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苏定方演义 > 第281章 五路雄师征西北 铁骑扬威破敌营

书接前回。大唐西征的号角在长安城外吹响,晨曦初露,金鼓震天,五万大军如一条钢铁长龙,自渭水之滨启程,沿着河西走廊向西北挺进。旌旗猎猎,遮天蔽日;铁甲铿锵,踏地如雷。沿途百姓扶老携幼,立于道旁观军容,无不惊叹:“此真王者之师也!”

主帅李靖端坐于中军大帐特制的云车之上,这云车高三丈,以巨木为架,覆以牛皮,四角悬铜铃,行则清音远播,象征统帅之威。他手执一面玄色令旗,目光如炬,扫视四方。但见大军进退有序,左翼不偏,右阵不乱,粮队与前锋间距精准如尺量,俨然一幅活生生的兵法图卷。

“我大唐将士,非徒恃勇力,更贵在纪律严明。”李靖轻声道,语气中却藏着千钧之力,“昔日秦用商鞅变法而强,今我唐以法治军,何愁敌寇不灭?”

他以二徒弟苏定方为先锋,命其率五千轻骑疾行三百里,先行探路、袭扰敌情、撕开吐谷浑防线。苏定方年方三十有五,面如冠玉,目若寒星,银甲白马,手中一杆“破浪枪”重达四十斤,曾于雁门关外独战突厥三将而不败,素有“银枪小霸王”之称。临行前,他在校场立誓:“此去不擒慕容伏允,誓不还朝!”

大徒弟李绩领左路军两万,沿祁连山麓迂回南下,任务是切断吐谷浑与吐蕃之间的联络通道。此人智谋深远,沉稳果决,早年随李渊起兵,历经大小百余战,深得李靖器重。他深知此役关键不在速胜,而在断其外援——一旦吐蕃援军不得入境,则吐谷浑如困笼之兽,虽猛亦难逃。

右路军由江夏王李道宗统领,精兵一万五千,直插吐谷浑腹地乌兰谷,目标是捣毁其囤积多年的粮草辎重。李道宗乃宗室名将,仪表堂堂,善抚士卒,每至扎营必亲巡四哨,夜半犹执灯查岗,三军敬服。他曾言:“兵可一日无食,不可一日无信。主将失信,则士卒离心。”

薛万均、薛万彻兄弟统后阵兵马一万,负责护卫粮草辎重,并防备敌军偷袭。这对兄弟出身将门,骁勇善战,尤擅夜战与伏击。此次携带粮车三千辆,每一车皆设弩机暗匣,遇敌即发,堪称移动堡垒。

中军大营则由李靖亲自坐镇,侯君集、牛进达、王君可、屈突通、屈突盖等十余位开国老将环绕左右,个个精神抖擞,甲胄鲜明,腰佩横刀,气势逼人。他们或曾血战洛阳,或曾鏖兵幽州,皆是从尸山血海中走出的百战之将。此刻齐聚西北边陲,只为完成一项宏愿——彻底平定吐谷浑,打通西域商路,使大唐声威远播万里之外。

大军行至凉州城外三十里处扎营,正值黄昏,晚霞染红戈壁。忽闻斥候飞马而来,跪报:“启禀元帅!先锋苏定方将军已于赤水源东岸遭遇敌军前锋,激战两个时辰,斩首千余,俘获敌将三人,已夺其营寨!捷报在此!”

帐内众将闻言皆振奋起身。侯君集大步上前,拱手请命:“主帅,吐谷浑主力屯于赤水源一带,其主慕容伏允自号‘狼主’,仗着熟悉地形,屡犯我边境,劫掠州县,杀我百姓。今我军初战告捷,士气正盛,末将愿率本部五千精兵,助苏先锋一臂之力,直捣其老巢,生擒此獠!”

