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历代风云五千年 > 第386集:临危受命

历代风云五千年 第386集:临危受命

作者:竹晴园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0-14 11:00:56

栎阳风起

秋意已深,栎阳城外的渭水泛起了冷冽的波光。卫鞅站在北门箭楼上,望着远处连绵的军寨轮廓,指尖无意识地叩击着冰冷的城砖。三日前,斥候回报,魏、赵、韩、楚四国联军已在函谷关外会师,号称四十万,旌旗蔽日,兵锋直指秦国腹地。

“君上的旨意,想必先生已经接到了。”身后传来脚步声,新君驷一身玄色朝服,腰间佩剑的穗子在秋风中微微晃动。他比三年前登基时更显沉稳,只是眼下的青黑泄露了连日不眠的疲惫。

卫鞅转过身,躬身行礼:“臣已接旨。”

新君驷走上前,与他并肩望着关外。“四国联军,由魏国上将军庞涓为帅,赵国廉颇、韩国暴鸢、楚国景翠各领本部。这四人皆是百战老将,如今合兵一处,其意昭然——他们要趁秦国根基未稳,将变法成果连根拔起。”

卫鞅沉默片刻,指尖的叩击声停了:“君上信臣吗?”

新君驷转头看他,目光锐利如鹰:“先生变法十年,秦国才有今日的甲士、粮仓。若非信你,此刻站在这里的,便不是先生了。”他顿了顿,声音沉了下去,“孤拜先生为帅,总领秦军一切军务。栎阳的城门,孤替先生守着;后方的粮草,孤替先生催着。先生只需记住,你身后是整个秦国,退无可退。”

卫鞅深深一揖,玄色的袍角在风中展开:“臣,卫鞅,领旨。”

此时的秦军大营,正弥漫着一种复杂的情绪。五万锐士列阵于渭水之畔,甲胄在阳光下泛着冷光,却掩不住眉宇间的凝重。他们是秦国变法后淬炼出的精锐,斩首过万的战功刻在每个人的爵位牌上,但面对四倍于己的联军,纵是最悍勇的士兵,也难免心头发沉。

卫鞅一身戎装,腰悬佩剑,缓步走过队列。他的目光扫过一张张黧黑的面孔,这些人中有当年徙木立信时的百姓,有军功爵制下从奴隶变成士的锐士,还有被新法吸引来的山东流民。

“你们怕吗?”他忽然开口,声音不高,却穿透了营中的风声。

队列里鸦雀无声。

“怕也无妨。”卫鞅冷笑一声,“联军四十万,个个想着踏平栎阳,抢走你们的田宅,掳走你们的妻小。他们说秦法酷烈,说你们是暴徒,可他们忘了,是谁让你们有了自己的土地?是谁让你们的儿子能靠着斩首晋爵?是谁让关中的粮仓,第一次装满了粮食?”

他的声音陡然拔高,像一柄出鞘的剑:“是新法!是你们自己的血与汗!如今他们要来毁了这一切,你们答应吗?”

“不答应!”队列里爆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声,甲胄碰撞声如同惊雷滚过大地。

“好!”卫鞅抬手,止住喧哗,“庞涓以为秦国还是十年前的秦国,以为联军一到,我们便会跪地求饶。他错了!今日我卫鞅在此立誓,与诸位同生共死——要么破敌,要么战死!”

“破敌!战死!”五万锐士齐声高呼,声浪直冲云霄,连渭水的流水声都被压了下去。

当晚,中军大帐灯火通明。卫鞅铺开地图,手指点在函谷关以西的崤山古道:“联军虽众,却各怀心思。庞涓想借联军之力削弱秦国,同时彰显魏国的霸主地位;廉颇急于夺回河西之地,对魏国的指挥阳奉阴违;暴鸢的韩**粮短缺,巴不得速战速决;景翠的楚军远道而来,只想趁机劫掠,根本不愿死战。”

副将车英皱眉:“可他们毕竟合兵一处,四十万大军铺开来,我们五万兵力,怕是难以抵挡。”

“硬拼自然不行。”卫鞅指尖在地图上划过,“庞涓将联军主力屯在崤山南侧的平原,左翼是赵军,右翼是韩军,楚军则驻扎在后方负责补给线。看似铁板一块,实则是软肋在外。”他抬头看向帐下诸将,“我要你们做三件事:第一,加固函谷关防御,每日擂鼓练兵,摆出死守的架势;第二,派细作混入联军各营,散布流言,就说庞涓私吞了各国的军饷,还打算让韩赵两军当炮灰;第三,车英,你带五千轻骑,袭扰楚军的粮道,记住,只骚扰,不硬拼,让景翠觉得跟着联军只有损失,没有好处。”

诸将领命而去,卫鞅却没有休息。他走到帐外,望着天上的残月,想起十年前初入秦国时,孝公在栎阳宫与他促膝长谈的夜晚。那时的秦国,连河西之地都守不住,贵族私斗成风,百姓流离失所。如今虽有新法支撑,可一旦败给联军,所有的一切都会回到原点。

“先生还没休息?”新君驷的声音从身后传来,他竟亲自带着膳食来了。

卫鞅转身行礼,新君驷摆摆手:“孤睡不着,过来看看。”他将食盒递给卫鞅,“细作已经出发,车英的骑兵也备好了干粮。”

卫鞅接过食盒,却没有动:“君上,臣有一事相求。”

“先生请讲。”

“若臣战死,求君上无论如何,保住新法。”卫鞅的声音很轻,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

新君驷沉默良久,伸手按住他的肩膀:“先生不会死。孤在栎阳等着先生凯旋,还要亲手为先生斟庆功酒。”

三日后,联军大营果然起了波澜。先是赵军的士兵与魏军争执起来,说庞涓分配的营帐都是背阴的,粮草也比魏军差了一等;接着韩军里开始流传,说庞涓打算让韩军打头阵,去攻函谷关的天险;最麻烦的是楚军,景翠连续收到粮道被袭的消息,虽然损失不大,却让本就不愿远征的楚军将士怨气冲天。

庞涓在中军大帐里大发雷霆,将案上的酒爵摔得粉碎:“一群废物!不过是些流言蜚语,就乱了阵脚!”他看向帐下的传令兵,“去告诉廉颇、暴鸢、景翠,三日后卯时,全军攻城!谁敢拖延,军法处置!”

