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历代风云五千年 > 第614集:《世族妥协》

历代风云五千年 第614集:《世族妥协》

作者:竹晴园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0-14 11:00:56

咸阳秋定

咸阳的秋意总比关外来得早,才过白露,宫墙下的梧桐叶便簌簌落了满地,沾着晨露,在青砖上洇出深浅不一的湿痕。甘龙拄着枣木拐杖,站在章台宫的石阶下,望着檐角那只青铜鎏金的鸱吻,指节因用力而泛白。他身后跟着杜挚与十余名老世族的家主,皆是一身素色锦袍,往日里昂首阔步的姿态,此刻竟透着几分瑟缩。

“大人,宫里传话说,君上在宣室殿候着。”内侍尖细的声音打破了沉默,甘龙深吸一口气,将拐杖在石阶上顿了顿,率先迈步往里走。廊下的铜铃随着风轻轻晃动,那声音在他听来,竟像是商鞅变法初期,咸阳街头悬挂的新律木牌被风吹动的声响——那是老世族们心头横亘了十余年的刺,如今却要亲手将这根刺按进自己的骨血里。

宣室殿内弥漫着淡淡的松烟香,惠文王端坐在案后,玄色朝服上绣着的日月星辰纹在晨光下泛着暗光。他面前摊着一卷竹简,正是昨夜甘龙等人递上来的奏疏,墨迹尚未完全干透,上面“愿遵新法,不预朝政”八个字,笔锋虽稳,却藏着几分不得已的滞涩。

“甘老大夫,”惠文王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你等奏疏,寡人看过了。”

甘龙躬身行礼,花白的胡须垂在胸前,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老臣……老臣代表咸阳诸世族,向君上请罪。往日里,老臣等囿于旧俗,对新法多有抵触,惊扰君上,阻塞国政,罪该万死。今见君上推行新法之心坚如磐石,张仪、王翦诸臣又皆是栋梁,老臣等方知,秦国的强盛,断不可再走回头路。自此往后,世族子弟皆遵新法,若有违者,任凭君上处置。”

他说罢,身后的杜挚等人纷纷跪倒在地,齐声附和。惠文王目光扫过众人,见他们虽面带愧色,却无往日那般桀骜,心中便有了数。他起身走到殿中,亲手将甘龙扶起,指尖触到老人冰凉的手臂,又看了看他鬓边新增的白发,语气缓和了几分:“甘老大夫是秦国的老臣,自先君时便辅佐朝政,寡人岂会不知你等的心思?旧俗难改,非一日之过,如今你等愿意归顺新法,便是为秦国做了一件大事。”

杜挚跪在地上,听惠文王语气松动,连忙抬头道:“君上宽宏大量,老臣等感激涕零。只是……只是族中子弟多依赖田宅为生,若新法尽夺其产,恐生祸乱。老臣斗胆,请君上念在诸世族世代为秦效力的份上,留些许田产,让子弟们能有生计。”

这话一出,殿内顿时安静下来。老世族们最看重的便是祖上传下的田宅与爵位,如今主动求“留些许”,已是极大的让步。惠文王走到窗前,望着院中那棵老槐树,树叶已落了大半,露出光秃秃的枝桠。他想起商鞅变法之初,世族们联合起来抵制新法,甘龙在朝堂上与商鞅争辩三日不休,杜挚更是暗中唆使族人造反,那时的他们,何曾有过这般卑微?

“寡人知道,田宅是你们的根。”惠文王转过身,目光落在众人身上,“新法虽重农抑商,却非不近人情。寡人可以答应你们,保留各家族三成田宅,作为祭祀祖庙、供养子弟之用。但有一条,这些田宅必须按新法登记,缴纳赋税,若有子弟依仗世族身份逃税、兼并民田,休怪寡人不讲旧情。”

甘龙等人闻言,脸上露出惊喜之色。他们原本以为,能保住一成田宅已是万幸,没想到惠文王竟给了三成。杜挚激动得声音都变了调:“君上仁德!老臣等敢以祖庙起誓,若有子弟违法乱纪,老臣等必亲手将其绑送廷尉,绝无半分偏袒!”

