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苏定方演义 > 第183章 飞天盗首献首级 尉迟归唐定边关

残阳如血,染红了白壁关的城楼。唐军大营连绵数十里,旌旗在晚风中猎猎作响,甲胄上的寒光映着天边最后一抹余晖,透着一股肃杀之气。秦王李世民站在帅帐前的高台上,手中紧攥着一封密信,指节因用力而微微发白。帐下诸将皆敛声屏气,目光齐刷刷地投向远处的青山——那是飞天神偷尚青山约定归来的方向。

“报——”一声疾呼划破沉寂,探马自山道疾驰而来,翻身跪倒时声音带着难掩的激动,“启禀殿下,尚壮士回来了!”

话音未落,一道黑影如鬼魅般掠过营前的空场,稳稳落在李世民面前。来人身形瘦小,一身夜行衣上沾满尘土,脸上却带着几分得意的笑容,正是江湖上人称“飞天鼠”的尚青山。他单膝跪地,双手高高捧起一个血淋淋的包裹,沉声道:“殿下,幸不辱命!定阳王刘武周的首级,在此!”

帐下诸将轰然一声,秦叔宝按捺不住上前一步,目光如炬地盯着那包裹。李世民深吸一口气,亲手接过包裹,入手沉重。他缓缓解开缠绕的麻布,一颗面容狰狞的首级露了出来,正是割据定阳、与大唐对峙数年的刘武周。虽已身死,那双眼睛却似仍带着不甘与怨毒,死死瞪着天空。

“好!”李世民猛地合上包裹,声音掷地有声,“尚壮士孤身入敌营,取贼首如探囊取物,当记首功!来人,赐尚青山黄金百两,锦缎千匹,记大功一次!”

尚青山叩首谢恩,脸上的笑意更浓:“殿下厚爱,小人愧不敢当。能为大唐尽一份力,是小人的福气。”

李世民扶起他,目光扫过帐下诸将,朗声道:“刘武周已死,白壁关的尉迟恭再无退路!明日五更,全军集结,本王要亲自会一会这位‘皂袍大将’!”

夜渐深,唐军大营却无半分松懈。巡营的士兵脚步声整齐划一,刁斗上的梆子敲过三更,秦叔宝帐中仍亮着灯。他擦拭着手中的金装锏,锏身映出一张刚毅的脸,鬓角的白发在灯光下格外显眼。旁边的程咬金啃着一块熟肉,含糊不清地说:“二哥,明日又是你出战尉迟恭?这黑炭头倒是块硬骨头,跟你打了三月,居然没落下风。”

秦叔宝放下锏,目光深邃:“尉迟恭是条汉子,武艺不在你我之下,只是投错了主公。刘武周残暴不仁,他却能坚守忠义,也算难得。明日若能让他看清局势,归降我大唐,才是上策。”

程咬金撇撇嘴:“归降?他前几日还放言说‘刘武周在一日,便与唐军死战一日’,如今刘武周人头都在咱们手里了,看他还嘴硬!”

秦叔宝摇摇头,没再说话,只是望着窗外的月色,若有所思。

五更天,天还未亮,唐军大营已是人声鼎沸。号角声刺破黎明前的黑暗,士兵们披甲执刃,列阵而出,甲叶碰撞的脆响与战马的嘶鸣交织在一起,汇成一曲出征的壮歌。李世民一身银甲,立马阵前,目光扫过整齐的军阵,朗声道:“诸位将士!刘武周已死,白壁关指日可下!今日之战,非为杀戮,乃为收揽忠义,平定河东!秦将军!”

“末将在!”秦叔宝催马上前,金装锏在晨光中闪着冷冽的光。

“你再出阵,务必向尉迟恭陈明利害,若他愿降,当以礼相待。”

“末将领命!”

辰时刚到,白壁关的城门缓缓打开,尉迟恭率领的定阳军列阵而出。这位皂袍大将胯下踏雪乌骓马,手持丈八蛇矛,脸上带着连日征战的疲惫,眼神却依旧如烈火般灼人。他望见唐军阵前的秦叔宝,勒马挺矛,高声喝道:“秦琼!今日又来送死?”

秦叔宝催马迎上,金装锏横在胸前:“尉迟将军,何必再斗?刘武周残暴,早已失尽人心,你若归降大唐,与我等共扶明主,岂不是上策?”

“休要多言!”尉迟恭怒喝一声,蛇矛如毒龙出洞,直刺秦叔宝心口,“我主尚在定阳,尉迟恭此生只知尽忠,不知有降!”

