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历代风云五千年 > 第558集:《田埂密语》

历代风云五千年 第558集:《田埂密语》

作者:竹晴园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0-14 11:00:56

麦饼与城砖

暮色把汾阴城外的田埂揉成一片灰黄,刚割过的麦茬戳着鞋底,混着泥土的湿气往裤脚钻。王翦蹲下身,指尖捻起半块沾着草屑的麦饼,粗粝的麸皮磨得指腹发疼——这是方才赵二柱从怀里掏出来的,说是今早藏在灶膛里,才没被魏军搜走。

“官爷,您再细瞅瞅。”赵二柱扒着草垛的枯杆,半个身子埋在秫秸里,只露双布满红血丝的眼睛,往远处城墙的方向瞟。风裹着田垄里的土腥味吹过来,他的声音抖得像被风吹晃的谷穗,“那城墙根,打南头数第三个豁口,藏着处老砖窑。十年前夏天下暴雨,窑顶塌了半边,砸死过两个烧窑的,魏军嫌那地方晦气,只派了两个瘸腿老卒守着,夜里连个巡哨的影都没有。”

王翦没说话,只是把麦饼凑到鼻尖闻了闻。麦香里混着淡淡的霉味,还有一丝若有若无的血味——他忽然想起昨夜蒙恬派人送来的消息,说魏军在粮道上设了暗哨,可搜出来的粮袋里,装的竟是掺了沙土的麦麸。看来赵二柱说的没错,汾阴城里的粮草,比魏军对外宣称的要紧张得多。

他从怀里摸出块磨得发亮的秦半两,递到赵二柱面前。那铜钱边缘被摩挲得圆润,映着昏黄的天光,能看见上面模糊的“半两”二字。可赵二柱却像被烫着似的往后缩,枯瘦的手紧紧攥着草垛的杆,指节都泛了白:“官爷,俺不要钱。俺就求您一件事——等城破了,能按商君定的规矩,给俺那战死的儿子记个军功。”

说这话时,赵二柱的喉结滚了滚,从怀里掏出个用蓝布包着的东西。布包被汗水浸得发暗,层层打开后,露出块巴掌大的木牌。木牌边缘被磨得光滑,上面用烧红的铁钎刻着“公士赵虎”四个字,字缝里还嵌着早已发黑的血渍——那是去年赵虎跟着秦军打河西时,被魏军的长矛刺穿喉咙,从他甲胄里翻出来的。

“俺儿子临走前跟俺说,”赵二柱的声音低了下去,眼神飘向田埂尽头那片矮矮的土房,“商君说了,只要立了军功,不管是贵族还是庶民,都能授爵,都能分到田。俺家祖祖辈辈都是佃农,就盼着有朝一日,能有块写着自己名字的地。”

王翦伸手接过木牌,指尖触到那冰凉的木头,还有字缝里粗糙的血痂,心里像被什么东西撞了一下。他想起自己少年时跟着父亲在频阳种田,那时还没有军功爵制,家里的田要按人头缴租,遇上灾年,收的粮食还不够给贵族交租子。直到商君在秦国推行变法,废井田、奖军功,他才弃农从军,凭着一次次打仗立功,从一个普通士兵做到了将军。

他把木牌小心翼翼地揣进怀里,紧贴着胸口的位置,能感觉到木牌上的温度。刚要开口说些什么,忽然听见远处传来一阵粗哑的呵斥声,还夹杂着锅碗瓢盆摔碎的声响。赵二柱的脸瞬间白了,慌忙拽着王翦的胳膊,把他往秫秸堆深处拉:“官爷,快躲起来!是魏军来征粮了!”

两人钻进秫秸堆,厚厚的秫秸叶裹在身上,又痒又闷。王翦屏住呼吸,透过秫秸的缝隙往外看——三个穿着魏军赭色皮甲的士兵,正踹着不远处一户人家的门。门板“吱呀”一声被踹开,一个老妇人哭着扑出来,抱着为首那士兵的腿哀求:“官爷,俺家真的没粮了!昨天刚被你们搜过,连种麦的种子都给你们拿走了!”

“少废话!”那士兵一脚把老妇人踹倒在地,手里的长矛往屋里指,“将军有令,凡是藏粮不交的,一律按通敌论处!搜!给我仔细搜!”

