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历代风云五千年 > 第630集《惠文王病重》

历代风云五千年 第630集《惠文王病重》

作者:竹晴园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0-14 11:00:56

章台秋深

深秋的章台宫,总比咸阳城里更早浸染上寒意。檐角的铜铃在西风里晃着,声音碎得像掺了冰,殿内的鎏金兽首炉燃着安神的蕙草,烟气却驱不散满室的药味。秦惠文王嬴驷半靠在软榻上,身上盖着三层蜀锦织就的厚衾,枯瘦的手搭在膝头,指节泛着青白色。

“相邦还没来?”他的声音轻得像一缕烟,刚出口就被殿内的寂静吞了大半。侍立在旁的内侍赵高忙躬身回话:“回大王,公孙相邦刚从城外军营赶回来,此刻正在殿外解甲,片刻就到。”

嬴驷缓缓点头,目光落在榻前的奏疏上——那是三天前齐国派使者出使赵国的密报,墨迹还带着些潮气,上面“齐赵约盟,欲共伐秦”的字样,像烧红的烙铁,烫得他眼睛发疼。他执政二十三年,从杀商鞅固新法,到用张仪破合纵,秦国早不是当年那个被六国鄙夷的西陲弱邦。可如今,他这副身子骨,却撑不住这万里江山了。

殿门“吱呀”一声被推开,公孙衍快步走了进来。他一身玄色朝服,衣摆还沾着些尘土,显然是赶路时没顾上整理。见嬴驷醒着,他忙躬身行礼,声音沉稳:“臣公孙衍,参见大王。”

“起来吧。”嬴驷抬手,示意他近前,“齐赵那边的事,你怎么看?”

公孙衍走到榻边,目光扫过那封密报,眉头微蹙:“齐威王野心勃勃,自攻占宋国后,一直想染指中原;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国力渐强,也想借攻秦立威。两国结盟,看似来势汹汹,实则各怀鬼胎——齐国想让赵国打头阵,赵国则想借齐国之力牵制秦军,只要我们应对得当,未必不能破局。”

嬴驷轻轻咳嗽了两声,赵高忙递上温水。他喝了一口,气息才匀了些:“如今朝局……你多费心。荡儿年轻,性子急,有些事,你得拦着点。”

这话里的分量,公孙衍怎会不懂。太子嬴荡自去年监军伐赵后,越发觉得自己有军事才能,近来频频拉拢朝中将领,尤其是任鄙、乌获那些力士出身的武将,明里暗里都在扩充势力。前几日,竟还想插手边军调遣,被公孙衍以“大王未许”为由拦下,两人之间的嫌隙,早已不是秘密。

“臣明白。”公孙衍躬身道,“大王放心,臣定当守住新法根基,不让朝局动荡。”

嬴驷看着他,眼神里有欣慰,也有担忧:“你是张仪之后,秦国最懂纵横之术的人。只是……齐赵联军,需用重兵应对。王翦在北地练兵,蒙恬守着匈奴边境,调谁回来?”

“不必调。”公孙衍语气笃定,“臣以为,当以攻为守。”

嬴驷抬了抬眼:“哦?细说。”

“齐赵若来攻,必从东、北两路进军。东路齐军,需经韩魏之地;北路赵军,要过云中郡。我们若被动防守,两处战线太长,兵力分散,反而容易被突破。不如主动出击——派王翦率军攻齐之高唐,牵制齐军主力;命蒙恬从北地出兵,袭扰赵之代郡,断其粮草补给。如此一来,齐赵自顾不暇,联盟不攻自破。”

嬴驷沉默了片刻,手指轻轻敲击着榻沿。他知道公孙衍的谋略从不出错,可主动出击,意味着秦国要两线作战,一旦有失,后果不堪设想。但眼下,被动防守,只会让齐国和赵国更肆无忌惮。

“就依你。”他最终开口,声音里带着一丝疲惫,却依旧有帝王的决断,“兵符在赵高那里,你拿去调兵。记住,务必速战速决,莫让战事拖到冬月——关中的粮草,经不起消耗。”

“臣遵旨。”公孙衍接过赵高递来的虎符,金属的冰凉透过指尖传来,他忽然觉得肩上的担子,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

东宫暗流

公孙衍离开章台宫时,夕阳正沉在咸阳城的西墙上,把宫墙染成一片熔金。他刚走到宫门口,就见一辆装饰华丽的马车停在路边,车旁侍立的卫士,都是东宫的人。

“相邦留步。”一个粗犷的声音传来,任鄙从马车上跳下来,快步走到公孙衍面前。他身材高大,一身铠甲衬得肩背更宽,脸上带着几分倨傲:“太子殿下有请相邦到东宫一叙,不知相邦是否有空?”

