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从上海滩崛起的百年豪门 > 第230章 银行的起步

从上海滩崛起的百年豪门 第230章 银行的起步

作者:任猪飞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7-21 17:04:51

第230章 银行的起步

10月初旬,东方报社召开了董事局会议。

陈光良决定将‘董事长’一职让给洪雁宾,自己仅领‘常务董事’,退居二线。

黄春荪依旧担任总经理,负责报社的运营。

另外,陈光良再卖掉6%的股权给杜月笙,价值8万大洋;这样一来,陈光良仅保留50%的股权。

之所以如此做,陈光良自然是打算开始‘避嫌’——将东方报社的管理权,彻底交给黄春荪、张静庐、冯志铭为首的‘专业团队’,他仅享有分红权。

以前,陈光良需要《东方日报》作为自己的‘影响力和势力’;但如今,《东方日报》反而成为他的累赘。

为什么如此说?

以这次‘九一八事件’为例,《申报》可以大肆批评南鲸方面和总司令,以尖锐的批评,收获不少新读者;《新闻报》和《东方日报》也进行了此方面的报道,虽然没有《申报》尖锐,但自然也是批评声为主。

陈光良不能干预,内心也不想干预!

但他又不想卷入这种是是非非里,毕竟他知道历史的走向,也没有想过改变多少。

所以干脆,退居二线算了!

以后的《东方日报》尺度,由张静庐来把握,他是主编,也将受到南鲸方面的重视;《资本》杂志,则由冯志铭来主持。

惹下什么祸,那也是他们被针对,轮不到自己了。

散会后,陈光良指着董事长办公室说道:“这办公室直接让洪先生办公,我没有什么东西留下!”

黄春荪马上说道:“东方报社的写字楼足够大,这间办公室给您留着。”

洪雁宾也说道:“我还是习惯那间办公室呢!”

显然,作为《东方日报》、《资本》的缔造者,大家都知道陈光良在报社800多名职员的重要地位。

陈光良又说道:“那牌子抓紧给换了”

黄春荪回道:“那就换名誉董事长,你觉得如何?”

看着大家期盼的眼神,陈光良犹豫了一下,说道:“行吧”

一下子彻底不管,怕是也不现实,万一内部混乱,岂不是浪费这个产业。

毕竟,陈光良以后还会主持‘《东方日报》总部迁往香港’,将来可能还会重新掌权的。

和大家交流一番,陈光良才离开《东方日报》的写字间,其实大家都在一幢楼,抬头不见低头见的。

回到8楼的办公室。

陆元台高兴的走进来,说道:“老板,为你找到一幅合适的银行大厦地皮,在宁波路与江西中路的交叉口,占地面积达1亩8分地(1200平方),现在业主开价40万大洋。”

看着地图上的位置,陈光良认真的考虑起来。

江西中路,是有名的银行街,也是在外滩西侧的第二里面区域,过去便是四川中路,再过去便是黄埔滩路和外滩;知名建筑包括建设银行大楼、浙江第一商业银行大楼、聚兴城银行大楼(现在是美国领事馆暂时用物业)、祥泰银行等。

宁波路,是有名的钱庄街和银行街,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的新大楼也在这条街上(今年落成),其余主要是很多钱庄在此,差不多有六十多家,当然很多钱庄只是在‘新式里弄’里面挂个牌子。

地皮稍微小了点,单价25万元每亩不算贵。

有个1800平方米,陈光良真的是毫不犹豫买下。

主要是,他有一点攀比的心理,像是刘鸿生在四川中路建了一幢‘企业大厦’,总投资在上百万的华夏企业银行大楼;再过两三年,杜月笙又在河南中路投资两百万大洋,建立中汇大楼。

开银行,比的是信誉,一座高质量的优质银行大楼,便是妥妥的信誉。

宁波路52号这幅地皮,占地1200平方,投资个七八层的建筑物,预计也就是总投资80万。

最近陈光良赚了不少钱,一时间胃口大了起来。

“老板,那边的地皮好寻是好寻,一年总归有优质的大地皮放出来。只要你愿意等,后面肯定有更大的。”

