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总裁豪门 > 穿越之过好小日子 > 第9章 春耕倒计时

穿越之过好小日子 第9章 春耕倒计时

作者:可怜蛋蛋 分类:总裁豪门 更新时间:2025-10-13 23:22:34

晨起,王老四带着王秋收出去捡粪肥,这也是为什么时人多重视男子,像是一些耕种农活,唯有男子能做,女子是做不了的,比如这捡粪肥,未出阁的女子不能沾这,谁家要是让未出阁的女子去捡粪肥,会很难嫁出去,背过污秽之物的名声可不好听,这个时候就不说粪肥宝贝了,虽说在王小茉看来都是封建,但是大环境就是这样,不得不让人无奈去遵守规则。

朝食做好,一家子吃过之后,王老四还是带着长子去老宅,说说今年的耕种,何氏在家做些园子剩下的零活,王小茉姐妹俩昨天约了村里的姐妹去山上采野菜,据说后上已经有野菜了。

两姐妹一人挎着小筐,一人背着小背篓,手拉手出去山脚等着大部队汇合。

“小茉,你们家离得近就是好。”来人是王小茉也要叫大伯家的姐姐,叫菊花,比王小沫大一岁。

“是呀是呀,离这边近就是好,能早点到。”好几个小伙伴都来了,女孩子大概在七岁到十一二岁之间,男孩子有四个,都是七八岁的年纪,再大点就要跟着家里长辈正是干活,在小点她们也不愿意带人玩,只有这个年纪还能跟着姐妹们一起玩。

“最近我们家整园子,还没去山坡去看过,菊花姐,野菜长出来了吗?”王小茉跟着小伙伴们一起跑跑闹闹往后山去。

“有了,前几天就零零散散的长了,今天估计要成片了。”菊花家没事,最近正好去过那边。

说是山,其实近点的是个大山坡,再往好里走才是深山。

这山坡上长点野菜,也得眼疾手快,毕竟是大自然的赠与,露天随采,哪个勤快的看见了,都得带回家。

放眼望去,绿茵茵的一片,这时节正是采野菜的时节,藏在野草里,等待着有缘人。

一群小伙伴四散开来,王小茉也仔细的寻找荠菜的身影,不一会功夫就发现了,总体来说这一片还不算多,每个人浅浅的一个筐底,大部队还是要往稍远的地方走走。

“我也没个金手指,人家女主上山猎物自己送上门,怎么我就什么也没有?”王小茉想到看过的那些小说,各个女主放光异彩,这本朝也有穿越的前辈在先,怎么到她这里,连个金手指也没有,既不人见人爱,也没有出门捡金子,真真是想象与现实不一,不由感慨人生多艰难。

王小茉接受了穿越的事,也有想过自己是女主,有巨大的金手指,种田,宅斗,官斗等一步步成长,封个郡主夫人什么的走向权利巅峰,回归现实就是,没有极品亲戚,不需要宅斗,种田有先人官府指导,小闺女在家话语权没有那么多,再加上王小茉意识到自己似乎不是顶级聪明,也接触不到官家人物,还在努力在自家说话算话中挣扎。

“还是多采点荠菜回去吃吧,想那么多干啥,要是能见到几个野鸡蛋就好啦。”王小茉索性不想拿多了,在不甘心,也要接受自己的普通,俗话说没有金刚钻别揽那个瓷器活,小人物有小人物的活法。

“姐,快来,这里好大一片荠菜,还有婆婆丁呢。”听到妹妹的呼喊,王小茉也回神去采野菜,两姐妹快速把看见的野菜挖出来,边挖边往里推进。

这慢慢就能看见低矮的植物,这里山上很多当地叫青稞的植物,不是吃的那种,这个青稞是比较低矮的植物,一年生,枝桠较细,一般会被砍下来晒干了烧火用,还有很多矮本植物,像是没长高的小酸枣,刺槐,榆树,杨树等,都还是没有长起来的,侧枝都被砍回去当柴火用了,只剩下光秃秃的主干挺立在那里,新长出的隐隐约约的绿芽预示着春天的来临。

“小茉,看日头快到饭点了,咱们回去吧。”菊花喊着几个小伙伴,招呼着回家,一般小伙伴也惦记着回去吃饭。

看着背篓和筐里的野菜差不多够吃了,两姐妹把之前捡到的稍微大点的枝桠也捆一起,准备拖回家烧火,大家都是这样,凡是路上看到的无主的柴火,都要带回家,毕竟一年四季都需要用,而且多了还能挑到城里卖钱,连最调皮的男娃女娃出去疯跑,都会带回一根两根柴,家长看见都很欣慰孩子顾家,调皮的娃也能逃过一劫。

且说王老四这边一早上聚到老宅,王老头就问几兄弟今年打算种什么。

“爹,我是想好地种上粟子也就是小米,粟米算是精细粮食,价格高点,精心伺候也能多得点银子,剩下的 七亩地种上五亩地的玉米,一亩地高粱,一亩地糜子(黄米),剩下的地种点豆子,这也够家里人吃了。”王老大想到家里老大要相看了,得备着点彩礼,之后嫁闺女也得准备嫁妆,所以还是想种上一些经济价值高粮食。

大王村这边旱地多,基本上没有水田,种不上水稻,这大米是最贵的,都是南边运过来的,新米陈米价格只高不低一斤米的价格在15-25文之间,接下来就是白面,一斤在8-15文之间,玉米高粱是百姓的主食,其中玉米比较高产,现在多食玉米,高粱次之,两种米价格大多数在3-5文之间。

那这里又会有人说这粟子这么贵,为何不都种植粟子?以前老王家也是以玉米为主,粟子会种上两亩,这是因为玉米高产,丰年不算,老百姓最怕的就是荒年手里没粮,价高粮食也吃不起,屯粮是大多数老百姓的选择。

老王家人口多,要想保证都饿不着,更是要考虑口粮问题,粟子可以卖高价,精细伺候亩产在三百到四百斤,而玉米亩产在一千到一千二百斤,高粱亩产是五百到六百斤,自从官府派发玉米种子之后,主粮就从高粱换成了玉米,虽然粟子等也从两百多斤的亩产翻倍,但是也养活不起这一大家子。

成年男丁一年口粮最低是三百斤,女丁是二百六十斤,未成年是一百五十到两百斤不等,只能说温饱,所以要想吃的饱,敞开吃还是得多种粮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