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游戏 > 梅超风传奇 > 第10章 书铺新旧之争

梅超风传奇 第10章 书铺新旧之争

作者:凌霄异客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5-10-10 16:50:20

梅超风与程瑶迦离开墨河堡,沿水路向东行去。这日午后,船至“文渊渡”,镇子因码头旁的“百卷楼”书铺得名。据说这书铺始建于前朝,藏有万卷典籍,连府学的生员都常来此处寻书。只是今日的百卷楼前,却围满了手持书卷的学子,与几个穿短打的伙计争执不休,书卷散落一地,墨香混着尘土味,透着几分狼狈。

程瑶迦跳上岸,拾起一本被踩脏的《论语》,只见封面上印着“新刊捷径”四个字,字迹潦草,纸质粗糙。“这是百卷楼的书?”她皱起眉头——往日听闻百卷楼的书,皆是精校精印,从未见过这般粗劣的版本。

梅超风侧耳细听,人群中既有学子的怒斥“这等错漏百出的书,也敢冒充百卷楼的版本”,也有伙计的辩解“新老板说了,旧书太晦涩,这是改良过的‘便民本’”。她指尖在袖中微蜷,对程瑶迦道:“进去看看。”

两人挤进书铺,只见店内景象已与传闻中大相径庭。原本古朴的书架被换成了花哨的木架,上面摆满了封面艳丽的“新刊”,而角落里堆着的旧书,封皮都蒙着灰。一个穿锦袍的中年男子正指挥伙计搬书,他是百卷楼的新老板钱启,原是镇上的绸缎商,三个月前从老掌柜手里盘下了书铺。

“都让让!”钱启挥着马鞭,将一个捧书的老学究推到一边,“旧书占地方,全搬到后院烧了!这些新刊才好卖,《论语捷径》《孟子白话》,连目不识丁的都能看懂,这才叫生意!”

“烧书?”老学究气得浑身发抖,怀里紧紧抱着本宋刻本《楚辞》,“这是前明的孤本!你竟敢烧书?”

钱启嗤笑道:“一本破书,能值几个钱?我进的新刊,一天能卖百十来本,你这孤本,摆一年也卖不出去。留着占地方,不如烧了干净。”

程瑶迦听得心头火起:“书是用来传学问的,不是用来赚钱的!你这样胡乱删改经典,误导学子,就不怕遭报应吗?”

钱启上下打量着她,眼中闪过一丝轻佻:“小娘子懂什么?现在的学子,谁耐烦啃那些之乎者也?我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改成‘自己不想要的别给别人’,简单明了,多好?这叫与时俱进。”

梅超风忽然开口,声音清冽如冰:“你可知‘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故事?”

钱启一愣:“知道又怎样?他烧书是为了统一天下,我烧书是为了腾地方,能一样吗?”

“一样,”梅超风步步紧逼,“都是为了一己之私,断天下文脉。秦始皇以为烧了书就能堵住思想,结果秦二世而亡;你以为改了经典就能赚大钱,却不知学问如流水,堵得住一时,堵不住一世。”她转向围观的学子,“大家还记得‘蔡伦造纸’的故事吗?蔡伦改进造纸术,让典籍得以流传,惠及天下;如今有人为了私利,删改经典、焚烧旧书,与蔡伦相比,孰功孰过?”

学子们纷纷附和:“钱老板就是为了赚钱,哪管学问真假!”“前几日我买了本《诗经新解》,他把‘关关雎鸠’解成‘鸟儿叫得欢’,简直是胡闹!”

老学究颤巍巍地举起《楚辞》:“百卷楼的老掌柜曾说,‘书如舟楫,载道渡人’。这些旧书,是多少代人批注的心血,里面藏着做学问的规矩,改了这些,就像把船底凿了洞,还怎么渡人?”

钱启脸色一沉,对伙计道:“别跟他们废话,把旧书搬后院去,谁拦着就打!”

伙计们立刻上前抢夺旧书,学子们纷纷护住书架,双方推搡起来。程瑶迦拔剑出鞘,护住老学究:“谁敢动这些书,先过我这关!”她剑法灵动,几招便将伙计们逼退,书卷在她袖风带动下轻轻翻动,墨香四溢。

梅超风走到一个翻倒的书架前,指尖抚过散落的《论语》,上面有密密麻麻的批注,墨迹深浅不一,显然是几代人留下的痕迹。“这批注,是学问的脚印,”她轻声道,“就像走路,总得知道前人踩过哪些坑,才能走得稳。钱老板把脚印擦了,让后人瞎闯,不是害人吗?”

正说着,府学的教谕周先生闻讯赶来。他须发皆白,身着儒衫,看到书铺乱象,气得连连跺脚:“钱启!你竟敢如此妄为!百卷楼是文渊渡的文脉所系,你这样折腾,是要断了这里的文气!”

