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历代风云五千年 > 第639集《盟魏伐韩》

历代风云五千年 第639集《盟魏伐韩》

作者:竹晴园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0-14 11:00:56

宜阳风云:盟魏破韩

一、河东尘路,梁都初至

甘茂勒住缰绳,胯下乌骓马打了个响鼻,喷吐的白气在深秋的凉风中散得极快。他抬手拨开额前被风吹乱的发丝,目光越过车辕,落在前方连绵的城郭上——那是魏国都城大梁的外郭,青灰色的城墙在夕阳下泛着冷硬的光,像一头蛰伏的巨兽。

“上将军,前面就是大梁外城了,魏襄王派来的使者已在驿亭等候。”副将赵奢催马上前,声音压得略低。他看着甘茂身后随行的二十名秦兵,又扫了眼车厢里盛放的国书与礼器,眼底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

甘茂微微颔首,指尖摩挲着腰间的青铜剑鞘。剑鞘上雕刻的夔龙纹已被岁月磨得有些模糊,那是秦武王赐下的佩剑,剑名“定东”——顾名思义,便是要平定东方,为秦国打通东进之路。此次出使魏国,他肩上扛的便是武王“东出函谷,问鼎中原”的夙愿,容不得半分差池。

“知道了。”甘茂的声音平稳,听不出情绪,“让使者稍等,我们先绕河东三城走一段。”

赵奢一愣:“上将军,天色不早了,若绕路,怕是要入夜才能入城。”

“正要入夜入城。”甘茂勒转马头,朝着西南方向而去,“河东三城是此次谈判的关键,我得看看这几座城如今的模样,心里才有底。”

河东三城——安邑、平阳、蒲坂,原是魏国的故都与重镇,十年前被秦军攻占,成为秦国制衡魏国的筹码。此次甘茂出使,便是要以归还这三城为诱饵,说服魏襄王与秦国结盟,共同攻打韩国的宜阳。

马蹄踏过田间的土路,卷起细碎的尘土。沿途的村落里,百姓们见了秦军的旗帜,纷纷闭门不出,偶有几个探头探脑的孩童,也被家中长辈慌忙拉回。甘茂看在眼里,眉头微蹙。他记得十年前随张仪攻打安邑时,这里虽不算富庶,却也有炊烟袅袅的生气,如今却只剩一片萧索——魏国这些年被秦、齐、赵轮番攻伐,早已没了当年中原霸主的底气。

“上将军你看,那便是安邑的西城门。”赵奢指着远处一座残破的城池,城墙塌了一角,露出里面发黑的断垣。城门口虽有魏兵守卫,却个个面带菜色,甲胄也破旧不堪。

甘茂默然点头。他知道,魏襄王心里清楚,魏国早已不是秦国的对手,这些年对秦国的“依附”,不过是迫于实力的无奈之举。但“依附”不等于“结盟”,要让魏国出兵助秦攻韩,光靠威慑不够,必须让魏襄王看到实实在在的好处——河东三城,便是那最大的好处。

待到暮色四合,甘茂一行才抵达大梁外城的驿亭。魏国使者是个名叫苏代的大夫,约莫四十岁年纪,穿着绣有苍鹰纹样的朝服,见了甘茂,脸上堆着恰到好处的笑容,却在眼神扫过秦兵时,飞快地掠过一丝警惕。

“秦朝上将军远道而来,敝国已备好驿馆,襄王明日在章台殿召见您。”苏代躬身行礼,语气恭敬,“一路辛苦,不如先歇息片刻?”

甘茂回礼,语气平和:“有劳苏大夫。只是不知,襄王对河东三城之事,可有耳闻?”

