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古典架空 > 星极宇宙 > 第234章 武宗蓝图

星极宇宙 第234章 武宗蓝图

作者:社恐的中年人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5-08-26 09:07:05

海风轻拂,掀起墨幸童衣袍的一角,他望着远方的天际,缓缓开口:“前辈能有此决断,实乃欧阳家之幸。前辈可曾想过加入我武宗?以您的修为与格局,未来灵武星的前途亦多一分希望。”

欧阳擎天轻叹一声,道:“事到如今,我的选择并不多,你先说说武宗的具体情况吧,我再作决定。”

墨幸童点头,接着就将武宗曾经的辉煌,以及如今的发展和现有人员娓娓道来,最后更是将未来上界的布局与武宗的规划蓝图尽数展露,同时还将墨无双的势力联盟一一介绍。

欧阳擎天听后沉思良久,苦笑道:“我居然被一个连修行场所都没有的宗门威胁震慑了,现在想来,实是可笑。若说此前尚存迟疑,如今却已彻底释然。你所言之武宗虽现下根基浅薄,却有气象万千之势,确实如你所说,灵气复苏之际,正是变革之时,万象更新,百废待兴。如今我们灵武星已经三万年没降下过雷劫,也没有上界之人返回,这一切都在预示着某种变化即将到来。而武宗在这个时期重建宗门,的确是一个明智之举。你墨幸童的格局,我佩服之至。”欧阳擎天目光透出一丝疑惑,继续说道:“不过,我有一事不明,宗门目前人数就这几人,而这其中你、朝星、董谦、韩承道、孙落羽五人出任长老之职,而你徒弟小青是下一任武宗继承人,那现任宗主之位由谁执掌?还有后续宗门选址、宗门框架、宗门建筑、宗门人员结构,这些你都没提。别到时候我们这一辈的修士全都飞升了,你武宗还没建起完整的体系。”

墨幸童神色坦然,道:“前辈所虑极是,宗门之事,确有许多细节尚待完善,这些我之后都会一一给你们解答,我需要回到内陆之后,确认下再做出最终的决定,不过其中有些问题是会提前告诉你们的,等我们这一群人彼此熟悉后,聚拢在一起之时,我会一一解答清楚,现在并不是时候,他们还有各自的任务,而现在,我们可以先商量下你欧阳家挑选继承人送入武宗培养之事。”

欧阳擎天闻言,微微颔首,道:“你说得有理,眼下确实不宜过多深究细节,既然你已有大致规划,我便不再多问,等什么时候我了解清楚了,自然会在加入武宗这个问题上给你答案,在此之前,我欧阳家挑选继承人,我目前还真不好确定,这需要回到家族中开启族会之后,广泛征询族人意见,才能做出最终的决定。”

墨幸童淡然一笑,道:“前辈做事一向周全,我提这个话题,主要还是想提醒下前辈,挑选的继承人,最好是心性品格皆能经得起考验之辈,别因为资质而忽略了这些,毕竟修行之路漫长,唯有德才兼备者,方能走得更远。这一点,我相信前辈比我更清楚,毕竟欧阳家能传承至今,靠的不仅是功法和资源,更是历代家主对子弟严格的品行要求。”

欧阳擎天苦笑道:“看来,你还是对我们欧阳家有所芥蒂的,看来欧阳无名做出的那些事情,确实给我们家族蒙羞,不过欧阳无名也只是个别人,我欧阳家传承两万七千六百五十三年,其间历经无数风雨,在如此长的时间里,我们欧阳家的口碑和风评一直是我们立足的根本,岂会因一人之过而动摇根基?你墨幸童如今心怀广阔,不计前嫌,反倒让我这把老脸羞愧难当。不过,我还是要郑重声明,欧阳无名之事,实为特例,绝非我家族风气之代表。我们欧阳家的行事作风,向来是以德服人,以实力护家,纵然有过摩擦与争斗,也从未失了分寸。”

墨幸童闻言,神色微动,语气平和地说道:“前辈言重了,我并无指责欧阳家之意,过往种种,早已随风而去,我心中并无芥蒂。每个人、每个家族,皆有其复杂之处,我只是希望未来武宗培养的人才别踏上歧途,这一点我也是参考天下商行的选人机制,天下商行选人,不仅看资质与能力,更重品行与心性,即便已经名扬外海,依旧会通过长期观察与多方位考核,以确保选拔出的核心人员不会因一时之利而背弃初心。武宗培养人才,亦当如是,需慎之又慎,方能立于不败之地。”

欧阳擎天目光微凝,缓缓点头,道:“你说得没错,天下商行之所以能传承悠久,确因其选人机制严谨周全,能确保组织核心稳固不堕,这的确值得武宗借鉴与深思。”说罢,他沉吟片刻,又道,“不过,选拔人才虽重品行,却也不能忽视大势所需,若一味求稳,反倒可能错失良才,如何在两者之间权衡取舍,才是真正的难题。”

墨幸童微微一笑,道:“前辈所言极是,权衡之道确为关键,不过依我浅见,可在选拔之初设立更全面的评估体系,将心性、品德、潜力与资质并重,辅以实践历练与长期观察,如此既可避免一时偏废,也能给予真正可造之才以机会。如此方能在守住根本的同时,顺应大势,不至于顾此失彼。”

欧阳擎天闻言,陷入了沉思,良久未语。气氛一时凝滞,仿佛连空气都变得沉重。忽然,他抬头看向墨幸童,缓缓道:“这倒是个可行之策,不过落实起来却并不容易,长时间考察,所需耗费的人力物力巨大,恐怕不是如今的武宗能轻易承受的。更何况,人心易变,即便初期考察周全,也难保日后不会生出变故。因此,如何建立一套既能快速甄别英才,又可持续监督、适时调整的机制,才是重中之重。而这样的机制,不仅需要制度的完善,更需有识之士倾力投入,方能逐步成型。你既谈到这个话题,不知可有更具体的构想?”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