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历代风云五千年 > 第六卷:权力更迭

历代风云五千年 第六卷:权力更迭

作者:竹晴园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0-14 11:00:56

鼎裂:武王归天

第一章 宜阳归秦,王师东进

深秋的宜阳城外,秦军的黑色旌旗仍在猎猎作响,城墙上未干的血迹被秋风卷成暗红的碎屑,混着枯草在城下堆积。甘茂身披染血的甲胄,单膝跪在临时搭建的军帐前,双手捧着韩军大将公孙喜的首级,声音因连日鏖战而沙哑:“启禀大王,宜阳已破,韩军三万余众尽诛,公孙喜授首,从此函谷关外,再无阻碍我大秦东进之门户!”

军帐内,秦武王嬴荡猛地从案后站起身。他年方二十三,身形魁梧如松,玄色王袍下的肌肉绷得紧实,脸上还带着未褪的战场烟尘,眼底却燃着比篝火更烈的光。他上前一步,一把扶起甘茂,掌心的力道让身经百战的甘茂都微微一凛:“甘相辛苦!此战你献策联魏、亲督攻城,当记首功!”

帐外传来甲叶碰撞的脆响,大力士孟说、乌获捧着缴获的韩军兵符走进来,瓮声瓮气地附和:“大王天威,我军将士奋勇,韩军不堪一击!如今宜阳已下,洛阳近在咫尺,何不趁此兵威,去见见那周室的九鼎?”

嬴荡眼中精光更盛。自他即位以来,便不喜惠文王时“连横制纵”的迂回,一心要“东出函谷,问鼎中原”——那九鼎是夏商周三代传国之宝,象征着天下共主的权力,藏在洛阳周王室的太庙中,多少年来,只有楚庄王敢隔着洛水问一句“鼎之大小轻重”,却终究没能近前。如今秦军踏破宜阳,洛阳已成囊中之物,他嬴荡,要做第一个亲手触碰九鼎的秦王。

“好!”嬴荡一拍案几,青铜酒樽都震得跳起来,“传令下去,大军休整三日,三日之后,随寡人入洛阳,观九鼎,扬我大秦声威!”

甘茂心中微动,上前一步欲言劝阻:“大王,周室虽弱,终究是天下名义上的共主。我军刚破宜阳,当以安抚韩地、巩固防线为重,贸然入洛阳观鼎,恐落人口实,让列国借此再组合纵……”

“甘相过虑了。”嬴荡挥手打断他,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强硬,“列国合纵早已被我大秦打散,齐赵自顾不暇,韩魏俯首称臣,谁敢多言?寡人要让天下人知道,如今的天下,早已不是周室的天下,而是我大秦的天下!这九鼎,也该让寡人看看,到底有多重!”

甘茂看着武王坚毅的侧脸,终究把剩下的话咽了回去。他知道这位年轻的王,自小便力大无穷,喜好角力,凡事都要争个高下,一旦下定决心,便是十头牛也拉不回来。

三日后,秦军拔营东进。黑色的队伍如一条长蛇,沿着洛水向洛阳蜿蜒而去。沿途的周室城邑望风而降,守将们捧着印信跪在路边,连抬头看一眼秦军旗帜的勇气都没有。嬴荡坐在四马拉的王车上,掀着车帘眺望洛阳方向,孟说、乌获骑马跟在车旁,不时与他谈笑,说起当年在咸阳宫中角力的趣事,引得武王阵阵大笑。

“当年寡人能举起千斤石墩,如今这九鼎,未必就举不起来。”嬴荡摸着腰间的佩剑,语气中满是自信。

孟说脸上的笑容微滞,低声道:“大王,石墩是死物,九鼎乃神物,传说是大禹采天下之铜铸就,每一只都重逾千斤,且鼎耳光滑,不易握持。当年楚庄王问鼎,也只是问问轻重,从未敢尝试举起……”

“楚庄王?”嬴荡嗤笑一声,“他那是没本事!寡人今日便要让周室看看,让天下看看,我大秦的王,有何不敢!”