苏代的笑容僵了一下,随即又化开:“上将军放心,国书已呈给襄王,至于三城之事……襄王自有考量,明日殿上,您自会知晓。”

甘茂心中了然。魏襄王定是在犹豫,既想要回三城,又怕与韩国交恶,更担心秦国事后反悔。这场谈判,怕是不会轻松。

当晚,甘茂在驿馆中辗转难眠。他想起出发前秦武王在咸阳宫的嘱托,武王拍着他的肩说:“甘茂,宜阳是中原要冲,拿下宜阳,秦国才能真正站在中原的土地上。你若能说动魏国,寡人封你为左丞相,食邑万户。”

那话语里的期许,像一块沉甸甸的石头压在甘茂心头。他出身低微,早年曾在张仪门下做舍人,是秦武王破格提拔,才让他从一个普通谋士成为统领大军的上将军。此次若不能成功,不仅自己前途尽毁,秦国东进的步伐,怕是也要停滞数年。

“上将军,您还没歇息?”赵奢端着一碗热汤进来,见甘茂站在窗前,望着窗外的月色,“喝点汤暖暖身子吧,大梁的夜里比咸阳冷。”

甘茂接过汤碗,暖意顺着指尖蔓延到心口。他喝了一口,忽然问道:“赵奢,你说魏襄王最担心的是什么?”

赵奢想了想:“怕秦国骗他——给了三城,却不兑现承诺;也怕韩国报复,毕竟韩魏相邻,若是韩军来攻,魏国未必挡得住;更怕齐国会不满,齐与韩素来交好,若魏助秦攻韩,齐国说不定会出兵伐魏。”

“说得好。”甘茂放下汤碗,眼中闪过一丝亮光,“明日谈判,我便从这三点入手——先许他三城,再解他后顾之忧,最后让他看到结盟的好处。”

窗外的月光洒进来,落在甘茂的脸上,映出他眼底的笃定。赵奢看着他,忽然觉得,这位年轻的上将军,或许真能完成这场几乎不可能的谈判。

二、章台论盟,三城定约

次日清晨,大梁城内已响起晨钟。甘茂换上秦国上将军的朝服,玄色衣料上绣着金色的日月星辰纹,腰间佩着“定东”剑,步履沉稳地朝着魏国王宫走去。

章台殿外,玉阶层层,两旁站立的魏兵手持长戟,目光严肃。甘茂走过玉阶,殿内传来编钟的礼乐声,魏襄王坐在殿上的王座里,身穿赤色龙纹朝服,面色温和,却掩不住眼底的疲惫。他两侧站着魏国的文武大臣,左首第一位是相国惠施,右首第一位是上将军芒卯——两人一个主和,一个主战,此刻都用审视的目光看着甘茂。

“秦国上将军甘茂,见过魏襄王。”甘茂躬身行礼,声音不卑不亢,既没有过分谦卑,也不失秦国的威严。

魏襄王抬手示意他起身,语气平淡:“甘上将军远道而来,一路辛苦。不知秦王派你前来,有何要事?”

甘茂直起身,目光扫过殿内众臣,缓缓开口:“此次前来,是为秦魏两国的邦交而来。大王可知,十年前秦国攻占河东三城,并非有意与魏国为敌,实是当时列国纷争,秦国若不占此三城,恐被他国所乘。如今秦国欲东进,不愿与邻国生隙,故愿将安邑、平阳、蒲坂三城,归还魏国。”

这话一出,殿内顿时一片哗然。惠施猛地抬头,眼中满是惊讶;芒卯则皱起眉头,显然不信秦国竟会如此大方。魏襄王也坐直了身子,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王座的扶手,沉声道:“甘上将军此言当真?秦国真愿归还三城?”

“绝无虚言。”甘茂从怀中取出一份地图,上前一步递到内侍手中,“大王请看,这是三城的舆图,上面已标注好城池的边界与人口。只要魏秦两国结盟,秦国即刻下令,让驻守三城的秦兵撤出,将城池交还魏国。”

内侍将地图呈给魏襄王,魏襄王展开细看,手指在安邑的位置顿了顿——那是魏国的故都,他登基后一直想收回,却苦于没有实力。此刻看着舆图上熟悉的城池轮廓,他的心不由得动了。

但惠施很快冷静下来,上前一步道:“甘上将军,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秦国归还三城,想必是有条件的吧?”

