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历代风云五千年 > 第542集:演武场的少年

历代风云五千年 第542集:演武场的少年

作者:竹晴园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0-14 11:00:56

演武场的锋芒

咸阳城外的演武场,被暮春的骄阳晒得发烫。黄土地面上,两道石灰画的方阵轮廓格外清晰,两百名少年兵身着轻便皮甲,握着木矛分列两侧,汗水顺着额角往下淌,在脸颊上冲出一道道灰痕,却没一个人敢抬手擦拭——校尉的马鞭正悬在队列前,目光如鹰隼般扫过每一张年轻的脸。

“方阵对抗,再练一轮!”校尉的吼声裹着尘土炸开,“左翼主攻,右翼侧防,谁先冲破对方阵心,谁就不用罚跑五十圈!”

号令刚落,东侧队列里立刻响起一阵整齐的脚步声。王翦握着木矛站在队首,他比身边的少年高出小半头,浓眉拧成一道劲线,目光死死盯着对面的阵形。刚满十七岁的他,肩膀已经有了成年人的宽厚,手上的茧子是常年握矛、练箭磨出来的,比同批入营的少年厚了一倍不止。

西侧队列的蒙恬,则将注意力放在了脚下的石灰线。他刚满十五岁,身形还透着几分少年的单薄,但站姿却格外挺拔——父亲蒙武是军中校尉,自小教他“站如松、坐如钟”,哪怕是练到手臂发酸,也不许他有半分懈怠。他攥着木矛的手紧了紧,指节泛白,眼角的余光始终留意着左翼的动静——那里是新兵王贲的小队,前日围猎时被野猪撞伤了腿,此刻站姿都有些不稳。

“冲!”随着校尉一声令下,两队少年同时迈步,木矛的尖端对着对方,方阵如移动的城墙般缓缓推进。蒙恬所在的西侧队列,右翼推进得稍快,左翼却因王贲的伤势慢了半拍,很快便露出一道两尺宽的缺口。

“蒙恬!出列!”校尉的马鞭突然指向蒙恬,声音里带着怒意。

蒙恬立刻跨步出列,双手握矛行了个标准的军礼,皮甲摩擦着肩膀,发出轻微的声响。他垂着眼,能看到校尉的靴子停在自己面前,靴底沾着的黄土簌簌往下掉。

“你部左翼出现缺口,为何不及时补位?”校尉的马鞭点了点地上的石灰线,那里的缺口已经被东侧队列的少年盯上,眼看就要被突破,“没看见对方的矛头都快指过来了?”

演武场上瞬间安静下来,所有少年的目光都聚在蒙恬身上。王贲站在队列里,脸涨得通红,想上前解释,却被身边的同伴拉住——校尉训话时,没人敢随意插话。

蒙恬沉默了片刻,声音虽带着少年的清亮,却异常坚定:“回校尉,左翼是王贲的小队,他腿伤未愈,步伐跟不上。我若离位补防,右翼的阵型会被拉散,暴露更大的缺口,到时候整个方阵都会被冲垮。”

“哦?”校尉挑了挑眉,转头看向东侧队列,“王翦,你来说,他说得对吗?”

王翦应声出列,脚步沉稳地走到蒙恬身边。他先对着校尉行了一礼,才弯腰捡起一根被踩断的树枝,蹲在地上对着石灰阵形画了起来。树枝划过黄土,留下清晰的线条:“回校尉,蒙恬说得没错。方阵之要在‘整’,不在‘堵’。左翼的缺口看似危险,但对方若想从这里突破,必然要分兵过来。咱们不用急着补位,只需让侧队悄悄迂回,绕到对方分兵的身后——”

他指着树枝画的迂回路线,抬头看向校尉:“这样一来,既能护住左翼,不让对方轻易突破,还能趁机包抄他们的后路,把缺口变成陷阱。方才对抗时,我已经让侧队做好了准备,就等他们往缺口里冲。”

校尉盯着地上的路线图看了半晌,突然笑了,马鞭轻轻敲了敲王翦的肩膀:“好个‘方阵之要在整’!你小子,倒是比有些老兵还懂战术。”他又看向蒙恬,语气缓和了些,“你也不错,知道顾全大局,没为了补缺口乱了阵脚。”

说着,校尉收起马鞭,声音提高了几分:“都听好了!方阵作战,最忌慌乱。一个缺口不可怕,怕的是为了堵缺口,把整个阵型都拆了。今日这轮对抗,西侧队列虽有缺口,却没让对方突破;东侧队列懂得布局,有战术意识——这轮,算你们平局,都不用罚跑!”

队列里立刻响起一阵低低的欢呼,少年们紧绷的肩膀终于放松下来。王贲快步走到蒙恬身边,低声道:“多谢你,方才我还以为你要被校尉罚。”蒙恬摇了摇头:“你本就带伤,我总不能让你硬撑。再说,方阵是一个整体,少了谁都不行。”

王翦也走了过来,手里还捏着那根树枝:“方才我看你一直盯着左翼,就知道你有想法。下次再练,咱们可以试试刚才说的迂回战术,看看能不能真的设个陷阱。”蒙恬眼睛一亮,点头道:“好啊!我父亲教过我一些阵型变化,咱们可以一起琢磨琢磨。”

“你们两个,过来。”校尉的声音突然传来,对着他们招了招手。

两人快步走到校尉面前,只见校尉从腰间解下两块青铜令牌,递给他们:“明日卯时,拿着这令牌去军中大营,跟着老兵观摩弩阵训练。好好学,弩阵是我大秦锐士的杀招,学会了,将来上了战场才能多杀敌人,多立军功。”