孟说还想再劝,乌获却悄悄拉了拉他的衣袖。乌获知道武王的脾气,劝得越急,反而会让他更执拗。孟说只好闭上嘴,心中却隐隐升起一丝不安,仿佛有块巨石压在胸口。

第二章 洛邑觐鼎,意气干云

洛阳城比嬴荡想象的更显破败。曾经的天子都城,如今城墙斑驳,城门上的铜钉都生了绿锈,守城的周军穿着打补丁的甲胄,见秦军到来,慌忙打开城门,连仪仗都摆得歪歪扭扭。周赧王穿着褪色的衮服,带着宗室大臣在城门内迎接,腰弯得几乎要贴到地面。

“秦王大驾光临,小邦有失远迎,望秦王恕罪。”周赧王的声音带着颤抖,不敢抬头看嬴荡。

嬴荡勒住马缰,居高临下地看着周赧王,语气平淡却带着威压:“周天子不必多礼。寡人此次来,不为别的,只为一睹太庙中的九鼎。”

周赧王脸色微变,支支吾吾地说:“九鼎乃先祖传下的神物,常年供奉在太庙,未经祭祀,不可轻易挪动……”

“寡人只是看看,又不是要取走。”嬴荡打断他,马鞭一指城内,“前面带路。”

周赧王不敢违抗,只好引着嬴荡一行向太庙走去。太庙位于洛阳城的中心,虽也显陈旧,却比别处更显肃穆。推开沉重的木门,一股混杂着香火与铜锈的气息扑面而来,昏暗的殿内,九只巨大的铜鼎一字排开,如九座小山般矗立在地面上。

每只鼎的腹部都刻着复杂的纹饰,有山川、鸟兽,还有上古的铭文,记载着大禹分九州、铸九鼎的事迹。鼎下的基座是青石板,因常年供奉,石板被磨得光滑如玉,却仍能看出鼎身压出的浅痕——那是千百年的重量,刻在石头上,也刻在每个看到九鼎的人心里。

嬴荡快步走到鼎前,目光扫过鼎身的铭文,最后落在最中间那只鼎上。鼎耳上刻着“雍州”二字,正是秦国所在的州域。他伸出手,指尖触碰着冰凉的铜壁,能感受到鼎身传来的厚重感,仿佛握住了整个雍州的土地。

“这就是雍州鼎?”嬴荡转头问周赧王。

周赧王点头如捣蒜:“正是。九只鼎分别对应九州,这只便是雍州鼎,传说是大禹用雍州之铜铸就,重逾三千斤。”

“三千斤?”孟说脸色骤变,上前一步道,“大王,三千斤绝非人力可举!当年臣曾试过举千斤的铜钟,尚且需蓄力半个时辰,且只能举离地面寸许。这雍州鼎比铜钟重三倍,且鼎耳光滑,一旦发力不当,轻则伤筋动骨,重则……”

“孟说,你是觉得寡人不如你?”嬴荡转头看他,眼神带着几分不悦。

孟说慌忙跪倒在地:“臣不敢!臣只是担心大王的安危。九鼎乃神物,若有闪失,不仅大王受伤,恐还会惊扰神灵……”

“神灵?”嬴荡冷笑一声,“寡人征战四方,斩杀的敌寇不计其数,何曾怕过神灵?当年商汤灭夏、武王伐纣,难道不是逆天改命?今日寡人举鼎,便是要让神灵看看,我大秦的王,有能力执掌天下!”

乌获也上前劝阻:“大王,孟说所言极是。不如让臣先试试,若臣能举起,再请大王尝试?”

“不必。”嬴荡摆摆手,走到雍州鼎前,活动了一下肩膀,肌肉在王袍下隆起,如蛰伏的猛虎。他深吸一口气,空气中的香火气息涌入肺腑,让他精神一振。“寡人今日,就要亲手举起这雍州鼎,让天下人知道,雍州之地,乃至天下九州,都该由我大秦掌控!”

