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苏定方演义 > 第291章 驻跸山鏖战破十五万 辽东地尽归大唐天威

驻跸山的秋风吹得营旗猎猎作响,太宗李世民立于中军帐前的高台上,手中紧握着辽东舆图,目光越过帐外连绵的营帐,望向东南方向——那里,安市城的轮廓在晨雾中若隐若现,而更远处的地平线下,正有一支十五万之众的高句丽大军,朝着驻跸山与安市城之间的开阔地疾驰而来。

“陛下,哨探回报,高句丽援军已过辽水,距此不足五十里!”亲卫疾驰至台下,单膝跪地禀报,“领兵者正是盖苏文麾下最得力的高家兄弟——大哥高慧真为帅,二弟高慧彻为先锋,三弟高慧隆为后军督粮,三人皆惯于山地作战,麾下十五万大军中,有三万骑兵、五万弓弩手,余下皆是重甲步兵,来势汹汹啊!”

太宗缓缓转过身,目光扫过身后的李绩、苏定方、刘仁轨、薛仁贵等人,沉声道:“盖苏文这是孤注一掷了,想以十五万大军截断我军与安市城的联系,再内外夹击夺回辽东咽喉。诸将可有破敌之策?”

李绩上前一步,指着舆图上驻跸山与安市城之间的“落马川”说道:“落马川两侧皆是丘陵,中间是十里长的平坦谷地,正是高句丽大军必经之路。臣以为,可在此处设伏:苏将军率三万骑兵,埋伏在西侧丘陵的密林中,待敌军骑兵进入谷地,便从侧翼冲杀,搅乱其阵型;刘将军率两万弓弩手,在东侧丘陵构筑箭阵,以密集箭雨压制敌军步兵;薛将军领一万精锐步兵,扼守谷地北口,堵住敌军退路;臣则亲率四万大军,在谷地南口列阵,正面迎击敌军,将其逼入谷地之中。”

苏定方闻言,拱手补充道:“总管此计甚妙,只是高句丽有三万骑兵,冲击力极强,需用‘拒马阵’削弱其势。末将请求带五千工匠,连夜在谷地中挖掘壕沟,设置拒马,再撒上铁蒺藜,让其骑兵寸步难行。另外,可让安市城内的守军佯攻,吸引高慧真的注意力,使其误以为我军主力在安市城下,放松对落马川的警惕。”

太宗点头称善:“就依二位将军之计!苏将军,连夜备战之事便交给你;李总管,明日一早,你便率大军前往谷地南口列阵;薛将军、刘将军,各自领兵就位,务必将这十五万大军困死在落马川!”

众将领命而去,整个驻跸山大营瞬间忙碌起来。苏定方带着五千工匠,趁着夜色潜入落马川,油灯的光芒在谷地中连成一片,工匠们挥舞着锄头、铁锹,飞快地挖掘壕沟——壕沟深丈余、宽八尺,里面埋上削尖的木桩,上面覆盖着茅草与浮土,远远望去与平地无异。与此同时,安市城内的守军也按照约定,点燃火把,朝着城外的高句丽先锋营佯攻,喊杀声彻夜不息。

高慧真在中军帐内,听着远处的喊杀声,眉头紧锁。二弟高慧彻大步流星走进帐内,粗声说道:“大哥,唐军果然在安市城下用兵,咱们不如趁机全速前进,从背后偷袭唐军大营,定能一举破敌!”

高慧真却有些犹豫:“唐军狡诈,驻跸山与安市城之间的落马川地势险要,恐有埋伏。不如先派一支探马,探明谷地情况再进军?”

三弟高慧隆在一旁笑道:“大哥太过谨慎了!唐军主力都在安市城下,落马川不过是些残兵把守,咱们十五万大军压过去,就算有埋伏,也能踏平了!再说,盖苏文大人催得紧,若再拖延,安市城破了,咱们都没法交代!”

高慧真被二人说动,又想起盖苏文的残暴,终究是咬了咬牙:“好!传令下去,全军全速前进,穿过落马川,直取驻跸山唐军大营!”

次日清晨,天刚蒙蒙亮,高句丽大军便涌入了落马川。高慧彻率领的三万骑兵冲在最前,马蹄踏过谷地,扬起漫天尘土。眼看就要冲出谷地,突然,最前面的几匹战马“噗通”一声掉进了壕沟,尖锐的木桩瞬间刺穿了马腹,骑兵惨叫着被甩飞出去。

“不好!有埋伏!”高慧彻惊声大喊,可此时后面的骑兵已经冲了上来,根本停不住脚,纷纷撞在一起,人马践踏,乱作一团。就在这时,东侧丘陵上突然响起一阵梆子声,两万弓弩手同时放箭,箭雨如乌云般笼罩下来,高句丽骑兵纷纷中箭落马,谷地中瞬间堆满了尸体。

“杀!”西侧丘陵的密林中,苏定方率领三万骑兵疾驰而出,马刀寒光闪烁,朝着混乱的高句丽骑兵砍去。苏定方一马当先,手中佩刀劈出,将一名高句丽百夫长的头颅斩下,鲜血喷溅在他的甲胄上。唐军骑兵如猛虎下山,分成数队,在高句丽骑兵中穿梭冲杀,将其分割成小块,逐个歼灭。

高慧真在中军看到前锋遇伏,顿时慌了手脚,急忙下令:“步兵冲锋,掩护骑兵撤退!”五万重甲步兵手持长矛,排成密集阵型,朝着东侧丘陵的箭阵冲去。可还没走多远,谷地北口突然传来一阵喊杀声,薛仁贵率领一万精锐步兵冲杀出来,手中方天画戟横扫,将高句丽步兵的长矛打断,士兵们紧随其后,与高句丽步兵展开激战。