青铜令牌入手冰凉,上面刻着“军帐观摩”四个字,边缘还带着打磨的细纹。蒙恬和王翦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光亮——军中大营的弩阵训练,只有表现突出的士兵才能参加,多少人盼了许久都没机会。这不仅是校尉的认可,更是他们靠近“军功爵”的第一步。

“谢校尉!”两人同时躬身,声音里满是激动。

当天傍晚,演武场的训练结束后,蒙恬没有直接回家,而是拉着王翦去了营外的小树林。夕阳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来,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王翦捡起一根长树枝,当作木矛,蒙恬则用石子在地上画出方阵的轮廓。

“你看,若是弩阵和方阵配合,该怎么布防?”蒙恬指着石子阵,“我父亲说,弩阵的射程远,能在敌军靠近前削弱他们的兵力,但弩阵移动慢,容易被骑兵突袭。”

王翦握着树枝,在石子阵旁画了个小圈:“那就让方阵护在弩阵两侧,骑兵来的时候,方阵用长矛组成屏障,弩手在后面继续射击。上次围猎时,我见过老兵这么练,效果特别好。”

两人一边讨论,一边在地上摆弄阵型,不知不觉就到了暮色四合的时候。远处传来军营的号角声,那是催促士兵归营的信号。王翦收起树枝,拍了拍手上的土:“明日去大营,咱们可得仔细看,尤其是弩机的装填和发射节奏,听说那都是有讲究的。”

“嗯。”蒙恬攥紧了手里的青铜令牌,令牌的纹路硌着手心,却让他觉得格外踏实,“我想早点立军功,像父亲一样当校尉,将来率军收复河西——我听老兵说,那里是咱们大秦的土地,二十年前被魏国夺走了。”

王翦的眼神也变得坚定起来:“我也想立军功。我家是农户,父亲说,只有挣了爵位,才能让家里多授田,让弟妹们吃饱饭。将来我要当将军,带着秦军打遍六国,让大秦的旗帜插在每一座城池上。”

晚风穿过树林,带着一丝凉意,却吹不灭两个少年眼里的火焰。他们沿着小路往军营走,身影被夕阳拉得很长,脚步声在寂静的暮色里格外清晰。那一刻,他们还不知道,未来的几十年里,他们会并肩走过无数个战场,会用手中的剑和弩,为大秦开拓出一片辽阔的疆土;他们更不知道,此刻演武场上的一次讨论、一块青铜令牌,会成为他们传奇人生的起点。

第二天卯时,天刚蒙蒙亮,蒙恬和王翦就拿着青铜令牌,来到了军中大营。营门口的卫兵验过令牌后,领着他们往弩阵训练场走去。远远地,他们就听到了整齐的口号声,还有弩箭发射时的“咻咻”声。

训练场中央,两百名老兵身着黑色重甲,分成十队站成弩阵。每队有二十人,十人负责架设弩机,五人负责装填箭矢,五人负责警戒。校尉站在高台上,手里拿着令旗,随着令旗挥动,弩阵整齐地变换着阵型,时而排成一字长蛇阵,时而围成圆形阵,弩箭射出的方向始终对着“敌军”来袭的方向。

“这是‘十步一弩’的阵法。”旁边的卫兵低声解释,“每十步架一台弩机,既能保证火力密度,又能相互掩护。老兵们练了三年,才能做到令旗一动,阵型就变,弩箭不偏。”

蒙恬和王翦屏住呼吸,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训练场。他们看到老兵装填箭矢时,手指的动作又快又稳,三指捏箭,两指推弦,不到半刻钟就能完成一次装填;看到弩阵变换阵型时,士兵们的脚步没有丝毫错乱,重甲摩擦的声音都带着节奏;更看到当“敌军”的稻草人冲过来时,弩箭齐发,瞬间将稻草人射成了筛子。

“原来弩阵不仅要射得准,还要跑得稳。”王翦低声对蒙恬说,“重甲这么沉,他们还能跑得这么快,肯定练了很久。”

蒙恬点了点头,目光落在老兵的手上——那些手粗糙得像老树皮,指关节肿大,却能精准地操控弩机。他忽然想起父亲说过的话:“战场上的每一分本事,都是平日里用汗水泡出来的。没有谁天生就是锐士,只有练到极致,才能在战场上活下来,才能立军功。”

观摩结束后,负责弩阵训练的校尉特意留下了他们,还让老兵演示了弩机的拆解和组装。“这弩机的核心是‘牙’和‘望山’,‘牙’负责卡箭,‘望山’是瞄准用的。”老兵一边拆解,一边讲解,“你们要记住,弩机是死的,人是活的。战场上,不仅要会用弩机,还要会修弩机,更要会根据风向、距离调整瞄准的角度。”

蒙恬和王翦听得格外认真,还拿出随身携带的竹简,把老兵说的要点一一记下来。直到日头升到半空,他们才依依不舍地离开大营。

走在回演武场的路上,王翦忽然停下脚步,对蒙恬说:“咱们以后每天提前一个时辰来练,就练方阵和弩阵的配合。我就不信,咱们练不过那些老兵。”

蒙恬用力点头:“好!我去找父亲要些关于阵型的竹简,咱们一起学。将来咱们要组成最好的队伍,在战场上立最大的功!”

阳光洒在他们身上,将影子叠在一起。两个少年的脚步轻快而坚定,仿佛已经看到了多年后,他们身披重甲,率领秦军驰骋在战场上的模样——那时的渭水依旧东流,那时的咸阳依旧繁华,而他们,会成为大秦最锋利的剑,最坚固的盾,在历史的长河里,留下属于自己的锋芒。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