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历代风云五千年 > 第581集:

历代风云五千年 第581集:

作者:竹晴园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0-14 11:00:56

河西归秦

咸阳东郊的渭水之畔,晨雾尚未散尽,便已响起沉闷的马蹄声。那声音初时如远方闷雷,渐渐滚作千军万马的轰鸣,震得脚下的土地都微微发颤。最先刺破雾霭的是一面玄色大旗,旗面正中用朱砂绣着一个斗大的“秦”字,边角在风里猎猎作响,旗下便是秦国的变法之臣、此次收复河西的统帅——商鞅。

他身披黑色犀甲,甲叶上还凝着河西战场的霜露与暗红血渍,腰间佩剑的剑格处缠着新换的革带,那是昨夜为整束行装仓促系上的。坐骑乌骓马通体油亮,唯有四蹄沾着一路风尘,每一步都踏得沉稳有力。商鞅微微抬眼,望向雾色深处那座越来越清晰的城郭——咸阳,他阔别近两年的都城。

“君上!君上亲自来了!”身旁副将赵良的声音带着难掩的激动,打破了行军的肃静。

商鞅循声望去,只见前方不远处的高台上,一道明黄色身影正伫立其上。那是秦孝公嬴渠梁,他未穿朝服,只着一身便于行动的锦袍,腰间束着秦国君主的玄玉带,发丝被晨风吹得有些散乱,却丝毫未减其眉宇间的英气。自商鞅率军出征河西,这位秦国君主便时常亲临东郊,今日更是天不亮便带着文武百官等候在此。

当秦军先锋抵达高台之下时,秦孝公已快步走下台阶。他目光如炬,直直落在商鞅身上,大步迎了上去。商鞅见状,翻身下马,甲胄碰撞发出清脆的声响,他疾行几步,在秦孝公面前单膝跪地:“臣商鞅,幸不辱命,收复河西,今日率大军归朝!”

“商君快快请起!”秦孝公上前一把扶起他,双手紧紧握住他的臂膀,力道大得几乎要嵌进对方的甲叶缝隙。他上下打量着商鞅,见其虽面带倦色,眼神却依旧锐利如锋,声音不禁有些哽咽,“孤等这一天,等了二十载;商君辛苦了,秦国的将士们,都辛苦了!”

话音刚落,高台两侧突然响起山呼海啸般的呼喊:“商君万岁!秦国万岁!”

商鞅转头望去,只见从高台到咸阳城门的官道两侧,早已挤满了百姓。老人们拄着拐杖,眼中噙着泪水;壮年汉子们赤着臂膀,用力挥舞着拳头;妇人抱着孩子,把孩子举得高高的,让他们看清这支凯旋的军队;甚至连总角孩童,也跟着大人的声音咿咿呀呀地喊着“商君”。人群中,有人捧着刚蒸好的粟米饼,有人提着装满热水的陶罐,争相要递给路过的士兵。

“这便是民心啊。”秦孝公顺着他的目光看去,语气中满是感慨,“当年商君初行变法,多少人非议抵触,如今人人都念着商君的好,念着变法的好。”

商鞅望着眼前涌动的人潮,心中亦是百感交集。他想起变法之初,为了立木为信,他在城门口竖起三丈之木,许诺徙木者赏五十金;想起为了推行新法,他不惜得罪太子,刑其师傅;想起无数个深夜,他与秦孝公在书房中商议条令,面对满朝旧贵族的反对,君臣二人始终并肩而立。如今,粟米增产了,国库充盈了,军队强盛了,河西这块被魏国占据百年的失地,终于重回秦国版图。这一切,都如他当年向秦孝公许诺的那般——变法强秦,终能如愿。

“此乃君上力排众议,方能让变法得以推行。”商鞅收回目光,对秦孝公拱手道,“若无君上信任,臣纵有千般谋划,也难有今日之局。”

秦孝公朗声一笑,拍了拍他的肩膀:“孤与商君,本就是君臣相得,何须如此见外?走,随孤入城,宫中已备下酒宴,为商君与众将接风洗尘!”

