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总裁豪门 > 暖暖而生 > 第19章 越北学堂

暖暖而生 第19章 越北学堂

作者:司空执与 分类:总裁豪门 更新时间:2025-10-17 20:50:16

新婚燕尔的甜蜜气息尚未散尽,陈行宁这位肩负一方重任的父母官,已不得不收敛心神,重返案牍劳形,能为自己争取到两日新婚和一日的休沐,在百废待兴的任上,已属自我调节的极限。

成亲后第三日,天边刚泛起鱼肚白,陈行宁便已悄然起身。

他动作轻柔,唯恐惊扰了枕畔人的清梦。

借着窗棂透入的熹微晨光,他凝视着林暖海棠春睡般的恬静容颜,新婚的缱绻与离别的不舍交织心头。

他伸出手,指尖带着晨露般的微凉与温柔,轻轻抚过妻子细腻温润的脸颊,仿佛在触碰世间最珍贵的玉器,随即,他俯下身,一个饱含怜惜与温柔的吻,珍重地印在她光洁如玉的额头上。

林暖在睡梦中似乎有所感应,长睫如蝶翼般轻颤了一下,却未醒来。

陈行宁无声地低笑,压下满心眷恋,仔细地整理好身上的官袍,束紧玉带,这才转身,步履沉稳,踏着晨露向县衙走去。

堆积如山的公文、亟待裁决的讼案、以及黎庶的生计,容不得他片刻沉溺于新婚的温柔乡。

陈行宁离去后不久,林暖也悠悠醒转,枕畔仿佛还萦绕着他指尖的触感与额上轻吻的暖意。

她没有过多沉溺,利落地起身,在丫鬟的服侍下盥洗梳妆,铜镜映出她清丽的面庞,眼神清澈中带着英气,还带着一丝新婚的柔媚。

昨日她便已与陈行宁商议,待大伯和四叔他们回广丰,趁着这秋末难得的晴好,过几日她准备动身前往象屿县。

象屿县地处江南东道东南,离越州需行三日路程。

搁上辈子,那应该挺令人心驰神往的度假胜地,因为它乃一座海滨之城,辽阔碧波、澎湃涛声与带着咸腥气息的海风,林暖心中还是很向往的。

不过现在这个时代么,谁有那份闲心去海边度假,一个不小心没准成找死去……

此时已至深秋,夏末秋初的风暴基本渐渐平息。

秋分过后连日来,天空高远澄澈,阳光和煦而不灼人,空气中弥漫着干爽的草木气息,林暖最喜欢这个时节了,秋高气爽,非常适合远行。

林暖想了想,要不还是去问问归恒道长,愿意不愿意一起去,免得到时候小老头还怨自个不带他去游玩。

于是便带着冯雨,再次登上了老君观。

老君观建成有一段时间了,因为云海瘟疫后城北义症,现在老君观还是很热闹。

新道观新立,虽无古树参天,但放生池水澄澈如镜,香炉青烟笔直向上,新栽的许愿树上已悬了几只红布包裹的祈愿牌,倒也不显空寂。

前几日,林暖收养的“瑞”字小乞儿中,一个七、八岁的孩子被道长选中,反复考察、也细细问过孩子心意后,那孩子便有了新名——“云天”,正式成了归恒道长座下第六个弟子。

道长轻抚云天头顶,目光温和而悠远,仿佛穿透了新生道观的砖瓦,不知道在追忆还是在感念。

城北各村也有一些无父无母的孩子,但瘟疫过后,各村孩子死亡率太高了,留下的孩子成了最珍贵的火种,纵是父母双亡的孤儿,也总被族亲紧紧拢,血脉的藤蔓缠绕着温热,除非实在活路断绝,谁肯让这点骨血飘零。

正是这份珍视,由林氏出资主建的越北学堂落成,宛如沉闷天空下骤然洞开的一扇巨门,向稚嫩的生命投来耀眼的光束。

文、武、技三院并立,陈行宁作为县令为第一任名誉山长,林暖是掌院山长,云玉辽、秦云飞、刘灵丽三位各执三院院长。

云玉辽等人本想挂林氏之名,方显根基,也合常理,但林暖拒绝了,林氏之名,留在内设学院落款处。

当时任命文书颁下,激起层层涟漪。最令人动容的莫过于刘姑姑,她连续数日坐卧不宁。兴奋如潮水,拍打着心岸,可紧随其后的紧张更像冰冷的礁石。

她有时候都在灶间失神,切菜的手微微发颤,那柄用惯了的菜刀似乎都变得陌生沉重起来,都有些不可置信,她一个女人居然能做院长。

直到林暖亲自寻来,话语如春风拂过冰面:“姑姑,您可以的!越州宴的根在越州,将来枝繁叶茂,开遍四方,分号林立,何处不需要您亲手调理出的精兵强将?”

刘姑姑眼中这才多了一丝坚定和郑重!作为越州宴的大厨,她的本事可不得传承,要说她们家思晴咋就喜欢刺绣呢,跟她做大厨多好啊!

当然学堂门槛却非轻易可跨。

束修之外,另附一纸契约:学成离院者,需入林氏效力五年。这并非施舍,而是交换,一种对未来的郑重抵押。

告示张贴在各村村口老树下,识字的先生念出声来。

人群里,一位须发花白的老农扳着布满老茧的手指,反复计算着这笔账目:孩子能识字、习武、学手艺,将来还能在林氏有份月钱稳当的活计……五年光景,换孩子脱胎换骨,换一条有奔头的生路!这笔买卖,值!城北十四岁以下的孩童,但凡四肢健全、神志清明,几乎尽数涌入那青砖黛瓦的院落。

至于那些被高热烧坏了神智、或天生目不能视、耳不能闻的苦命孩子,林暖也没法子,她毕竟不是无所不能的菩萨,界限分明,冷暖自知。

那些孩子的亲人远远望着学堂腾起的朝气,眼中虽有失落,却也明白,这已是乱世里难得的公道。

林暖和陈行宁携手站在学堂高大的门楣下,望着那些或蹒跚或雀跃投入学堂的身影,回望彼此,曾经在五井村小小的村学也是这般,这也是他们的来时路。

清晨的钟声带着金属的清冽,在越北清朗的天空下荡开。

学堂的操场上,呼喝声已如初生之虎般腾跃而起,那是武院弟子在秦云飞冷峻目光下的晨练。

文院的轩窗内,云玉辽清越的领读声与孩子们尚显稚嫩的跟读声交织成一片,像清泉流过石上。

而技院的灶房方向,一缕饭菜的香味混着蒸腾的热气袅袅升起,那是林阳系着干净围裙,正手把手教孩子们用刀具;木工堂里向荣不厌其烦地指导;陶冶堂内,陈行义正教孩子们练米胚。

这混杂着汗水、墨香与烟火气的声音,便是这片刚刚熬过严冬的土地上,奋力拔节、向着未来生长的第一声宣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