳,因为袁承天一向倔强,从不认输,所以他未必会听进自己的话,想想还是放弃,由他去吧!

这时中军大帐中的将领人人无言,因为自忖无力去夺取那潘舵主的首级,所以人人都不言语,面面相觑。袁承天见无人出头,便向这位陈祖守请缨,自己愿只身前往。陈祖守正忧虑如何派人去敌营取那潘舵主的首级与尸身,不想这位袁门少主自告奋勇愿意前往,心想正得其便。

外面的雪花似乎小了些,天空阴沉沉丝毫不见放晴的迹象。袁承天只身出得城来,过了吊桥,回头看护城河已是白茫茫一片,心中感慨万千,心想:大师兄一直不知悔改,与侠义背道而驰,未尝不是悲哀。自己有心阻拦,奈何他却听不得忠言,以为别人是嫉恨于他,其实他已然心入魔道,而且愈陷愈深,如果再不制止,只怕便是万劫不复之地步!可是而今世上再无人约束于他,因为没有师父他自然谁的话都不肯听,自己难道忍看他身入魔道?一时之间感慨万千,伤感不已,虽然前途是不见尽头的茫茫白雪,可是依旧阻拦不了他的坚强决心,为了同道的道义前面纵然危机重重也阻挡不了他!

夜色沉沉,军帐连营,只见辕门外的旗杆刁斗之上悬着一个人的首级,在北风雪花中来回摆动,只是不屈的双眼怒视人间,似乎誓要踏碎这腥膻世界;只是而今人鬼殊路,再不能领导丐帮群雄,只有孤零零在风雪中孤愤——只是没有生命,如果有的话他定然要仰天长啸,壮怀激烈,唤醒懵懂不自觉醒的人!北风怒号,卷起片片雪花,吹打这无情的人间!

袁承天立于这天地之间,昂首看苍穹,一片苍茫阴沉,昔日的星辰已隐藏于天际深处,无声无息更无光,仿佛满天的肃杀,掩不住一世的悲凉。他见此情景,心中不由的万念丛生,心想:人生一世究竟为何而来?又为何而去?来自何方?又去自何处?皆不可知!仿佛生命充满了忧患和不尽的磨难!

他再看这丐帮舵主潘岳阳,只见他的不屈的首级怒睁圆目,仿佛随时都可以仰天长啸,因为他心中充满苌弘化碧,忠义乾坤!袁承天见四下似乎无人,只有漫天的雪在飘,仿佛诉说着这世间的悲苦的故事,其实世上每个人都有着一段不平凡的事迹,只不过有人为民族大义而肝胆昆仑,有人却浑浑噩噩一生,不知大义何在?有时与草木一秋,随波逐流,已成常态,试问世间还有多少人记得当年袁督师忠烈事迹,似乎湮灭于人们的记忆之中。——可是世间还有微光,微光中有人砥砺前行,虽然艰难重重,有时举步维艰,可是却不放弃,在万念俱灰,心灰意冷之时想起袁督师当年死且不俱,试问世间还有何事不可为?是人便要有信念,否则浑浑噩噩与那禽兽何异?人之异于禽兽,乃是有思想,有作为也!正如圣人有言: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舜明于庶物,察于人伦,由仁义行,非行仁义也!所以为人也,去之则人道亡,虽人而不足以为人矣!故君子之存之也。始则穷理尽性以至命,中则动心,忍性以立命,终则存心养性以俟命。

忽地一阵急剧地北风吹动这辕门之前旗杆刁斗,只听得当当作响。袁承天目视这旗杆有四丈有余,自己一跃而上似乎也不能够,只有中途再提气换功才可以跃上取下潘舵主的首级。他提气撑地身子上跃,身子半空,再行提气以左脚踢右脚,以期借力上升,便是如此接二连三,眼见便到刁斗,可以见到这潘舵主逝不瞑目,冰雪冻得都是冰块,可是那威武不屈的神情透着远迈前代英雄的侠气,古人说侠气贯长虹,而今由是观之,诚不欺我!

他待得伸手去取那首级,可是觉得这首级似乎透着古怪——一种难以言说的感觉,只是哪里不对!——忽地刁斗格格声响,似乎他已触发机关,只听得嗖嗖地劲风不善,刁斗已是射出几支羽箭,都是蓝汪汪淬有巨毒,显见是要一发制命,决不容有回旋余地。此时袁承天左手搭住刁斗,右手去取那首级,可说是避无可避,因为近在咫尺,想要躲避可说是千难万险几不可能。看情形似乎这袁承天是必死无疑,可是便在这间不容发危难之时,袁承天只有撤手,变掌推着旗杆以期借势向外尽力跃开,以躲避这突发暗器伤己。可是既便如此也是身中一支羽箭。他此时身子悬空,眼见难已取那首级,虽然心下不甘,可是一时也是无法,只有落在地上,再做计较!

