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游戏 > 梅超风传奇 > 第51章 江湖路远有归帆—终章

梅超风传奇 第51章 江湖路远有归帆—终章

作者:凌霄异客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5-10-10 16:50:20

振远堂的晨露还挂在门环上时,梅超风已在演武场站了一个时辰。铁鞭在她手里转得如臂使指,鞭梢的铃铛随着动作轻响,却始终没乱了节奏——这是陈玄风教她的\"静心法\",再乱的阵仗,先稳住自己的呼吸。

\"师娘,钦差大人派人送了信来。\"苏念慈捧着个锦盒,脚步轻快,\"说是荣亲王的案子结了,朝廷追还了贪墨的盐税,还说...要给您立块'护盐碑'。\"

梅超风收鞭而立,鞭梢点地,激起少许尘土。\"碑就不必了。\"她接过锦盒,打开一看,里面是块巴掌大的玉佩,玉质温润,刻着\"清正\"二字,边角还留着新刻的痕迹,显然是临时赶制的。

\"钦差说这是陛下的意思,赏给'护国安民'的义士。\"苏念慈眼含笑意,\"楚州百姓都在说,要不是师娘您把账本理得清清楚楚,咱们这辈子都别想摆脱苛捐杂税。\"

梅超风摩挲着玉佩,指尖触到冰凉的刻字,突然想起多年前,陈玄风把块同样刻着字的木牌塞给她,上面写着\"别怕\",那时她刚被恶霸抢了卖绣品的钱,蹲在墙角哭。

\"把玉佩收起来吧。\"她把锦盒递给苏念慈,\"告诉百姓们,这是大家一起挣来的,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

话音刚落,演武场的入口传来马蹄声。林小乙探头一看,惊喜道:\"是郭大侠!还有黄女侠!\"

郭靖勒住马,翻身跳下,身后跟着黄蓉,依旧是那身俏黄蓉的装扮,手里还拎着个食盒。\"梅女侠,打扰了。\"他的声音洪亮,带着蒙古草原的爽朗,\"听闻楚州事了,特来看看。\"

黄蓉笑着打开食盒,里面是刚出炉的桃花酥,香气瞬间漫开:\"靖哥哥说,当年襄阳城破,多亏有你们楚州的盐工送去粮草,这点心就当谢礼了。\"

梅超风请他们到堂屋坐定,苏念慈奉上清茶。\"郭大侠客气了,守望相助本就是应当的。\"

郭靖摆摆手:\"话虽如此,可那时兵荒马乱,谁敢往襄阳送粮草?也就你们振远堂,敢带着盐工走水路,硬生生闯过蒙古兵的封锁线。\"他看向梅超风,眼里满是敬佩,\"陈兄弟当年没说错,你比他可靠多了。\"

提到陈玄风,梅超风的目光柔和了些:\"他总爱说大话。\"

\"可不是嘛。\"黄蓉接话,拿起块桃花酥塞进嘴里,\"当年他跟老顽童打赌,说能在三天内画出《九阴真经》的总纲,结果把自己关在书房里抄了两天两夜,最后还是我帮他描的图。\"

众人都笑了起来,堂屋里的气氛顿时轻松不少。

正说着,门外传来喧哗声。林小乙跑进来禀报:\"师娘,楚州的百姓抬着块石碑来了,说是要立在振远堂门口。\"

梅超风起身出去一看,只见十几个百姓抬着块青石碑,碑上刻着\"盐泽安澜\"四个大字,笔力遒劲,竟是出自钦差之手。为首的王老汉见了她,激动地说:\"梅师傅,这碑不是给您一个人的,是给所有守着盐场、护着百姓的人。\"

梅超风望着石碑,又看了看周围一张张淳朴的笑脸,突然明白陈玄风当年为什么总说\"守着这里就好\"。江湖路远,侠名赫赫又如何?不如守着一方水土,护着一群人,看着盐粒堆满仓,看着孩子们能吃饱饭,来得踏实。

\"立吧。\"她轻声说,\"立在东边,让它对着盐场。\"

石碑立起那天,楚州百姓几乎都来了。孩子们围着石碑追逐打闹,老人们坐在旁边晒太阳,说着近年的好光景。郭靖和黄蓉也没走,郭靖还兴致勃勃地教林小乙几套拳法,黄蓉则拉着苏念慈,传授做桃花酥的秘诀。

梅超风站在振远堂的台阶上,看着眼前的景象,铁鞭上的铃铛轻轻晃动。她想起陈玄风临终前,攥着她的手说:\"超风,我这辈子没什么大本事,就守着你,守着这盐场...够了。\"

是啊,够了。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盐场上,像铺了层碎金。梅超风收起铁鞭,转身往堂屋走,准备给大家做晚饭。路过演武场时,看见郭靖正在教孩子们扎马步,黄蓉在一旁纠正他们的姿势,苏念慈和林小乙则在给大家分发桃花酥。

