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历代风云五千年 > 第569集:《公孙痤的算计》

历代风云五千年 第569集:《公孙痤的算计》

作者:竹晴园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0-14 11:00:56

上郡困守

暮色像一块沉重的黑布,慢慢裹住上郡城。守将府内,烛火被窗外灌进来的寒风扯得忽明忽暗,映着公孙痤铁青的脸。案上的青铜茶盏碎成几片,褐色的茶汤溅在铺开的地形图上,晕开一片深色的渍痕,像极了方才斥候回报时,他心头炸开的血雾。

“水寨没了?粮仓也丢了?”公孙痤的声音像从牙缝里挤出来,指节死死攥着桌沿,凸起的青筋在烛火下泛着青白色。他盯着地图上黄河沿岸那三个圈红的水寨标记,眼前仿佛又浮现出往日水师战船列阵的景象——那些涂着魏国玄鸟纹的战船,曾载着精兵在黄河上巡弋,让秦军多年不敢轻易涉足西岸。可如今,斥候说水寨成了一片火海,战船烧得只剩焦黑的龙骨,顺着黄河往下漂,像一具具无人收殓的尸骸。

站在下方的副将李默吓得大气不敢出,手按在剑柄上,指腹无意识地摩挲着剑鞘上的铜环。那铜环是他刚入军营时,父亲亲手给他装上的,如今磨得发亮,却磨不掉他此刻的慌乱。他跟着公孙痤守了三年上郡,从河西之战到日常戍边,这位老将素来沉稳,就算面对秦军突袭,也总能沉着调兵。可今天,他竟摔了茶盏——那是当年魏王赏赐的珍品,公孙痤平日连擦拭都要亲自来。待公孙痤的气息稍缓,李默才小声劝道:“将军,如今水寨失了屏障,秦军随时能从黄河登岸;粮仓一丢,咱们的存粮撑不过五日,士兵们已经开始啃树皮了。秦军旦夕就能围城,不如趁夜弃城,带着兵马退回安邑,留得青山在,日后总能再夺回来。”

“弃城?”公孙痤猛地抬头,眼神像淬了冰,逼得李默往后缩了缩。“李默,你忘了三年前咱们怎么从秦军手里守住上郡的?你忘了魏王把虎符交给我时说的话?这是魏国的西部门户!丢了上郡,秦军顺着河西走廊南下,三天就能踩到河东平原,到时候安邑城外都是秦人的马蹄声!你我有何颜面去见魏王?有何颜面去见那些战死在河西的弟兄?”

他走到地图前,手指重重戳在“上郡”二字上,指甲几乎要把羊皮地图戳破:“我已派快马向安邑求援,信使带着我的虎符,还有河西的军情急报。魏王知道上郡的重要性,必不会坐视不管。只需坚守十日,援军一到,咱们里应外合,定能将秦军赶回老家,让他们知道魏国的门户不是那么好破的!”

李默还想再说些什么——他昨晚巡城时,见士兵们连举盾的力气都没有,有的甚至偷偷把兵器换了粗粮——可话到嘴边,却被公孙痤摆手打断。老将转身看向帐外,夜色中隐约能听到城墙方向传来的梆子声,那声音本该让人安心,此刻却显得格外单薄,像随时会被寒风掐断。他深吸一口气,语气骤然变得严厉,带着不容置喙的决绝:“传我将令,即刻起加固城墙,把府库里的木料、石块都运到城上,缺口处用沙袋填上;所有守城士兵分三班轮岗,每班四个时辰,不得有半分懈怠,若有擅离职守者,军法处置。另外,派一队人去城内征兵,凡年满十五、不满六十的男丁,不管是农户还是工匠,都要编入壮丁营,明日一早到城墙东段集合,由老兵教他们用矛盾。”

“征兵?”李默愣了一下,声音都有些发颤,“将军,城内百姓大多是农户,一辈子只拿过锄头,从没碰过兵器。而且去年河西大旱,百姓们本就没存粮,这几个月又被咱们征了不少粮,现在连饭都吃不饱,强行征兵怕是会……会激起民怨啊。”

“民怨?”公孙痤打断他,眼神里的冰意更甚,“如今是生死关头,容不得他们谈民怨!秦军要是破了城,他们连抱怨的机会都没有!若有反抗者,就按‘通秦’罪论处,全家贬为奴隶,发配到河东挖矿!”

