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隆庆中兴 > 第1593章 钱法通行国用饶(六)

隆庆中兴 第1593章 钱法通行国用饶(六)

作者:休息的云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2 11:49:23

朱载坖认为,朝廷的法令和朝廷的强大与否确实是钞票能否流通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是不是决定性的因素,大明宝钞的情况就可以说明这一切,宝钞流通的时代是大明朝廷力量最强大的时期,而当时的大明君臣也确实是希望宝钞能够流通的,朝廷颁布的严苛的法令,为了保障宝钞的流通,制定了严苛的法令,但是依旧不能阻止宝钞的崩溃。

朱载坖认为,维持钞票这种信用货币的价值的关键在于两点,第一就是朝廷的法令和推行的决心,第二就是百姓的信心,朝廷的法令和决心自不待言,但是百姓的信心确是一个很难琢磨的东西。

朱翊釴也感到有些不解,这百姓的信心为何物,而且是怎么影响到朝廷宝钞的流通的。

朱载坖为朱翊釴解释了此事,什么是百姓的信心?就是百姓是否相信朝廷所发行的宝钞具备和其面值相符合的价值,对于百姓来说,怎么样看待朝廷所发行的钞票是很重要的。朝廷的钞票和他的面值肯定是极不相符的,而推动这种钞票在市场上流通的,不仅仅是朝廷的法令,更重要的就是百姓对于这种货币的信心。

说白了就是百姓怎么相信钞票具备和他面值一致的购买力,这对于百姓来说是很重要的,而朱载坖提出这个问题之后,朱翊釴就说道:“父皇,这个简单,只要开放钞票和银钱的互相兑换即可。”

朱翊釴说的确实是很有道理的,怎么样建立百姓的信心,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让百姓能够自有兑换钞票面值的金属货币,这样是建立起百姓对于钞票信心的最好办法,其实就是准备金制度,只要百姓手中的金票能够足额的兑换等值的金属货币,那么百姓就能够相信手中的钞票是具备购买力的。

朱载坖然后就问了朱翊釴一个问题:“这个办法你都想得到,太祖成祖会想不到?当时的满朝大臣会想不到?”

其实这就涉及到另外一个问题了,钞票的准备金在前代也是存在的,如前元之中统钞,忽必烈登基后,发行以丝为本的交钞,并在十月进一步推出“中统元宝交钞”。这种钞票发行之初,以白银为本位,任何人持中统钞都可按银价到官库兑换成白银。

在使用的过程中,中统钞不受区域和时间限制,朝廷收税、俸饷、商品交易、借贷等都可使用,并允许用旧钞换新钞。这样中统钞就成为通行于全国各地的统一货币。

所以说准备金这个问题其实并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那为什么当年的大明君臣没有想到这个问题呢?其实并非是没有想到,而是想到了也无济于事,因为宝钞的发行量实在是太大了,即便是部分准备金,朝廷也是拿不出来的,所以唯一的办法就是用朝廷的法令强行维持宝钞的价值,能够维持多久就维持多久,实在维持不了,那也就无可奈何了。

因为宝钞其实是一个严重超发的货币,其实超发这个问题,在宋元的钞票上也很常见,其实朱载坖也能够理解超发钞票的心态,朱载坖自己也觉得,哪天要是自己掌握了这个权力,就一定能够说服自己不超发货币吗?恐怕未必,这玩意就是一张纸,想多大的面额全凭自己的心意,想写几个零就写几个零,只要愿意,比天地银行面值都大也不是不行,关键是拿出去还能够使用,朱载坖认为,很少有人能够抵挡得了这种诱惑。

所以不管是两宋的交钞,还是前元的中统钞,大明宝钞,最后都会出现滥发的情况,朱载坖对朱翊釴说了一下自己的看法,超发滥发是人性的问题,因为一旦让某个人掌握了这个权力,要想让他保持本心不超发,那是很难的,毕竟天底下还有什么比之这个生意更来钱呢?

钞票的发行数量,是要与整个市场的货物量相匹配的,这是大明君臣之前都没有考虑过,或者说即便是考虑了但是他们也并没有将这一点变成宝钞发行的依据,朱载坖认为,为什么大明最后会破产,就是因为大明君臣的货币发行理念有问题,他们发型宝钞的唯一动力就是朝廷的财政需要。

以洪武朝的宝钞发行为例,朝廷在什么时候发行宝钞?就是在朝廷用度不足的时候,朝廷往往根本不顾及市场能够接受,反正就是一股脑的发钞,不管民间能否接受这么多数量的货币,完全看心情,朝廷用宝钞赏赐、赈灾、采购,尤其是洪武永乐年间军事行动频繁,为了犒赏军士,朝廷往往大量发钞,以赏赐军士。

甚至朝廷以大明宝钞向民间买耕牛、马匹、粮食的行为,这种行为无异于对百姓的劫掠,大量的宝钞流入市场,而市面上的货物又远远不足,这样做的后果就是宝钞大规模贬值,很快不值一文了。

所以货币和市场,是一个动态管理的过程,对于朝廷来说,既要向市场发放足够的货币,以避免出现钱荒,也要保障朝廷向市场所投放的货币和市场上的货物相匹配,否则的话,就会出现物价暴涨,货币贬值的情况。

所以要想把握这其中的度,其实是很难的,朝廷要因时因事灵活的改变货币政策,投放或者回收货币,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怎么样管住朝廷,还有管住皇帝,不滥发超发钞票?朱载坖思索了很久,都没有得到一个明确的答案。

这也是朱载坖最终否决了鄢懋卿的行钞之法的原因,因为朱载坖才刚刚在大明建立起一套相对稳定的货币体系,要是因为行钞,使得这个尚且不甚完善的体系再次崩溃,朝廷好不容易夺回来的铸币权又将丧失,所以朱载坖将这个问题先丢给了朱翊釴去思考,同时让朱翊釴负责赎钞的事情,先将市面上的宝钞收回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