他刚刚站稳身形,只觉背后有人,不觉回头,正见掌门大师兄傅传书从军营中施施然走来,神情不嗔不喜不恕不悲,着实让人猜不透心中所想。他刚要说话,只见傅传书已大声道:“袁师弟,你以为你可以轻而易举拿走潘舵主的首级?”袁承天听他言语中透着不以为意,傲慢的神情,心想这一切必是这位大师兄的杰作,旁人也断然想不出这样歹毒法子。

傅传书忽然从背后掣下一把弯刀,随既搭箭,一箭射向那旗杆刁斗上悬挂着的首级,只见箭去如流星,正中那潘舵主的首级,只听得轰地一声炸开——原来箭上有火药,竟而将这首级炸得纷碎。袁承天见状,气得无以复加,心想:大师兄焉也歹毒,竟将这潘舵主炸得魂飞烟火,真是可恨之极!他不再言语,呛地从背后拔剑出手,一剑直指傅传书,意在为这潘舵主讨回公道。

傅传书蔑视地一笑,抛下长弓取剑在手,正是昆仑派的掌门之剑,也不答话出剑与袁承天较量在一起。初时袁承天还是意气风发,可是后来渐感肩臂麻木而且有万蚁攒心的感觉,而且神思有些迷离——这是羽箭之上的毒液起了作用。傅传书正是要这效果,心下不免得意,心想:小师弟,今日你死定了,便是有大罗金仙只怕也救不了你……他出剑不由快了很多,全然忘了这位同门师弟几次三番容让于他!

袁承天渐感不支,想以内功心法暂时控制毒入头脑,可是大师兄步步进迫,不容他有喘息的机会,似乎非要制他于死地而后快不可。袁承天心想:以今日之情形,只有孤注一掷了!他想到此节,忽地仰天长啸,将心中愤懑一倾而出,落得胸中空荡荡,似乎再不为世间万物所萦绕,正合乎那首诗:从征万里风飞沙,东西南北总是家!胸中落得空索索,心事凝然白莲花!……只是他心中自始至终念兹在兹放不下一个人——清心!也许清心是他一生所爱,其它女子对他皆是多余——因为世间情之一字,害死了多少有情人!可是这种情形千年以降,从未改变,依旧是一脉相承,傅传书眼见小师弟全力反击相格,知道他从来倔强,不肯认输,亦或屈就于人,心中不由吭了一下,心想:这可由不得你!今日我是决然不会让你逃出生天,——因为目前只要攻下张家口这座大城,那么防卫京师的蔽障尽失,便可以长驱直入,直捣京城……想到此处不由得笑出声来,心想将来王爷得有天下,那么世子之位便有我来做,天下未始不是我的……到那时君临天下,问谁敢不从……

袁承天又岂知这位大师兄心中打着这鬼主意,只是想他为眼前荣华富贵所迷惑,以至走入邪道,犹不知改,仿佛要一意孤行,不到黄河不死心,不撞南墙不回头!剑来,直刺袁承天小腹。袁承天反手一剑格开,余势不衰,趁机发难,手中轩辕神剑横削大师兄。傅传书见状惊出一身冷汗,跃身向外,正落在那旗杆之旁。袁承天心中恼他用长箭射那首级让它支离碎碎,让那潘舵主死也不得安生,所以手中轩辕神剑更不留情,长剑过处,旗杆轰然倒塌,只震得地上大雪纷纷四溅!

不知何时辕门之外聚了许多兵士,只是他们只是观战并不发难,似乎抱着事不关己的心态。也许是平常这傅传书对他们太过苛刻,以至人人心中生怨,所以今日他行为窘迫,也无一人出手,只是等待他发声求援,再行出手……可是以傅传书为人心高气傲,他又岂会轻易认输,那样一来他在军营中威信何在?又何以服众,以后谁又会听他的号令,可是百害无一利,所以他死也不会求助!

袁承天心智已失,行为似乎不受控制,手中轩辕神剑寒芒斫处便是飞雪扬天,于无形之中透着阴森森的杀人戾气,让人心生胆寒。傅传书的剑法终究不及袁承天,所以剑走偏锋,显得力不从心,处处可见捉襟见肘,似乎不出多时便有落败的可能。

袁承天刷刷又是一阵急攻,已然迫得傅传书左支右拙,行动躲闪便见不及。可是他虽不抵敌小师弟,心中却是一万个不服,心想:他何德何能做了袁门少主,而且还要领导群雄反清复明,这可说是岂有此理!他先前也只不过是个人见人厌,出身寒微的小乞丐而已,如果不是师父收他入昆仑派,只怕此时他还流落在街头……他非但不感激师门,今日还要行凶要忤逆反上,要弑师兄,也真是大逆不道,可恶之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