公孙衍心里了然。嬴荡定是听说他去了章台宫,想探听消息。他略一沉吟,道:“烦请将军回禀太子,臣刚从大王处领了差事,需即刻去将军府见王翦将军,东宫之约,改日再赴。”

任鄙脸上的笑容淡了些:“相邦这是不给太子殿下面子?”

“太子殿下乃国之储君,臣岂敢不敬。”公孙衍语气平静,眼神却带着几分威严,“只是大王有旨,齐赵联军将至,军情紧急,臣不敢耽搁。将军若不信,可随臣一同去将军府,看臣是否在推诿。”

任鄙被他噎了一下,一时语塞。他不过是太子身边的武将,论职位,远不及公孙衍;论威望,更是差得远。若是真跟去将军府,反倒落了下乘。

“既如此,那相邦先忙。”任鄙拱了拱手,语气生硬,“只是太子殿下也是为了国事,相邦日后若有空闲,还望早日去东宫一趟。”

公孙衍点头,转身离去。他知道,嬴荡不会善罢甘休。这位太子,自小在军营里长大,崇拜勇武,看不起文官的谋略,总觉得秦国的天下,是靠刀枪打下来的,而非纵横捭阖的外交。如今大王病重,他急于掌权,自然容不得公孙衍这个“绊脚石”。

回到相邦府时,天色已黑。府里的管家早已备好饭菜,公孙衍却没心思吃,只让人端了杯热茶,坐在书房里翻阅地图。高唐位于齐国西部,是齐军的粮草囤积地;代郡则是赵国的畜牧之地,也是赵军北进的必经之路。这两处,都是两国的软肋,只要攻得准,定能打乱他们的计划。

“相邦,王翦将军到了。”管家的声音在门外响起。

公孙衍起身开门,就见王翦一身戎装,带着风尘走了进来。他年近五十,脸上刻着风霜,眼神却依旧锐利,一看就是常年征战的老将。

“将军一路辛苦。”公孙衍请他坐下,递过一杯热茶,“大王的旨意,想必你已经知道了?”

王翦接过茶,喝了一口,点头道:“刚接到消息,就从北地赶回来了。相邦的‘以攻为守’之策,末将觉得可行。只是……东宫那边,怕是会有麻烦。”

公孙衍苦笑:“太子殿下的心思,你我都清楚。他若只是想掌权,倒也罢了,可他不懂军务,偏偏要插手,这才是最棘手的。”

王翦放下茶杯,语气凝重:“前几日,太子派人去北地,想调我的副将蒙骜去东宫当侍卫长。蒙骜没敢应,来问我,我让他以‘边军不可擅动’为由推了。如今我们要出兵攻齐赵,太子若在朝中作梗,怕是会误了大事。”

公孙衍沉默了片刻,道:“我会去见太子,跟他说清楚利害。他虽急躁,但终究是秦国的太子,不会拿国事开玩笑。”

话虽如此,公孙衍心里却没底。嬴荡的性格,他太了解了——越是不让他做的事,他越要做。就像去年伐赵时,明明王翦已经制定好了攻城计划,他偏要亲自率军冲锋,结果中了赵军的埋伏,若不是蒙恬及时来救,怕是要折在战场上。

“对了,蒙恬那边,你联系了吗?”公孙衍转移话题。

“已经派人去了。”王翦道,“蒙恬说,他会在三日内集结兵力,袭扰代郡。只是代郡的赵军防备严密,他需要一些时间侦查地形。”

