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隆庆中兴 > 第2184章 鲸鲵再起风波急(七)

隆庆中兴 第2184章 鲸鲵再起风波急(七)

作者:休息的云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16 04:32:50

在安东都护府命令下达之后,大部分的倭国大名都迅速向安东都护府表达了恭顺和忠诚,除了一小部分的和公卿的关系相对比较深厚的大名仍旧在扭捏之外,如北条氏、武田氏、上杉氏等大名都已经主动上疏,向大明输诚,同时武田胜赖甚至上表朱载坖,请求朱载坖赐姓,以表明他归身华夏的决心。

作为倭国中比较先投效大明的人,武田胜赖是很清楚自己的身份的,他也很清楚自己的地位,从和大明的亲近程度上来说,武田家是不如上杉和北条的,毕竟他们是率先归附的,而从实力和对大明的作用来说,武田的甲斐也处于一个很尴尬的地位,武田家综合实力其实与他的大名地位极不相称。武田信玄时代的强大,很大程度上有赖于甲斐的金矿,而武田信玄所取得的一系列胜利,事实上已使武田家的实力处于透支状态,对人口稀少的甲信来说,为胜利而损失的精壮劳动力是过于巨大的代价,对生产力的破坏更是无可挽回的损失。

武田信玄自己就说过:“人就是堤防,人就是城墙。”而武田家缺少的正是人。因此,在人口因战争锐减,生产力因之大受影响的情况下,甲州金矿的枯竭,无疑是致命的打击。而企图通过内向的积累来恢复国力,则就不是三五年就做的到的了。而武田胜赖自己很清楚,在没有金矿之后,武田家对于大明的用处就急剧下降了,大明经略倭国的主要动力就是金银,没有金银矿会使得武田家在大明中成为无足轻重的大名,再加上他自己的地位并非稳如泰山,这也使得武田胜赖比较头疼。

因为在一些甲斐的元老重臣眼中,武田胜赖并不是武田家的家督,而仅仅是武田家的家督监护人,类似于毛利兴元之子夭折前,毛利元就的地位。而胜武田赖显然是不满足于这种地位的,但他没有自立的可能,原因是武田二十四将没有一个是他自己的家臣。对四名臣等重臣来说,武田信玄的一纸遗言,比他胜赖的一百条命令都大。在这种情况下,胜赖信任迹部、长坂等近臣,也就完全符合情理了。这就导致了甲斐内部的斗争愈发激烈,而武田胜赖既无法压倒元老重臣,也无法再其中调和,所以他必须借重于大明,这样才能够更好的稳定自己的地位。

在这种情况之下,为了使得大明更加青睐自己,好保全自己的地位,同时扩充实力,武田胜赖决定彻底倒向大明,不仅仅上表求封、赐姓,极尽输诚之能事,还直接向安东都护府汇报倭国大名的动态。

方逢时则是在在处理善后事宜,将倭王等一干钦犯和抄没的家产等交给成国公朱应桢,押解回京师,同时接收原本倭国朝廷的土地,安排官军驻守,同时建立起大明在这些地方的行政、军事机构,还有就是调遣援军,朝廷所调发的援军已经开始陆续抵达倭国的,方逢时要和刘綎商量,将这些援兵调遣到倭国的要害地方,加以守卫,弹压地方,防止出现动乱。

而于此同时,方逢时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对于倭奴都统使司的土司安置,方逢时认为应该参考倭国原本的令制国,设立军民府等土司机构,任命这些地方势力为土官等土司官职,加强朝廷对于倭奴都统使司的管理,按照原本倭国的所谓律令制,整个倭国被划为五畿七道66州加上两个岛,一共是六十八国。

其实就是模仿的唐制,在律令制下,“五畿”指京畿区域内的5国,京畿之外的其他领土则仿中国唐制,共分七道。下辖共68国,并仿照唐360州,将国名简化为单字州,其中“五畿”为畿内五国:大和、摄津、河内、和泉、山城;“七道”指东海、东山、北陆、山阴、山阳、南海、西海七道。在五畿七道下置66个令制国外加壹岐、对马两岛。

令制国下设郡,郡下设里,其长官分别叫做国司、郡司、里长。这种以国、郡、里作为行政区划划分的制度在倭国历史上叫“国郡里制”。所以方逢时认为可以仍旧沿袭这个制度,将其和大明的土司制度结合起来,在倭奴都统使司下设七个宣慰司,即东海、东山、北陆、山阴、山阳、南海、西海七个宣慰司,虽然宣慰司的宣慰使也是土官,任用倭国的这些地方豪强担任,但是实施流官的管理,有安东都护府具奏朝廷予以任命。

而在各个宣慰司下,就是军民府、土州县等建制了,各个地方的大名,按照其所掌握的领土、人口和对大明的恭顺程度,分别授予土知府、土知州、土知县等官职,予以世袭,而原本倭国的所谓五畿还有原德川、丰臣等反叛大明领主,还有一些战略要地,矿产所在地,如石见银山等,由安东都护府直接领有管理,设立卫所或者是州县等加以控制。

方逢时拟定了详细的方案,上奏朝廷,而在京师,朱载坖也已经收到了倭国的相关奏疏,朱应桢押解着一干钦犯和抄没所得正在回到京师的路上,对于方逢时所采取的果断手段,朱载坖是很认可,虽然有人认为方逢时杀戮过重,但是朱载坖认为只要能够使得倭国大体上平稳,不出现大的叛乱,其他的事情没什么大碍。

除此之外当然就是押解回来的这些钦犯应该怎么处理了,朱载坖召集内阁、礼部和三法司官员商量此事,他们所犯的罪行是很清楚的,谋刺朝廷大臣,这是谋逆无疑了,关键是应该怎么处理他们,刑部尚书蔡国珍和大理院卿孙丕扬认为应当按照大明律族诛之,但是内阁和礼部显然有其他的看法。

申时行就认为,对于这种亡国之君,可以适当宽仁,以彰大明之仁。

喜欢隆庆中兴请大家收藏:(www.071662.com)隆庆中兴小米免费小说网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