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隆庆中兴 > 第1976章 戈甲南征鲸鲵静(四)

隆庆中兴 第1976章 戈甲南征鲸鲵静(四)

作者:休息的云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9-17 04:15:26

朱载坖之前和南征诸将通过奏疏统一了意见,先以水师进攻,然后在是大军进剿,因为大军所需要的各种物资,尚在转运之中,所以说还需要时间,由水师发起进攻是比较稳妥的举措,因为现在安南水师对大明是构不成威胁的,而朝廷则可以通过港口迅速为登陆的官军补充粮饷弹药等物资。

只要在安南占据一个港口,对于大明来说就可以向安南的纵深挺进了,同时吸引安南军队回援,俞咨皋已经很熟悉安南的海岸线了,俞咨皋所选定的地方是前唐安南都护府的武安州,也就是所谓海防的位置,这里沿京泰河右岸向两头伸展。形势险要,为安南军事要地和海上门户。离升龙府只有二百里,官军要是在这里登陆的话,绝对可以给安南造成极大的震撼。

而且这里地处红河三角洲平原,又位于出海口,地形平坦,尽管气候炎热潮湿,但与安南其它地方相比,还是比较凉爽。夏季和秋季,常刮东南风,特别是**月份常刮大风。是自然形成的优良港口,官军控制了此处,就可以沿红河而上,将在安南北部边境的安南军队的后勤切断,同时直接威胁升龙府,对于大明来说,是极为有利的。

俞咨皋调动了南洋水师和广东、广西水师的战舰、马船还征用了民间的船只,一共有大小船只八百余,一共运载官军一万五千,其中一万人是广东镇和广西镇的精锐,剩余五千人则是武功中卫的工程兵们,他们负责在武安州搭建一个临时的港口,方便水师船只卸货。

同时俞咨皋也命令在安南的北条氏康,集结在安南的倭人,策应官军。而郑松也在积极准备,想要抵挡朝廷的征讨,郑松很清楚,要想依靠武力击败官军,对于他来说难度是极大的,当然黎朝太祖黎利,面对官军尚且不能够做到必胜,何况是现在呢?

虽然郑松和阮氏联手,到处拉壮丁凑出了三十万大军,但是郑松自己很清楚,安南军队中真正有战斗力的不过八万人,远远不是官军的对手,而且由于倭人对于安南的农业的破坏,郑松缺乏粮秣,虽然在南方的阮氏所受到的影响比较小,他们也答应为郑松提供粮秣,但是郑松很清楚,大军征战,将后勤交给别人是极为危险的事情,万一阮氏背后捅一刀怎么办?

现在现在郑阮两家因为大敌当前不得不联手抗敌,但是他们毕竟是世仇,郑松不敢完全相信阮氏,而且阮氏也在刻意保存实力,阮氏借口防范从暹罗、占城来的官军,将自己军队扣在南方,尽管郑松多次要求阮氏将自己的军队调到北方来防御大明,但是阮氏也只派出了三万人来支援郑松。

郑松和阮氏之间互相猜忌,而现在安南的朝堂上也是人心浮动,升龙府距离大明实在是太近了,从大明广西的镇南关出发,到升龙府不过二百七十里,官军一旦突破谅山,升龙府就无险可守了,这点郑松是很清楚的,所以有不少的安南大臣都建议南迁,避其锋芒,官军现在兵锋太盛,不是安南军队所能够抵挡的,最好的办法就是撤退,撤到安南南部去,将升龙府让给大明,保存实力退到安南南部去,这里瘴疠遍布,官军肯定无法适应的,到时候再拖垮官军,不是没有办法。

按说这个建议是比较可行的,安南人不傻,硬扛官军是肯定没有好果子吃的,安南正面对抗中原王朝的战绩是一向很稳定的,基本和国足是一样的,安南能够战胜中原王朝,主要是依靠恶劣的气候和官军后勤上的问题,所以不少的安南臣子们都认为应该让城别走,以空间换时间,这个办法其实是合理的。

但是遭到了郑松的坚决拒绝,郑松的想法也很简单,升龙府是自己功勋的象征,郑松之所以能够在安南大权独揽,就是因为郑松能够攻灭莫氏,收复升龙府,一旦郑松轻易将升龙府放弃了,对于郑松的个人威望来说是极大的打击,而且南撤撤到何处去?如果要放弃升龙府,就意味着要将整个红河三角洲放弃了,这里可是安南重要的产粮区,没有粮食,就无法维持军队,这点道理郑松还是很明白的。

到时候郑松就要完全依靠南方的阮氏了,形势就完全发生了变化,郑松就会成为给阮氏打工的保安了,而且郑松认为,官军现在士气正盛,即便是安南让出升龙府,也未必能够拖慢官军的脚步,而且安南朝廷也绝对不是铁板一块,反对郑松的人大有人在,一旦他们借机发难,郑松就麻烦了。

而且郑松认为谅山天险,还是可以依靠的,谅山北部被扣马山、巴外山等山脉环绕,山势陡峭起伏明显,形成天然屏障,易守难攻。谅山四周都是山围着。西北那边有座扣马山,挺高的,高一里半,旁边还有两块高地。往东北看,就是巴外山了,也有一里的高度。北边、东边、南边也都是些大大小小的石山或者高地。

整个谅山坡度南缓北陡,山脉众多,纵横交错。谅山以北是连绵千山和高耸入云的丛林,自然条件相当恶劣,早晚都笼罩着浓雾;以南却是稻田遍野、水网密布的肥沃平原。谅山像一扇大门,可以御敌,但一旦攻破,整个安南那可以便如囊中之物,没有招架之力,同时还要一条东西走向、将谅山分为南北两块的奇穷河,河宽四十丈,最深处达一丈,不能徒涉,只能走桥或渡船。

如果安南军队连谅山这样的天险都无法守住的话,郑松认为安南也就没有必要抵抗官军了,而且谅山也是郑松积极经营的地方,有十万重兵驻守,虽然这其中真正的精锐不过四万,但是还有战象等安南军队的精锐在此,凭借谅山天险,郑松认为是可以坚守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