这话像一块烧红的烙铁,砸在李默心头。他张了张嘴,想替百姓求情,可看着公孙痤紧绷的脸,终究还是低下头,双手抱拳应了声“是”。他知道公孙痤的脾气,一旦下了决定,就算撞了南墙也不会回头。只是一想到那些手无寸铁的百姓,想到他们家里饿得哭嚎的孩子,他心里就像压了块石头,沉得喘不过气。

夜色渐深,上郡城内却没了往日的宁静。往日这个时辰,巷子里该有农户归家的脚步声,该有妇人唤孩子吃饭的声音,可今天,只有一队队魏军士兵举着火把,踩着沉重的脚步在街巷里穿行。他们手里拿着名册,挨家挨户地敲门,粗哑的喊声在寂静的夜里回荡,像一把把钝刀,割着百姓们的心:“奉守将令,男丁速去校场集合,违抗者以通秦罪论处!”

城南的王老汉家,门被猛地踹开时,他正蹲在灶前给小孙子烤红薯。灶里的柴火快灭了,他用吹火筒费力地吹着,红薯的焦香刚飘出来,就被涌进来的寒风和士兵们身上的血腥味盖过。火光照亮士兵们带刀的身影,王老汉吓得连忙把怀里的小孙子搂紧,用身子挡住:“官爷,俺家娃他爹去年就被征去守水寨了,到现在没个音讯,俺就这么一个孙子,还等着他爹回来呢。能不能……能不能饶了俺这把老骨头?”

“少废话!”领头的士兵一把推开王老汉,力道之大让他踉跄着撞在灶台上,额头磕出了血。士兵的目光扫过屋内,落在墙角那袋干瘪的谷子上,“不管有没有儿子,只要你满十五,就得去!再磨蹭,不仅你要去,连你孙子都算通秦,一起抓去治罪!”

王老汉被推得头晕目眩,看着士兵们粗暴地拽起邻居家的后生——那后生才十六岁,昨天还帮他挑过水——听着巷子里传来的哭喊声、求饶声,浑浊的眼睛里满是绝望。他知道“通秦罪”意味着什么——上个月城西的张木匠,就因为在市集上多说了一句“听说秦军不抢百姓的粮食”,就被士兵拖到校场打了五十军棍,打完还没断气,就被扔到城外喂了野狗。从那以后,没人敢再提“秦军”二字,连小声议论都不敢。

城东的赵二柱家,气氛比王老汉家还要紧张。赵二柱刚从城外的山林里偷偷运回半袋野菜,那是他冒着被魏军当作“通秦奸细”抓起来的风险,爬了两座山才挖到的。他刚把野菜藏进地窖,还没来得及拍掉身上的泥土,就听见门外传来急促的敲门声,紧接着是士兵的喊叫。他心里一紧,赶紧把藏在袖中的木牌往怀里塞了塞——那是弟弟赵虎的军功牌,木质的牌子上刻着“秦·公士”二字,边缘已经被他摸得光滑。赵虎上个月跟着秦军出征,临走前偷偷来找过他,说“哥,等俺们破了上郡,就给你分五亩良田,让你再也不用饿肚子”。

门被推开,两个士兵走了进来,领头的拿着名册,扫了赵二柱一眼:“你是赵二柱?去年在城外开垦过荒地?正好,你熟悉地形,明日去城墙东段守城,负责搬运滚石,敢偷懒就宰了你!”

赵二柱攥紧了怀里的军功牌,木牌的棱角硌得他胸口发疼,却也让他心里多了一丝底气。他低着头,没敢反驳,只是小声问:“官爷,守城给粮食吗?俺家里还有个生病的娘,要是俺走了,她没人照顾……”

“给粮食?”士兵嗤笑一声,“能让你活着就不错了,还想要粮食?再啰嗦,现在就把你娘抓起来!”

赵二柱不敢再说话,看着士兵们远去的背影,又摸了摸地窖里的野菜——那点野菜,顶多够娘吃三天。他靠在门框上,望着远处城墙的方向,心里忽然生出一丝盼头:或许秦军真的能早点来,或许弟弟说的是真的,或许这样暗无天日的日子,真的能早点结束。

一夜之间,上郡城内像被抽走了魂魄。第二天一早,校场上挤满了面黄肌瘦的百姓,他们大多穿着破烂的粗布衣裳,有的脚上连鞋都没有,只能光着脚踩在冰冷的泥地上。手里的武器更是五花八门:有的拿着临时打造的木矛,矛尖连磨都没磨锋利;有的背着自家的锄头,锄刃上还沾着泥土;还有的老人,只能握着一根木棍,手抖得连木棍都握不稳。他们站在寒风里瑟瑟发抖,不是因为冷,而是因为恐惧和绝望。

公孙痤骑着马站在高台上,穿着厚重的铠甲,腰间挂着佩剑,看起来威风凛凛。可他看着台下稀稀拉拉的队伍,看着那些百姓麻木的脸,眉头皱得更紧了。他勒了勒马缰绳,清了清嗓子,声音透过寒风传到每个人耳朵里,带着刻意加重的威严:“你们记住,上郡在,你们的家就在;上郡丢了,秦军进城只会烧杀抢掠,你们的妻儿老小都活不成!现在跟着本将守城,等击退秦军,魏王定会有赏赐,给你们分粮食、分田地!”

