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历代风云五千年 > 第522集:蒙恬断案

历代风云五千年 第522集:蒙恬断案

作者:竹晴园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0-14 11:00:56

渭畔断田案

关中的六月,日头已有些灼人。河西郡临晋县的县衙外,老槐树枝叶耷拉着,蝉鸣声嘶力竭,却压不住排队告状的百姓们此起彼伏的议论声。青石板路上排着长队,有扛着锄头的农夫,有攥着布帕的妇人,还有捧着账簿的小吏,人人脸上都带着几分焦灼,目光不时往县衙紧闭的朱漆大门里瞟。

“听说了吗?县丞大人昨儿个去栎阳府述职了,这几日县衙的事,是秦军的蒙伍长在帮着打理。”

“蒙伍长?就是那个在河西之战里献策奇袭粮道的少年郎?他年纪轻轻,能断得了咱们的家务事?”

“不好说啊,我家那亩地被隔壁王二占了半亩,都快秋收了,再不讨回来,今年的收成可就打水漂了。”

议论声里,人群突然静了几分。只见一个身着黑色秦军甲胄的少年大步从县衙里走出,他身形挺拔,虽不过十五六岁,却透着一股军人的沉稳。腰间悬着一柄青铜剑,剑鞘上还留着几分战场的磨损痕迹,正是协助地方官吏维护治安的秦军伍长蒙恬。

蒙恬刚处理完一桩邻里口角的小事,额角沁着薄汗,见门外还排着不少百姓,便对身旁的衙役道:“继续吧,把下一位告状的人带进来。”

话音刚落,队伍前头一个皮肤黝黑、双手布满老茧的农夫立刻往前迈了两步,他约莫四十岁上下,穿着打补丁的粗布短褐,手里紧紧攥着一张卷起来的麻布——那是他家的田契。紧随其后的是个矮胖的汉子,脸上堆着几分不自然的笑,却眼神闪烁,正是农夫控诉的邻人张老三。

两人跟着蒙恬进了县衙的堂屋。堂屋简陋,中间摆着一张案几,案上放着笔墨、竹简和一把丈量土地用的木尺。蒙恬走到案后坐下,示意两人站在堂下,沉声道:“有话慢慢说,先说你的诉求。”

农夫连忙上前一步,“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声音带着哭腔:“蒙伍长,您可得为我做主啊!我叫李老实,家住在城西的李家庄。我家有三亩水田,跟张老三的地挨着,中间就隔着一道田埂。前几日我去地里除草,发现他把田埂往我家这边挪了半尺多,细细量下来,足足占了我半亩地!我找他理论,他却不认账,还说那地本来就是他的!”

张老三一听,立刻急着辩解:“蒙伍长,您别听他胡说!我家的地跟他家的地挨着十几年了,田埂从来就没动过。是他自己记性差,把地界记错了,还想来讹我!”

“我没讹你!”李老实猛地抬起头,额角的青筋都绷了起来,“去年秋收后,我还跟你一起加固过田埂,当时你还说这田埂结实,能管到明年秋收。怎么才过了半年,你就不认账了?”

“那是你记错了!”张老三梗着脖子,“我可没跟你一起加固过田埂,你别往我身上赖!”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吵得不可开交。堂外的百姓听到动静,都凑到门口张望,议论声又响了起来。蒙恬皱了皱眉,抬手示意两人安静:“吵解决不了问题。李老实,你说张老三占了你的地,可有证据?”

李老实连忙从怀里掏出那张麻布田契,双手捧着递上前:“蒙伍长,这是我家的田契,上面写着我家水田三亩,四至都写得清清楚楚。东边到张老三的田埂,西边到渭水支流,南边到王阿婆的地,北边到官道。您看,这上面还有里正的签字和县衙的印信,假不了!”

蒙恬接过田契,展开仔细查看。麻布上用墨笔写着工整的篆字,四至确实标注得十分明确,末尾处盖着临晋县的红色官印,还有里正的签名。他又看向张老三:“张老三,你可有田契?”

张老三眼神闪烁了一下,支支吾吾道:“我……我的田契前几日搬家的时候弄丢了,还没来得及去县衙补办。”

“田契乃农户立身之本,怎会轻易弄丢?”蒙恬的目光锐利了几分,“就算田契丢了,里正那里也该有备案。不过,眼下倒也不用急着查备案。既然你们都说是自己的地,那咱们就去地里看看,用尺子量一量,是非曲直,一量便知。”

说罢,蒙恬起身,让衙役取来丈量土地的木尺和竹简,又让人去请里正前来作证。张老三听到要去地里丈量,脸色微微变了变,却还是硬着头皮道:“去就去,我可没占他的地,量了也不怕!”

一行人出了县衙,往城西的李家庄走去。路上,里正也赶了过来,他是个头发花白的老者,对李家庄的土地情况了如指掌。李老实走在最前头,脚步匆匆,时不时回头看一眼张老三,生怕他半路跑了。张老三则落在后面,跟在衙役身旁,眼神一直盯着地面,不知在想些什么。

半个时辰后,众人终于到了李家庄的田间。此时正是粟苗生长的旺季,绿油油的粟苗没过了脚踝,微风一吹,泛起层层绿浪。李老实指着两块田地中间的田埂,对蒙恬道:“蒙伍长,您看,就是这道田埂。去年的时候,这田埂还在那边,离我家的地边有两尺远,现在却挪到这里来了!”