陈光良马上说道:“就是不能等,替我约业主,就这幅地皮。”

稍微小一点也无妨,毕竟他也没有想将银行发展到何种程度。

但特别是时间,非常的紧张。

这幅地皮拿下来后,包括设计在内,要一年时间竣工。

陈光良开银行的目的,也是方便以后转移资产,等到1937年,将总部转移到香港;等到1941年,将资产存到美国去。

这样一来,他的银行便可以顺利度过那几年时间,前世东亚银行的简东浦,不就是这样操作的么!

决定买地皮后,陈光良也盘算了一下资产。

这幢大厦投资80万~90万,平安银行初始的资金是100万,相当于他得准备190万。

此次他在纱期货赚了50万,再加上出售东方报社的8万,加上他原本办银行准备的100,也有160万的样子。

还差点!

他钱倒是多,基本都是标金,包括最早投资的200万标金(当前价值210多万),以及从汇丰银行和渣打银行‘抵押贷款’35万英镑都换成了标金(价值700多万两白银)(目前1英镑=3.8美金=15.5两白银)。

陈光良算了一下,虽然他现在只有158万大洋,但建筑费又不是一次性支出,应该没有问题的。而且以他的信誉,再借点也是没有问题的。

主要是,他旗下的企业刚刚抽走15万去捐款,短时间也拿不出更多的流动资金来。

不过虽然他的资金如此‘紧张’,也是他舍不得动用自己的‘标金(10两黄金一根的大黄鱼)’这个原因,不然他资金肯定是非常充裕的。

几日后,陈光良买下宁波路52号物业(占地1亩8分地),代价是40万大洋。

接下来,自然是准备向工部局申请重建,同时邀请华人设计师庄俊进行设计。

在四川中路的一间写字楼里,‘平安银行’的临时写字楼坐落在此,这里是行政部门,楼下还租赁了一个门面,作为银行总行;另外,平安银行还在愚园路的东方报业大厦一层,开设一家分行。

初期规模大致如此!

当然,平安银行要下个月(11月)才开业,初始资本100万。

会议室里,陈光良听取了总经理夏高翔、协理叶熙明、储蓄部经理秦伯厚、项目部经理(贷款)王亚新、会计部经理、出纳部经理、总务部经理等人的筹备工作汇报。

此次会议,甚至连三位‘跑街先生’(外勤营业员)——陈永琪、葛平甫、陈承宗,也出席了会议,他们是从其它银行‘调’来的,手中有一些工商客户关系。

会议室有差不多有十七八人的样子,而此时平安银行已经招募到三十多人,管理层和职员已经基本到位。

上层管理层主要是一个总经理、一个协理,五个部门的经理。

夏高翔开口说道:“目前平安银行的章程、管理机构、门市的安排已经到位,接下来将是培训门市员工的服务水平.在保险柜方面,我们租借了上海储蓄商业银行的十个保险柜作为备用”

陈光良虽然刚刚接触银行,但也觉得这个管理班子的水平很高,毕竟都是从各个银行‘请’来的人才。

听完大家的汇报,他才说道:“平安银行在一年后,就将拥有自己的银行大厦,也就是宁波路52号,我预计将投资90万大洋。届时,地下有自己的保险库,一楼则是我们的营业部,二楼则是我们的行政部。”

三至七层准备出租出去。

夏高翔说道:“这是一个很振奋的消息,一座优质的银行大厦,便是信誉的保证;再加上老板你的信誉和影响力,这些对我们吸纳存款有很大的帮助。”

众人纷纷点头。

‘招牌’、‘房子’、‘班子’,现在平安银行都有很好的,陈光良也是寄予厚望起来。

陈光良接着说道:“银行成立之后,我会将长江地产、香格里拉饭店、长江出租车、环球航运,这四大企业的财务关系,转到平安银行这里。”

小米免费小说网站最新地址:www.071662.com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