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隆庆中兴 > 第1856章 储君岂无天子威

隆庆中兴 第1856章 储君岂无天子威

作者:休息的云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8-20 23:13:25

朱载坖以上谕的形式明确表达了自己对于安南的态度,朱载坖对于安南是极为厌恶的,安南从来就对大明不恭顺,那大明也要还以颜色,不仅仅是要断绝和安南的朝贡关系,更重要的是所有大明的藩属都不能和安南进行贸易,否则就要受到大明的严惩。

而大明下达绝贡诏书之后,暹罗、占城等大明藩属纷纷上疏表示愿意听从大明的命令,断绝和安南的各种贸易,暹罗他们对于安南确实是早就不能忍受了,安南也是个侵略成性的货,周边国家都对他比较反感,朱载坖还命令在缅甸、云南、广西修筑道路,各镇总兵要加强官军训练,听候朝廷的命令,准备进剿。

而太子朱翊釴也护送端王抵达了南京,开始休整。按照朱载坖的诏书,这次朱翊釴除了护送端王之国以外,还要巡视各地,祭祀孝陵,这也是重要的任务之一,所以到了南京之后,朱翊釴立即斋戒,准备祭祀孝陵,朱翊釴恭代朱载坖祭祀孝陵和懿文太子陵,对于懿文太子陵,以往都是被忽略的,但是从朱载坖即位以来,不管是自己亲自祭祀,还是遣官代祭,都要专门提及懿文太子,对他加以祭祀。

甚至在编撰国史的时候,将懿文太子的形象也要加以树立,这其实是朱载坖的一个小心思,通过拔高懿文太子的形象,和少帝即位之后的骚操作,两相对比,就可以得出他们父子两人的能力差距,因为如果朱载坖在国史中明目张胆的对少帝加以贬损,后世肯定有人会说这是为了证明成祖的合法性才这么编造的,但是用懿文太子的话,就不会有这种顾虑,所以朱载坖可以提高了对于懿文太子的祭祀规格。

而在祭祀完毕之后,朱翊釴照例听取南京官员们的汇报,首先自然是督师南京大学士沈鲤前来拜见,向朱翊釴汇报了东南相关的情况,朱载坖在朱翊釴走之前也和他深谈了一次,其中就谈到了朝廷对于东南的治理策略,从迁都以来,东南对于大明朝廷的离心力就越来越强了,之前的大规模拖欠朝廷赋税就是一个很典型的表现。

这也是朱载坖即位以来,多次在东南掀起大狱,严厉打击东南的豪强士绅的主要原因,在朱载坖看来,朝廷要想加强对于东南的控制,首先就是严厉打击这些所谓的豪强,把他们打怕、打服,同时加以分化瓦解,对于愿意帮助朝廷的,也绑上朝廷的战车,比如松江徐家,在朱载坖的扶持之下,已经成为东南棉纺织业的巨头,每年的收入是极为惊人的,而且可以得到来自朝廷的大量订单,对于徐阶来说,他们是从朝廷获得了极大的好处的,徐家也是朝廷所树立起来的一个榜样,通过徐家,朝廷展示的态度就是愿意服从朝廷的,朝廷也会给予相应的好处。

在朱载坖这么多年的打击和拉拢并用之后,东南的这些巨室豪门至少明面上是不敢和朝廷作对了,朝廷的威信再次重新再东南树立起来了,但是朱载坖很清楚,仅凭这套办法,虽然可以暂时安定住东南,但是不是长治久安之道,朝廷虽然以绝对的实力重新再东南建立起了管理机构,但是对于东南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要控制教育。

东南文风鼎盛,教育发达,是大明文化最发达的地方,每科取士,东南的生员、举子们也确实是表现不错,正因为如此,朝廷对于东南的文教才要更加上心,朱载坖对于所谓的书院、讲学,一向是极为反感的,他们往往整一些惊世骇俗的言论,还有就是通过讲学聚敛人气,造势,甚至是借所谓的士林清议,操控舆论,影响朝廷决策,这都是朱载坖极为厌恶的。

所以朱载坖在后来,实施了将全国书院统一官办,由朝廷任命教谕、学官等加以管理的措施,目的就是管束这些生员士子,使得他们安心学习,不要去议论这些国事,朱载坖这次派遣朱翊釴来巡视,学政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南直、浙江等处,书院甚多,尤其是南京,大明陪都所在,一向是文人墨客所聚集的地方,朱载坖要求朱翊釴了解这些书院的情况还有这些生员的动向,为朝廷后续的政策提供数据支持。

对于东南的这些生员士子,沈鲤也是极为头疼的,东南文风鼎盛,文人众多,但是朝廷取士数量是一定的,据沈鲤的统计,对于东南各省的生员们来说,最痛苦的不是会试,而是乡试。乡试的录取率远远低于会试。生员要参加乡试,必须要跨越一道门槛,即科考,科考就是在乡试之前举行的一场资格考试,一般由学政主持,通过率很低。以南直隶丹阳、金坛二县为例,丹阳在学的生员有130多人,但是乡试给出的名额仅有28人;金坛在学的生员有110多人,乡试的名额仅有22人。

在参加乡试的生员中,录取率大概是三十分之一,沈鲤说道:“殿下,乡试率三岁一试,合一省数郡之士,群数千人而试之,拔其三十分之一,升其得隽者曰举人,又合数省所举之士,群数千人而试之,拔其十之一,升其得隽者曰进士。”

算上科试的录取率,乡试的录取率是低于百分之一的,尤其是在东南,竞争更加激烈,张居正担任首辅之后,更加严格了乡试的录取规定,张居正在奏请朱载坖之后,颁布规定:“遇乡试年份,应试生儒名数,各照近日题准事例,每举人一名,取科举三十名,次外不许过一名。两京监生亦依解额,照数起送。有多送一名者,各监试官径行裁革,不许入场。”

这就导致东南有大量的无所事事的文人,虽然朝廷开设吏员考选等途径,试图扩大这些生员的谋生就业,但是在东南的效果是一般的。

喜欢隆庆中兴请大家收藏:(www.071662.com)隆庆中兴小米免费小说网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