传令兵刚出帐,就被一个穿着楚军服饰的士兵拦住。那士兵塞给他一块金子,低声道:“将军,我家景翠将军说,楚军的粮草快断了,若是三日后攻城,怕是……”

传令兵掂了掂金子,皮笑肉不笑地说:“知道了,我会回禀上将军的。”

这一切,都通过细作传到了卫鞅耳中。他站在地图前,指尖点在韩军驻扎的位置:“暴鸢最是贪利,又胆小。车英,你再带三千人,今夜去劫韩军的营,不用杀多少人,抢些粮草就走,故意让他们以为是赵军干的。”

车英领命而去,卫鞅又看向另一名将领:“你带一万锐士,悄悄转移到函谷关南侧的山谷里,那里地势险要,联军若追击,正好可以伏击。”

深夜的韩军大营,果然乱了起来。秦军假扮的“赵军”趁夜劫营,抢走了几十车粮草,还故意在营地里留下了几面赵国的军旗。暴鸢本就对庞涓不满,见此情景勃然大怒,连夜派人去质问廉颇,两人在帐外吵了起来,差点动了刀子。

庞涓得知消息,气得浑身发抖。他知道这是秦军的离间计,却偏偏无可奈何——联军本就是临时拼凑的,各国将领各有算盘,一点火星就能点燃矛盾。他咬着牙下令:“攻城日期不变!谁敢再闹,孤先斩了他!”

三日后卯时,联军果然开始攻城。庞涓亲自擂鼓,魏军推着云梯冲在最前,赵军、韩军紧随其后,楚军则远远地站在后面,象征性地射箭。

函谷关的城墙上,卫鞅手持令旗,冷静地指挥:“弓箭手,瞄准云梯!滚石,准备!”

秦军的箭雨如蝗虫般落下,联军士兵成片倒下,云梯刚搭上城墙,就被滚石砸得粉碎。激战了两个时辰,联军死伤惨重,却连城墙的边都没摸到。

庞涓红着眼下令:“让韩军上!”

暴鸢接到命令,脸色铁青。他知道这是让韩军去送死,可庞涓是联军统帅,他不敢违抗。韩军士兵骂骂咧咧地冲上去,刚到城下,就听见身后传来喊杀声——车英带着的轻骑,竟绕到了联军后方,假装是赵军在偷袭韩军的后营。

“廉颇老匹夫!竟敢阴我!”暴鸢又惊又怒,哪里还顾得上攻城,立刻下令回军救营。

韩军一退,联军的阵型顿时乱了。卫鞅抓住机会,高举令旗:“开城门,全军出击!”

函谷关的城门轰然洞开,五万秦军锐士如猛虎下山,直冲联军大阵。魏军被打了个措手不及,赵军见韩军撤退,也不愿单独硬拼,开始往后缩。最可笑的是楚军,景翠见战局不利,竟带着楚军掉头就跑,还顺手抢走了魏军囤积的部分粮草。

庞涓看着溃散的联军,气得一口血喷了出来:“竖子!误我大事!”

就在这时,卫鞅的声音在战场上回荡:“庞涓!你的联军已散,还不束手就擒!”

庞涓抬头,看见卫鞅手持长剑,正冲在秦军最前面。他怒吼一声,提枪迎战,却被秦军士兵团团围住。激战中,他的战马被一箭射倒,整个人摔在地上,被秦军生擒。

联军见主帅被俘,彻底没了斗志,纷纷扔下武器投降。赵军、韩军残部狼狈地逃回本国,楚军早已不见踪影。

夕阳西下,卫鞅站在函谷关的城楼上,望着遍野的联军俘虏,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他转身,看向身后的车英:“派人把庞涓送到栎阳,交给君上处置。另外,清点伤亡,安抚百姓,明日一早,我们回师。”

车英躬身领命,忽然想起什么:“先生,那些俘虏怎么办?”

卫鞅望向关外的远山,淡淡道:“愿意留在秦国的,分给田宅,编入户籍;想回去的,放他们走。告诉他们,秦国的新法,对任何人都一样——有功则赏,有过则罚,无关出身,只看本事。”

三日后,秦军凯旋。栎阳百姓自发地涌上街头,捧着酒浆、食物,迎接他们的英雄。卫鞅骑着战马,穿着染血的铠甲,在百姓的欢呼声中缓缓入城。

新君驷早已在宫门外等候,他快步上前,亲手扶下卫鞅,声音带着激动:“先生辛苦了!孤说过,要亲手为先生斟庆功酒。”

卫鞅看着满城的灯火,看着百姓脸上的笑容,忽然觉得这十年的辛苦,值了。他知道,经此一战,秦国再不是那个任人欺凌的弱国,新法的根基,也再无人能动摇。

夜色渐浓,栎阳宫的灯火亮了起来。新君驷与卫鞅相对而坐,杯中酒映着窗外的月光。

“先生,下一步,我们该如何?”新君驷问道。

卫鞅饮尽杯中酒,目光深邃:“整顿内政,兴修水利,再练十万锐士。然后,我们该拿回属于秦国的东西了。”

窗外,秋风掠过树梢,带来了渭水的气息。属于秦国的时代,才刚刚开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