随着秦孝公一声令下,队伍缓缓开动。百姓们自觉地向后退开,让出中间的官道,却依旧不肯散去,跟在军队两侧,一路欢呼着向咸阳城走去。阳光渐渐升高,驱散了晨雾,照在商鞅的甲胄上,折射出耀眼的光芒,也照亮了百姓们脸上真切的笑容。

咸阳宫的章台殿内,早已酒香四溢。殿中摆满了案几,案上陈列着烤肉、烤鱼、粟米饭、浆水等佳肴,还有陶罐装的美酒。秦孝公居于上首,商鞅与几位战功卓着的将领分坐两侧,其余将领与大臣则按品级依次落座。

待众人坐定,秦孝公举起手中的酒爵,站起身来。殿内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都目光灼灼地望着这位秦国君主。

“今日,孤要敬三爵酒。”秦孝公的声音洪亮,响彻殿内,“第一爵,敬上天!感念上天庇佑,我大秦将士奋勇杀敌,收复河西故地!”说罢,他将酒爵举过头顶,随后一饮而尽,将空爵亮给众人看。

众人纷纷起身,举起酒爵,齐声附和:“敬上天!”饮尽后,侍从连忙上前为众人斟满酒。

“第二爵,敬我大秦的将士们!”秦孝公再次举起酒爵,目光扫过殿中所有将领,“河西之战,你们披坚执锐,浴血奋战,多少弟兄埋骨疆场,才换得今日的胜利!这一爵,敬牺牲的英烈,也敬在座的功臣!”

“敬将士!敬英烈!”将领们眼中泛起红光,高声呼喊着,将酒一饮而尽。不少人想起战场上的同袍,手都微微有些颤抖。

秦孝公放下酒爵,侍从第三次为他斟满。他转身看向商鞅,眼神中满是赞许与敬重,举起酒爵道:“第三爵,孤要单独敬商君!”

殿内众人的目光瞬间聚焦在商鞅身上。商鞅连忙起身,拱手道:“君上折煞臣了,臣不敢当。”

“商君当得!”秦孝公语气坚定,“当年商君入秦,献变法强秦之策,孤与商君君臣相知,推行新法二十载。废井田、开阡陌,让百姓有田可种;奖军功、明法度,让将士有功可立。正是因为商君推行变法,才使秦国从积弱之国,变为国富兵强的雄邦,才能力克强魏,收复河西!此等功绩,千古难寻,这一爵,孤必须敬商君!”

说完,秦孝公仰头将酒饮下。商鞅望着秦孝公,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知道,这份赞誉不仅是对他个人的肯定,更是对变法大业的认可。他举起酒爵,对着秦孝公深深一揖,而后一饮而尽,酒液入喉,辛辣却暖心。

待商鞅落座,秦孝公又对众人道:“商君之功,秦国上下有目共睹。孤已决定,赐商君商於之地十五邑,封商君,子孙世袭!”

“谢君上恩典!”商鞅再次起身谢恩。

众臣与将领纷纷起身道贺:“恭喜商君!贺喜商君!”

秦孝公示意众人落座,脸上依旧带着笑意:“孤说的句句都是实情,商君不必过谦。若不是商君,秦国何以有今日?”

商鞅端正坐姿,语气诚恳:“君上此言差矣。臣不过是提出变法之策,真正能让变法落地生根的,是君上的英明决断。当年旧贵族非议新法,君上力排众议,始终站在臣这边;推行新法遇到阻碍,君上不惜严惩权贵,为新法保驾护航。再者,河西之战能胜,全靠众将奋勇杀敌,赵将军身先士卒,李将军断敌粮道,诸位将士浴血拼杀,缺一不可。更重要的是,百姓们支持新法,勤于农耕,为军队提供了充足的粮草,这才是胜利的根本。此乃君上、众将与百姓之功,臣不敢独揽。”

他话音刚落,赵良便起身道:“君上,商君所言极是!末将在前线作战时,后方粮草源源不断,皆是百姓们连夜运送而来。有一次粮草被魏军袭扰,当地百姓自发组织起来,协助我军守护粮草,不少百姓为此牺牲。若无百姓支持,我军难撑到最后胜利。”

“赵将军说得对。”另一位将领也附和道,“新法奖励军功,我等将士皆是新法受益者。上阵杀敌,既能为国效力,又能为家人挣得爵位田产,人人都愿拼死一战。这都是商君与君上的功劳啊!”

