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隆庆中兴 > 第2204章 控兵岂是寻常事(三)

隆庆中兴 第2204章 控兵岂是寻常事(三)

作者:休息的云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16 04:32:50

在世宗皇帝的大力整顿之下,参随冒功和参随制度本身都受到了严厉的打击,在嘉靖初年,尤其是在大礼议结束之后,世宗皇帝得以掌权,颁布了一系列的诏令,严格限制参随,世宗皇帝要求禁止各处参随报功。自成化以后,权贵子弟便时常以报效之名冒名参随。嘉靖八年,朝廷颁布上谕:“镇守等官参随多冒夺军功,请自今须本官亲履行阵,方许参随报功。”严厉打击参随报功。

而嘉靖十年开始,全面裁革镇、巡参随,今后军中不许奏带。首辅张璁上疏称:“迩来各边镇、巡等官奏带人多,冒滥名器,阻坏边功,莫此为甚,乞痛加裁革。”世宗皇帝予以同意,下达诏命革除参随,可以说在嘉靖初年,经过杨廷和、世宗和张璁等人的纠正,参随的上官、名目被迫发生了一些变化。打击了军功冒滥的行为。

但是到了嘉靖末年,由于世宗的怠政,以及南倭北虏交相侵逼,朝廷不得不多次派遣总督、经略等大员出镇,这些带有钦差性质的专阃大员出镇,导致参随再度泛滥起来,因为大明的钦差制度并不完善,各处钦差出于公务需求,不得不使用参随。

钦差出于公务所需,不得不使用参随。征伐将帅、镇守官、钦差内官以及钦差文官,皆是钦差性质,而在本朝,钦差不论是否久任,永远是一种差官, 未有真正的公务下属。但是这些将帅镇守等,需要处理的事务又及其繁杂,分身乏术,以总兵为例,总兵出镇一方,位高权重,虽然有权节制都司卫所,但却没有专门的人员以佐助公务,而参随则可以帮助他们处理一些公务,在这种情况下,参随又得以死灰复燃。

朱载坖很清楚,参随之所以屡禁不止,还是有其原因的,从个人私心上来说,参随是一条社会流动和牟利的渠道,因而难以遏制。所谓牟利,一是参随可以提高社会地位,二是参随可以牟取权力、财物。参随可以提高社会地位。于权贵而言,参随是其后代、亲故授官升级的重要途径。为此,官员相互勾结,形成巨大的利益网络。在其庇护之下,参随急剧膨胀。对民众而言,成为参随,不仅意味着地位的提高,还能借此获功授官。参随是踏入武官集团的重要一环。

在本朝,权贵子弟成为武官,甚至世袭传家,大抵有两条路。一种是奏带参随,即乞授、恩荫、输粟——奏带参随——报捷、传升、乞升之路。这这条道路上,奏带参随不可缺少。文官子弟有大学士梁储之子梁次摅,初以输粟纳为锦衣卫冠带舍人。后奏带离京,冒广东十三村之功,升总旗。然后一路升百户,得世职。

另外一条道路就是是武举出身,武举设立后,每三年就有一批参随,分派各边。嘉靖中叶以前,正千户、百户、镇抚、总旗皆在选派之内。但是后来一样成为了权贵子弟们的幸进之路。

究其原因,还是功名的巨大诱惑,还有就是科举的难度所致,本朝科举,还算是比较严格,科场舞弊之事,虽然存在,但是还是比较少见的,而且一旦被人所揭发,往往要遭到严厉惩处,而且科举之难,是世所公认的,谁也不能保证自己的子弟就能够科场得以,徐阶探花出身,徐蟠在南直隶乡试之中作弊一样被弹劾,李春芳状元及第,他的儿子一样也不能再科举上有所成就。

而武官勋臣们也是如此,世职、爵位只有一个,家中的子弟却远不止一个,还有这些内侍太监们,他们大多出身于苦寒,等到发迹之后,往往过继子侄以延续香火,同时也想要荫蔽自己的亲属,但是这些太监们的家庭,一般都是极为贫穷的,不可能有什么读书人,而且在大明,一旦被打上了阉宦遗丑的标签,那是要被整个士林所摒弃的,所以他们的子侄亲朋也只有走武职这一条道路。

所以在这种情况之下,虽然世宗皇帝能够一时抑制住这些参随,但是一旦有机会,官员互相请托,结党营私,形成了一张巨大的利益网络。成化时,监察御史胡深等人联名弹劾兵部尚书程信,称其督师四川,听嘱权豪之子弟多分首级以报功。

而且即便是马文升这样的名臣也不例外,庆阳之捷中,总兵官刘聚、都御史马文升乘机妄杀,饕冒功赏,还“互遣其子刘祥、马琇奏捷希宠”,这些事情在大明都已经是常态了,嘉靖三年大同兵变中,总兵官桂勇“斩首恶数人”,谁料,主兵之人竟“夺其功与奏带大珰弟侄”,官、武将、内官相互勾结,共同牟利。甚至权要之家“奏带参随以图侥幸”,已成朝中惯例。

所以之前张璁就说过:“大臣、谏官皆怀顾忌,莫肯尽言。”他在为自己列举的五种祸及全家的清弊行为,奏带冒功即其一也。张璁就曾经说过:“前者金献民等一将之功未成,假参随升官者几六十人。又如近者伍文定一将之命方下,托姓名奏带参随者余三十人,此皆内外权门子侄亲故之辈,臣拟票必欲一切革之,此何等觏怒也。”

同时边镇大将也被人所挟制,时人称之为债帅,武官欲升高位,皆要以重金行贿。劳堪就曾经说过这种情况:“臣闻一人求镇,必重赂于朝廷之权幸,然后得东涂西抹,至以万计。随地丰约,以为多寡。如广东必须十五万银,浙江则十万,臣福建亦不下**万,此臣所知也。而京师小人,专在部门打听,举放官债。临行,债主同到任,所以一取十,少者累年不足,多者终任莫偿。”

将参随做成了生意,这也是大明朝的一道奇景了,对于这种情况,朱载坖久矣知之,现在终于腾出手来收拾这些人了。

喜欢隆庆中兴请大家收藏:(www.071662.com)隆庆中兴小米免费小说网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