没有人说话,百姓们低着头,眼神里满是麻木。赏赐?分粮食?他们早就不相信这些话了。去年河西大旱,魏王说要给百姓发救济粮,结果粮车走到半路,就被士兵们截下来分给了军队;上个月公孙痤说守城的壮丁有饭吃,结果他们只得到了半碗稀粥,连米粒都数得清。他们见过魏军的抢掠——士兵们经常闯进百姓家里,抢走仅存的粮食,甚至抢走年轻的妇人;也听过秦军“不扰民”的传闻——城外逃过来的农户说,秦军占领的地方,不仅不抢粮食,还会给农户分种子。只是这些话,他们不敢说出口,连在心里想都要小心翼翼——昨天城西的李婆婆,就因为跟邻居小声说“听说秦军给农户分粮食”,就被士兵拖到城墙下打了二十大板,打完还被绑在城楼上示众,说是“通秦的下场”。

赵二柱站在队伍末尾,看着城墙上新增的沙袋,沙袋堆得很高,却挡不住城外隐约传来的秦军号角声。他又望向城外远处的山峦,那是弟弟赵虎说的,秦军驻扎的方向。他悄悄摸了摸怀里的军功牌,冰凉的木牌让他心里安定了些。他想起弟弟说过,秦军里有不少像他们一样的农户,只要在战场上杀了敌人,就能得爵位,不仅自己能摆脱奴隶身份,还能给家人分田宅。他在心里默默盼着:秦军,你们快点来啊,再不来,俺们就要被饿死、被打死了。

公孙痤不知道百姓的心思,他骑着马在城墙上巡查,看着士兵们把木料搬到城垛上,看着壮丁们笨拙地练习举矛,心里只有一个念头:撑过十日,等援军来。他时不时会停下来,呵斥那些动作迟缓的壮丁,会检查城墙的加固情况,却没看见,那些壮丁们在他转身时,眼底闪过的不是对秦军的恐惧,而是对城外的期待;他也没听见,夜里百姓们在家中悄悄祈祷,祈祷秦军能早日破城,结束这暗无天日的日子。

守城的第三天,秦军开始攻城了。没有大规模的冲锋,只是派了一小队士兵,在城墙下喊话:“城内的百姓听着,秦军不杀无辜,不抢粮食,只要你们打开城门,愿意种地的分田地,愿意参军的有军功!”

公孙痤气得脸色发白,下令放箭,箭雨把秦军的喊话声压了下去。可他不知道,那些话,像一颗种子,落在了百姓们的心里。当天夜里,就有百姓偷偷用石头砸晕了守城的士兵,顺着绳索爬下城墙,逃向秦营。

第五天,粮仓彻底空了。士兵们开始抢百姓家里的粮食,有的甚至闯进农户家里,抢走仅存的野菜。百姓们的怨气越来越重,有的壮丁开始故意偷懒,搬滚石的时候故意放慢速度,甚至偷偷把滚石扔到城外。

第七天,公孙痤派去求援的信使,回来了一个——只是回来的,只有他的尸体。尸体被吊在城门外,身上插着一支箭,箭上绑着一张纸条:“安邑援军已被秦军击溃,公孙痤速速投降,可饶城内百姓不死。”

公孙痤看着那具尸体,脸色变得惨白。他踉跄着后退了几步,扶住城墙才站稳。十日?援军?原来从一开始,他就等不到援军了。他转头看向城内,百姓们聚集在街道上,眼神里不再是麻木,而是愤怒。有的百姓手里拿着锄头,有的拿着木棍,正朝着守将府的方向走来。

寒风卷着沙尘掠过城墙,公孙痤望着远处秦军营帐的方向,望着城内愤怒的百姓,忽然觉得手里的佩剑变得无比沉重。他以为自己守住的是魏国的门户,却不知道,他早已失去了最重要的东西——民心。而这失了民心的城池,再坚固的城墙,也终究挡不住即将到来的破城之势。

他想起三天前,李默劝他:“将军,百姓们已经快撑不住了,不如降了吧,至少能保住百姓的性命。”当时他还怒斥李默贪生怕死,可现在,他才明白,李默说的是对的。

远处传来秦军的号角声,越来越近;城内百姓的呐喊声,也越来越近。公孙痤闭上眼睛,缓缓拔出佩剑,剑刃在夕阳下泛着冷光。他知道,上郡的困守,到头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