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从上海滩崛起的百年豪门 > 第374章 壮大海派

从上海滩崛起的百年豪门 第374章 壮大海派

作者:任猪飞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7-21 17:04:51

11月初旬,乐施会在‘六国饭店’举行了隆重的晚宴,邀请在港的上千名流齐聚一堂。当然,前来参加的以‘海派’居多,粤籍名流虽然有不少,但属于参观性质。

在晚宴上,陈光良首先大谈‘乐施会’的性质和发展规划:“我建立乐施会的时候,便已经为这家慈善机构的未来定下发展期望,那就是造福在港的市民、侨胞.这个慈善机构非我陈氏一家的慈善机构,而是应该是所有愿意做慈善的人来共同运营,时机成熟,更是应该由社会公众监督和公众运营.”

在场的人惊讶起来,保良局和东华三院发展那么久,一直也是属于社会贤达人士在运营,而陈光良则认为——乐施会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将由社会公众来运营和监督,显然理念又有所不同。

另外一方面,保良局和东华三院实际上形成一种‘富商组织’,但凡一个富商想获得‘太平绅士’、‘英廷授衔’等荣誉,必然要先在这两家慈善机构担任总理、主席等。这两家机构的总理选拔,几乎都是靠每年谁捐的钱多。

随后,陈光良继续说道:“乐施会旨在发展成一家可持续的慈善机构,从成立之初,累计获得600多万港币的捐赠,目前账户上有400万港币的资金在成立两周年之际,再获得400万港币的捐赠而今天晚上,除了庆祝乐施会成立两周年,我也是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加入进来,一起做这个慈善事业”

大家再次震惊起来,乐施会目前还属于陈氏家族经营的慈善组织,已经获得1000万港币的慈善资金,那就只能说明一件事——是陈光良捐赠了这1000万港币。

这是多大的一笔财富?

无法想象的财富。

香港很多富豪都有这样的财富,但他们的财富可能是固定物业、黄金、美元、股票等等,更重要的是,不可能有人一口气捐赠1000万,就是100万也没有。

不少人对视一眼,似乎都在说:“外人的人都说陈光良家族已经取代何东家族,成为香港首富,这恐怕都是低估的说法。陈光良家族的财富,恐怕已经能和当初的‘四大家族’相提并论,真正的华人巨富。”

接下来,就是进入正式的募捐环节,海派富豪们都很给陈光良的面子,包括刘鸿生、陈光甫(原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李铭(原浙省第一实业银行)、王宽城、王统元、唐炳元、庄铸九、虞顺恩、杜月笙等人,捐款都在10~30万港币;与此同时,一些非海派的内地富豪,像卢船王等,也进行了捐赠;当然,也有粤籍富豪永安、先施进行捐赠。

一场下来,捐赠金额高达500多万港币,这已经是一个庞大的数字,不少人都惊叹陈光良在华人企业家的地位。

捐款后,陈光良开始根据捐款的金额,选出‘乐施会’的12名理事和2名副主席,以及上百位的成员。

此场晚宴,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这不仅仅是一场慈善晚宴,也是一场‘抱团’的活动。

乐施会的正规化及筹集的庞大资金,也惊动了港府,陈光良随后受葛量洪的邀请,双方进行了详细的会谈。

双方谈了很多方面的事情,葛量洪期间说道:“陈先生,来港如此多的难民,他们来香港只是暂时的,战争结束,就会回去的。”

陈光良马上提出反驳的意见:“阁下,第一个他们不能被称之为‘难民’,虽然香港依旧是英国的治下,但本身这是一个华人为主的社会。第二个他们不太可能会回去,香港就好比当年的上海滩租界,属于华人的理想居住地,而内地的经济一切未知。所以,我建议港府能有更好的应对方案,帮助这些人度过难关。”

此时以他的身份,说话没有必要那么畏畏缩缩,葛量洪也不能把他如何。

葛量洪一听,不确定的说道:“他们真的不会回去?”