“好。”惠文王点头,又命内侍取来早已备好的竹简,“这是寡人拟定的文书,上面写着各家族可保留的田宅数量与地界,你等看过无误后,便签字画押。往后,咸阳的世族与百姓,皆按新法行事,再无新旧之分。”

甘龙接过竹简,指尖微微颤抖。他低头看着上面的字迹,每一个字都像是在宣告一个时代的结束——那个由世族掌控朝堂、垄断田产的时代,终究是过去了。他转头看向杜挚,见杜挚眼中虽有不舍,却也带着几分释然,便不再犹豫,拿起笔,在竹简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待众人都签完字,惠文王命人将竹简收好,又道:“今日之事,是秦国的新开端。寡人不会因往日的恩怨,苛待诸位老臣。甘老大夫,你仍可入朝堂议事,只是不得再干预新法推行;杜大夫,你熟悉地方吏治,寡人命你前往陇西,协助当地官吏清查户籍,也算为新法出一份力。”

甘龙与杜挚连忙谢恩。他们知道,惠文王这是既给了他们体面,又将他们安置在了合适的位置,既不会让他们闲居在家生事,也不会让他们再拥有干预朝政的权力。这般处置,可谓是恩威并施,恰到好处。

走出章台宫时,阳光已洒满了石阶。甘龙拄着拐杖,慢慢走下台阶,杜挚跟在他身边,低声道:“君上此举,既保住了咱们的颜面,又稳住了新法,倒是比商君当年的铁腕,多了几分柔和。”

甘龙叹了口气,目光望向远处的咸阳城。街道上,百姓们忙着搬运粮食,孩童在巷口追逐嬉戏,几个穿着粗布衣裳的农夫正围着新立的田界碑,兴奋地议论着今年的收成。他想起商鞅车裂那一日,咸阳街头百姓的哭声,想起世族们在家中设宴庆贺的场景,那时的他们,都以为新法会随着商鞅的死而废止,却没想到,惠文王竟将这新法守得比谁都牢。

“商君虽死,新法未亡啊。”甘龙喃喃道,“咱们斗了这么多年,终究是输了。但输得不冤,你看这咸阳城,比十年前热闹了多少?百姓的日子,比十年前好了多少?秦国要强盛,终究得靠新法。”

杜挚点点头,不再说话。两人沿着宫墙慢慢走,梧桐叶落在他们的肩上,又被风吹走。不远处,一队秦军士兵正列队走过,甲胄鲜明,步伐整齐,脸上带着昂扬的斗志。那是新法下训练出的军队,是秦国东进的底气,也是老世族们再也无法撼动的力量。

几日后,惠文王下旨,将世族妥协之事昭告全国。各地百姓闻讯,无不欢欣鼓舞。在商於之地,王翦正带着士兵帮助百姓修缮水渠,听闻消息后,对身边的将领笑道:“君上这一手,比咱们在战场上打胜仗还管用。世族归顺,新法再无阻碍,往后秦国的日子,只会越来越好。”

将领点头道:“是啊,之前还有些世族子弟暗中挑拨百姓,如今他们自己都遵新法了,百姓们自然更安心。再过几年,恐怕没人会记得旧俗是什么样了。”

王翦望着远处的农田,金黄的稻穗在风中摇曳,心中充满了期待。他知道,新法的推行,不仅是制度的变革,更是人心的转变。如今老世族妥协,人心归向,秦国就像一艘扬起风帆的大船,正朝着强盛的方向疾驰而去。

而在咸阳的相府中,张仪正拿着甘龙等人签下的文书,对惠文王笑道:“君上,世族归顺,新法稳固,如今咱们可以专心谋划东进之事了。魏、韩两国早已疲弱,楚国虽强,却内部矛盾重重,只要咱们步步为营,不出十年,秦国定能成为天下霸主。”

惠文王坐在案前,手中把玩着一枚玉璧,目光深邃:“张仪,你说得对。但东进之事,不可急躁。如今新法虽无阻碍,却仍需时间巩固。待百姓们都过上好日子,士兵们都练好武艺,咱们再挥师东进,那时,天下无人能挡。”

张仪躬身道:“君上英明。”

惠文王站起身,走到窗前,望着窗外的秋景。咸阳城的炊烟袅袅升起,与天边的云彩融为一体,一派安宁祥和的景象。他知道,这安宁的背后,是新法的支撑,是百姓的信任,也是老世族们最终的妥协。这场持续了十余年的新旧之争,终于以新法的胜利画上了句号。

往后,秦国再无新旧之分,只有一心向前的君臣百姓。惠文王握紧了手中的玉璧,心中暗暗发誓,定要守住商鞅留下的根基,让秦国在新法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稳,终有一日,让天下皆归于秦。

秋风吹过,带来了远处农田里的稻香,也带来了秦国未来的希望。章台宫的铜铃再次响起,这一次,不再是旧时代的悲鸣,而是新时代的序曲。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