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从上海滩崛起的百年豪门 > 第300章 获利两百万

从上海滩崛起的百年豪门 第300章 获利两百万

作者:任猪飞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7-21 17:04:51

4月初旬,随着二三关跌入60元左右,平安银行开始吸纳相应的债权,总计是500万,比预期多50万。

而此次平安银行的获利,更是高达160多万,再加上蒋梅英的获利50万,总计获利210万多。

这世上,还有什么比投机更赚钱的事情?

陈光良忍不住思考。

当然,他不会放弃对实业的投资,他的理想中也要实业报国,虽然他更喜欢投机。

虽然‘二三关’的事情基本结束,但七星公司给沪市造成的影响,可谓是深远的,不知道多少人背地里骂他们喝人血。

沈宝昌并非这次金融风波中死于非命的惟一一人,同样的不幸者还有二十三人,其中九人是原有病患,受刺激而导致病情猝然发作而死;十四人是以跳黄浦江、卧轨、坠楼(塔)、服毒的方式自杀的。另有一些人原本健康状况良好,受此刺激,因而得病,这其中就包括财政部公债司司长蒋履福,他自此患上了心脏病,后来夺其性命的也是这个病。

一片狼藉,关键时候南鲸政府丝毫没有责怪七星公司,反倒是觉得这是商业的正常范畴。殊不知,财政部发言人和孔祥熙,都起到了推波助澜的角色。

平安银行。

陈光良心情不错的翻阅着财务报表,这次平安银行获利160万,而他占平安银行的股份高达92.5%,他岳父占2.5%,其余5%则是一些零散的股东,包括方椒伯等人。

平安银行的资本额,已经突破600万大洋,比一些老牌银行还高。

事实上,一家正常的商业银行,一年仅靠贷款的利息,扣除存款利息及银行运转,可能一年的利润只有10万大洋左右,例如通商银行存款近4000万,但盈利就9万大洋。

正因为如此,像四明银行则通过投资地产,修建了上千幢新式里弄,总投资高达1500万,这些钱基本都是储户的存款,四明银行资本额估计也就三百万的样子;不过,如今住房供大于求,租金大跌,四明银行注定要被南鲸政府趁虚而入。

以上两家银行,再加上国货银行、实业银行,都将被南鲸政府趁虚而入,从而诞生‘小四行(即官方银行,四大行之下的小四行)’

平安银行的600万资本额中,香港和沪市各一幢总部大楼,价值两百万,每年还能为银行收租;购入霞飞路的五十幢洋房,价值也是200万,也能为银行收租。大概剩下的160万,是刚刚赚到的,后续将投资香港的地产。

因为是银行自己的钱,所以基本要以投资海外为主。

而储户的2300万,除了在外贷款还有600万外,亦投资了新丰纺织厂(300万),相当于还有足足的1400万现金储备;如果算上自有资金,那么也是近1600万的现金储备。

在这2300万存款里面,严人美有500万的定期存款,蒋梅英也有200万的存款,陈光良仅剩下几十万存款(投资了新丰纺织业300万)。

基于此,100%不会挤提的资金,就是这800万。

至于剩下的1500万,也有差不多500万的资金,会看在陈光良的面上,应该不会挤提。

这样一来,平安银行稳得很。

为什么陈光良要计算这个事情,因为他觉得孔祥熙未必不想吞并平安银行,毕竟这家银行发展如此的好。虽然存款还不如后来的‘小四行’,但再过一两年时间,必定会超过的。

“老板,会议时间到了”

“好,我马上来”

不一会,平安银行的主要管理层齐聚一堂,也包括香港分行、武汉分行、广州分行的经理和协理;除了四行之外,平安银行还有八个办事处,基本已经形成全国的布局。

“今天让大家来,是讨论一下平安银行下一步发展的问题。日本频繁在华北制造事端,我始终认为距离日本全面侵华不远,租界固然能稳定,但我们也需要多重考虑,所以我决定选择在香港购入地皮物业,在重庆发展地产信托,当然,都是利用我们的自有资金。”

重庆那边的地皮和物业,在1937年底,至少还有五倍以上的涨幅。大量的人口涌入山城,势必会造成住房紧张。

如今,陈光良决定让平安银行、长江地产纷纷进军重庆地产,开发物业用于出租。

随后,夏高翔问道:“重庆是否需要一处总行大厦?”