周赧王和宗室大臣们吓得脸色惨白,纷纷跪倒在地,嘴里不停念叨着“罪过”。甘茂站在殿门口,看着武王的背影,心中焦急万分,却又不敢上前——他知道,此刻任何劝阻,都只会让武王更加坚定。

嬴荡弯腰,双手扣住鼎耳。鼎耳冰凉,边缘有些锋利,硌得他掌心发疼。他调整了一下姿势,双脚分开与肩同宽,膝盖微屈,目光紧紧盯着鼎身,仿佛要将这三千斤的重量看穿。

“都退开些。”嬴荡的声音带着一丝凝重,却依旧坚定。

孟说、乌获等人只好后退几步,目光紧紧盯着武王,手心都捏出了汗。殿内一片寂静,只有嬴荡沉重的呼吸声,还有鼎身偶尔传来的细微声响——那是鼎身与基座摩擦的声音,仿佛连铜鼎都在抗拒被举起。

第三章 千斤问鼎,龙驭上宾

“喝!”

一声沉喝从嬴荡口中爆发,如惊雷般在殿内回荡。他双臂猛地发力,肌肉绷得如铁石般坚硬,玄色王袍的袖子被撑得鼓起,仿佛下一秒就要裂开。

雍州鼎微微晃动了一下,底部与青石板摩擦,发出刺耳的“嘎吱”声。周赧王吓得闭上了眼睛,孟说忍不住上前一步,却被乌获拉住——此刻若打断武王,只会让他功亏一篑,受伤更重。

嬴荡额头上青筋暴起,汗水顺着脸颊滑落,滴在鼎身上,瞬间被蒸发。他能感受到手臂传来的剧痛,仿佛骨头都要被拉断,可他看着鼎身一点点离开地面,心中的骄傲压过了疼痛。

“半尺……大王已举离地面半尺了!”乌获失声惊呼。

嬴荡听到这话,嘴角勾起一抹笑容。他想再发力,把鼎举得更高些,让所有人都看得更清楚——他嬴荡,是第一个举起九鼎的秦王!

可就在这时,意外发生了。

鼎耳本就光滑,加上嬴荡的手掌被汗水浸湿,突然打滑。他只觉得掌心一松,鼎身猛地向下坠去!

嬴荡心中一惊,下意识地用尽全力去托鼎身。可三千斤的重量岂是人力能托住的?鼎身重重地砸在他的右腿上,只听“咔嚓”一声脆响,那是胫骨断裂的声音,清晰地传遍了整个大殿。

“啊——!”

剧痛从右腿传来,嬴荡眼前一黑,再也支撑不住,重重地倒在地上。雍州鼎“轰”的一声砸在青石板上,震得整个太庙都在晃动,殿顶的灰尘簌簌落下,落在武王苍白的脸上。

“大王!”

孟说、乌获等人疯了般冲上前,扶起嬴荡。甘茂也快步赶来,看到武王右腿扭曲成诡异的角度,鲜血从王袍下渗出,染红了地面,顿时心如刀绞。

“快!传太医!快传太医!”甘茂嘶吼着,声音都变了调。

周赧王吓得瘫坐在地上,浑身发抖,嘴里不停念叨:“神怒了……这是神怒了……”

太医很快被召来,可面对如此严重的胫骨断裂,太医也束手无策。他只能用夹板固定住武王的右腿,敷上止血的草药,却止不住武王体内的生机快速流逝。

嬴荡躺在软榻上,意识时而清醒时而模糊。他看着围在身边的大臣,嘴唇动了动,想说什么,却发不出声音。最后,他的目光落在甘茂身上,眼中满是不甘——他还没看到秦国东进中原,还没实现“问鼎天下”的抱负,怎么能就这么死了?