刘仁轨站在东侧丘陵上,见高句丽步兵冲锋,高声下令:“换火箭!射向敌军后军粮草!”弓弩手们即刻换上火箭,点火后朝着谷地南口的粮草营射去。火借风势,瞬间蔓延开来,粮草营的帐篷、粮草被烧得噼啪作响,浓烟滚滚,直冲云霄。

高慧隆负责督粮,见粮草被烧,顿时急红了眼,率领后军朝着东侧丘陵冲去,想要夺回粮草营。可唐军箭阵密集,高句丽后军刚冲出去没几步,便被箭雨射倒一片,高慧隆也被一支流箭射中左臂,惨叫着退了回来。

“大哥,粮草被烧,骑兵被围,步兵也冲不出去,咱们怎么办啊?”高慧彻浑身是血,从乱军中冲了出来,对着高慧真大喊。

高慧真看着谷地中混乱的局势,心中一片冰凉——他这才明白,自己早已陷入了唐军的包围圈。就在这时,谷地南口传来一阵震天的喊杀声,李绩率领四万大军冲杀进来,正面迎击高句丽中军。唐军士兵个个奋勇,与高句丽大军展开殊死搏杀,谷地中刀光剑影,惨叫声、兵器碰撞声不绝于耳。

这场大战,从清晨一直打到黄昏。高句丽大军被围困在落马川中,粮草被烧,退路被堵,士气越来越低。唐军则越战越勇,苏定方率领骑兵杀透了高句丽骑兵的阵型,与薛仁贵的步兵汇合;刘仁轨的弓弩手箭尽之后,也提着短刀冲下丘陵,加入战斗;李绩则亲自擂鼓助威,唐军士兵在鼓声中冲锋陷阵,如潮水般涌向敌军。

高慧彻见大势已去,提着长枪朝着苏定方冲来,想要拼死一战,却被苏定方侧身避开,手中佩刀顺势一砍,将其战马的后腿斩断。高慧彻从马背上摔下来,不等他爬起,唐军士兵便一拥而上,将其绑了起来。

高慧隆见二弟被俘,想要率军突围,却被刘仁轨拦住。两人交手不过十回合,高慧隆便被刘仁轨用长枪挑飞兵器,生擒活捉。

高慧真看着两个弟弟都被俘虏,身边的士兵越来越少,知道再也无力回天。他翻身下马,扔掉手中的兵器,对着驻跸山的方向跪下,眼中满是绝望——他率领的十五万大军,如今只剩下不到两万残兵,还被唐军层层围困,再也没有翻盘的可能。

“高将军,降了吧!”苏定方勒马停在高慧真面前,语气平静地说道,“我家天子仁厚,若你归降,不仅能保你性命,还能保全你麾下残兵的性命。”

高慧真沉默片刻,终究是叹了口气,缓缓站起身:“我输了,要杀要剐,悉听尊便。只是希望唐王能善待我麾下的士兵。”

苏定方点了点头:“放心,我大唐军人,从不滥杀降兵。”

随着高慧真归降,落马川中的高句丽残兵纷纷放下兵器,举手投降。这场持续了一整天的激战,终于以唐军大胜告终。当哨探将“十五万高句丽援军被歼灭,高氏兄弟被俘”的消息传到安市城下时,城内的高句丽守军瞬间士气崩溃——他们苦苦等待的援兵没了,再也没有守住城池的希望。

杨万春站在城墙上,看着远处唐军大营中飘扬的旗帜,又看了看身边疲惫不堪的士兵,心中一片悲凉。他知道,安市城再也守不住了。当晚,杨万春打开城门,率领城内守军出城投降。

太宗李世民得知安市城破、高氏兄弟被俘的消息后,亲自前往驻跸山的高台上,望着辽东大地,感慨道:“朕自领兵征辽以来,历时数月,今日终得辽东之地!苏将军、李总管、薛将军、刘将军,你们皆是大唐的功臣啊!”

众将齐齐跪下,高声道:“臣等不敢居功,此乃陛下天威所至,大唐国运昌隆之功!”

太宗扶起众将,下令道:“传令下去,安抚安市城百姓,救治伤兵,清点战果。另外,将高氏兄弟押至平壤城下,劝降盖苏文。若盖苏文不降,朕便亲率大军,直捣平壤,彻底平定高句丽!”

随着安市城破,唐军乘胜追击,先后收复了辽东的玄菟、辽东、新城等十余座城池。原本占据辽东的高句丽势力,被彻底赶出了这片土地,只能龟缩在朝鲜半岛的南部地区,再也无力与大唐抗衡。

苏定方站在辽东的土地上,望着远处的辽水,心中百感交集——从跨海征东到收复辽东,唐军将士浴血奋战,终于换来了今日的胜利。只是他知道,这场征辽之战还没有结束,盖苏文还在平壤负隅顽抗,接下来的战斗,或许会更加艰难。

当晚,唐军大营中摆起了庆功宴,太宗与众将饮酒庆贺,帐内欢声笑语不断。而在千里之外的平壤,盖苏文得知十五万援军被歼灭、高氏兄弟被俘、辽东尽失的消息后,气得当场摔碎了酒杯,眼中满是仇恨与疯狂——他知道,大唐的军队很快就会打到平壤,他必须做好最坏的打算。

下一章可围绕“唐军兵临平壤城下”展开,既可以描写太宗劝降盖苏文的过程,也能展现盖苏文困兽犹斗的部署(如加固城防、强征百姓入伍),还可加入苏定方提出的“围而不攻、断其粮道”的破城之策,需要我继续创作这部分内容,或是调整本章的战役细节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