她的脚步顿了顿,嘴角不自觉地扬起。

江湖路远,风波险恶,但总有归帆靠岸处。对她而言,这振远堂,这盐场,这些笑着的人,就是最好的港湾。

夜里,梅超风坐在灯下,翻看着陈玄风留下的日记。最后一页,他画了个简单的素描,一个女子挥着铁鞭,身边围着一群孩子,旁边写着:\"超风的样子,该是这样的吧。\"

梅超风的指尖拂过画像,眼眶微微发热。她拿起笔,在旁边添了几笔——远处的盐场上,堆着小山似的盐粒,天空中有只风筝,风筝线握在一个模糊的男子手里。

放下笔,她吹灭油灯,走到窗边。月光洒在\"盐泽安澜\"的石碑上,泛着清冷的光。远处的盐场静悄悄的,只有风吹过盐堆的声音,像谁在低声絮语。

梅超风知道,陈玄风就在这里,在盐粒里,在风声里,在每一个安宁的日子里。

而她,会带着他的那份,一起守下去。

夜渐深,堂屋的灯还亮着。郭靖夫妇被挽留住,正和梅超风围坐桌前,就着油灯讨论楚州盐场的未来。黄蓉手指在桌上画着草图,声音清脆:“依我看,不妨效仿襄阳城的粮仓制度,在盐场旁建个‘储备仓’。秋收时存些谷物,开春青黄不接时低价卖给百姓,既稳住民心,又能让盐工们有额外收入。”

郭靖点头附和:“蓉儿说得是。当年襄阳能守那么久,靠的就是‘藏粮于民’。你们盐场产量稳定,若能再握些粮食储备,百姓心里更踏实。”

梅超风指尖叩着桌面,沉吟道:“储备仓可行,但需得找个稳妥的人看管。账目必须日清月结,绝不能出半点纰漏。”她抬眼看向苏念慈,“念慈心细,这事交给你如何?”

苏念慈脸颊微红,连忙应下:“弟子定不辱命!每日核对入库出库数量,随时向您汇报。”

林小乙在旁插了句:“师娘,我能不能跟着学?我想记清楚盐场的进出账,以后也能帮上忙。”

梅超风笑了笑:“求上进是好事。明日起你跟着念慈学,从登记盐袋数量开始,半点马虎不得。”

正说着,院外传来轻微的脚步声。林小乙起身去看,回来时手里捧着个布包,神色有些复杂:“师娘,是陈前辈的旧部送来的。说是整理陈前辈遗物时发现的,特意送来给您。”

布包打开,里面是本泛黄的账簿,还有半块磨损的铁鞭头。账簿里详细记录着振远堂成立初期的收支,每一笔都写得工工整整,末尾还夹着张字条,是陈玄风的笔迹:“超风,若哪日我不在了,记着别硬撑,找信得过的人搭伙。盐场的兄弟都是实在人,错不了。”

梅超风捏着那张字条,指腹抚过字迹,油灯的光在她眸子里跳动,像落了星子。郭靖夫妇对视一眼,悄悄起身告辞,让苏念慈和林小乙也先回房,把空间留给她。

堂屋只剩梅超风一人时,她翻开账簿,看到某一页记着笔“购铁十斤,铸鞭用”,旁边画了个小小的铁鞭简笔画,旁边批注:“超风的鞭子快磨坏了,新铸一根,得沉重点,她用着顺手。”

窗外的风卷着落叶掠过屋檐,像谁在轻轻叹息。梅超风合上册子,将那半块铁鞭头按在掌心,冰凉的触感顺着指尖蔓延开,却奇异地压下了心头的涩意。她起身走到门边,望着盐场方向——月光下,盐堆泛着层青白的光,像覆着层薄雪。

“知道了。”她对着空无一人的院子轻声说,“我不会硬撑。”

次日天未亮,梅超风已带着苏念慈和林小乙在盐场巡查。秋露浓重,打湿了裤脚,她却浑然不觉,指着远处的盐仓:“储备仓就建在那片空地上,地势高,不易受潮。今日就请工匠来丈量,务必在入冬前完工。”

苏念慈拿着本子飞快记录:“记下了。需不需要加建防潮层?”

“必须加。”梅超风蹲下身,抓起把盐粒捻了捻,“楚州多雨,潮气动,盐易结块,粮食更怕潮。地基要垫高三尺,墙面糊上石灰,里外都得处理。”

林小乙在旁补充:“我去打听了,城西的王工匠做防潮最拿手,他祖上三代都是泥瓦匠,对这些门道熟。”

“好。”梅超风站起身,“小乙去请王工匠,就说振远堂请他出手,工钱加倍。念慈,你去统计盐工家里的存粮情况,看看哪些人家需要提前补贴,储备仓建成后先紧着他们。”

两人领命而去,梅超风独自站在盐场中央,望着此起彼伏的盐堆。远处传来盐工们的号子声,粗粝却有力,像从土地深处涌出来的脉动。她忽然想起陈玄风以前总爱说:“你听这号子,多实在,比江湖上的花哨功夫靠谱多了。”