另外两个士兵闯进屋里,不一会儿就拎着个布袋子出来。袋子里装着些东西,沉甸甸的,从缝隙里漏出几粒麦种。老妇人爬起来要去抢,却被那士兵用长矛的柄砸在背上,疼得蜷缩在地上,哭声撕心裂肺。

赵二柱趴在王翦身边,牙齿咬着草杆,肩膀微微发抖。王翦能感觉到他的身体在颤,不是因为害怕,而是因为愤怒——方才那户人家的老妇人,是他的邻居王大娘,家里就一个儿子,去年也跟着秦军打仗,至今没回来。

魏军骂骂咧咧地走了,临走前还把王大娘家的锅给砸了。直到他们的身影消失在田埂尽头,赵二柱才敢喘口气,声音里带着哭腔:“这群杀千刀的!前天才来征过粮,今天又来抢!再这么抢下去,俺们这些百姓,迟早要饿死!”

王翦从秫秸堆里钻出来,拍了拍身上的草屑,目光望向远处的城墙。城墙上的魏军旗帜在风里飘着,可他能感觉到,那旗帜下的人心,早已散了。他低声道:“他们粮不够了。昨夜蒙恬将军烧了魏军的粮仓,现在城里的魏军,怕是连自己都吃不饱,才会这么急着来乡下抢粮。”

赵二柱愣了愣,随即眼睛亮了起来:“官爷,您是说……火攻起效了?那是不是快攻城了?”

“快了。”王翦点头,从怀里掏出个小小的布包,递给赵二柱,“这里面是些干粮,你先拿着。等我们准备好,会派人来跟你联系。到时候,还需要你指认那处老砖窑的位置。”

赵二柱接过布包,打开一看,里面是几块用油纸包着的麦饼,比他自己藏的那块要白得多,也软得多。他眼圈一红,“扑通”一声跪在地上,要给王翦磕头。王翦赶紧伸手把他扶起来:“老乡,不必如此。你帮我们,是为了给儿子记军功,是为了能有自己的田。我们打魏军,也是为了让秦国的百姓,都能过上有田种、有饭吃的日子。”

赵二柱站起身,抹了把脸上的泪,把布包紧紧抱在怀里:“官爷,您放心!到时候俺一定给你们指认清楚!就算是拼了这条老命,俺也要看着你们攻破汾阴城,看着俺儿子的名字,写在军功簿上!”

暮色越来越浓,田埂上的风也更凉了。王翦望着赵二柱的背影,看着他一步三回头地往家走,怀里的布包被他护得紧紧的,像护着什么稀世珍宝。他摸了摸胸口的木牌,“公士赵虎”四个字仿佛在发烫——这不仅仅是一块木牌,更是一个百姓对未来的期盼,是无数像赵二柱、赵虎这样的庶民,对商君变法的信任。

他转身往秦军的营地走,田埂上的麦茬在脚下发出细微的声响。远处的城墙在暮色中像一条黑色的巨蟒,可王翦知道,那条巨蟒的鳞片下,早已藏着裂痕。只要找到那处老砖窑,只要能从那里登上城墙,汾阴城就破了。

走了没几步,他忽然听见身后传来赵二柱的声音。回头一看,赵二柱正站在田埂上,朝着他的方向挥手:“官爷!俺在家等着你们的消息!”

王翦停下脚步,朝着赵二柱点了点头。风把赵二柱的声音吹过来,混着田垄里的麦香,飘向远处的营地。他握紧了拳头,心里只有一个念头——一定要攻破汾阴城,一定要让赵二柱的愿望实现,一定要让那些跟着秦军打仗的士兵,都能拿到属于自己的军功,都能分到属于自己的田。

回到营地时,蒙恬正站在帐篷外等着他。看见王翦回来,蒙恬迎上来:“将军,怎么样?赵二柱说的那处老砖窑,可靠吗?”

王翦从怀里掏出那块“公士赵虎”的木牌,递给蒙恬:“可靠。你看看这个。”

蒙恬接过木牌,看着上面的字和血渍,皱了皱眉:“这是……”

“是赵二柱儿子的军功牌。”王翦道,“去年打河西时战死的,公士爵。赵二柱说,他儿子临死前还盼着能分到田。现在魏军在乡下抢粮,百姓早就怨声载道了。只要我们能从老砖窑登上城墙,城里的百姓说不定还会帮我们。”

蒙恬摩挲着木牌,沉默了片刻,然后抬头看着王翦:“将军,那我们什么时候动手?”