夜幕降临,洛阳城笼罩在一片死寂中。秦军大营里,灯火通明,却没有一丝声响。太医跪在软榻前,头埋得很低:“启禀诸位大人,大王……大王已然归天。”

“轰”的一声,仿佛一道惊雷在大营中炸开。孟说、乌获当场跪倒在地,泪水夺眶而出。甘茂呆立在原地,脸色惨白,脑海中一片空白——武王驾崩,且没有子嗣,咸阳朝堂必定会陷入混乱,那些潜藏的势力,怕是要蠢蠢欲动了。

果然,消息传回咸阳的当天,朝堂就乱成了一锅粥。

惠文后,也就是武王的母亲,穿着丧服坐在殿上,拍着案几痛哭:“荡儿啊!你怎么就这么去了!你走了,秦国的江山怎么办啊!”

大臣们分成了两派。一派以惠文后为首,支持公子壮——公子壮是武王的弟弟,由惠文后抚养长大,若他即位,惠文后便能继续掌控朝政。另一派以魏冉为首,魏冉是武王的舅舅,也是宣太后芈八子的弟弟,他主张迎回在燕国为质的公子稷——公子稷是武王的异母弟,虽年幼,却有宣太后和魏冉撑腰。

“公子壮是大王的亲弟,自幼在咸阳长大,熟悉朝政,当立为新王!”惠文后的心腹大臣厉声说道。

“公子稷虽在燕国为质,却是先王的嫡子,血脉纯正!且宣太后乃先王遗妃,有资格辅佐新王!”魏冉反驳道,语气强硬。

双方争执不下,朝堂上吵得面红耳赤。惠文后见魏冉态度坚决,暗中派人去调动宫廷卫队,想要以武力控制局面。魏冉早已料到这一步,提前让心腹将领接管了咸阳的城门守卫,将惠文后的人挡在宫外。

甘茂此时正从洛阳赶回咸阳,一路上,他看到咸阳城外的军队频繁调动,心中越发焦虑。他知道,武王的死,不仅是秦国的损失,更是一场权力风暴的开始。若处理不当,秦国多年的积累,很可能会毁于一旦。

抵达咸阳城外时,魏冉早已在城门等候。他见到甘茂,上前一步道:“甘相,如今朝堂混乱,惠文后欲立公子壮,若让她得逞,秦国必乱。公子稷在燕国为质,需尽快迎回,此事,还需甘相相助。”

甘茂看着魏冉眼中的急切,又想起武王临终前的不甘,心中一叹。他知道,公子稷虽年幼,却有宣太后和魏冉辅佐,且公子稷在蜀地时曾有治理之才,比骄横的公子壮更适合为王。

“魏将军放心,”甘茂点头道,“某愿亲自前往燕国,迎回公子稷。只是咸阳城内,还需魏将军稳住局面,切勿发生流血冲突。”

魏冉大喜,握着甘茂的手道:“有甘相这句话,某便放心了!咸阳城内,某会守住,等公子稷回来!”

当晚,甘茂乔装成商人,悄悄离开咸阳,向燕国而去。咸阳宫内,惠文后得知甘茂投奔魏冉,气得浑身发抖,却又无可奈何——魏冉已掌控了咸阳的兵权,她手中的力量,根本不足以对抗。

夜色渐深,咸阳城的灯火渐渐熄灭,只有宫城的方向,还亮着零星的灯火。那些灯火下,是各方势力的谋划与算计,是权力的角逐与博弈。而这一切的源头,都始于洛阳太庙中那只沉重的雍州鼎——它见证了武王的意气风发,也见证了一位君王的陨落,更揭开了秦国权力更迭的序幕。

甘茂坐在前往燕国的马车上,看着窗外漆黑的夜色,心中思绪万千。他不知道迎回公子稷后,秦国会不会迎来新的稳定,也不知道这场权力斗争会持续多久。但他知道,武王未竟的“东进中原”之志,终有一天,会由新的秦王实现。而那只矗立在洛阳太庙中的雍州鼎,也终将见证秦国一统天下的那一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