早在1932年时,总司令就有讲四川收服的打算,说明南鲸政府也知道——需要一个备选的首·都。

陈光良思考一番后,说道:“不宜规模庞大,建一幢三层建筑,差不多就能作为备选的总部。”

夏高翔点点头,说道:“好的,我马上安排地产信托部去重庆、香港考察,拿出方案给您!”

陈光良补充道:“这次的行动,是和长江地产一起行动,他们也打算在香港和重庆投资。”

“是”

今年,法币就要发行,以后的真金白银,就会成为纸张。不过一开始,法币还是坚挺了一年多,直到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所以再过一两个月时间,陈光良决定让严人美、蒋梅英的存款,转存至香港,兑换成港币。

至于平安银行的其它存款,自然是遵守法律,为他们变成法币;毕竟,连汇丰银行、旗银行也会交出白银储备(即华人存款),然后换成法币。

这一天,陈光良来到旗银行,找到老熟人麦肯。

此事的陈光良,是旗银行的重要客户,在纽约总部的旗银行,存款高达300万美金。这一点,麦肯就算不知道详情,相信也知道陈光良转移了不少资产去美国。

另外,作为上海滩的金融和实业大亨,他的身份也足以引起旗银行的重视。

双方见面后,陈光良便提出希望旗银行的香港分行,借贷给他一笔200万港币的贷款(价值)。

1英镑=4美元=16港币,1英镑=4美元=7.5两白银=12大洋.

200万港币,差不多是150万大洋。

这是白银大涨的结果,事实上在4月份,美国纽约的白银已经高达80美分一两,但这只是短暂的,后续维持在60~70美分比较正常。

麦肯询问道:“陈先生借港币做什么?”

他还真有些奇怪,莫非这个年轻人又嗅到什么?

不可能,真有这么神的人!

陈光良笑着说道:“我准备购入香港的地皮和物业,但奈何国内银根紧缺,倘若我动用平安银行的存款,我担心被人算计。”

麦肯好奇的问道:“谁会算计?”

陈光良说道:“官方银行”

麦肯焕然大悟,这个年轻人考虑的真是长远,值此机会,倘若有人盯上他的平安银行,只需要散布谣言,让储户去挤提,届时官办银行就可以趁虚而入。

他有些佩服陈光良的眼光长远了,随后说道:“借给你是没有问题的,但抵押物必须折价七成,另外,你现在也是银行家,这个贷款利息.”

陈光良马上说道:“麦肯先生,是我私人借贷,而且我是你们旗银行的vip客户,以后我会继续和旗银行合作的。”

麦肯自然听过美国同事讲起这件事,思索了一下,说道:“可以不按照银行的拆息,但你也知道,现在贷款利息本来就高,所以我年息12%是要的。”

这个利息已经很好了,银行之间的拆息,现在都可能要21%了。就是沪市的贷款,也至少是15%以上。

当然,香港那边其实也好不了多少,今年也会发生银行挤提。

“好,那我只借半年时间,就用香格里拉饭店的55%股权作为抵押。”

地产虽然下跌,但香格里拉饭店经营良好,价值并没有下跌多少。

“好吧,谁叫你是我们旗银行的vip客户呢!”

“谢谢”

搞定这件事后,陈光良才能大摇大摆的去香港、重庆投资,不然他依旧会担心孔祥熙来个背刺。

就是有着这样的担心,以至于严人美、蒋梅英的存款,目前都还不敢转移至香港。

获得旗银行的贷款承诺后,陈光良马上召集长江地产的全体管理层,这下让大家嗅到不一样的东西。

长江地产最近几年,基本都停止开发,主要的收入也仅有:长江物业、代建的租金收益、物业收租、监理顾问等。

但依旧保持着一二十人的队伍,虽然工作清闲,陈光良也鼓励大家趁此机会学习。

如今主持长江地产的总经理是严宽,他本是陆元台的助理建筑师(也是创始老员工),副总经理是林鸿英,他则晚进来一年多。

而长江地产原来的总经理郭德明、陆元台,都在1934年赴美深造。

会议一开始,陈光良说道:“我马上回向长江地产注入50万大洋,以及200万港币,然后我们准备在香港和重庆投资地产业。香港方面,我们主要是购入地皮,开发五层的唐楼,用于长期出租,不做出售;重庆方面也是如此,这一次我们是只租不售。”

