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苏定方演义 > 第218章 枷锁山群雄列阵 洛阳郊唐郑决机

晨霜未曦,洛阳城南的枷锁山已被甲胄寒光与兵刃锋芒铺满。这座因山形如上古枷锁得名的险地,两侧悬崖如斧劈刀削,中间一道宽不足百步的山道蜿蜒通向洛阳南门,恰如扼住咽喉的铁锁——五日前郑王王世充亲率十万大军在此筑垒列阵,便是要将唐军“锁”死在这片山谷;而秦王李世民携麾下精锐星夜驰援,亦要在此地砸开这道枷锁,踏平洛阳,终结中原乱世。

此时唐军阵前,玄甲军的黑色甲胄在初升朝阳下泛着冷硬光泽,如一片移动的钢铁森林。高台之上,秦王李世民身披亮银鱼鳞甲,腰悬太宗皇帝亲赐的七星剑,胯下“特勒骠”神骏昂首,鼻息间喷吐的白气混着晨雾,更添几分凛然。他目光扫过阵前诸将,每一次驻足,都似在将士心中点燃一簇火焰。

高台左侧,秦琼一身玄黑重甲,虎头湛金枪斜拄在地,枪尖入石半寸。这位“马踏黄河两岸,锏打三州六府”的猛将,此刻虽面色沉静,但若细看,便能见他指节在枪杆上微微摩挲——自随秦王征战以来,他历经浅水原破薛仁杲、柏壁败宋金刚,却从未像今日这般清楚:此战胜负,便是天下归属的分水岭。他身旁的尉迟恭更显威猛,乌金铠甲衬得他身形如铁塔般魁梧,一对水磨竹节钢鞭交叉悬于腰间,鞭梢红缨随风猎猎,目光如鹰隼般锁定对面郑军阵中的帅旗,仿佛下一刻便要纵马冲阵,将那面“王”字旗劈碎。

右侧阵中,徐茂公一身青布儒将袍,手持羽扇却不摇动,只低头凝视着手中绢帛绘制的枷锁山地形图。他指尖划过山道两侧的悬崖标记,眉头微蹙:“王世充老奸巨猾,必在崖上设伏,以滚石擂木阻我军冲锋。”话音刚落,身旁的程咬金便粗声接话:“管他什么伏兵!某家这宣花斧,劈得开山石,也劈得开郑军的狗头!”往日里爱插科打诨的程知节,此刻却收敛了笑容,斧柄上的防滑绳已被他攥得发紧——他身后的步兵方阵中,将士们正将盾牌层层叠起,组成坚不可摧的盾墙,只待军令下达,便要为冲锋的骑兵扫清障碍。

再往阵中望去,诸将皆是披挂整齐,各显威风。牛进达手持丈八蛇矛,身后亲兵方阵刀枪如林,矛尖一致朝前,透着一股子锐不可当的气势;王君可腰悬青龙偃月刀,胯下赤兔马(此为演义演绎,取其忠义象征)不安地刨着地面,他曾在瓦岗寨与王世充有过旧怨,今日便是要亲手了结这份恩怨;盛彦师与侯君集并肩而立,两人皆是深谙兵法的智将,此刻正低声交谈,手指不时指向郑军阵形的薄弱处——盛彦师曾设伏斩杀李密,侯君集更擅奔袭奇谋,两人低语间,已在推敲如何破解郑军的防御阵型。

尚青山与史大奈两位异族将领,身着融合草原风格的皮甲与唐式鳞甲,手持弯刀立于骑兵阵前。尚青山身后的突厥骑兵个个腰挎狼牙箭囊,马槊斜背,虽面容各异,却都透着一股悍勇;史大奈的契丹部族兵则更显粗犷,他们**着臂膀,露出常年骑射练就的结实肌肉,手中弯刀在阳光下闪着嗜血的光芒——自归降大唐以来,他们早已将“大唐”二字刻入心中,今日便是要以郑军的鲜血,证明自己对新主的忠诚。

屈突通与屈突盖兄弟并肩而立,两人皆是隋朝旧将,后感秦王仁德而归降。此刻屈突通手持长枪,枪杆上的木纹已被岁月磨得光滑,他望着对面郑军阵中那些曾与自己同为隋臣的将领,眼中满是复杂:“若王世充肯早降,何至今日让将士们流血?”身旁的屈突盖握紧腰间横刀,沉声道:“兄长,乱世之中,唯有强者能定太平。秦王便是那强者,我等只需助他扫清障碍!”兄弟二人目光交汇,皆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决然。