“今夜三更。”王翦的目光变得坚定,“你带两百名死士,跟着赵二柱去老砖窑。我带大军在城外接应,只要你们打开城门,我们就立刻攻城。”

蒙恬点头:“好!我这就去准备!”

看着蒙恬离去的背影,王翦又把木牌揣回怀里。帐篷外的篝火已经点了起来,火光映着士兵们的脸,他们有的在磨剑,有的在检查弩箭,眼神里都带着对胜利的渴望。他知道,这些士兵里,有很多人都跟赵虎一样,是为了军功,为了田地,为了能让家人过上好日子,才来当兵打仗的。

夜深了,营地的篝火渐渐暗了下去,只有几个哨兵在帐篷外巡逻。王翦坐在帐篷里,借着微弱的月光,看着地图上汾阴城的位置。老砖窑的位置被他用红笔圈了出来,那是攻破汾阴城的关键。

忽然,帐篷外传来一阵轻微的脚步声。王翦抬头,看见赵二柱站在帐篷门口,身上还沾着秫秸的叶子。“官爷,”赵二柱压低声音,“俺来给你们带路。俺怕夜里黑,你们找不着老砖窑的位置。”

王翦站起身,看着赵二柱那双布满血丝的眼睛,心里涌起一股暖流。他拍了拍赵二柱的肩膀:“辛苦你了。”

赵二柱摇了摇头:“不辛苦。只要能给俺儿子记上军功,俺做什么都愿意。”

两人走出帐篷,蒙恬已经带着两百名死士在外面等着。死士们都光着脚,鞋底裹着麻布,手里的短梯被打磨得只剩木骨,以免发出声响。蒙恬见赵二柱来了,点了点头:“可以出发了。”

一行两百多人,跟着赵二柱,悄无声息地朝着汾阴城的方向走去。田埂上的麦茬在脚下发出细微的声响,远处的城墙在夜色中像一条黑色的轮廓。赵二柱走在最前面,脚步很轻,却很稳——他在这片田埂上走了几十年,闭着眼睛都能找到路。

快到城墙根时,赵二柱停了下来,指着不远处一个黑乎乎的土堆:“官爷,那就是老砖窑。你们看,窑顶上还有个豁口,从那里就能爬上去。”

王翦顺着赵二柱指的方向看去,果然看见一个低矮的土堆,土堆顶上有个不规则的豁口,旁边还立着两个歪歪扭扭的木杆,上面挂着盏昏黄的油灯——那是魏军老卒的哨位。

“两个老卒呢?”蒙恬低声问。

赵二柱往豁口那边指了指:“俺刚才过来时,看见他们在窑里烤火呢。这夜里冷,他们一般不到外面来。”

王翦点了点头,对蒙恬使了个眼色。蒙恬会意,朝着身后的死士做了个“上”的手势。两个身手矫健的死士立刻猫着腰,朝着老砖窑摸了过去。

没过多久,就听见窑里传来两声轻微的闷响,然后就没了动静。蒙恬朝着王翦点了点头,示意已经解决了老卒。王翦对赵二柱说:“老乡,多谢你带路。接下来的事,就交给我们吧。”

赵二柱往后退了退,站在田埂上,望着老砖窑的方向:“官爷,俺就在这儿等着你们。俺等着听你们攻破城门的消息。”

王翦没再说什么,跟着蒙恬,带着死士们朝着老砖窑走去。梯绳搭上窑顶豁口的瞬间,王翦听见身后传来赵二柱轻轻的祈祷声,那声音很轻,却很清晰:“老天爷保佑,让秦军打赢吧,让俺儿子的军功能记上吧……”

爬上窑顶,王翦探头往城墙里面看。城墙里面是一条狭窄的通道,通道尽头就是城门。城门旁边的哨位上,两个魏军士兵正靠在墙上打盹,手里的长矛斜插在地上。

“第一队架梯,第二队掩护,第三队跟我冲。”王翦的声音压得极低,刚说完,就有死士突然拽住了他的胳膊。

王翦回头,看见一个半大的孩子,穿着一身不合身的粗布衣服,手里攥着把锈迹斑斑的柴刀,眼睛亮得像夜里的星星。“将军,”孩子的声音有些发颤,却很坚定,“俺也想跟着你们打仗。俺叔说,俺哥是为了秦国战死的,俺也要为俺哥报仇!”

