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苏定方演义 > 第229章 凯旋归觐亲辞阙 故园翘首待君还

书接前回。话说秦王李世民与齐王李元吉合力攻破洛阳,擒获王世充,平定河南之地,此等大功传回长安,朝野震动。高祖李渊喜不自胜,命人于朱雀大街外设案焚香,亲迎大军凯旋。一时之间,长安城内悬灯结彩,百姓夹道欢呼,鼓乐之声不绝于耳,端的是一派盛世气象。

大军入城之后,诸事繁杂。先是献俘太庙,告慰先祖;再是紫宸殿论功行赏,苏定方、秦叔宝、程知节等一众战将或晋爵,或增邑,各得其所;又有处置王世充旧部、安抚洛阳百姓等政务,桩桩件件皆需料理。秦王李世民身为统帅,更是忙得脚不沾地,从晨光熹微到夜色深沉,几乎无片刻闲暇。这般连轴转了七八日,待朝中诸事渐定,他这才松了口气,终于得空料理私事。

这日午后,李世民在两仪殿向父皇李渊禀明了洛阳战后安置的细则,李渊颔首嘉许,又嘱他好生歇息,莫要太过操劳。李世民谢了恩,退出大殿,转而往仁寿宫去拜见母亲窦皇后。母子相见,自有一番唏嘘,窦皇后拉着他的手问长问短,絮絮叨叨说的无非是征战辛苦、身子是否康健,李世民一一应了,又讲了些军中趣闻逗母亲欢喜,直到日头西斜,才告辞离开。

出了仁寿宫,宫道上的宫娥内侍见了秦王,皆是敛声屏气,躬身行礼。李世民脚步匆匆,一身玄色锦袍上绣着的暗金龙纹在夕阳下泛着微光,眉宇间虽带着几分倦色,却难掩那份久经沙场的英武与沉稳。他心里头揣着一件要紧事,归心似箭——自去年深秋离京,他与王妃长孙金凤已是三四月未见,这数月来,金戈铁马、生死一线间,支撑他咬牙挺过来的,除了家国大义,便是对那小丫头的牵挂。

正行至承天门附近,离宫门不过数十步之遥,忽闻身后传来一阵清朗的女声,带着几分笑意:“二弟留步!”

李世民闻声回头,只见一队人马迎面而来,为首的女子一身戎装,虽未披甲,却也是银盔素袍,腰悬佩剑,身姿挺拔如松,正是他的长姐,平阳公主李秀宁。这位公主可不是寻常闺阁女子,当年李渊太原起兵,她亲自在关中招募义军,攻占长安周边数座城池,为大唐立国立下赫赫战功,军中上下无不对她敬佩有加。

“姐姐。”李世民连忙停下脚步,上前行了个标准的君臣礼,随即又化作家常模样,笑着拱手,“方才还想着回头去府中拜见姐姐,不想在此遇上了。”

平阳公主勒住马缰,目光在他身上打量片刻,见他虽面带风尘,却精神矍铄,眼中不由露出欣慰之色:“看你这模样,倒是比出征前更显硬朗了。洛阳一战,辛苦你了。”

“为国征战,何谈辛苦。”李世民笑道,话锋一转,语气里多了几分真切的感激,“倒是姐姐,这数月来,京中诸事繁杂,凤儿年纪轻,性子又柔,府中上下多亏姐姐照拂,弟弟心里实在过意不去。”

他口中的“凤儿”,便是秦王妃长孙金凤。长孙氏出身名门,温婉贤淑,与李世民成婚两年,夫妻情深,只是自小养在深闺,不谙府中庶务,李世民离京后,秦王府里里外外的事,多赖平阳公主时常过问才得以安稳。

“哎呀,你这话说的。”平阳公主闻言,笑着摆了摆手,语气带着长姐对幼弟的亲昵,“你我一母同胞,凤儿又是我看着长大的弟媳,我不照拂她照拂谁?二弟还跟姐姐客气这些,倒显得生分了。”

李世民知道长姐性情爽朗,也不再多言,只笑着应道:“是弟弟见外了。”他话锋又一转,目光在平阳公主身后扫了一圈,故意拖长了语调,“说起来,姐姐,这数月未见姐夫,可有……想他?”

平阳公主一愣,随即反应过来,脸颊腾地泛起红晕。她与驸马柴绍成婚多年,夫妻二人皆是武将出身,聚少离多是常事,虽情谊深厚,却也少在人前流露儿女情长。此刻被李世民这般打趣,饶是她久经沙场,也不由得有些窘迫,抬手便在他胳膊上轻拍了一下:“好你个臭小子!刚从战场上回来,嘴皮子倒利索了,竟敢拿你姐姐打趣!”

