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火种”计划的启动与“铁幕II”工程的全面展开,如同一枚硬币的两面,昭示着秩序联盟在“织网者”带来的生存压力下,既做好了最坏的打算,也展现了决战到底的坚定意志。这种悲壮与决绝的氛围,如同无形的能量,渗透到联盟的每一个角落,驱使着所有成员文明以前所未有的效率运转。
“铁幕II”工程的选定跳点,化作了前所未有的宇宙奇观。数以万计的工程舰、资源运输船如同迁徙的金属鱼群,日夜不停地穿梭往来。铸星者后裔的巨大构造体牵引着小行星,将其熔炼、重塑为要塞的基座;凝辉文明的晶体工程师们在虚空中编织着复杂的能量导流网络;星盟的舰队则在外围构筑起层层警戒线,提防着任何可能的干扰。建造过程中的能量波动如同黑暗中的灯塔,确实吸引了一些“织网者”小股部队的骚扰,但都被严阵以待的防御力量击退。联盟用行动宣告,他们不惜代价,也要将战线推离本土。
与此同时,“文明火种”的遴选工作在绝对保密下紧锣密鼓地进行。这不是简单的逃亡,而是文明的精粹传承。除了各领域的顶尖人才和完整的基因、知识库,舰队中还特别包含了经过强化的、小型的“共生秩序场”发生器和“秩序生态恢复”装置的初始技术蓝图。这支舰队的使命,不仅是在远方存活,更是要将秩序联盟的理念与对抗“织网者”的希望,播撒到宇宙的其他角落。他们的启航日期被严格保密,航线规划了数万条冗余路径,并配备了联盟最先进的隐匿与干扰技术。
就在这宏观的战略布局之下,“根基守护者”项目组在巨大的压力与期待中,终于将理论转化为初步的实践。基于“共生秩序场”能与“源点之鸣”产生良性共振的发现,第一台实用化的“秩序生态恢复装置”——代号“丰饶之歌”——原型机,在高度保密的实验空间站内组装完成。
“丰饶之歌”并非武器,其结构更像一个巨大的、结构极其复杂的多维风铃,由无数蕴含“共生秩序”法则的能量晶体与共鸣弦线构成。它的启动,没有惊天动地的能量爆发,只有一阵如同来自宇宙初开时的、空灵而悠扬的嗡鸣,伴随着柔和如晨曦的光芒,以亚光速向四周扩散。
实验区域选在了一个曾被“织网者”轻微侵蚀、经过常规净化后秩序活性依旧低下的“次级余烬区”。当“丰饶之歌”的辉光扫过这片死寂的虚空时,奇迹发生了。监测仪器清晰地显示,该区域的能量惰性开始缓慢降低,原本纠缠混乱的信息场开始出现自组织的趋势,甚至连空间结构都似乎变得更加“坚韧”。最关键的证据来自“分布式共鸣阵列”——该区域的“源点之鸣”振幅,出现了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统计学上显着)的提升!虽然提升幅度微弱,恢复速度也远不及自然富集区,但这无疑是零的突破!联盟第一次掌握了主动、正向干预宇宙秩序根基的方法!
“成功了…”艾妲教授隔着观测窗,望着那片仿佛被注入了一丝生机的空间,眼中闪烁着泪光与自豪。这不仅是一项技术突破,更是对联盟所践行道路的终极肯定——建设与创造,终能对抗破坏与吞噬。
莉亚娜也感受到了那微妙的变化。她无需仪器,灵魂深处便能感知到那片实验区域传来的、一丝极其微弱却真实存在的“舒缓”与“欣悦”之感,仿佛干涸的大地终于迎来了久违的甘霖。她意识到,“丰饶之歌”的作用,或许不仅仅是“催化”,更像是一种“提醒”或“引导”,帮助受损的区域重新“忆起”其原本的健康状态,并加速其与“源点之鸣”的重新连接。
然而,成功的喜悦并未持续太久。就在“丰饶之歌”实验数据被严格封存,并开始着手设计更大功率、更高效率的改进型号时,联盟安全部门与军事委员会联合提交的一份绝密分析报告,摆在了伊芙琳的面前。
报告整合了历次与“织网者”交战的数据、对其超距打击路径的逆向推算、以及“分布式共鸣阵列”在对方攻击瞬间捕捉到的、跨越广袤空间的“源点之鸣”异常震颤模式。通过一种前所未有的、结合了因果律推演与高维时空拓扑分析的技术,他们成功地——尽管仍然模糊且不确定——将所有这些攻击与异常的源头,指向了同一个大致的方向,一个位于已知宇宙边缘、被混乱星云和异常引力区包裹的、代号为“虚无回廊”的遥远区域!
“我们有理由相信,”雷恩在汇报时,声音沉重而坚定,“‘织网者’的主要巢穴,或者说其核心指挥节点,就隐藏在‘虚无回廊’深处。那里是它们发动超距打击的源头,也是它们吞噬秩序、伤害宇宙根基的罪恶源泉!”
这一发现,瞬间改变了战争的战略态势。联盟第一次,或许也是自“织网者”威胁诞生以来所有文明第一次,明确了这黑暗之敌可能的老巢所在!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