秦叔宝早有防备,侧身避过矛尖,金装锏顺势横扫,二人马打盘旋,战在一处。蛇矛如灵蛇吐信,锏影似金鞭扫地,兵器碰撞的“铛铛”声震耳欲聋,激起的火星在晨光中飞溅。这一战,比往日更加激烈——尉迟恭似是拼尽了全力,矛法中带着一股决绝之气;秦叔宝则步步为营,锏法沉稳,只求缠住对方,不求速胜。

一百回合,两百回合,三百回合……日头渐渐升高,晒得双方将士汗流浃背,可阵前的两人依旧难分胜负。尉迟恭的蛇矛稍显迟缓,秦叔宝的呼吸也粗重起来,但谁都没有后退半步。

“铛!”又是一声巨响,两人兵器相交,各自被震得后退数步。李世民在阵前看得清楚,知道时机已到,扬声道:“鸣金收兵!”

清脆的金锣声响起,秦叔宝虚晃一锏,拨马退回本阵。尉迟恭望着他的背影,眉头紧锁,不知唐军为何突然收兵。

李世民催马上前,隔着两军阵前的空场,对着尉迟恭抱拳一礼:“尉迟将军,你我兵戎相见已三月有余,河东百姓流离失所,将士尸骨遍野,皆因刘武周一人之私。如今群雄并起,天下大乱,唯有扫平割据,才能还百姓太平。将军是忠义之士,何苦为逆贼卖命?”

尉迟恭勒住马,脸上露出一丝复杂的神色,却依旧硬声道:“秦王殿下此言差矣。我尉迟恭生是定阳人,死是定阳鬼,只要我主刘武周尚在,我便绝不会降唐!”他顿了顿,蛇矛重重顿在地上,“除非……刘武周已死,否则休要再提归降二字!”

李世民眼中闪过一丝精光,高声道:“既然将军如此说,本王便让你亲眼看看!”他向身后一招手,两名亲兵捧着一个红布包裹上前,在阵前解开。

尉迟恭的目光猛地落在那包裹上,看清里面的首级时,整个人如遭雷击,瞬间僵在原地。那熟悉的面容虽已失去血色,眉宇间的戾气却依稀可辨——正是他追随多年的主公,定阳王刘武周!

“不……不可能……”尉迟恭喃喃自语,声音颤抖得不成样子。他猛地催马向前几步,死死盯着那颗首级,两行热泪突然从眼角滚落,砸在胸前的铠甲上,溅起细小的水花。他想起当年刘武周在他落魄时的收留之恩,想起一同征战的日夜,想起那句“此生不负”的誓言,心口像是被巨石砸中,痛得几乎无法呼吸。

李世民见他动容,放缓了语气:“尉迟将军,刘武周已死,你无需再守那无谓的忠义。大唐求贤若渴,将军若愿归降,本王必以心腹相待,共图大业。”

尉迟恭缓缓抬起头,泪水模糊了视线,他望着李世民,声音带着浓重的鼻音:“殿下……刘武周虽非明主,却有恩于我。末将有一不情之请,求殿下以王侯之礼厚葬刘武周,若蒙应允,末将愿率全军归唐,肝脑涂地,在所不辞!”

“准!”李世民毫不犹豫,“本王即刻命人筹办葬礼,必让定阳王安息。”

尉迟恭翻身下马,对着李世民深深一拜,声音哽咽:“末将尉迟恭,参见殿下!”

身后的定阳军见主将归降,先是一阵骚动,随即纷纷放下兵器,跟着跪倒在地。白壁关的城门彻底打开,唐军将士欢呼着涌入,与归降的定阳军相互搀扶,昔日的仇敌此刻竟生出几分同袍之谊。

三日后,刘武周的葬礼在白壁关城外举行。尉迟恭一身素服,亲自扶棺,送昔日主公最后一程。李世民率唐军诸将前来吊唁,礼数周全,看得定阳旧部无不心服。葬礼结束后,尉迟恭换上唐军甲胄,跪在李世民面前:“殿下,末将愿为前驱,攻克拼台关,以报殿下厚恩!”

李世民扶起他,笑道:“有将军相助,何愁关隘不破?传令下去,全军拔营,进军偏台关!”

偏台关的守将早已听闻刘武周身死、尉迟恭归唐的消息,心中本就惶恐不安。唐军兵临城下时,尉迟恭一马当先,在关前喊话:“城内将士听着!刘武周已死,宋金刚困守雁门关,你们已是孤军!若早早开城归降,可保性命;若负隅顽抗,白壁关便是前车之鉴!”