罗士信、张公谨、柴绍、马三宝三位将领各领一部:张公谨的步兵方阵中,士兵们肩扛攻城锤,虽未列于冲锋前排,却已是蓄势待发——若正面攻破郑军大阵,这些攻城器械便是拿下洛阳城门的关键;柴绍身为驸马,却无半分娇贵之气,一身银甲与秦王的铠甲相映,他率领的轻骑兵手持马槊,正沿着阵侧缓缓移动,随时准备迂回到郑军侧翼,发起突袭;马三宝则坐镇后方辎重营,他亲自清点着箭囊与粮草,确保每一位冲锋的将士都有充足补给,这位曾在长安城外招募义军的老将,深知“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道理,此刻他的严谨,便是唐军最坚实的后盾。

殷开山、刘弘基、段志玄三位开国老将,更是身经百战的宿将。殷开山手持长剑,虽年近五旬,却依旧腰杆挺直,他曾随李渊太原起兵,见证过大唐从初创到强盛的每一步,今日这一战,他要亲眼看到大唐离统一天下更近一步;刘弘基握着一把长弓,箭囊中的狼牙箭已搭在弦上,目光锁定着郑军阵前的弓箭手,只待开战,便要先射穿敌军的箭阵;段志玄则率领着一支精锐骑兵,在阵前来回巡逻,他曾在战场上救过秦王性命,此刻更要确保主帅的安全,甲胄上的血迹虽已洗净,却似仍残留着往日征战的硝烟味。

人群之中,苏定方与高慧英夫妻并肩而立,更显英姿卓绝。苏定方一身银白重甲,手持一杆丈二长枪,枪杆上“苏”字铭牌格外醒目——自归唐以来,他破东突厥、平葱岭,早已是秦王麾下独当一面的猛将,此刻他目光扫过郑军阵中,似在寻找曾与自己有过交手的郑军将领;身旁的高慧英身着轻便皮甲,腰间悬着一对短匕,背后箭囊饱满,她虽为女子,却不输男儿,曾多次随苏定方冲锋陷阵,今日更是挎着丈夫的备用箭壶,轻声道:“夫君,今日之战,你我夫妻同心,定能破敌。”苏定方侧头看她,眼中满是温柔,却也带着坚定:“待平定洛阳,我便陪你回故乡看看。”

他们身后,马山、李飞、章建三位年轻将领正整肃麾下士兵。马山手持长刀,声音洪亮:“兄弟们!今日一战,是为天下太平!若胜了,咱们就能回家见爹娘,让妻儿过上安稳日子!”李飞则举起手中的盾牌:“郑军虽多,却挡不住咱们大唐的铁蹄!一会儿冲锋,跟着我,盾墙绝不破!”章建更显激昂,他拔出佩剑指向郑军阵地:“让王世充看看,咱们大唐将士的厉害!”年轻将士们的呐喊声虽不及老将们沉稳,却透着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锐气,为唐军阵中增添了几分鲜活的力量。

“咚——咚——咚——”三声震天战鼓突然响起,如惊雷般打破山谷的寂静。秦王李世民缓缓举起手中的七星剑,剑身在朝阳下折射出耀眼光芒,瞬间将所有将士的目光都汇聚过来。

“诸位将士!”李世民的声音不高,却似带着穿透人心的力量,清晰地传到每一个唐军将士耳中,“今日站在这里,我们不是为了争抢地盘,不是为了功名利禄,而是为了终结这乱世!”

他的目光扫过阵前,从白发苍苍的老将到满脸稚气的新兵,从汉族将士到异族勇士,每一张面孔上,都刻着对和平的渴望:“王世充据守洛阳,残虐百姓,去年洛阳大饥,他竟闭城不让粮草入城,致使百姓易子而食!这样的暴君,这样的割据势力,难道还要让他继续祸乱中原吗?”

阵中将士们闻言,个个眼中喷火。许多人都曾亲眼见过战乱中的惨状,有的人家乡被乱兵焚毁,有的人家人流离失所,王世充的暴行,早已是天下人共愤的罪孽。

“我大唐自太原起兵以来,历经数载,浅水原破薛仁杲,解陇右之困;柏壁败宋金刚,复河东之地;今日若能破王世充于枷锁山,洛阳城破之日,便是中原安定之时!”李世民的声音逐渐拔高,七星剑在手中微微颤动,“此一战,若胜!”他猛地将长剑举向高空,剑尖直指云霄,“洛阳归唐,窦建德孤立无援,统一天下指日可待!你们的名字,将刻在大唐的功勋碑上,流芳百世!”