甘茂看向惠施,心中暗赞这位老相国的清醒。他颔首道:“惠相国所言极是。秦国愿归还三城,只望魏国能与秦国结盟,共同攻打韩国宜阳。”

“攻打宜阳?”芒卯立刻开口,语气带着警惕,“宜阳是韩国的西部门户,韩军在此驻守五万之众。秦国若攻宜阳,韩国必向齐国求援,齐军一来,秦国固然不怕,可我魏国夹在中间,岂不是要遭池鱼之殃?”

“芒将军多虑了。”甘茂从容应对,“首先,韩国实力远不如秦魏联军,宜阳之战,不出一月必能攻克。齐军从临淄到宜阳,需走千里之路,至少二十日才能抵达——届时宜阳已破,齐军没了援救的目标,必退无疑。其次,秦国承诺,攻克宜阳后,将宜阳周边的新城、纶氏两城赠予魏国,助魏国扩大疆域。最后,若齐国敢因结盟之事攻魏,秦国必出兵相助,保魏国边境无忧。”

这三句话,句句都说到了魏襄王的心坎上。归还三城,是他梦寐以求的;再得两城,更是意外之喜;而秦国承诺保魏国边境,又打消了他对齐国的顾虑。他看向惠施,见惠施微微点头,又看向芒卯,芒卯虽仍有疑虑,却也没再反对。

魏襄王深吸一口气,放下舆图,目光落在甘茂身上:“甘上将军,秦国的条件,寡人答应了。魏国愿与秦国结盟,出兵两万,由芒卯统领,协助秦军攻打宜阳。但寡人有一个要求——秦国需先撤出河东三城,再与魏国合兵。”

甘茂心中一松,面上却依旧沉稳:“大王放心,我已带来秦王的旨意,只要盟约签订,三日内,秦国便会撤出三城。”

当日午后,秦魏两国在章台殿签订盟约。甘茂手持盟约,走出魏国王宫时,大梁的阳光正好,洒在他身上,暖得有些不真实。他抬头望向秦国的方向,嘴角终于露出一丝笑意——第一步,成了。

三、新郑惊变,临淄求援

韩襄王坐在新郑的宫殿里,手指反复摩挲着案几上的竹简,脸色苍白得像纸。殿外的风卷着落叶,敲打在窗棂上,发出“沙沙”的声响,听在他耳里,却像是秦军攻城的鼓声。

“大王,秦魏结盟是真的,甘茂已与魏襄王签订盟约,魏国出兵两万,由芒卯统领,不日便会与秦军会合,攻打宜阳。”大夫公仲朋跪在地上,声音带着颤抖。他刚从大梁回来,一路快马加鞭,连口水都没顾上喝,便赶来向韩襄王禀报。

“宜阳……”韩襄王喃喃自语,手指攥紧了竹简,指节泛白,“宜阳是我韩国的西部门户,若宜阳失守,秦国的铁骑便可直抵新郑,到时候……到时候韩国该如何自处?”

殿内的大臣们都低着头,没人敢说话。韩国这些年国力日渐衰退,早年被秦国夺走了武遂,又被魏国占了平阳,如今能依靠的,只有东边的齐国。可齐国远在临淄,若是秦军来得快,齐军能来得及救援吗?

“大王,事到如今,只有向齐国求援了!”公仲朋猛地抬头,眼中闪过一丝决绝,“齐威王素有大志,不愿见秦国势力扩张。只要我们派人去向齐国求救,齐威王必定会出兵相助。”

韩襄王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猛地站起身:“好!公仲大夫,你立刻动身前往临淄,务必说服齐威王出兵!只要齐军能来,寡人愿意割让颍川之地给齐国!”

“臣遵旨!”公仲朋叩首起身,来不及收拾行囊,只带了两名随从,便骑着快马冲出了新郑城。

临淄的冬天来得比新郑早,公仲朋抵达时,天上正飘着细雪。他裹紧了身上的棉袍,直奔齐国王宫。齐威王正在宫殿里与田忌、孙膑议事,听闻韩国使者求见,便让人传他进来。

公仲朋走进殿内,顾不得掸去身上的雪花,“扑通”一声跪倒在地:“齐王陛下,求您救救韩国!秦国与魏国结盟,已出兵攻打宜阳,宜阳若破,韩国危在旦夕,还望齐王陛下念在韩齐两国多年交好的份上,出兵相助!”