“好。”公孙衍点头,“你明日就率军出发,直奔高唐。记住,不求攻占城池,只求牵制齐军,让他们无法西进。待蒙恬那边得手,你再撤军。”

“末将领命。”王翦起身行礼,“相邦在朝中,也要多保重。东宫那边,若有异动,还望及时告知末将。”

公孙衍点头,送王翦出门。夜色更浓了,咸阳城的灯火星星点点,像撒在黑丝绒上的碎钻。他站在府门口,望着远处东宫的方向,那里灯火通明,想必嬴荡还在召集大臣,谋划着什么。

临淄密约

就在公孙衍和王翦商议出兵之时,临淄的齐王宫里,一场秘密的盟约正在进行。

齐威王田因齐坐在大殿的主位上,手里把玩着一枚玉璧,眼神却盯着下方的赵国使者楼缓。楼缓一身赵国官服,举止儒雅,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笑容。

“楼大夫,寡人与赵王约定攻秦,不知赵王打算何时出兵?”齐威王语气平淡,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楼缓躬身道:“回齐王,我王已命公子章率军五万,驻守云中郡,只需齐王这边出兵,赵军便会立刻从北路进攻秦国的北地郡。”

齐威王嘴角勾起一抹冷笑:“五万?赵王这是怕损失兵力,让寡人当先锋?”

楼缓忙道:“齐王误会了。我王并非不愿出兵,只是赵国刚推行胡服骑射,军队还在整顿,五万已是目前能调动的最大兵力。待整顿完毕,我王定会再增兵三万,与齐国并肩作战。”

齐威王不置可否,转头看向身旁的相国邹忌:“邹相国,你怎么看?”

邹忌抚着胡须,缓缓道:“大王,秦国近年来国力日强,若不趁其权力更迭之际打压,日后必成齐国大患。赵国虽出兵不多,但能牵制秦国的北路兵力,对我们有利。只是……秦国的公孙衍,乃张仪之流,谋略过人,我们不可轻敌。”

“公孙衍?”齐威王嗤笑一声,“张仪已死,公孙衍不过是个继任者,能有多大本事?寡人听说,秦惠文王病重,太子嬴荡刚愎自用,与公孙衍不和。秦国朝局动荡,正是我们进攻的好时机。”

楼缓连忙附和:“齐王所言极是。秦国如今内忧外患,只要齐赵两国同心协力,定能大败秦军,夺取秦国的河西之地。”

齐威王点点头,拿起案上的盟约,在上面盖了齐国的王印:“好,寡人就信赵王一次。盟约在此,楼大夫带回给赵王,三日后,寡人将命匡章率军十万,攻打秦国的函谷关。”

楼缓接过盟约,心中大喜,忙躬身道谢:“多谢齐王!赵某定当转告我王,三日后,赵军必如期出兵!”

待楼缓离开,邹忌忧心忡忡地说:“大王,臣还是觉得不妥。公孙衍若真有谋略,定会料到我们会攻函谷关,说不定会设下埋伏。”

“埋伏?”齐威王不屑道,“函谷关地势险要,秦军若要防守,只需少量兵力即可。他们若敢设埋伏,寡人正好一举歼灭,直捣咸阳!”

邹忌还想再劝,却见齐威王摆了摆手:“好了,此事就这么定了。你去筹备粮草,务必保证大军的补给。匡章那边,让他明日就率军出发。”

邹忌无奈,只好躬身退下。他走出大殿,望着临淄的夜色,心里隐隐有种不安——秦国,真的像齐威王想的那样,不堪一击吗?

北地烽火

三日后,齐国的十万大军在匡章的率领下,浩浩荡荡地向函谷关进发。消息传到咸阳,公孙衍立刻命人快马通知王翦和蒙恬,让他们按计划出兵。

此时的北地郡,已是寒风凛冽。蒙恬站在城楼上,望着远处的草原,眼神锐利如鹰。他刚接到公孙衍的命令,要率军袭扰赵国的代郡。代郡是赵国的畜牧重地,也是赵军北进的粮草补给地,只要打乱这里的秩序,赵军就无法顺利进攻秦国。

