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历代风云五千年 > 第463集:造船进步

历代风云五千年 第463集:造船进步

作者:竹晴园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0-14 11:00:56

秦舟击浪

咸亨三年暮春,渭水码头的晨雾还没散尽,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就打破了宁静。林墨提着工具箱,快步穿过码头上的人群,目光紧紧锁定在不远处那艘正在建造的大船——“秦瀚号”。作为秦国最顶尖的造船工匠,他奉命主持这艘远洋海船的建造,这不仅是他职业生涯的巅峰,更是秦国航海事业的重要一步。

“林匠师,您可算来了!”负责监工的官吏赵忠迎了上来,脸上带着几分焦急,“昨晚下了场小雨,船身的木材有些受潮,您快看看要不要紧。”

林墨点点头,快步登上搭建船只的脚手架,伸手摸了摸船身的木材。他眉头微蹙,从工具箱里拿出一把小刀,轻轻在木材上划了一下,仔细观察着木屑的颜色。“还好,只是表面受潮,内部没有问题。”他松了口气,转身对赵忠说,“让人赶紧用干燥的麻布把表面擦干,再在周围架起炭火盆,保持空气干燥,避免木材进一步受潮。”

赵忠连忙吩咐手下人去办,林墨则继续在船上检查。“秦瀚号”的船体比以往的近海船只大了近一倍,船身采用了双层结构,外层木材厚实坚固,内层则铺设了一层防水的桐油布,这种设计能有效抵御海浪的冲击,防止海水渗入船舱。船底的形状也经过了改良,不再是以往的平底,而是采用了弧形设计,这样不仅能减少航行时的阻力,还能让船只在风浪中更加稳定。

“匠师,船舵的安装遇到了点问题。”一名年轻工匠跑了过来,脸上满是困惑,“按照您设计的图纸,船舵比以前大了不少,安装起来特别费力,而且我们担心这么大的船舵,在航行时不好操控。”

林墨跟着年轻工匠来到船尾,看着那巨大的船舵,陷入了沉思。这艘“秦瀚号”是为远洋航行设计的,需要应对各种复杂的海况,船舵的大小和操控性至关重要。他之前设计的船舵虽然能提供更大的转向力,但确实在安装和操控上存在问题。

“这样,”林墨突然眼前一亮,“我们在船舵的转轴处加装一组齿轮,通过齿轮传动来控制船舵的转动。这样既能减小操控时的力量,又能让船舵的转向更加精准。”他一边说,一边在地上用木炭画出齿轮的结构和传动方式。

年轻工匠看着地上的图纸,恍然大悟:“匠师,您这个办法太好了!这样一来,不仅安装方便了,操控起来也省力多了。”

林墨笑了笑,拍了拍年轻工匠的肩膀:“造船讲究的就是不断改进,遇到问题就要想办法解决。只有这样,我们造出来的船才能经得起大海的考验。”

接下来的几个月里,林墨和工匠们日夜不停地忙碌着。他们克服了一个又一个难题,从船帆的设计到船舱的布局,每一个细节都反复琢磨、不断优化。船帆采用了多面设计,除了主帆,还在船首和船尾加装了辅助帆,这样在不同的风向条件下,都能让船只保持良好的航行状态。船舱则分为上下两层,下层用于储存货物和淡水,上层则是船员的居住区域和驾驶舱,并且在船舱内设置了多个防水隔舱,即使有一个船舱进水,也不会影响到整个船只的安全。

终于,在秋高气爽的九月,“秦瀚号”正式竣工。当这艘巨大的海船缓缓驶入渭水,准备前往东海进行首次远洋航行时,码头上挤满了围观的百姓,大家都对这艘秦国自主建造的最大海船充满了好奇和期待。

负责此次远洋探索任务的是秦国名将蒙毅的弟弟蒙远,他不仅有着丰富的军事经验,还对航海有着浓厚的兴趣。在“秦瀚号”出发前,蒙远特意来到船上,与林墨详细讨论了航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林匠师,这次我们要穿越东海,前往传说中的蓬莱仙岛,一路上可能会遇到大风大浪,你觉得‘秦瀚号’能应对吗?”蒙远看着眼前的大船,语气中带着几分担忧。

林墨自信地笑了笑:“将军放心,‘秦瀚号’的船身采用了双层结构和弧形船底,能有效抵御海浪的冲击。而且我们在船上配备了充足的淡水和食物,还安装了先进的导航仪器,只要不出意外,一定能顺利到达目的地。”

蒙远点点头,又问道:“那如果遇到暗礁或者浅滩怎么办?我们对东海的海域情况了解不多,很容易出现危险。”

“这个我早就考虑到了。”林墨说着,从船舱里拿出一个奇怪的仪器,“这是我根据渔民的经验发明的‘测深仪’,它由一根长绳和一个铅锤组成,铅锤上刻有刻度。我们可以通过将铅锤投入海中,测量绳子的长度来判断海水的深度,从而避开暗礁和浅滩。”

蒙远接过测深仪,仔细看了看,赞叹道:“林匠师真是心思缜密!有了这个仪器,我们的航行安全就多了一份保障。”