城上的守军面面相觑,守将咬牙下令放箭,却被身边的偏将拉住:“将军!唐军势大,我们根本守不住,何必白白送死?”话音未落,城下的唐军已开始攻城,秦叔宝率领的先锋队如潮水般涌向城墙,云梯架起,箭雨如蝗。

激战不到半日,偏台关的城门便被唐军攻破。守将见大势已去,挥刀欲自刎,被冲上来的尉迟恭一脚踹翻,生擒活捉。可惜那守将性子刚烈,当晚便在狱中自尽了。李世民叹息一声,命人将其厚葬,随后传令:“兵发雁门关!”

唐军士气正盛,加之尉迟恭熟悉定阳军的布防,一路势如破竹。三日后抵达雁门关下,只见此关依山而建,地势险要,关门上“雁门关”三个大字在夕阳下透着一股肃杀之气。城楼上旌旗林立,守军甲胄鲜明,显然是有备而来。

“报!雁门关守将乃刘武周麾下大帅宋金刚!”探马回报时,语气带着几分凝重。

秦叔宝勒马阵前,望着城楼冷笑一声:“宋金刚?当年在河东与他交过手,不过是个浪得虚名之辈。待我去会会他!”说罢催马上前,在关下高声喝道:“宋金刚!速速出城受死!刘武周已死,你还想替他陪葬不成?”

城楼上的宋金刚闻言,气得脸色铁青。他本是刘武周麾下第一大帅,自视甚高,此刻见唐军骂阵,当即提刀上马,率领亲兵冲出关来。此人身材魁梧,手持一柄偃月刀,对着秦叔宝怒喝:“秦琼匹夫!休要逞口舌之利,今日定取你狗命!”

秦叔宝懒得与他废话,金装锏一摆便冲了上去。宋金刚挥刀便砍,刀风凌厉,带着一股狠劲。秦叔宝不慌不忙,左锏格开大刀,右锏顺势横扫,快如闪电。第一合,宋金刚只觉手臂发麻,暗道不好;第二合,他勉强躲过秦叔宝的连环锏,已被逼得连连后退;第三合,秦叔宝瞅准破绽,一锏直取他的面门,宋金刚躲闪不及,只听“铛”的一声巨响,金装锏正打在他的脑袋上!

鲜血瞬间喷涌而出,宋金刚的头盔被打得粉碎,脑袋如开了瓢的西瓜,红的白的溅得满地都是。他哼都没哼一声,死尸直挺挺地栽下马来,摔在地上一动不动。

“大帅!”雁门关的守军见状,顿时大乱。秦叔宝一马当先,率军冲杀过去,唐军将士如虎入羊群,瞬间冲破了敌军的阵脚。城楼上的守军见主帅阵亡,哪里还有战意,纷纷放下兵器投降。雁门关,破!

攻克雁门关后,唐军稍作休整,随即向定阳的最后据点——定阳城进军。此时的定阳城早已是惊弓之鸟,刘武周的旧部听闻宋金刚战死,尉迟恭归降,人心涣散。唐军兵临城下时,守将没做丝毫抵抗,直接开城投降。

当李世民率军进入定阳城时,百姓们夹道欢迎,箪食壶浆,脸上洋溢着久违的笑容。这位年轻的秦王在街头驻足,望着百姓们淳朴的面庞,心中感慨万千——自太原起兵以来,历经数载征战,河东终获平定,这天下太平的日子,终于不远了。

数日后,定阳城的官衙前竖起了大唐的旗帜。李世民召集诸将,论功行赏:秦叔宝居功至伟,加封为上柱国;尉迟恭归降有功,封为右一府统军;尚青山献上首级,赏金千两,赐良田百亩;其余将士各有封赏,皆大欢喜。

“传令下去,”李世民站在城楼上,望着远处归心似箭的唐军,朗声道,“班师回太原!”

一声令下,唐军将士收拾行装,踏上归途。队伍浩浩荡荡,绵延数十里,旌旗招展,鼓乐齐鸣。秦叔宝、尉迟恭、程咬金等大将护在李世民左右,昔日的对手如今成了同袍,相视一笑间,尽释前嫌。

路过太原郡的城门时,百姓们早已在城外等候,欢呼声此起彼伏。李世民勒住马,翻身下马,向着百姓深深一揖:“太原的父老乡亲,大唐回来了!”

夕阳下,唐军的凯歌响彻云霄,回荡在河东的大地上。这一战,不仅平定了定阳,更收揽了尉迟恭这般猛将,为大唐的一统江山,又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而在这支凯旋的队伍中,苏定芳的目光正望着更遥远的北方,那里,还有更艰巨的战场在等待着他……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