“将军,兵力已集结完毕,随时可以出发。”副将蒙毅走到蒙恬身边,躬身禀报。蒙毅是蒙恬的弟弟,年轻有为,作战勇猛。

蒙恬点头:“好。你率三千骑兵,先去侦查代郡的防守情况,记住,不要惊动赵军,只需要摸清他们的粮草囤积地和兵力部署。我率主力随后跟进。”

“末将领命。”蒙毅翻身上马,率领三千骑兵,像一阵风似的冲出了北地郡城。

蒙恬看着他们的背影,心里盘算着——代郡的赵军主将是楼昌,此人虽有勇无谋,但代郡的城墙坚固,粮草充足,若强行攻城,定会损失惨重。不如采用游击战术,袭扰他们的粮草运输队,让他们首尾不能相顾。

两日后,蒙毅回来了。他带回了代郡的详细地图,指着上面的一处标记说:“将军,赵军的粮草主要囤积在代郡城东的阳原城,由五千士兵把守。他们的粮草运输队,每隔三日会从阳原城出发,运往云中郡的赵军大营。”

蒙恬眼睛一亮:“好!我们就先袭扰他们的运输队。你率五千骑兵,在运输队必经的山谷设伏,我率其余兵力,佯攻阳原城,吸引赵军的注意力。”

蒙毅领命,立刻率军出发。蒙恬则率领主力,向阳原城进军。阳原城的赵军见秦军来攻,立刻紧闭城门,派人向楼昌求援。楼昌接到消息,果然中计,亲自率军从代郡城出发,驰援阳原城。

就在楼昌的军队离开代郡城不久,蒙毅率领的五千骑兵在山谷里设好了埋伏。当赵军的粮草运输队进入山谷时,蒙毅一声令下,秦军骑兵从两侧的山坡上冲了下来,箭如雨下。赵军的运输队大多是民夫,毫无还手之力,很快就溃散了。秦军不仅烧毁了所有的粮草,还俘虏了数百名赵军士兵。

蒙毅带着战利品回到阳原城外,此时蒙恬正率军与楼昌的援军激战。蒙毅立刻率军加入战斗,秦军两面夹击,赵军大败,楼昌带着残部逃回了代郡城,再也不敢轻易出城。

消息传到云中郡,赵军主将公子章大怒。他本想率军进攻秦国的北地郡,可如今粮草被烧,代郡又被秦军袭扰,根本无法出兵。无奈之下,他只好派人向赵武灵王禀报,请求暂缓进攻秦国。

高唐之战

与此同时,王翦率领的秦军也抵达了齐国的高唐城外。高唐是齐国西部的重镇,也是齐军的粮草囤积地,由齐将田盼率军驻守。田盼是齐国的名将,作战经验丰富,得知秦军来攻,早已做好了防守准备。

王翦站在城外的山坡上,望着高唐城的城墙。城墙高大坚固,城头上布满了弓箭手,城下还有护城河,易守难攻。

“将军,高唐城防守严密,若强行攻城,怕是会损失惨重。”副将李信走到王翦身边,忧心忡忡地说。

王翦点头:“田盼乃齐国名将,不可轻敌。我们不能硬攻,只能智取。”

他沉吟片刻,指着高唐城的东侧说:“你看,那里的城墙相对较低,而且靠近河流,是防守的薄弱点。我们可以派人在夜间佯攻西侧,吸引田盼的注意力,然后派一支精锐部队,从东侧的河流偷渡过去,袭扰城内的粮草囤积地。”

李信眼睛一亮:“将军妙计!只是……谁来率领精锐部队偷渡?”

“我亲自去。”王翦语气坚定,“你率主力在西侧佯攻,务必制造出强攻的假象,让田盼误以为我们要从西侧攻城。”

李信躬身道:“末将领命!”

