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隆庆中兴 > 第2147章 一马西来捷报传(二)

隆庆中兴 第2147章 一马西来捷报传(二)

作者:休息的云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05 00:45:00

对于倭国,朱载坖一直是十分之警惕的,这些年也有不少重臣向朱载坖上疏说明倭国狼子野心,久必为患,对于这点朱载坖也是很清楚的,现在倭国之所以相对平静,是因为现在大明还在倭国屯驻了重兵,但是现在倭国朝廷显然已经有些不安分,这点是朱载坖很担心的,这说明大明应该开始调整对倭国的政策了。

朱载坖为此召见了内阁辅臣和相关的部院重臣,还有练兵军务处的参赞军务大臣们的,一道商量应该怎么应对倭国的事情,朱载坖将方逢时和刘綎的奏疏给诸位部院重臣们看了之后询问道:“诸位怎么看此事,倭人又有些不安分了。”

对于此事,王锡爵还是有些发言权的,王锡爵毕竟担任过安东都护,对于倭国的情况还是有些了解的,同样的还有徐渭等人,他们对于倭国的情况也还是知道一些的,他们认为确实是应该改变对于倭国的一些政策了,对于大明而言,之前由于倭国地方势力过于强大,容易影响大明在倭国的利益,所以大明在倭国所采取的是强干弱枝的办法,即对于倭国的地方势力采取加以抑制的态度,同时对于倭国朝廷采取扶持的政策,这是是根据当时倭国的实际情况所作出的决策。

就当时的情况而言,大明的这个办法显然是是有很好的效果的,因为对于当时的倭国来说,所谓的倭国朝廷已经根本没有什么威信可言了,倭国国王比之汉献帝都不如,各个地方势力雄踞一方,而大明不可能在倭国投入重兵,一个一个的予以讨平,所以对于当时的情况,采取强干弱枝是正确的。

但是到了现在,倭国的情况已经是朝廷必须要予以调整政策了,随着倭国朝廷势力的增强,他们试图反抗大明,这是绝对不能允许的,现在倭国是大明重要的资源产地和商品市场,对于大明来说,倭国的地位是十分之重要的,不仅仅是金银、硫磺还有铜料等重要的战略物资,还有未来倭国在交通上的重要地位,这些都是非常之重要的,所以务必要采取有力的措施。

而练兵军务处的参赞军务大臣们意见是很简单的,既然倭国朝廷不听话,就应该换一个,甚至干脆将倭国加以郡县,不过朱载坖认为现在对于倭国实施郡县的时机还不成熟,毕竟倭国是一个长期游离于大明朝贡体系之外的国家,并且倭国从来就不是大明的领土,吃掉一个藩属,对于大明的宗藩体系是极大的冲击,之前大明对于安南等地用兵,尚且可以用收复故土作为理由,但是其实已经在大明的这些藩属中震撼颇大了,这点朱载坖是很清楚的,现在对于大明来说,是要稳定宗藩体系,以宗藩体系加强大明对于这些藩属的经济和政治控制,所以此时将倭国加以郡县其实是不太合适的。

这点朱载坖是很清楚的,但是对于倭国现在的情况,大明也绝对不能坐视,在和重臣们商量之后,朱载坖决定加强在倭国的军事存在,这点是很重要的,安东都护府实力最强大的时候,麾下官军达到过十万之众,对于倭国形成了强大的震慑能力,后来因为倭国的形势逐渐稳定下来,同时大明又在安南等地用兵,所以大明朝廷持续的将安东都护府的官军调走,现在整个安东镇下辖官军仅有三万余,再加上安东五卫和安东五屯卫的卫所官军,可以之兵也不超过五万,而且各个卫所分散在各地,削弱了朝廷对于倭国的控制。

朱载坖决定从亲军诸卫中抽点两卫,轮换驻防安东都护府,增加安东都护府的实力,除了这些脱产士卒之外,也要继续增加在倭国的卫所官军,朱载坖命令再组建镇东五卫,驻守在倭国的战略要地,同时提高安东都护府下设个卫所脱产军士的比例,各卫所脱产和屯田军士五五开,屯卫也要保留三成的脱产士卒,以应对可能出现的问题。

同时就是调整大明对于倭国的政策,之前大明为了统治倭国比较方便,所以一直采取的是加强倭国朝廷的权威,利用倭国朝廷来推行大明的相关政策,显然看来,倭国朝廷显然已经不太明白自己有几斤几两了,必须加以敲打,朱载坖命令安东都护府也要扶持一些对大明恭顺的地方势力,以平衡倭国内外的局势。

对于倭国朝廷,大明也要采取相应的措施,首先就是直接削弱其兵力,之前朱载坖一直在调动倭军前往安南一事上有所犹豫,现在朱载坖决定从倭国朝廷中调走部分倭军,前往安南,协助官军剿除安南的反抗势力,同时密谕提督安南军务吴惟忠,将这批倭军尽可能的留在安南,同时削减倭军的总员额,倭国朝廷军队和各地方势力的军队、巡检等力量,必须低于官军员额的七成,同时继续收缴倭国民间武器,削弱倭国的军事力量。

朱载坖还派遣锦衣亲军赴倭国,详细侦查倭国朝廷内部对大明不满的人,即便是倭王,敢于对大明不满,朱载坖也要让他体面的,同时加强同化,颁布命令,废除倭国的各种假名,全面使用汉字和汉语,加强对于倭国的同化,之前虽然倭国的各种文书皆以汉字写成。但由于汉文经典的文言文极为难解,汉字笔画又多,对当时的倭国人来说,非常难学,便间接造成只限一小部分耐得住十载寒窗的书生,或有钱有势、能雇家庭教师让子女进修的贵族阶层,得以识字书写外,其余大部分民众均是汉文文盲的结果。

所以才会出现所谓的假名,朱载坖命令废除倭国的假名和语言,在倭国推行汉化,即使用汉字,说汉语,以洪武正韵为基础,将其民族特点逐渐予以消磨,为日后的郡县创造条件。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