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隆庆中兴 > 第1791章 纷纷奏事纷纷扰(八)

隆庆中兴 第1791章 纷纷奏事纷纷扰(八)

作者:休息的云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8-16 00:15:14

朱载坖于是问道:“郑王叔,世子,你们怎么看此物?”

郑王朱厚烷也是精通算术的,他也看出来了水沸腾之后,水汽能够推动这个铜球转动,说明什么,说明这水汽是有力的,否则的话,铜球怎么会转动,但是要怎么利用这个力量,成为机械,同时这个力量能有多大,尚且未知。

朱载坖于是说道,那朕就将此事交予文思院来办了,有所成果,条陈上疏以闻。

处理了此事,朱载坖随后又召见了潘季驯所推荐了桥梁专家葛镜,朱载坖向他详细询问了有关桥梁的营建,发现他确实是非常了解桥梁的营造,朱载坖于是任命他为工部营缮司郎中兼北直隶右布政使,负责在北直隶营建、修缮桥梁,同时使用新式的钢筋水泥造桥法。

而在内阁,由于张居正的养病,内阁辅臣之间的矛盾也开始公开化了,以张四维为代表的晋党和申时行、王锡爵为首的东南出身的官员矛盾逐渐公开化,他们之间的矛盾首先就从解盐开始了。

所谓解盐,就是山西解池出产的天然池盐,其实现在的解盐的行销已经不广了,远远不如两淮和长芦盐场,尤其是隆庆五年五月的大水淹没了解州与安邑的大片地方。当时水势之猛,甚至把安邑县西城门都冲到了解州境内,不仅如此,解池的防洪体系也没能抵挡住水势。大水最终冲进盐池,导致池盐多年不生。

但是食盐是百姓生活的必要物资,而且对于大明来说,食盐是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的,九边军储的开中,和蒙古人的贡市,盐都是重要的物资,而且解盐虽然减产,但是朝廷的盐课并没有随之减少,这就导致了一个很要命的事情,池盐的生产无望,但每年的额课仍须上缴。河东巡盐御史便让盐商预为缴纳,待池盐生结之时,再偿还池盐。这导致许多预办盐课却领不到盐的盐商陷入了破产困境。

张四维向朱载坖上疏称:“池盐不生,鹾院具奏,以帑藏空竭而边供甚棘,支部乃创为预责商办,待池盐盛生补给之说,迄今为河东大害。环中条数百里间,富家无故破产者,十室九空矣。”

解盐的大量减产,导致很多山西的盐商为之困顿,甚至是破产,引起了朱载坖的重视,这是关系到军储的大事,朱载坖肯定是要重视的,杨俊民、张四维等人上疏称:“如唐宋旧制,归于县官,泄积涝,去淤泥,修筑畦场。盛夏种之,及时收采。修墙建舍,立法稽查。”

也就是变更食盐的生产办法,之前的解盐的生产方式就是待池盐自然生结后,直接入池捞采,但是现在由于大水灌入盐池之中,盐水变淡,难以凝结盐花,所以张四维、杨俊民等人上疏,要求恢复之前的晒盐法,保证解盐的产量。

原本解盐是直接捞采解池中的盐花的,按照张四维等人的上疏,原本解盐的捞采方式是:“过解州不数里,入西禁门,出东禁门,中凡三十里,皆盐池。池中所产为形盐,以其成形;又曰解盐,以地名也。不俟人工煎煮,惟夜遇西南风,即水面如冰涌,土人捞起池岸,盛以筐袋,驱驴骡载之,远供数省之用。实天地自然之利。”

但是现在大水灌入解池,原本的捞采显然行不通了,所以张四维等人建议,由朝廷出银,改捞采为晒盐,保证解盐每年六十万引的数目不变。

但是此举遭到了申时行等人的坚决反对,申时行上疏称:“顷者黄河以南盐价腾涌,矿徒角利啸聚,几成大变。其故,由河东盐花减昔,山路运艰,又半插泥沙,味不堪食,故官盐日滞,私贩日兴。将河南一省近北者分属长芦,近南者分属两淮,近西者仍属河东,商民两便。”

申时行的上疏遭到了张四维等人的坚决反对,申时行的看法很简单,现在解盐减产,河东诸池产能不足使食盐供不应求,导致价格上涨,从而引来其他盐区的觊觎。与其如有朝廷费时费事的去恢复解盐的产量,不若直接要两淮盐场和长芦盐场接管原来解盐的行盐区域,申时行等人其实就是再帮两淮盐场争取利益,减少解盐的行盐区域,同时借以打击晋党的力量。

王锡爵也上疏称:“开、归二府逼近黄河,舟楫直达,若行淮盐,视之长芦更易为力。地接齐鲁,或行山东之盐,犹可以杜绝私贩,或就增长芦引目以补河东额课!”

同时他们还举出了很多的例子,说明恢复解盐产量完全是不可能的事情,而且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晒盐质量差,百姓不愿使用,王锡爵是当过山西巡抚的,对于解盐的情况是很了解的,他上疏称:“晒盐不及池盐远甚,而征价相若。倘盐诚美,则其值嬴而息稍饶;恶,则值缩而本之不足,其病立见。故曰商之利病,在盐之美恶。夫池盐之生,盛夏为上,以日烈硝亡,色白粒大,形味俱美也。春秋间产,硝气颇盛,盐乃次之。顾亦有不尽然者。如夏月盐无不美,固矣。倘采涉于早,盐粒未成,是谓“牬糊”,不适于用,惮烦深入。近取旋生者,则益不成盐。又或揭盐板以充之,或取逼淤泥,而色颇青黑,此皆人不副天,美中之恶也。春秋盐虽稍次,倘采于颗粒坚大之后,不掺硝板,不混青黑,是人能胜天,恶中之美也。尤有攒料以恶而杂其美者,有苫盖不固而淫潦损其美者,有盗盐塞土而失其美者,有开放不洁、车夫蹂践而丧其美者。故曰盐之美恶,在天时之得失与夫人事之尽不尽耳!”

王锡爵认为,即便是采用晒盐的办法,所生产出来的盐因为含有大量的硝和碱,百姓不愿意使用,所以王锡爵在奏疏中称:“解盐本甘,以其浇晒也,故苦。以其苦也,故不行。不行,则商人坐困。若改十二万引于山东、长芦,二十万于两淮,则解池不必浇晒而自足。既不浇晒,则硝碱不杂而自甘。”

喜欢隆庆中兴请大家收藏:(www.071662.com)隆庆中兴小米免费小说网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