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隆庆中兴 > 第2220章 定鼎国防谋百年(三)

隆庆中兴 第2220章 定鼎国防谋百年(三)

作者:休息的云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16 04:32:50

之前太祖皇帝为了避免后世之君穷兵黩武,制定了所谓的不征之国,因为太祖皇帝认为,地广非久安之计,民劳乃易乱之源。为了保证大明的长治久安,对于这些海外之地,太祖皇帝没有兴趣,太祖皇帝对于这些这些藩属的看法就是:““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徒慕虚名,自弊中土。”

太祖皇帝虽然雄才大略,提三尺之剑,起淮泗之间,一统**,但是在坐稳江山之后,太祖皇帝对于用兵反而是非常之谨慎的,他认为国家用兵,犹如医生用药。开了大堆的药,目的是要治病,不能没什么病就吃吃药,那可要吃坏的!治国也如此,国家不太平,用兵来勘定祸乱。等天下太平了,只需整修甲兵.操练士卒,备作国防而已。

为什么这么说呢?大家应该要知道:用兵能消除祸乱,但也能招致祸乱,倘若恃富逞强,好大喜功,惹是生非,就会结怨挑衅,这不恰恰招惹了祸乱!正如医生乱开瞑眩之药,强迫无病之人服用,虽然不至于造成身体残疾或送命,但足以大伤元气!所以为国当政者应该常讲军事,但千万不能穷兵黩武!

所以太祖皇帝发布了对于这些海外蛮夷不予征讨的诏书,并且列为祖训,太祖皇帝在诏书中明确说道:“海外蛮夷之国有为患于中国者,不可不讨;不为中国患者.不可辄自兴兵。古人有言,地广非久安之计,民劳乃易乱之源。如隋炀帝妄兴师旅,征讨琉球,杀害夷人,焚其宫室,俘虏男女数千人,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徒慕虚名,自弊中土,载诸史册,为后世讥。朕以诸蛮夷小国,阻山越海,僻在一隅,彼不为中国患者,朕决不伐之,惟西北胡戎,世为中国患,不可不谨备之耳,卿等当记所言,知朕此意。”

在太祖皇帝看来,能够对大明构成威胁的就是草原上的蒙古人,所以大明主要的防范对象就是这些蒙古人,对于这些海外蛮夷,太祖皇帝认为他们对大明构不成什么大威胁,但是由于山海所隔,大明如果去征服他们,所要花费的钱粮是很多的,而往往又没有什么大的收获,所以太祖皇帝认为对于这些国家,不能予以征讨。

所以列出了所谓的不征之国,在当时的情况来看,确实是有一些道理的,大明当时刚刚立国,北元对于大明仍然构成极大的威胁,大明的绝大部分精力都要放在怎么对付北虏上,根本没有精力去对付这些所谓的海外小国,所以只要他们能够承认大明的正朔,对于当时的大明朝廷来说,采取这种政策是合理的。

毕竟当时大明才刚刚建立,百姓需要安定的环境来恢复生产,但是到了现在,这些政策已经不再适合大明了,这点不仅仅朱载坖很清楚,在坐的重臣和太子他们也是很清楚这点的,现在蒙古对于大明的威胁相对降低,而且海上贸易对于大明的重要性也增加了,所以再奉行太祖的所谓不征的策略显然已经是不行了。

事实上朱载坖早就打破了所谓的不征的限制了,对于倭国的用兵就是很显然的例子,虽然朱载坖用了一个相对说的过去的理由绕开了太祖的祖训,但是这些办法显然对于朝廷来说是比较麻烦的,因为朝廷做事情,也讲究个名正言顺,朝廷又不是麻匪,总不能明抢吧?

而且太祖的祖训毕竟是摆在这里的,朱载坖也不能够完全视而不见,所以朱载坖一面宣布恢复成祖时的政策,下诏南洋等海外诸国:““今四海一家,正当广示无外,诸国有输诚来贡者听。”加强大明在南洋的影响力,另一方面对于太祖皇帝的祖训也要做一定的修改。

朱载坖认为,除了有不征之外,也要有必征,也就是在出现什么情况的时候,大明朝廷必须用兵,这点也是很重要的,否则的话,大明朝廷只有不征在限制自己,却无法限制、管理这些藩属,显然对于大明的宗藩体系是不利的,按照太祖皇帝的本意是:“海外蛮夷之国有为患于中国者,不可不讨;不为中国患者.不可辄自兴兵。”

但是这个为患毕竟比较模糊,无法判断到底哪些行为是为患中国,这点是朱载坖这次要明确的事情,朱载坖这次召集国务会议,就是要将内阁、军机处以及各部院重臣们一道,对于太祖皇帝的祖训加以解释完善,同时借由此事加强对于这些藩属的控制。

在朱载坖授意下,领班军机大臣徐渭在之前就拟定了必征诸条:第一,不顺王化,僭越谋逆者,必征;

第二,勾结匪类,为大明不利者,必征;

第三,阻塞商路,为害黎庶者,必征;

第四,私相战斗,不服王命者,必征;

第五,抗旨不遵,举兵抵抗者,必征;

徐渭列出了五种必征的情况,对于这五种情况,其实就是针对这些藩属有可能威胁到大明的三种情况,第一就是这些藩属和西夷等其他势力相勾结,有可能对大明构成威胁,第二就是藩属内部的政变等情况,或者藩属利用他们的特殊地理位置,截断商路,第三就是这些藩属之间的战争,影响到了商路的通畅等。

对于这些情况,大明都必须予以镇压,除了这五种必征的情形之外,军机处还拟定了十五种可征的情况,朱载坖命令将这些条款交付国务会议商量之后,由礼部颁行各藩属,让他们明白大明的底线和红线在哪里,只要触及大明的底线,大明就绝对会加以征讨。

这样就形成了不征、可征和必征的各种情形,加强对于宗藩体系的管理,明确大明作为宗主国和这些藩属之间各自的权力和义务,朱载坖认为不教而诛是不对的,但是现在大明已经明确说明了之后再犯,那就勿谓言之不预也了!

喜欢隆庆中兴请大家收藏:(www.071662.com)隆庆中兴小米免费小说网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