正出神,郭靖夫妇提着早饭来了。黄蓉把食盒往石桌上一放,笑道:“闻着盐场的气息就知道你来这儿了。快趁热吃,我做了些咸豆浆配油条,抗饿。”

郭靖打开食盒,热气腾腾的豆浆香气漫开:“刚去储备仓选址地看了,地势确实好。我托人从襄阳捎来些粮仓图纸,或许能用得上。”

梅超风接过图纸,展开一看,上面密密麻麻标注着粮仓的结构细节,连通风口的位置都标得清清楚楚。“太及时了,多谢郭大侠。”

“客气什么。”黄蓉递过根油条,“昨晚我跟靖哥哥商量了,打算在楚州多待些日子,帮你们把储备仓的制度理顺。毕竟这事儿做好了,对百姓益处太大。”

梅超风咬了口油条,豆香混着盐粒的微咸在舌尖散开,心里踏实了不少。她抬眼看向远处——苏念慈正领着工匠丈量土地,林小乙在旁帮着搬工具,盐工们的号子声穿过晨雾,撞在盐堆上,又反弹回来,像无数只手,推着日子往踏实处走。

她知道,陈玄风说的“搭伙”,大抵就是这样了。不是单打独斗,而是一群人守着一方地,把日子过成盐粒般实在的模样。

晌午时分,王工匠带着徒弟们来了。梅超风陪着他们勘察地基,听他讲解如何用桐油混合石灰做防潮层,如何设计通风口才能兼顾换气和防雨水。正说着,林小乙气喘吁吁跑来:“师娘,不好了,张大户带着人堵在振远堂门口,说咱们的盐定价太低,抢了他的生意。”

梅超风眉头微蹙:“张大户?他不是做绸缎生意的吗,怎么掺和盐场的事?”

“他新娶的三姨太家里是开盐铺的,”林小乙擦了把汗,“说是咱们的盐以成本价卖给百姓,让他三姨太的铺子门可罗雀,非要咱们提价。”

郭靖沉声道:“岂有此理!强买强卖不成,还想逼人提价?我去会会他。”

梅超风按住他:“不必。此事牵涉商贾利益,需得按规矩来。小乙,去请盐运司的李大人过来,就说振远堂愿公开成本账目,以证定价公允。”

她转向王工匠:“您先带着徒弟施工,我去去就回。”

赶到振远堂门口时,张大户正指使家丁砸门,嘴里骂骂咧咧。梅超风站定,声音不高却带着力:“张大户好大的威风!振远堂的门,是你说砸就能砸的?”

张大户回头见是她,脸上堆起假笑:“梅当家的,咱们打开天窗说亮话。你以成本价售盐,让同行怎么做生意?不如咱们约个价,大家都有钱赚,岂不是好?”

“我振远堂售盐,一是为盐工谋生计,二是让百姓吃得起平价盐,从没想过靠这个牟利。”梅超风目光直视着他,“至于你亲戚的铺子门可罗雀,不妨反思下为何百姓不愿光顾。是盐质不佳,还是定价虚高?”

正争执间,盐运司的李大人到了。听闻缘由后,李大人查看了振远堂的成本账目,又询问了周围百姓,当即对张大户道:“振远堂定价透明,成本清晰,且从未强迫任何人购买,何来不妥?你若不服,可去衙门递状纸,但若再在此闹事,休怪本官按扰乱治安论处!”

张大户脸色一阵青一阵白,悻悻地带人走了。

梅超风送走李大人,回头见黄蓉正捂着嘴笑:“没想到梅当家不仅拳脚厉害,论理也是一把好手。”

“对付这种人,退一步就是得寸进尺。”梅超风淡淡道,“守住底线,才能护得住想护的人。”

夕阳西斜时,梅超风回到盐场。储备仓的地基已打好,盐工们正哼着号子搬运石料。她走到陈玄风常去的那座盐堆旁,坐下,从怀里摸出那半块铁鞭头,放在眼前。

阳光穿过铁鞭头的孔洞,在地上投下细碎的光斑,像撒了把金粉。她想起他以前总爱在这里坐着,看盐工们劳作,说:“超风你看,这盐粒虽小,聚起来却能堆成山。人也一样,心齐了,再难的事也能扛过去。”

如今,他不在了,可这盐场还在,人还在,日子还在。

梅超风握紧铁鞭头,站起身。远处,苏念慈正在清点刚运来的木料,林小乙帮着工匠递工具,郭靖夫妇在给盐工们分发茶水。风吹过盐堆,发出“沙沙”的声,像谁在耳边低语,温柔而坚定。

她知道,这就是她要守的江湖。没有刀光剑影,却有盐粒般实在的安稳;没有侠名远播,却有百姓的笑声作伴。这条路,她会稳稳地走下去,带着所有人的期盼,也带着他的那份。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