“若此战败!”他的语气骤然沉重,目光扫过阵中,似要将每一位将士的面容刻在心中,“王世充与窦建德必然联手,中原战火再起,百姓将再次陷入水深火热之中!我们此前所有的牺牲,所有的努力,都将付诸东流!”

阵前陷入短暂的寂静,只有风穿过甲胄缝隙的“呜呜”声。下一刻,秦琼突然高举虎头湛金枪,厉声高呼:“末将愿随秦王,破郑军,定中原!”

“破郑军!定中原!”尉迟恭紧随其后,一对钢鞭在空中划出两道弧线,发出清脆的金属撞击声。

李世民眼中闪过一丝灼热,再次高呼:“大唐必胜!”

“大唐必胜!”徐茂公放下羽扇,振臂呐喊;程咬金举起宣花斧,声音粗犷如雷;苏定方与高慧英夫妻并肩高呼,长枪与短匕在空中交击,发出清脆的回响;马山、李飞、章建率领年轻将士齐声呐喊,声音虽嫩却响亮;尚青山、史大奈的异族骑兵用草原语高呼“大唐必胜”,与汉语的呐喊交织在一起,更显气势磅礴。

一时间,“大唐必胜”的喊杀声从唐军阵中爆发,如海啸般席卷整个枷锁山。声音撞在两侧悬崖上,激起层层回音,“大唐必胜”的呐喊一遍又一遍地回荡在山谷之间,似要将崖上的岩石震落,将郑军的士气击碎。

远处郑军阵中,王世充正骑在战马上,面色阴沉地望着唐军阵前的盛况。他身旁的儿子王玄应握着马槊的手微微发抖,低声道:“父王,唐军士气太盛,咱们……”

“慌什么!”王世充厉声打断,手中马鞭指向唐军,“我军有十万之众,又占据地利,难道还怕了李世民的毛头小子?传我将令,崖上伏兵准备滚石擂木,弓箭手列阵前排,待唐军靠近,便放箭阻杀!”

“是!”王玄应连忙调转马头,去传达军令。王世充望着唐军阵中那面飘扬的“李”字帅旗,眼中满是忌惮,却又带着几分不甘——他知道,今日这一战,他已没有退路,要么锁死唐军,要么被唐军踏碎,再无第三种可能。

而唐军阵前,秦王李世民放下七星剑,目光锐利如刀,对徐茂公说道:“茂公,敌军已布好防御,你看我军当如何破阵?”

徐茂公展开地形图,指尖指向山道两侧:“殿下,王世充虽占地利,但崖上伏兵最多五千,若分兵牵制,便可破其诡计。可令史大奈、尚青山率异族骑兵,从山谷两侧迂回,攀崖袭扰伏兵;再令秦琼、尉迟恭率玄甲军正面冲锋,撕开敌军大阵;苏定方、高慧英夫妻可领轻骑兵,从侧翼包抄,截断敌军退路;其余将士分左右两翼,配合正面进攻,务必在午时之前突破防线!”

李世民颔首赞道:“茂公此计甚妙!便依你所言,传我军令!”

很快,一道道军令通过旗语与号角传遍阵中。史大奈与尚青山接到命令后,立刻率领骑兵朝着山谷两侧疾驰而去,马蹄扬起的尘土在晨光中划出两道弧线;秦琼与尉迟恭勒紧马缰绳,玄甲军将士们纷纷举起长枪,枪尖如林,只待鼓点响起,便要发起冲锋;苏定方与高慧英相视一眼,同时调转马头,身后的轻骑兵迅速列成楔形阵,随时准备穿插包抄。

朝阳逐渐升高,晨雾散尽,枷锁山的每一寸土地都被阳光照亮。唐军将士们的甲胄反射着光芒,如一片流动的星河;郑军阵中的盾牌与长枪也已列成密集阵型,空气中弥漫着剑拔弩张的气息。风从山谷中穿过,带着即将到来的血腥气,似在预示着这场大战的惨烈。

而“大唐必胜”的呐喊声,依旧在山谷中回荡,成为了此刻最激昂的战歌。这场决定天下命运的决战,即将在这片枷锁山,拉开帷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