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隆庆中兴 > 第1786章 纷纷奏事纷纷扰(三)

隆庆中兴 第1786章 纷纷奏事纷纷扰(三)

作者:休息的云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8-16 00:15:14

朱载坖和张居正深谈一番之后,张居正再度请求致仕,最近以来,张居正的身体确实是大不如前了,多次向朱载坖请求致仕,但是朱载坖都没有准允,这次张居正再次向朱载坖请求养病,朱载坖思虑再三之后说道:“张居正,朕准张师傅数月之假,在府内调摄,等痊愈之后再视事如何?”

张居正当然明白朱载坖的意思,现在张四维马上要来京师上任了,张居正正好回家休养,把战场交给张四维等人,等张四维他们好好闹闹再说,张居正当然明白了朱载坖的意思,于是回去之后就向朱载坖上疏请求养病,朱载坖也同意了张居正的请求,命令翰林医官院为张居正调治,等到痊愈之后再视事。

张居正一走,内阁名义上的头就是即将回朝的次辅张四维了,而张四维一到京师,首先就住到了王崇古家中,向王崇古了解现在朝廷之上的情况,再得知张居正回家养病之后,张四维认为这可是自己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啊,因为如果正常张居正担任首辅的时候,张四维是不可能有任何机会的。

虽然张四维也担任过裕王府讲官,但是他和朱载坖的关系并没张居正的亲密,现在朝廷中是公认的,在当年的裕王府讲官之中,殷士儋、李春芳、高拱是和朱载坖关系最亲密的,其次才是张居正、陈以勤至于张四维,虽然也曾经担任过裕王府讲官,但是张四维之所以能够出任裕王府讲官,更多的是当时朱载坖要谋求晋党的支持和杨博的积极周旋,张四维本人和朱载坖的关系谈不上亲密,更不是朱载坖的心腹。

朝廷之上是很清楚的,张四维的朱载坖的关系,远不如与张居正,更不要说李春芳、高拱等人了,但是现在张居正养病,张四维认为自己收拾申时行这些小字辈还是手拿把攥的,所以张四维赶紧到任,请求朱载坖陛见,朱载坖也召见了张四维,对他多加勉励,朱载坖说道:“勉之,元辅多疾!”

而上任的张四维也一点不客气,丝毫不把自己当外人,上来第一道题本就是增补阁臣,张四维写好之后,要求申时行和余有丁署名和他一起给朱载坖上疏,张四维毕竟是嘉靖三十二年进士,资格和科名都比申时行等人身后多了,而且毕竟是次辅,尤其是在首辅张居正养病的情况下,张四维实际上代行的是首辅职权。所以申时行和余有丁只能老老实实署名。

朱载坖于是同意了张四维增补阁臣的题本,要求吏部组织廷推,吏部尚书杨巍于是奉旨组织廷推,吏部廷推的结果是正推吏部左侍郎署流外铨选院王锡爵,副推礼部右侍郎掌詹事府事翰林学士掌院事王家屏、礼部左侍郎陈经邦,对于吏部的这个廷推结果,张四维是极为不满的,他所属意的人选是王家屏,但是吏部廷推的正推人选是王锡爵,而且申时行是已经公开站队王锡爵了。

张四维于是密疏上奏,请求朱载坖点用王家屏为内阁辅臣,申时行也密疏举荐王锡爵为入阁,朱载坖经过权衡之后,决定升张四维为建极殿大学士,升王家屏为吏部左侍郎掌流外铨选院事,王锡爵以吏部左侍郎加东阁大学士入阁预机务。

朱载坖也活了一把稀泥,对于张四维和申时行之间的冲突,朱载坖是洞若观火的,但是朱载坖选择支持了申时行,一来是朱载坖认为王锡爵的行政能力显然能强,而且申时行明显处于弱势,朱载坖肯定是要更加偏向申时行的,二来是对于张四维,朱载坖也加以安抚,对张四维予以加官,同时将王家屏升任吏部左侍郎,也算是要害岗位了。

同时朱载坖下旨,原左春坊大学士赵志皋升户部左侍郎署海关总署衙门,将赵志皋放到海关总署的位置上的加以历练,而在确定了内阁人选之后,眼下朝廷的要务就是东征赏功了。

首先就是要确定徐渭的封赏,才好对其他人加以封赏,对于礼部之前所拟定的封赏方案,朱载坖当然是不满意的,朱载坖将礼部左侍郎署部事予以申斥,同时命令兵部尚书王崇古再次领衔商议东征赏功一事,务必从厚。

王崇古领旨之后,与礼部、吏部等部院堂官商量东征赏功一事,其实部堂大员们也很清楚,朱载坖就是对之前的赏功方式不满,认为太薄,才没有同意杨时乔的方案的,这次以王崇古领衔主持此事,王崇古直接了当的说道:“东征大功,几同灭国,且百年倭患,一朝荡平,徐本兵等厥功至伟,岂可轻忽?圣天子圣明烛照,断不容苛待也!”

王崇古是很清楚朱载坖的意思的,对于文官封爵,朱载坖认为也要确定一个标准,文官封爵确实要相较于武官要严苛的多,但是也绝对不是不封,对于有灭国大功的文官,该封还是要封的,朱载坖已经和张四维沟通过此事了,张四维肯定是要抱紧朱载坖的大腿的,他授意王崇古贯彻朱载坖的意思。

但是杨时乔明显不是这么想的,虽然已经被朱载坖申斥了,但是杨时乔说道:“本兵,开国文臣最先幕府从渡者,李善长、汪广洋、杨元杲、李梦庚、毛麒 。渡江后有若陶安、宋思颜、杨宪、王恺、孙炎等。又六载下浙东,乃得宋濂、刘基、叶琛、章溢。大封时善长位上公,比萧何,而子房、孔明之称,先广洋而次基,徐本兵之功,视诚意伯何如?”

杨时乔拿国初文臣说事,国初文官即便是立下大功的,也只有李善长、刘基寥寥数人得封,徐渭东征之功,和诚意伯刘基的开国大功比肯定是不如的。

王崇古看了杨时乔一眼说道:“那孰与新建伯?”

王守仁以平定宁王之乱,封新建伯,而徐渭东征大功,肯定是强于王守仁的平乱之功的。

喜欢隆庆中兴请大家收藏:(www.071662.com)隆庆中兴小米免费小说网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