齐威王皱起眉头,看向田忌。田忌是齐国的大将,常年领兵在外,对列国局势了如指掌。他沉吟片刻,道:“大王,秦国东进之心已久,若让秦国拿下宜阳,秦国便可直入中原,下一步必图韩、魏,再之后,便是我齐国。韩国若亡,齐国也将面临威胁,此事不能坐视。”

孙膑也点头附和:“田忌将军所言极是。秦国虽强,但齐军远道而来,秦军未必料到我们会出兵。只要我们派三万兵力,由田忌将军统领,快速驰援宜阳,必能解韩国之围。”

齐威王看着公仲朋,又看了看田忌和孙膑,最终下定了决心:“好!寡人便派田忌为大将,田婴为副将,率军三万,驰援宜阳。公仲大夫,你且放心,齐军必在宜阳失守前赶到。”

公仲朋大喜过望,连连叩首:“多谢齐王陛下!韩国若能渡过此劫,必不忘齐国大恩!”

田忌领了将令,即刻召集兵马。三日后,三万齐军在临淄城外集结,旗帜鲜明,甲胄整齐。田忌翻身上马,手持长枪,高声道:“将士们!秦国恃强凌弱,攻打韩国,若让秦国得逞,中原危矣!今日我等出兵,不仅是救韩国,更是保我齐国疆土!随我出发!”

“出发!出发!”三万将士齐声呐喊,声音震得地上的积雪簌簌落下。队伍浩浩荡荡地向西而去,朝着宜阳的方向进发。

四、军帐议策,夹击宜阳

秦军大营设在宜阳城外的洛水之畔,营寨连绵数里,旗帜上的“秦”字在风中猎猎作响。甘茂站在中军帐内,手中拿着斥候送来的情报,眉头微微挑起。

“齐威王派田忌率军三万,已从临淄出发,正往宜阳而来?”

“是,上将军。”斥候单膝跪地,声音清晰,“齐军走的是济西道,预计二十天后抵达宜阳。”

甘茂放下情报,转身看向帐中站立的向寿。向寿是秦武王的亲信,此次作为副将随甘茂出征,为人沉稳,颇有谋略。

“向将军,齐军出兵三万,由田忌统领,你怎么看?”甘茂问道。

向寿走到地图前,手指在临淄到宜阳的路线上划过:“田忌是齐国名将,早年曾在桂陵、马陵大败魏军,用兵谨慎,战力不弱。三万齐军虽不算多,但若是与韩军内外夹击,我们的处境会很棘手。”

“你说得对。”甘茂点头,却没有丝毫慌乱,“但齐军有一个致命的弱点——远道而来,疲惫不堪。从临淄到宜阳,千里之遥,齐军步兵居多,每日行军不过五十里,至少要二十天才能到。我们正好可以利用这二十天,先拿下宜阳。”

向寿眼中闪过一丝疑惑:“可韩军在宜阳有五万守军,守将公孙喜也是韩国名将,城池坚固,二十天能拿下吗?而且魏军……芒卯会不会不卖力?毕竟他们只是为了三城而来。”

“魏军那边,我已有安排。”甘茂走到地图前,指着宜阳周边的新城和纶氏,“我已与芒卯约定,拿下宜阳后,这两座城归魏国。芒卯是个贪功之人,为了这两座城,他必定会尽全力。”

他顿了顿,手指落在宜阳的城防图上:“至于韩军,公孙喜虽能打,但宜阳是孤城,粮草只够支撑一个月。我们只要切断他的粮道,再两面夹击,不出二十天,必能破城。”

向寿看着甘茂手指的方向——宜阳的粮道从城南的伊水而来,只要派一支奇兵守住伊水渡口,韩军的粮草便断了。他恍然大悟:“上将军是想让秦军主攻南门,魏军攻西门,同时派一支兵马切断粮道?”