两年之内,要在香港和重庆拥有大量的收租物业,然后收租。

香港就算在1941年底被占领,抗战胜利后,也能拿回。

至于重庆的投资,能拿走多少是多少,而且如果在高峰时,出售一些,那么本钱就能快速收回,毕竟这可是暴利中的暴利(至少在1938年涨五倍以上)。

事实上,重庆一直在刘湘的统治下,已经长达十多年,算是治安稍微好一些的地方。

严宽当即说道:“我们长江地产进驻香港已经两年(监理平安银行大厦),对那边的环境都有一定的认识。我个人的建议是,在着重在九龙地区,特别是尖沙咀和油尖旺地区,修建粤式风格的唐楼和骑楼,出租对象主要为华侨及内地避难香港的人士。”

陈光良点点头,说道:“可行,但具体等我去香港在做决定。”

他一共去了香港两次,但他亲弟弟和弟媳,却已经在香港长住起来。

林鸿英也随即说道:“重庆方面,我们也去考察过很多次,发现那边的地皮,最近几年也是在稳定上涨,不过今年也开始下跌一些。以重庆的商业街“都邮街”(也就是现在的解f碑步行街一带)为例,1926年当地的地皮价格为一亩地1920块大洋,而今年的价格也有8000~10000一亩,最高涨幅也是高达七八倍,不过现在又已经回落一些。”

这个地方,陈光良打算让平安银行购入商业地皮,预计1937年涨到折合六七万大洋都不一定(届时已经是法币)。

陈光良当即说道:“我们在重庆主要是修建中高档出租住房,所以地皮位置也要选好。50万大洋,再加上长江地产账户上的10万大洋出头,相信也可以造一批出来。这个事情,就由鸿英你带头去负责。沪市这边,暂且留下相应的人手,其余人都向香港和重庆进驻,先租赁办事处,动作要快。”

“好的”

这一下,平安银行和长江地产将作为‘先锋部队’,去香港和重庆开发房地产。

香格里拉饭店的四楼,是沪市名流人士赶时髦的‘下午茶’场所,而且在沪市富太太心中,是最理想的去所。

第一是赶时髦,第二是喜欢这类的精致点心,第三也喜欢这里的风景。

正值一天的下午,贵太太们再次来到香格里拉饭店的四楼,三三两两的约在一起,聊着最近的时尚服装和首饰,语气总是充满了炫耀。

“看看我这个玉镯子怎么样?”

“咦,很不错的成色吧,要值不少钱吧?”

“我家那口子给我买的,我也不知道值多少钱,反正我觉得礼轻情意重。”

“啧啧,你们结婚十年,感情还那么好,真是羡慕不已。就是,感情再好,也架不住男人风流,家里一个,外面一个。”

“我呸,那外面的也算,不过是玩玩罢了,就当去青楼了!再说,你家还娶进门了,你怎么不说!”

“娶进门就娶进门了,她见了我,总得行礼,对我恭恭敬敬。你们看,那边是不是陈光良先生,人家不也在外面养着个么!”

“还真是陈先生和陈太太”

富太太们靠着四楼的窗户,品尝着可口的点心,喝着咖啡和茶,聊着各种的八卦,又是勾心斗角的。

而在江宁路,一些车夫正在马路两侧,等待香格里拉饭店的客人,时不时向玻璃望去,脸上流露出羡慕的神色,心里想着——怎么什么时候才能进去享受一顿。

想到这里,本就营养不良的他们,肚子里传来阵阵饿声,但也只能忍着。

如今的人力车夫,虽然都换上了三轮车(南鲸政府有强制性要求),但是这竞争压力大(车多、车夫也多),野鸡车横行,租车行的租金昂贵,导致沪市的人力车夫一个月平均就10大洋的收入。

而长江车行实行‘四年后免租金’、‘子继父业’等措施后,也不再降低租金,所以车行的人均收入也就10大洋出头点,和外面差不多。

但大家至少有盼头,等到1937年春,当前的2000多名车夫,就可以无偿使用,当然需要缴纳10%的管理费。

这一步陈光良也计算好了,哪怕是抗日战争爆发,人力车夫并不会消失,反而生意会更好,因为出租车没有油了。

也算是为了这两千兄弟,谋了一份前程。

“还是长江车行好啊,听说还有两年,他们的两千名车夫,就可以无偿使用三轮车,不需要缴纳租金。难怪他们个个精神得很!”

“累死他们,我看还能免费使用不!”

小米免费小说网站最新地址:www.071662.com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