她虽是嗔怪,语气里却满是笑意,又补充道:“我与你姐夫思昌成婚十余年,早已过了那卿卿我我的年纪,他在前线厮杀,我在后方守着,各司其职,彼此安心便是。”

这“思昌”二字,正是柴绍的字。想那柴绍也是大唐开国功臣,与李世民一同征战多年,情同手足,此刻提及,平阳公主眼中还是难掩一丝不易察觉的温柔。

正说着,远处传来一阵马蹄声,伴随着熟悉的笑声:“平阳,我回来了!”

众人抬头望去,只见一人策马而来,一身青色战袍,腰悬玉带,正是谯国公柴绍。他刚从城外军营回来,脸上还带着风霜之色,见到平阳公主,眼中的急切与欢喜便再也藏不住,翻身下马便快步走上前来,语气里满是关切:“这数月京中安稳?你身子可好?”

“我一切都好,倒是你,看着清减了不少。”平阳公主见了他,先前的从容淡定顿时卸下大半,语气里带着自然的关切。

夫妻二人四目相对,虽未多言,却自有一股温情在流转。

李世民在一旁看了,笑着拱手:“看来弟弟来得正是时候,刚说完姐夫,姐夫就到了。既然如此,我便不打扰姐姐姐夫叙话了,先行回府,去看我家凤儿。”

柴绍闻言笑道:“快去快去,凤儿那丫头,前几日还托人来问我你何时归,盼得紧呢。”

平阳公主也笑着摆手:“去吧去吧,代我向凤儿问好,改日我再去府中看她。”

李世民应了声,又与柴绍拱了拱手,这才转身快步走向宫门。

宫门外,秦王府的马车早已等候多时。车夫见秦王过来,连忙上前掀开轿帘:“殿下,上车吧。”

李世民点点头,弯腰上了马车。车厢内铺着厚厚的锦垫,角落里放着一炉安神香,烟气袅袅,驱散了些许疲惫。他靠在软垫上,闭目养神,脑海中却不由自主地浮现出长孙金凤的模样——她总是穿着素雅的衣裙,说话轻声细语,笑起来的时候眼睛像弯月,见了他总会带着几分羞涩……不知这数月不见,她是不是又长高了些?是不是还像从前那样,总爱抱着那只白玉兔子玩偶发呆?

马车缓缓驶离皇城,穿过朱雀大街,往秦王府的方向而去。车轮碾过青石板路,发出规律的“咯吱”声,像是在为他的归心伴奏。

却说秦王府内,早已是一片忙碌景象。下人们知道秦王今日回府,从清晨便开始洒扫庭除,廊下挂起了红灯笼,阶前摆上了新摘的菊花,处处透着喜庆。而在府门前的石阶上,秦王妃长孙金凤正静静地站着,翘首以盼。

她今日特意选了一件月白色的襦裙,领口袖边绣着精致的缠枝莲纹,乌黑的秀发挽成一个温婉的发髻,只簪了一支珍珠步摇。风轻轻吹过,拂起她鬓边的碎发,也吹动了她微微蹙起的眉头。她已经在这里站了一个多时辰了,从最初的雀跃,到后来的焦急,再到此刻的平静,心里头像是揣着一只小兔子,七上八下。

身旁的大丫鬟辛蕊见她站得久了,轻声劝道:“王妃,风有些凉了,咱们回门内等吧?殿下想必也快到了。”

长孙金凤摇摇头,目光依旧望着府外的街道,声音轻柔却带着笃定:“再等等,他说今日会回来的,定会回来的。”

她想起李世民离京前的那个晚上,他也是这样站在门口,叮嘱她要好好吃饭,好好睡觉,莫要挂念。那时她没敢说太多,只低着头嗯了几声,直到他转身离去,才敢偷偷抹泪。这数月来,她每日算着日子,看着日历上的红圈一天天增多,心里的思念也一天天浓稠。

忽然,远处传来一阵熟悉的马蹄声和车轮声,越来越近。长孙金凤的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身子微微前倾,紧紧盯着街道尽头。

只见一辆装饰华贵的马车缓缓驶来,车辕上插着的秦王旗在风中猎猎作响——正是秦王府的马车!

“来了!殿下回来了!”辛蕊也激动地喊道。

长孙金凤的心跳骤然加快,脸颊泛起红晕,双手不自觉地绞着裙摆。她想迎上去,脚下却像是生了根,只定定地站在原地,望着马车越来越近,直到停在府门前。

车夫掀开轿帘,一道熟悉的身影弯腰走了下来。

四目相对的瞬间,所有的思念、牵挂、期盼,都化作了眼中的光。

李世民看着阶上那个亭亭玉立的身影,数月来的风尘与疲惫仿佛在这一刻烟消云散。他大步上前,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凤儿,我回来了。”

长孙金凤再也忍不住,快步走下石阶,扑进他怀里,声音哽咽:“殿下……你可回来了。”

夕阳的余晖洒在两人身上,将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很长。府门前的红灯笼在风中轻轻摇曳,映着这对久别重逢的夫妻,温暖而安宁。

正是: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归来风尘客,相拥泪沾襟。

欲知秦王回府之后还有何故事,且听下回分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