李靖却缓缓摇头,手中令旗不动,只淡淡道:“侯将军稍安勿躁。慕容伏允非庸碌之辈,此人少年时便随父征战草原,精通骑射,狡诈多端。赤水源两侧皆为沼泽湿地,泥泞难行,若我军贸然深入,恐遭伏击。况且彼处地势狭窄,不利展开大军,反易被其以逸待劳。”

他站起身来,指向沙盘上的地形图:“诸位请看——此处峡谷形如葫芦,入口窄而腹地宽,正是绝佳伏击之所。若敌诱我深入,再从高坡滚石放火,我军必陷死地。”

众将凝神细观,纷纷点头称是。

李靖继而下令:“传我将令:命苏定方暂驻原地,广布斥候,每日派小股骑兵轮番挑战,故意示弱,引敌出战;李绩左路军加速行军,务必三日之内抵达伏俟城侧翼,封锁其通往吐蕃之路;李道宗右路军沿黑河而下,伺机焚其粮仓,断其补给。待敌军阵脚动摇,人心惶惶之时,我中军再倾力出击,一举歼之!”

令出如山,各路兵马依计而动。

苏定方接到军令后,立即调整部署。他在赤水源东岸择高地扎营,营前挖壕设栅,两侧埋伏弓弩手千名,又令五百精骑每日清晨出击,在敌营前耀武扬威,挑衅叫骂。果然不出三日,吐谷浑王子慕容顺忍无可忍,亲率万余骑兵倾巢而出,欲一战雪耻。

苏定方见敌军来势汹汹,却不硬接,仅以千骑迎战,交锋片刻便佯装败退,沿预定路线撤入一道名为“鹰嘴峡”的险峻山谷。那峡谷两壁陡峭,中间仅容十骑并行,正是唐军早已勘测好的伏击点。

待敌军尽数涌入,只听一声炮响,两侧山坡上滚木礌石齐下,轰隆之声震耳欲聋,瞬间堵死了退路。紧接着,藏于崖顶的三千弓箭手现身,万箭齐发,箭雨倾盆而下,吐谷浑骑兵顿时人仰马翻,惨叫连连。苏定方调转马头,银枪一挥,高呼:“大唐将士,随我杀敌!”

八千伏兵从四面杀出,如虎入羊群,短短半个时辰,敌军大溃。慕容顺身中三箭,拼死突围,仅带数十骑狼狈逃回主营,盔歪甲裂,满面血污。

当夜,慕容顺跪倒在父亲慕容伏允面前,声音颤抖:“父亲!唐军……唐军狡诈无比!儿臣中了埋伏,损兵折将,几乎全军覆没……”

帐中灯火摇曳,映照出慕容伏允铁青的脸色。这位自称“草原狼主”的枭雄猛地一拳砸在案上,震得铜灯倾倒:“可恨!我以为唐军皆是中原软弱之辈,不擅山地作战,谁知竟有如此良将!那个苏定方……究竟是何许人也?”

幕僚劝道:“大王,今连失前锋、粮道受胁,不如暂避锋芒,退守青海湖畔,待冬雪封山,唐军粮尽自退。”

慕容伏允怒喝:“退?我慕容氏统治草原百年,岂能在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将面前低头!传令下去——今夜子时,集结三万精锐,趁唐军疲惫松懈之际,劫其大营!我要让他们知道,草原的夜晚,属于我们!”

然而,他的如意算盘早已落入李靖彀中。

原来,早在苏定方首战告捷之时,李靖便已料到敌军必来劫营。他密令牛进达、王君可在主营外围布下三重绊马索,每隔五十步设一处陷阱坑,坑底插竹签,上覆枯草。又令五千弓弩手潜伏两侧林中,专候火箭信号。

是夜,月隐星稀,万籁俱寂。吐谷浑骑兵悄然逼近唐营,刚踏入营前三百步,便有数十匹战马相继摔倒,嘶鸣骤起。刹那间,营中火把齐燃,三支火箭冲天而起,划破黑暗!