“正是。”甘茂眼中闪过一丝锐利,“我已让赵奢率五千骑兵,明日出发,前往伊水渡口,阻断韩军粮道。秦军主力攻南门,用云梯和冲车强攻;魏军攻西门,牵制韩军兵力。公孙喜腹背受敌,又无粮草,不出十日,必军心大乱。”

向寿心中彻底安定下来,他躬身道:“上将军谋略过人,末将佩服。明日便按此计行事。”

甘茂拍了拍向寿的肩膀,目光望向帐外:“宜阳是秦国东进的关键,成败在此一举。我们不能有任何差错,必须在齐军到来前,拿下宜阳。”

次日清晨,秦军大营号角吹响。赵奢率领五千骑兵,趁着薄雾,悄悄向伊水渡口进发;甘茂则率领五万秦军,列阵在宜阳南门之外,盾牌如林,长枪如芒;另一边,芒卯率领两万魏军,也在宜阳西门外摆开阵势,旌旗招展。

宜阳城头,韩军守将公孙喜望着城外的秦魏联军,脸色凝重。他已得知齐军出兵的消息,却不知道齐军何时能到。他握紧了手中的长剑,高声对城上的韩军喊道:“将士们!宜阳是我们的家园,秦军和魏军想夺走它,我们便与他们拼了!只要我们守住二十天,齐军必到!”

“守住宜阳!守住宜阳!”韩军将士齐声呐喊,声音在城头上回荡。

甘茂看着城上的韩军,嘴角勾起一抹冷笑。他抬手,手中的令旗落下:“攻城!”

鼓声震天,秦军士兵推着冲车,朝着南门冲去;城上的韩军则往下扔着滚石、热油,秦军士兵不断倒下,但后面的人立刻跟上,前赴后继。西门的魏军也发起了进攻,撞车撞击城门的声音“咚咚”作响,震得大地都在颤抖。

韩军在公孙喜的指挥下,拼死抵抗。他们用弓箭射杀秦军,用长枪刺向爬云梯的士兵,城头上到处都是鲜血和尸体。但秦军和魏军的攻势越来越猛,韩军的伤亡也越来越大。

三日后,赵奢传来消息——伊水渡口已被攻占,韩军的粮道被切断。公孙喜得知后,脸色瞬间变得惨白。他派人突围,想向新郑求援,却被秦军拦截,一个也没出去。

又过了五日,宜阳城内的粮草已所剩无几。韩军士兵们面带饥色,士气低落。公孙喜站在城头,看着城外依旧猛攻的秦魏联军,心中充满了绝望。他知道,宜阳守不住了。

这日傍晚,秦军再次发起猛攻。甘茂亲自擂鼓,秦军士兵们像是打了鸡血一般,疯狂地朝着城头冲去。一名秦军士兵爬上云梯,挥刀砍倒了城上的韩军,随即有更多的秦军士兵爬上城头,韩军的防线彻底崩溃。

“杀!”秦军士兵涌入城中,与韩军展开巷战。魏军也攻破了西门,涌入宜阳。韩军士兵无心抵抗,纷纷放下武器投降。公孙喜看着四处溃败的士兵,长叹一声,拔出长剑,想要自刎,却被秦军士兵扑倒在地,生擒活捉。

夕阳西下,宜阳的城门缓缓打开,甘茂骑着乌骓马,率领秦军进入城中。他看着手中的宜阳城防图,又望向东方——那里是齐国的方向,田忌的大军还在路上。

“上将军,宜阳已破,韩军被俘两万,斩杀三万,公孙喜已被生擒。”向寿上前禀报,声音带着喜悦。

甘茂点头,目光坚定:“派人告诉田忌,宜阳已破,让他不必来了。另外,派人将捷报送回咸阳,禀报武王陛下——宜阳已克,秦国东进之路,通了!”

晚风拂过,吹动甘茂的衣袍,也吹动了城中飘扬的秦旗。宜阳之战的胜利,不仅打通了秦国东进的门户,更让列国看到了秦国的实力。从此,秦国的铁骑,开始一步步踏向中原,走向统一六国的征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