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从上海滩崛起的百年豪门 > 第120章 精明的哈同

从上海滩崛起的百年豪门 第120章 精明的哈同

作者:任猪飞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7-21 17:04:51

第120章 精明的哈同

金城银行的程子康,通过一个月的调查、报告,终于得到总部的全权负责授权。

当然在这期间,金城银行的创始人周作民也来到沪市考察,期间程子康还将陈光良介绍给他认识,大家聊的很愉快。

最终,长江地产也到‘顾问合同’,这个项目总计可得顾问费5万大洋,当然是要分期付清的。

期间陈光良也送上‘一份大礼’,那就是告知长江地产的第三个项目,将找金城银行合作。

这样一来,金城银行相当于可以获得一笔‘固定的存款’,这笔资金就可以拿去投资金城银行自己的项目,毕竟要支付利息,当然也要为资金找投资渠道。

这一天。

陈光良陪同程子康,来到哈同办公的地方。

哈同已经快八十岁,但依旧在工作,这第一是犹太人做生意基本如此——做到死,第二嘛大概是哈同没有亲生的子女。

哈同的财富在三十年代,怕是能达到上亿银元。

前世,据说其死后规定遗产由中国籍妻子(中法混血)罗迦陵继承(遗产税都高达1800万),罗迦陵死后养子女、内侄子女每人10万元,管家姬觉弥得到400万(隆裕太后赐给的太监),剩余部分哈同养子乔治得70%,罗弼得30%。实际上,这场遗产税官司足足打了16年时间,差点拖到新华夏成立。

初见哈同,陈光良一眼就能发现其眼中的精明,心道这次谈判一定不太好!

果不其然,当程子康提出租赁其土地时,哈同立刻坐地起价来。

这一刻陈光良终于明白,犹太人为什么会遭到一场世纪灾难,他们是真的要赚走每一个铜板。

只见哈同说道:“当前沪市的地价正在上升通道,我这个时候以便宜的价格租给你们,岂不是吃了一个大亏。所以让我来看,租金每年不能低于18万白银,租期为32年时间;租约期满后,地上建筑物及附着物全部无偿归还我所有;承租人应使用最好之材料建筑新屋,总建筑费用不得少于45万两白银,其建筑蓝图须经我签字认可。”

好家伙,一下子让租金涨了三万大洋。

另外一方面,连建筑物上的附着物也尽数要归哈同,相当于捡现成的盘子。

陈光良回了一句,说道:“哈同先生,你用未来的价格,来谈今天的租金,显然有些不合理!”

哈同精明的眼神看向陈光良,随即说道:“比起陈先生的‘空手套白狼’,我觉得自己的要求很合理。如果不出意外,最先看中我地皮的,应该是陈先生的地产公司吧?”

事前,双方的介绍中,哈同听到陈光良的名字,居然也知道是长江地产的老板,也是今年地产界最值得谈的企业之一。

陈光良平静的道:“我可租不起你的地皮,但如果能在这幅土地上,多一幢美丽的建筑物,也是很美好的事情。”

哈同不置与否。

程子康虽然感觉条件苛刻,但毕竟事关他的‘功绩’,所以继续谈判道:“租金我们希望再降1万5大洋,也就是16.5万大洋。另外,租金不得因为他人他事之压迫而有所变更,该处动拆迁由哈同先生负责完成。”

此时双方的谈判,基本上已经互相表达了‘底牌’。

陈光良也在思考,似乎这个项目成功的希望很大:第一,租金比前世每年应该少两万大洋以上;第二,竣工时期能在沪市经济最好的1931年(大萧条还没有登录华夏);第三,购物中心的理念能起到一定的领先优势。

这一次谈判,双方没有达成一致,但保留接下来谈判的意愿。

看程子康的样子,租金17万他就会完全答应哈同的条件,甚至18万他最后也会答应。

回去的途中,程子康询问道:“光良,你觉得怎么样?”

陈光良当即说道:“可以的,不宜拖长时间,第一是明年行情会更好,哈同说不定会变卦;第二是我们也要抓紧设计建筑,争取在这一波行情中推出。”

程子康抓着关键点,问道:“这一波行情,莫非你还认为这地产不会一直上涨?”

陈光良摇摇头,说道:“谁知道了,反正这两三年总会涨的。对了,程经理,我想向你们大陆银行贷款10万大洋,抵押物就用长江地产第三个项目的未来收益,以及我打算用这笔资金购入地皮,亦可以作为抵押物。”

只要能赚到钱,自然是尽最大努力借钱。

而能借到钱的最大要求,那就是信誉,正好陈光良和长江地产就有信誉。

他这借钱都不算夸张,后世有华资地产商孙春生采取‘连环借’的方式,在短短七八年间,资产便从几万大洋翻至四百万大洋;当然他也不是常胜将军,“一二八”和世界经济危机(1933年席卷至华夏)令房地产暴跌,锦兴公司破产。

陈光良的优势便在于,他可以选择在1931年抛售掉物业和地皮的资产。

闻言,程子康说道:“光良,你只买地皮,不进行开发,这可不是长久之计。现在你本来就是一名优秀的地产商,何不加以利用手中的地皮,开发出一幢幢楼,不管是出租,还是售出,总比你单炒地皮的好!当然,十万大洋的借款没有问题,你和长江地产公司的信誉在这里。”

此言一出,陈光良是听进去了,他发现似乎真的没有考虑利用自己的优势——坐拥一家优秀的地产企业。

就以‘幸福家园’为例,当初地价也就值5~6万大洋(当然业主未必肯卖),建筑费18万,地捐2万,总计成本也就25万的样子,但他的总售价却高达55万大洋。

哪怕到1930~1931年,地皮价格涨到1万2每亩(愚园路中段的优质地皮),地皮总价算18万大洋;建筑费和地捐不会上涨(甚至进口材料还会下跌,受全球经济萎靡的影响),总成本也就是38万。

小米免费小说网站最新地址:www.071662.com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