当晚,秦军开始行动。李信率领主力,在西侧城外架设云梯,擂鼓呐喊,摆出强攻的架势。田盼果然中计,将大部分兵力调到西侧防守,严阵以待。

而王翦则率领五千精锐,趁着夜色,从东侧的河流偷渡过去。河水冰冷刺骨,秦军将士却毫无怨言,悄悄登上了对岸。他们避开了城墙上的守军,摸到了城内的粮草囤积地。

“点火!”王翦一声令下,秦军将士立刻点燃了随身携带的火把,扔向粮草堆。熊熊大火瞬间燃起,照亮了半个高唐城。

城内的齐军见状,顿时大乱。田盼才知道自己中了计,连忙率军回援,可此时秦军已经烧毁了大部分粮草,正准备撤退。田盼率军追击,却被王翦设下的伏兵击退,损失惨重。

王翦率领精锐部队顺利返回秦军大营,与李信汇合。田盼看着被烧毁的粮草,又气又急,却无可奈何——没有了粮草,他根本无法坚守高唐城,只好派人向齐威王求援。

消息传到函谷关,匡章得知高唐被袭,粮草被烧,顿时慌了神。他本来想率军攻打函谷关,可如今高唐告急,若不回援,高唐一旦失守,齐军的后路就会被切断。无奈之下,他只好率军撤退,回援高唐。

咸阳定局

齐赵联军撤退的消息传到咸阳,整个朝堂都沸腾了。大臣们纷纷向公孙衍道贺,称赞他的“以攻为守”之策高明。嬴荡坐在东宫的宝座上,听着手下人的禀报,脸色却十分难看。

他本以为公孙衍这次出兵会失败,到时他就可以借机夺取兵权,可没想到,公孙衍不仅击退了齐赵联军,还让秦国的威望更盛。这让他心里既嫉妒,又不甘。

“太子殿下,公孙衍此次立下大功,大王定会重赏他。我们若再不动手,恐怕日后更难牵制他了。”任鄙站在一旁,语气急切地说。

嬴荡皱了皱眉:“怎么动手?他如今手握兵权,又深得大臣们的支持,我们根本没有机会。”

“机会还是有的。”任鄙凑近嬴荡,低声道,“大王的病情越来越重,恐怕时日无多。我们可以暗中联络一些老世族,等大王驾崩后,就以‘公孙衍独揽大权,意图谋反’为由,将他拿下。到时候,兵权就全是殿下的了。”

嬴荡眼睛一亮,却又有些犹豫:“老世族与新法势不两立,公孙衍是新法的支持者,他们确实愿意帮我们。可万一事情败露,怎么办?”

“殿下放心。”任鄙胸有成竹地说,“老世族在朝中根基深厚,只要他们出面,大臣们定会附和。而且,我们可以先派人去相邦府,假意祝贺,实则打探消息,看看公孙衍有没有谋反的迹象。”

嬴荡点头:“好,就按你说的办。你立刻去联络老世族,我派人去相邦府打探消息。”

任鄙领命,转身离去。嬴荡坐在宝座上,眼神变得阴鸷。他知道,这是他夺取兵权的最好机会,无论如何,他都不能错过。

而此时的相邦府,公孙衍正在和王翦、蒙恬商议后续的安排。蒙恬刚从北地郡回来,身上还带着风尘。

“相邦,齐赵联军虽已撤退,但他们肯定不会善罢甘休。我们应该加强边境的防守,防止他们再次进攻。”蒙恬语气凝重地说。

王翦点头附和:“蒙将军说得对。而且,齐国的高唐城虽然受损,但田盼仍在坚守,我们应该趁机拿下高唐,彻底切断齐国西进的通道。”

公孙衍沉吟片刻,道:“边境的防守必须加强,我会奏请大王,增派兵力驻守函谷关和北地郡。至于高唐,暂时不宜进攻。齐国刚遭大败,士气低落,我们若再进攻,恐会激起他们的反抗。不如先休养一段时间,等明年开春,再做打算。”

就在这时,管家走了进来,躬身道:“相邦,东宫派来使者,说是来向相邦祝贺击退齐赵联军。”

公孙衍眼神微变,他知道,嬴荡绝不会这么好心。他看向王翦和蒙恬,两人也会意,纷纷起身告辞。

“让使者进来吧。”公孙衍整理了一下朝服,坐在书房的主位上,等待着东宫使者的到来。他知道,一场新的风暴,即将在咸阳城掀起。而他,必须守住这来之不易的平静,为秦国,也为病重的惠文王,撑起这片江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