“杀!”牛进达提刀跃出,王君可舞动双锏,两支伏兵如猛虎下山,直扑敌阵。箭矢如蝗,刀光似雪,吐谷浑军措手不及,阵型大乱。一场混战持续至天明,唐军斩首三千余级,缴获战马五千匹,敌军残部四散奔逃。

次日清晨,捷报频传:李绩左路军已攻占伏俟城外围要塞,成功切断吐谷浑与吐蕃联络;李道宗右路军奇袭成功,焚毁敌军三大粮仓,浓烟数日不散,缴获战马千匹、粮秣十万石。

消息传至吐谷浑主营,慕容伏允惊得跌坐于地,面色惨白:“完了……全都完了……”

当晚,他连夜召集亲信,率领主力残部向沙碛深处逃窜,企图穿越茫茫戈壁,逃往青海湖老巢,据险固守。

“他想跑?”李靖站在云车上,远眺北方沙尘滚滚的方向,嘴角微扬,“没那么容易。”

他对身旁的苏定方沉声道:“定方,你是我最锋利的一把刀。现在,是时候出鞘了。你率八千轻骑追击,衔枚疾走,务必缠住慕容伏允主力,使其不得喘息。我率中军随后跟进,要在星宿海将其合围,活捉此贼!”

苏定方抱拳领命,眼中战意燃烧:“弟子遵命!定不让那‘狼主’再多活一日!”

当夜,八千唐军轻骑整装出发,人人背负皮囊干粮,马蹄裹布,衔枚无声,如幽灵般潜入沙碛。这片荒漠终年无水无草,白昼酷热如焚,夜晚寒冷刺骨,寻常军队难以久留。但唐军士卒皆经严格训练,随身携带盐丸、肉脯、清水,昼夜不休,连续奔袭两昼夜,终于在第三日凌晨抵达星宿海边缘。

前方,正是疲惫不堪的吐谷浑主力。人困马乏,士气低落,许多士兵甚至步行牵马前行。

苏定方立马高坡,银枪遥指敌阵,声若洪钟:“慕容伏允!大唐天兵至此,尔尚不束手就擒,莫非要葬身黄沙不成!”

话音未落,他策马冲锋,率先杀入敌阵。银枪翻飞,如龙腾九霄,所向披靡。一名敌将挺矛迎战,被他一枪挑飞兵器,顺势刺穿咽喉;另一人挥刀砍来,反被其侧身避过,回枪一记“回风拂柳”,将其挑落马下。

激战正酣,李绩左路军自西南杀至,李道宗右路军亦从东南包抄而来,三路大军形成合围之势。薛万均、薛万彻兄弟率铁甲重骑从中路突破,势如破竹。

混战之中,薛万均眼尖,发现一员金甲大将正欲乘驼逃遁,当即拍马追上,一斧劈断驼腿,将其掀翻在地。众人围上一看,正是慕容伏允!

“拿下!”薛万彻一声断喝,绳索加身,狼主就此成擒。

其子慕容顺见大势已去,长叹一声,率残部跪地请降。

李靖率中军赶到时,沙碛之上已是尸横遍野,血染黄沙。唐军士兵正在清理战场,将吐谷浑的狼头旗帜尽数拔除,换上大唐赤龙旗。猎猎风中,那面绣着“唐”字的大纛高高飘扬,仿佛宣告着一个时代的终结。

李靖登上高台,环视三军,朗声下令:“传谕天下——吐谷浑叛逆已灭,其地归附大唐!即日起,设河源、西海二都护府,委派官吏,收缴旧文,推广华夏文字,安抚降众,开仓放粮,赈济灾民!凡归顺者,一概赦免;敢有复叛者,诛无赦!”

三军齐呼:“万岁!万岁!万万岁!”

苏定方伫立湖畔,望着远处青海湖碧波荡漾,雪山倒映,心中感慨万千。他对李靖道:“师傅,西北已定,大唐的旗帜,总算插遍了这片土地。”

李靖微微一笑,目光深远:“这只是开始。待治理妥当,商旅通行,丝路复兴,这里将成为大唐的西部门户,万邦来朝之地。”

夕阳西下,余晖洒满星宿海,唐军的旗帜在风中猎猎作响,映红了半边天空。曾经肆虐边疆的“草原狼”已然伏首,而华夏文明的种子,也随着铁蹄与文书,悄然播撒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静待春风化雨,生根发芽。

欲知大唐如何治理吐谷浑故地,西域诸国又将作何反应,且听下回分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