秦孝公听着众人的话,笑着点头:“好!好一个君臣同心,军民同心!正是因为秦国上上下下拧成一股绳,才有今日的局面。来,孤再敬大家一爵,愿我大秦从此蒸蒸日上,再创辉煌!”

“愿大秦蒸蒸日上!”众人再次举杯,殿内的气氛达到了顶点。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秦孝公兴致颇高,让乐师奏起了秦地的战歌,歌乐激昂,听得众将热血沸腾。不少将领借着酒劲,说起了河西之战中的壮烈事迹:有的说李将军率三百死士夜袭魏营,斩杀魏将;有的说赵将军被箭射中臂膀,依旧坚持指挥作战;还有的说百姓如何冒着炮火为军队送水送粮。

商鞅坐在席间,听着众人的讲述,眼前仿佛又浮现出战场上的硝烟。他想起收复河西重镇少梁时,魏军坚守不出,秦军久攻不下,是他亲自勘察地形,想出了引黄河水灌城的计策;想起决战之时,他身先士卒,率领秦军主力直冲魏军大阵,身边的亲兵倒下了一个又一个,他却丝毫不敢后退。那些画面,惨烈却又滚烫,刻在了他的心底。

秦孝公注意到商鞅沉默不语,便问道:“商君在想什么?莫非是酒不合口?”

商鞅回过神,连忙拱手道:“臣只是想起了河西之战的诸多细节,感慨万千。如今河西已归,秦国的东部边境终于安稳了。但臣以为,变法之路尚未结束,秦国要想真正称霸诸侯,还需继续推行新法,整顿吏治,发展农耕与军工。”

秦孝公眼中闪过一丝赞许:“商君所言,正合孤意。孤也觉得,收复河西只是第一步。待休整完毕,孤便与商君商议,如何进一步深化变法,让秦国更加强大。”他顿了顿,又道,“不过今日不谈政务,只论功劳,商君且放宽心,好好饮酒。”

商鞅笑着点头,举起酒爵:“臣听君上的。臣敬君上,愿君上龙体康健,秦国日益强盛。”

“好!”秦孝公与他碰了碰爵,二人一同饮下。

殿外的天色渐渐暗了下来,殿内的灯火却依旧明亮。歌声、笑声、欢呼声交织在一起,传出了章台殿,传遍了咸阳宫,甚至飘向了咸阳城的大街小巷。百姓们虽然已经散去,但街头巷尾依旧在谈论着商鞅的功绩,谈论着秦国的胜利。他们知道,有商君在,有君上在,秦国的好日子还在后头。

商鞅端着酒爵,望向殿外。月光洒在庭院中的梧桐树上,投下斑驳的影子。他想起初入秦国时,这里还是一片贫瘠之地,百姓衣衫褴褛,军队装备落后。如今,咸阳城越来越繁华,百姓的日子越来越好,军队的战斗力也越来越强。这一切,都是变法带来的改变,是君臣同心的结果。

他知道,变法必然会触动旧贵族的利益,未来或许还会遇到诸多阻碍。但只要有秦孝公的信任与支持,有百姓的拥护,他便无所畏惧。他的心中,早已勾勒出了秦国未来的蓝图:东出函谷,争霸中原,让秦国成为天下的霸主,让“秦”字大旗飘扬在诸侯各国的土地上。

想到这里,商鞅的眼神变得更加坚定。他再次举起酒爵,望向秦孝公,望向殿中的众将与大臣,望向窗外的咸阳城。这杯酒,敬过往的艰辛,敬今日的胜利,更敬秦国光明的未来。

夜色渐深,章台殿内的欢宴依旧在继续。那激昂的战歌,那爽朗的笑声,在咸阳的夜空中久久回荡,诉说着一个关于变法、关于胜利、关于君臣同心的传奇。而这传奇,才刚刚拉开序幕。

需要我基于这个开篇,继续扩展细节,比如加入商鞅与旧贵族的潜在冲突、回忆变法初期的关键事件,或者补充百姓视角的后续故事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