蒙恬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只见那道田埂是用泥土夯筑的,看起来确实有些新土的痕迹,与旁边的旧土颜色不同。他蹲下身,用手指捻了捻田埂上的泥土,又看了看两边的粟苗——李老实这边的粟苗长得整齐,而张老三那边的粟苗,靠近田埂的地方却有些杂乱,像是刚被人踩过。

“里正,您还记得这两块地的地界原本在哪里吗?”蒙恬问道。

里正点点头,叹了口气:“记得。去年秋收后,我还帮着他们两家重新确认过地界,当时我用石灰在田埂边画了一道线,就在现在田埂往西半尺的地方。后来听说张老三想扩自家的地,还跟李老实吵过几句,我当时还劝过他,说地界是官府定的,不能随便动,没想到他还是……”

张老三听到这里,脸色彻底白了,却还是强撑着道:“里正,您记错了吧?我可没跟他吵过……”

“是不是记错了,量一量就知道了。”蒙恬打断他的话,让衙役拿出木尺,“从李老实家的地西边开始量,量到张老三的地东边,看看总共有多少亩。”

衙役立刻拿起木尺,沿着田地的边缘开始丈量。里正在一旁帮忙记数,蒙恬则站在田埂上,目光紧紧盯着衙役的动作。李老实攥着拳头,紧张地看着木尺,手心都冒出了汗。张老三则低着头,双手不自觉地绞在一起。

片刻后,衙役停下了动作,对蒙恬道:“蒙伍长,量完了。李老实家的地,从西边的渭水支流到中间的田埂,总共是两亩半;张老三的地,从田埂到北边的官道,总共是三亩半。可根据田契和里正的备案,李老实家该是三亩,张老三家该是三亩才对。”

“这么说,张老三确实多占了李老实半亩地?”蒙恬看向张老三。

张老三的脸涨得通红,嘴唇动了动,却说不出话来。周围闻讯赶来的村民们也纷纷议论起来:“原来是张老三挪了田埂,占了李老实的地!”“真是不像话,都是乡里乡亲的,怎么能做这种事?”“蒙伍长公正,这下可算把事情查清楚了!”

在众人的目光下,张老三再也撑不住了,“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声音带着哭腔:“蒙伍长,我错了!我不该贪心,不该挪田埂占李老实的地!我也是一时糊涂,想着家里人口多,多一亩地就能多收点粮食,才做了这种蠢事!您饶了我吧,我现在就把田埂挪回去,把地还给李老实!”

蒙恬看着他,神色严肃:“知错能改固然好,但律法不容私情。根据商君新法,‘侵占民田者,归还田亩,罚粟米五十石’。你占了李老实半亩地,不仅要立刻把田埂挪回原来的位置,归还土地,还要在三日内缴纳五十石粟米,作为惩罚。这五十石粟米,一部分上交县衙,一部分补偿给李老实,弥补他这段时间的损失,你可有异议?”

张老三连忙点头:“没有异议!没有异议!我一定照办,三日内肯定把粟米交上来,把地还给李老实!”

李老实听到判决,激动得热泪盈眶,连忙跪在地上给蒙恬磕头:“多谢蒙伍长!多谢蒙伍长为我做主!您真是个公正的好官啊!”

周围的百姓们也纷纷鼓掌叫好:“蒙伍长断案公正,不偏不倚,真是好样的!”“有蒙伍长在,咱们老百姓的冤屈终于能伸了!”“不愧是大秦的将士,不仅打仗厉害,断案也这么公正!”

蒙恬连忙扶起李老实,对众人道:“大家不用客气。维护百姓的权益,是我身为秦军伍长的职责,也是商君新法的本意。新法面前,人人平等,无论谁犯了错,都要按律处置;无论谁受了冤屈,都能得到公正的判决。以后大家要是遇到什么难事,尽管去县衙找我,只要是合理的诉求,我一定尽力帮忙。”

说罢,蒙恬又让衙役和里正留下来监督张老三挪田埂,自己则带着剩下的人返回县衙。路上,百姓们还在议论着刚才的断案,对蒙恬的称赞声不绝于耳。蒙恬走在人群中,听着百姓们的夸赞,心中却没有丝毫骄傲——他知道,自己只是做了该做的事。商君变法,为的就是让百姓安居乐业,让大秦越来越强。而他作为秦军的一员,不仅要在战场上奋勇杀敌,更要在地方上维护好百姓的利益,不辜负商君的期望,不辜负大秦的信任。

回到县衙时,日头已经偏西。蒙恬刚坐下,又有衙役来报,说有百姓来告状,是关于邻里之间借粮不还的事。蒙恬揉了揉有些发酸的肩膀,拿起案上的竹简,对衙役道:“让他进来吧,咱们继续断案。”

县衙外的老槐树下,排队的百姓还有不少,但大家的脸上已经没有了之前的焦灼,取而代之的是期待和信任。夕阳的余晖洒在县衙的朱漆大门上,映出温暖的光泽,也映出了一个少年伍长为百姓办实事的身影。而这,只是商君新法在河西之地落地生根的一个缩影——随着一个个公正的判决,一条条新法的推行,河西的百姓们越来越信服大秦,越来越愿意为大秦的强盛贡献自己的力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