几天后,“秦瀚号”在蒙远的带领下,满载着物资和船员,从东海港口出发,正式开启了远洋探索之旅。刚开始的几天,海面风平浪静,“秦瀚号”平稳地航行着,船员们都对这次航行充满了信心。

然而,好景不长。在航行到第七天的时候,天空突然变得阴沉起来,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巨浪像小山一样朝着“秦瀚号”扑来。船只在海浪中剧烈摇晃,船上的货物开始来回滑动,几名船员因为没有站稳,摔倒在甲板上。

“快!把主帆降下来!关闭防水隔舱!”蒙远站在驾驶舱里,大声指挥着船员们应对风暴。

林墨也冲到甲板上,和船员们一起固定货物。他看着剧烈摇晃的船身,心里虽然有些紧张,但更多的是对“秦瀚号”的信心。他之前在设计船身的时候,就考虑到了风暴的情况,双层结构和弧形船底应该能承受住海浪的冲击。

果然,在船员们的共同努力下,“秦瀚号”虽然在海浪中摇晃得很厉害,但始终没有出现倾覆的危险。经过几个小时的奋战,风暴终于过去了,海面重新恢复了平静。

“林匠师,多亏了你设计的好船,我们才能平安度过这次风暴!”蒙远走到林墨身边,拍了拍他的肩膀,语气中充满了感激。

林墨擦了擦脸上的海水,笑着说:“这不仅是我的功劳,更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不过,经过这次风暴,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船帆在大风中容易受损,下次我们可以在船帆的边缘加装一些加固的绳索,提高船帆的耐用性。”

蒙远点点头:“你说得对,我们要在这次航行中不断总结经验,为以后的远洋航行积累更多的知识。”

在接下来的航行中,“秦瀚号”又遇到了各种各样的挑战,比如长时间的无风天气、船员们的淡水短缺等。但每一次,林墨和蒙远都能带领船员们想出办法解决问题。在无风的时候,他们就利用船桨划水,保持船只的前进;在淡水短缺的时候,他们就收集雨水,或者通过蒸馏海水来获取淡水。

经过一个多月的航行,“秦瀚号”终于到达了传说中的蓬莱仙岛。当船员们看到岛上郁郁葱葱的树木和清澈的溪流时,都兴奋地欢呼起来。他们在岛上停留了几天,收集了各种珍稀的植物和矿石,还与岛上的土着居民进行了友好的交流,了解了当地的风土人情。

在返回秦国的途中,“秦瀚号”又一次遇到了风暴。但这一次,船员们因为有了之前的经验,应对起来更加从容。他们按照林墨之前改进的方法,迅速降下主帆,加固货物,关闭防水隔舱,成功地度过了风暴。

当“秦瀚号”缓缓驶入东海港口时,码头上早已挤满了迎接的人群。秦始皇也亲自来到港口,迎接远航归来的船员们。当他看到“秦瀚号”完好无损地停靠在码头,听到蒙远和林墨讲述这次远洋探索的经历时,龙颜大悦,当场下令赏赐林墨和所有船员。

“林墨,你为秦国立下了大功!”秦始皇看着林墨,语气中充满了赞赏,“你设计的‘秦瀚号’不仅证明了秦国的造船技术已经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还为秦国的航海事业开辟了新的道路。从今以后,秦国要大力发展造船业和航海事业,让秦国的船只能够航行到更远的地方,将秦国的威名传播到世界各地!”

林墨连忙跪下谢恩:“陛下过奖了,这都是臣分内之事。臣一定不负陛下的期望,继续改进造船技术,为秦国打造出更多更好的海船。”

在秦始皇的支持下,秦国的造船业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林墨带领着工匠们,在“秦瀚号”的基础上,不断改进造船技术,建造出了更多更大更先进的海船。这些海船不仅用于远洋探索,还用于对外贸易和军事防御。

随着航海事业的发展,秦国与周边国家的交流日益频繁。秦国的丝绸、瓷器、铁器等商品通过海路运往世界各地,而国外的香料、珠宝、药材等商品也源源不断地传入秦国。这不仅促进了秦国的经济发展,还丰富了秦国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

在军事方面,秦国的海军力量也得到了显着提升。先进的海船配备了强大的武器,能够在海上抵御外敌的入侵,保护秦国的海疆安全。同时,秦国还通过海路向周边国家派遣军队,扩大了秦国的疆域和影响力。

林墨站在渭水码头,看着一艘艘崭新的海船从这里出发,驶向遥远的大海,心中充满了自豪。他知道,这些海船不仅承载着秦国的希望和梦想,还将为世界的发展和进步做出重要贡献。而他自己,也将继续在造船事业上努力奋斗,为秦国的航海事业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

随着时间的推移,秦国的造船技术和航海事业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了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海洋强国之一。秦国的船只航行到了东南亚、印度洋甚至非洲等地,将秦国的文明传播到了世界各地,也带回了世界各地的文明成果,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在这个过程中,林墨也成为了秦国历史上最着名的造船工匠之一。他的名字被载入了史册,他的故事被人们广为传颂,成为了秦国人民心中的英雄。而“秦瀚号”作为秦国航海事业的象征,也被永远地铭记在人们的心中,见证着秦国从一个内陆国家走向海洋强国的伟大历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