钱启见了周先生,气焰收敛了些,却仍嘴硬:“周先生,我也是为了书铺好。旧书卖不动,总不能让它倒闭吧?”

“卖不动?”周先生指着老学究怀里的《楚辞》,“去年有个江南的书生,为了找这本孤本,在书铺住了三个月,最后以十倍价钱买下,还捐了五十两银子修书架。你只看到眼前的利,哪懂什么是书的价值?”他转向众人,“《礼记》有云‘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做学问就得有这股较真的劲,要是都像钱老板这样图省事,把经典改得面目全非,往后的学子,还怎么明辨是非?”

学子们听得热血沸腾,一个年轻书生喊道:“我们把旧书买下来,不让他烧!”众人立刻响应,纷纷掏出铜钱,哪怕是几文钱,也想护住一本旧书。

钱启见状,知道再硬顶下去讨不到好,眼珠一转,换了副笑脸:“既然周先生和各位这么看重旧书,我不烧便是。只是这书铺是我的,我想卖什么书,总没人管吧?”

“可以,”梅超风忽然道,“但你得把‘百卷楼’的匾额摘下来。老掌柜的百卷楼,卖的是‘信’——对学问的信,对学子的信。你卖的是‘利’,不配用这三个字。”

这话戳中了钱启的痛处,他最看重的就是“百卷楼”的招牌。周先生附和道:“梅姑娘说得是。你若想卖新刊,便换个名号,若还想用‘百卷楼’,就得守着老规矩,精校精印,不删不改。”

钱启犹豫片刻,看着学子们护着旧书的模样,又看看周先生严厉的眼神,终于松了口:“好,我不烧旧书,也不删改经典。但新刊我还要卖,有人愿买,有人愿读,各取所需便是。”

老学究这才松了口气,对着梅超风深深一揖:“姑娘今日保住的,不止是几本书,是文渊渡的文脉啊。”

梅超风摇头:“保住文脉的不是我,是大家心里的‘敬’。敬学问,敬前人,敬那些藏在字里行间的道理。就像这书,你敬它,它便载你渡难关;你轻它,它便成了废纸。”

程瑶迦帮着学子们整理书架,看着那些重新归位的旧书,封面上的批注在阳光下闪闪发亮,忽然笑道:“前辈,这新旧之争,倒像是学问本身。旧书是根,新解是叶,根扎得深,叶才能长得茂。钱老板想丢了根只留叶,难怪长不好。”

周先生闻言,对钱启道:“你看,连小姑娘都懂的道理。新刊不是不能卖,但得在尊重经典的基础上做注解,不能瞎改。就像给古书做注的郑玄、孔颖达,他们的注疏能流传千古,不是因为改得巧,是因为解得真。”

钱启脸上露出愧色,让伙计把新刊上的“百卷楼”字样都涂掉,又让人打扫后院,把旧书分门别类收好。学子们见状,纷纷放下心来,开始挑选书籍,书铺里重新响起翻书的沙沙声,墨香中透着几分失而复得的安宁。

几日后,梅超风与程瑶迦准备离开文渊渡。周先生与老学究特意赶来相送,老学究还送了本手抄的《楚辞》批注本:“这是老夫毕生心血,姑娘若不嫌弃,便留着看看。”

梅超风接过书卷,指尖触到温润的宣纸,仿佛能摸到千年前屈原的忧思。“多谢老先生,”她轻声道,“这书里的道理,会像船一样,载着我们往前走。”

程瑶迦回头望去,只见百卷楼的匾额在阳光下闪闪发亮,书铺门口,几个学子正围着老学究请教问题,钱启站在一旁,看着新刊与旧书并排摆放的书架,脸上露出若有所思的神情。

“你说,钱老板以后会守规矩吗?”程瑶迦问。

“会的,”梅超风望着远方,“因为他会发现,真正能让‘百卷楼’立住的,不是花哨的新刊,是那些经得起时间打磨的旧书,是藏在字里的公道与真诚。就像这世间的学问,从来不是新旧之争,是真假之辨。”

船缓缓驶离文渊渡,码头上的书铺越来越小,却有墨香顺着风飘来,带着股踏实的暖意。梅超风知道,文渊渡的书还会继续印下去,有人读旧书,有人看新刊,但只要那份对学问的敬畏还在,文脉就断不了。

而这,或许就是最深刻的哲学——不必强求新旧,只需守住真假;不必惧怕变化,只需留住根本。就像那本《楚辞》,无论过多少年,无论有多少新解,“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精神,总会在某个深夜,照亮读书人前行的路。这种照亮,比任何武功都更有力量,因为它能穿透岁月,让公道与智慧,代代相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