陈光良说道:“我觉得绝大部分会留下来”

葛量洪皱眉起来,良久才说道:“那香港如何养得起那么多人?”

陈光良建议道:“这一两年,沪市的纺织企业家纷纷来港避难,他们拥有开厂的经验,以及拥有纺织机械和人材,工业能养活更多的人,特别是纺织业。所以香港若是专门成立一个部门,将香港的工业产品推销至英联邦地区,例如南非、印度、巴基斯坦等,还有纺织进口主要地区的印尼,这无疑有助于解决香港的就业问题。”

东南亚市场,目前是大家的首选,但仅一个东南亚市场,还不足以支持香港纺织业的大步发展。如今的新丰纺织,就尝试打开南非、巴基斯坦、印度、印尼等地区的市场。

葛量洪说道:“这个问题,我会让大家进行讨论一下。陈先生作为香港工业的领头羊,我们也希望陈先生能参与到这个工作当中来。”

“没问题,我个人很乐意看到香港工业的发展。”

此次乐施会的正式建立,可谓陈光良的影响力之体现。

本身‘海派’商人是不团结的,但有陈光良的存在,现在大家倒是团结起来,在香港形成一股巨大的能量。

工业、航运,肯定是很快要全部占领了。

地产、金融,有陈氏家族在,就不算落后,甚至有其他海派商人开始投资。

就拿金融来说,此次‘黄金大战’前世是断送了海派的金融业,但这一世,有陈光良的搅局,海派金融业不算全军覆没。且陈光甫、李铭等老资格沪市金融家,早就跟随陈光良的脚步,在香港成立了分行,如今更是把香港作为总行。

总之,在五六十年代,海派和粤派总归是有碰撞的,等到七十年代,那大家就是‘香港人’了。

乐施会有条不絮的完善中,也不需要陈光良再付出太多的精力,毕竟副会长和理事都是能主事的人。

这天,卢船王来到陈光良的办公室中,两人又是一番常谈,但卢船王似乎依旧非常犹豫。

《东方日报》依旧在香港经营,只是走下坡路严重,陈光良实在看不下去,就找来现在的负责人黄春荪和汪春华。

黄春荪当年就是《东方日报》的总经理,后来担任《东方日报》的董事会主席;而汪春华是名记出身,逐渐成为主编级别的人物。

《东方日报》一段时间被国民政府收编,但香港的《东方日报》却独立运营,几经变化,香港《东方日报》的股权也是非常的分散,而陈光良家族占股20%,依旧算是大股东,但他已经很久未干涉《东方日报》。

“《东方日报》现在的发展,我有些痛心,曾经我们怎么也是和《申报》、《新闻报》齐名的华夏三大报之一,怎么最近几年的发展如此的差?”

话音刚落,黄春荪、汪春华两人惭愧起来。

两人能来香港发展,也是陈光良的安排,他们从心底感谢陈光良这个老板。

汪春华作为陈光良一手提拔起来的亲信,说道:“老板,你不知道,香港这个地方的传媒,要么分左右,要么是英文,当年你的那一套,好像在香港已经不吃香了。”

陈光良马上说道:“我觉得你说的太片面了,就好像人家说香港的电影也分左右,时代电影不也一样的是香港电影之王,谁又能撼动?”

汪春华说到:“时代影业是右”

陈光良愕然,好像这个说法没问题,不是左就是右嘛!

不过他随即说道:“左右都不重要,但我觉得《东方日报》不该沦落如此。”

黄春荪马上说道:“陈先生,只要你重新入主《东方日报》,这家报纸就会东山再起。就好比你前段时间指示我们发表的文章——jf军不会渡过深圳河,我们《东方日报》立即就有很大的起色。”

陈光良正有此意,他不忍心《东方日报》就此沉沦,更有意将《东方日报》打造成百年传媒,如今正好是实际。

小米免费小说网站最新地址:www.071662.com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