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隆庆中兴 > 第2068章 内修政体备边戎(四)

隆庆中兴 第2068章 内修政体备边戎(四)

作者:休息的云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05 00:45:00

朱载坖的意思已经很明确了,朕知道你们之前是被张居正收拾过的,现在张居正已经去位,你们也都得以起复了,朕可以处置王篆,给你们出出气,但是事情也就到此为止了,要是你们还不知趣,攀咬张居正的话,那朱载坖是绝对不会客气的。

朱载坖的态度已经是非常之明确了,朝臣也都明白了朱载坖的意思,王篆上疏辞谢之后,立即收拾包袱到南京上任去了,王篆的想法很简单,朱载坖只是将自己贬斥到南京去,朱载坖的意思也是很清楚的,先到南京去避避风头,等到风头过了,在怎么任用不就是朱载坖一道诏命的问题吗?

朱载坖通过这种方式试图达成朝廷的和解,朱载坖希望群臣们能够明白自己的意图,就将此事过去拉倒了,但是朱载坖显然低估了大明臣子们搞事情的能力,朱载坖的意思其实已经表达的非常之清楚了,但是这些人显然不肯罢休,还要继续咬住张居正不妨。

湖广道御史丁此吕上疏称:“礼部侍郎何雒文代嗣修、懋修撰殿试策,而侍郎高启愚主南京试,至以‘舜亦以命禹’为题,大不敬也。”

江西道御史李植上疏称工部尚书潘季驯朋党奸逆,诬上欺君,一时之间科道御史们揪住张居正儿子科举之事,弹劾张居正,同时将现任首辅张四维、次辅申时行等人也全部牵连进来,吏部尚书王国光、户部尚书梁梦龙、工部尚书潘季驯也全部受到弹劾,左都御史杨继盛被弹劾怯懦。

事涉科举弊案,不光是朝廷上下很关注,士林对此也是极为关注的,因为阁臣之子登科,本就是一件非常尴尬的事情,尤其是张居正的三个儿子加上张四维的儿子张泰征、张甲征,申时行的儿子申用懋都接连中进士,这当然是一件很操蛋的事情,不管他们是不是有真才实学,但是这件事情就是让士林非常之气愤了。

朱载坖对这些搅屎棍也是很头疼的,对于朱载坖来说,现在已经是岁尾年终了,朱载坖只想好好过年,结果这几个直接把整个朝廷给搞停摆了,这还得了,朱载坖一面下旨对于被弹劾的臣子们予以慰留,一面申斥这些臣子们,认为这些人是无事生非。

其实最头疼的就是申时行了,他自己的儿子申用懋刚刚中进士不久,而且自己还是张敬修等人的主考官,这自然是极为被动的,一向以老好人自居的申时行这次也罕见的不和稀泥了,他上疏自辩道:“考官止据文艺,安知姓名?”坚决否认在科举中有舞弊行为,朱载坖对此也是很重视的,科举舞弊,可是大事,尤其是还牵扯到阁臣,朱载坖命令陆绎率领锦衣亲军详查此事。

张四维、申时行等人也上疏抗辩,认为科举考官都是朱载坖亲自下旨任命的,而且有糊名、誊抄,等闲人等怎么能够作弊?而且李植、丁此吕等人,当年不向朝廷揭发此事,而是等到现在才向朝廷揭发,不是有意搞事情吗?而且阁臣之子,为什么不能够参与科举,朝廷并没有这样的规定。

对于此事,张四维、申时行等人是极为激愤的,他们上疏称,如果朝廷规定辅臣之子不能够参加科举,那么自己这些父亲,岂不是因为自己的前途而阻碍了儿子们的前途吗?如果是这样,他们宁可立即辞官不做,也不能因为自己而影响子孙的前途,而且朝廷之上,父子、兄弟接连中式,一向被称为美谈,怎么到了自己这里,就要受到这些人的质疑了?

阁臣们是相当激动的,其实朱载坖也很能理解阁臣们的想法,嘉靖以前,除了杨慎之外,阁臣子弟在任上中式确实是很少见的,主要是在于嘉靖朝廷两位当然首辅时间最长的严嵩和徐阶的儿子们,都没有走科举之路,严世蕃虽然号称小阁老,权重一时,但是确实走的恩荫的路子,原本徐阶是想培养自己的儿子徐蟠走科举之路的,但是徐蟠自己不争气,在南直乡试铩羽而归,还是被嘉靖荫官,所以在大明看起来形成了一个所谓的惯例,就是阁臣子弟一般不参与科举,以免为人所诟病。

所以张居正、张四维、申时行这三位阁臣遭到了整个朝廷的反对,因为他们认为阁臣子弟中式之后,前途肯定是比一般人更加广阔的,如陈以勤和陈于陛,陈以勤是朱载坖的老师,陈于陛中进士之后,就一直在翰林院工作,由于陈以勤的关系,受到历任首辅的重视,从李春芳到张居正、张四维等人,对于陈于陛都是极为看重的,现在陈于陛已经是担任礼部右侍郎兼翰林学士,国史总裁官,已经站到了离入阁只有一步之遥的位置上了,一旦国史修成,照例升迁修撰官员,陈于陛最少加礼部左侍郎,就具备了入阁的资格。

之前对于大明的这种翰林官员的师徒门生关系,已经有不少人提出了反对了,他们认为:“非翰林出身者不许推入内阁,使后相承入阁者,必其门生子弟,自相传受;后者未遇,感前人之接引;前者既老,责后人之报施;而凡身后赠、谥、荫子等事,不论忠邪,一皆预为已地,而尽力为之。”

本来朝廷实施南北榜,甚至在朝考的时候,也要控制庶吉士的籍贯,就是为了保证科举的相对公平,要提高北方、西北、西南等边远落后地区人才在进士和庶吉士群体中的占比,为其进入统治高层提供了制度保障,对改善高级和重要官员的地域结构、实现统治高层不同特点人才的优势互补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增强朝廷凝聚力、促进社会稳定和巩固统一,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但是在实际政治生活中,科举的家族化已经越来越严重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