王翦认出这孩子——是赵二柱的侄子赵石头。白天他在赵二柱家见过,当时赵石头还在帮着王大娘收拾被魏军砸坏的锅碗。他皱了皱眉:“这里危险,你回去找你叔。”

“俺不回去!”赵石头把柴刀攥得更紧了,“俺哥能立军功,俺也能!俺要让俺哥知道,俺不是孬种!”

王翦看着赵石头那双倔强的眼睛,想起了赵二柱掏木牌时的模样,心里忽然软了。他从腰间解下自己的盾,递给赵石头:“拿着这个。跟在我后面,不许乱跑。”

赵石头接过盾,重重地点了点头:“谢谢将军!俺一定不乱跑!”

王翦不再多说,朝着蒙恬点了点头。蒙恬一挥手中的剑,死士们立刻架起短梯,朝着城墙上面爬去。第一个登上城墙的死士刚砍倒打盹的魏军士兵,就被远处巡逻的魏军发现了,喊杀声瞬间刺破了夜空。

“守住缺口!”王翦嘶吼着,踩着同伴的肩膀跃上城墙,挥剑劈开迎面而来的魏军长矛。血溅在他脸上,他忽然想起商君的话:“军功爵,是拿命换的,也是拿命护的。”

赵石头跟在王翦身后,手里的柴刀虽然锈迹斑斑,却也砍倒了一个冲上来的魏军士兵。他的胳膊被魏军的剑划了道口子,鲜血直流,却浑然不觉,只是咬着牙,不停地挥舞着柴刀——他要为哥哥报仇,要立军功,要让家里能分到田。

城墙上的魏军越来越多,可秦军的死士也越来越勇。蒙恬带着一队死士,朝着城门的方向冲去,他们要尽快打开城门,让城外的大军进来。王翦则带着另一队死士,在城墙上挡住魏军的反扑,为蒙恬争取时间。

远处的田埂上,赵二柱还站在那里,望着城墙的方向。喊杀声、兵器碰撞声、士兵的惨叫声,顺着风飘过来,他的心里像被揪着一样疼。他不知道城墙上的情况怎么样了,不知道赵石头有没有事,更不知道自己的儿子能不能记上军功。

就在这时,忽然听见“轰隆”一声巨响,然后是城门被撞开的声音,紧接着,传来秦军士兵震天的欢呼声。赵二柱的眼睛一下子亮了,他朝着城墙的方向跑去,一边跑一边喊:“破了!城门破了!秦军赢了!”

城墙上,王翦看着城门被打开,城外的秦军像潮水一样涌进来,脸上露出了笑容。他低头看了看身边的赵石头,少年的脸上沾着血,手里还攥着那把锈柴刀,眼睛亮得像要燃起来。

“将军,”赵石头喘着气,“俺是不是也立军功了?俺是不是也能给俺哥报仇了?”

王翦拍了拍赵石头的肩膀,指着远处涌进来的秦军:“是,你立军功了。你哥要是知道,一定会为你骄傲的。”

赵石头的眼泪一下子流了下来,却笑着说:“俺就知道,俺就知道俺能行!俺要把军功记在俺哥的名下,俺要让俺家能分到田!”

王翦看着赵石头的样子,又摸了摸怀里的木牌。他知道,等战事结束后,他一定会亲手把赵虎的军功记在军功簿上,一定会让赵二柱拿到属于他家的田。因为他答应过赵二柱,更因为这是商君定的规矩,是无数像赵虎、赵石头这样的庶民,用命守护的希望。

城门处的喊杀声渐渐小了下去,魏军的抵抗越来越弱。王翦站在城墙上,望着远处的田埂,仿佛看见赵二柱正朝着这里跑来,手里拿着那块“公士赵虎”的木牌,脸上带着期盼的笑容。他知道,这场仗打赢了,不仅是秦国的胜利,更是那些渴望拥有自己田地的庶民的胜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