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科幻 > 升维人生 > 第411章 夫妻论道

升维人生 第411章 夫妻论道

作者:崇山小农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10-11 10:13:00

李琴何等聪慧,马上意识到,张亮的大秘密可能会被别人发现,那样他会处于危险的境地,而他更担忧这种危险会危及自己。

她非常感动,发自内心的想替他分忧,“那些人的实力比之大师父他们如何?是否请求他们的支援?”

“这些隐藏在各个平行世界的人都是数万年前,人类鼎盛时期的遗留人群,那是的科技武学发展无与伦比,虽然过去了无数岁月,这些遗老遗少凭借雄厚的历史沉淀,有着目前地球人无法想象的特殊能力,好在他们勾心斗角,目标并不是人类社会,只是担忧他们争斗会波及人类世界,那样必然会生灵涂炭,不亚于一次大的核战争爆发。我并不希望大长老他们卷进这场纷争,希望以我自己的特殊手段,化解这场危机。”

“看来,你对自己很有信心的样子。”李琴还是一如既往地相信张亮。

“我自有杀手锏,你不必担忧,只是害怕再次牵连到你。”张亮还是有些担忧。

“哈哈,你别忘了,我也有手段你没有见识过。”李琴忽然有了灵感。

“是不是这段时间顿悟的新东西?”

“你随我来,咱们山林深处再讲。”李琴拉着张亮向附近的山林深处飞去。

见到李琴后,张亮的一些烦恼也渐渐消散,索性随她疯上一阵,自己这些天忙忙碌碌,也该轻松轻松。俩人快速来到山林深处。

晨光穿透薄雾,为山林披上一层淡金色的纱衣。张亮跟随李琴来到一处隐蔽的林间空地,四周古木环绕,形成一个天然的隐蔽场所。空气中弥漫着湿润的泥土气息和淡淡的草药香。

\"张道长昨日问及理想社会,\"李琴突然转身,眼中闪烁着狡黠的光芒,\"但在讨论宏大的社会构想前,或许您该先学会如何在任何环境中生存适应。今天,我要教您一项小技巧。\"

张亮见李琴如此俏皮,正欲询问,却见李琴从怀中取出一个精致的鹿皮小包。她解开系绳,倒出几样物品:几个小瓷瓶、一盒颜料、几缕不同颜色的毛发,还有一些他叫不出名字的奇特工具。

\"这是...\"

\"易容之术。\"李琴嘴角微扬,\"不过不是江湖戏法,而是源自自然真谛的变化之道。\"

不等张亮回应,李琴已走到一棵古松后的阴影处。她背对张亮,肩膀微微抖动,发出一种奇异的、如同树叶摩擦的沙沙声。片刻后,当她再次转身时,张亮不禁倒吸一口凉气,站在那里的已不是刚才的李琴,而是一个十六七岁的少女。她眉眼如画,肌肤胜雪,连身高似乎都缩了几分。少女调皮地转了个圈,粗布麻衣变成了绣花襦裙,声音清脆如银铃:\"这位道长,可曾见过我家走失的白兔?\"

张亮瞠目结舌,下意识后退半步:\"这...这怎么可能?\"

少女咯咯笑起来,那笑声在空中打了个旋儿,又忽然变得沙哑低沉。她的身形如水中倒影般扭曲变化,转眼间成了一位驼背老妪,脸上皱纹纵横,手中不知何时多了一根歪扭的梨木拐杖。

\"年轻人啊...\"老妪咳嗽着,声音颤巍巍的,\"老身这身子骨,怕是熬不过这个冬天喽...\"

张亮的好奇心大起,他的观察力惊人,见过不少江湖把戏,但眼前的变化绝非简单的化妆术。那不仅是外貌的改变,连骨骼结构、肌肉走向、甚至散发出的气息都完全不同了。

仿佛看透他的想法,老妪的身影又开始模糊。当轮廓再次清晰时,李琴已恢复本来面貌,正似笑非笑地看着他。

\"这不是魔术,张道长。\"她轻轻拍打自己的脸颊,发出真实的皮肤声响,\"而是向自然界最精妙的伪装大师们学习的技艺——竹节虫如何变成树枝,章鱼如何融入珊瑚,枯叶蝶如何消失在一片落叶中。\"

张亮艰难地吞咽了一下,喉咙发干:\"你是说...这不仅仅是外表的变化?\"

\"当然不是。\"李琴走向他,步伐忽然变得拘谨羞涩,整个人的气质瞬间从一个世外高人变成了没见过世面的村姑。她低头摆弄衣角,眼神躲闪,连声音都带着乡下口音:\"俺、俺不太会说话...官人别见怪...\"

转瞬间,她又挺直腰背,推了推鼻梁上并不存在的眼镜,眼神变得锐利而自信,活脱脱一位大学教授的模样:\"从生物仿生学角度而言,这种能力基于对肌肉群组的精确控制和内分泌系统的暂时性调节。\"

张亮看得目瞪口呆。这变化不仅仅是视觉上的欺骗,而是整个人从内到外的彻底转变——思维方式、语言习惯、肢体动作,甚至那种难以言喻的\"气场\"都完全不同了。

\"想学吗?\"李琴恢复本来声音,眼中闪着挑战的光芒。

张亮深吸一口气,点了点头。他明白了李琴的意思,从此他们可以随时以另一种面貌示人,而不是像以前那样,仅仅有隐身的手段,这样一来,他们的安全就有了一定的保证。而且,他发自内心替李琴高兴,她的这种易容技艺,似乎触及了\"道\"的某种深层奥秘。

李琴让张亮盘腿坐在一块平坦的青石上,开始讲解:\"自然界中,所有生物都在不断适应环境。有些变化需要几代时间,比如北极熊的白毛;有些却能瞬息完成,比如章鱼的皮肤。我们人类本也具备这种潜能,只是被所谓的'固定身份'束缚了。\"

她用手指蘸了一点瓷瓶中的药膏,轻轻涂抹在张亮脸上。那药膏冰凉刺骨,却又很快变得温热,仿佛有生命般渗入皮肤。

\"第一步,忘记你是张亮。\"李琴的声音忽然变得空灵,如同从很远的地方传来,\"想象你是一张白纸,一个没有过去的存在。\"

张亮闭上眼,试图按照指示清空思绪。但多年固定的身份早已融入骨髓,他越是努力摆脱,越是感到自我意识的强烈存在。

\"不对。\"李琴的声音打断他的尝试,\"你眉头还在皱,心里还是个试图拯救世界的大神。看我的示范。\"

张亮睁开眼,惊愕地发现面前站着另一个\"张亮\"——同样的灰白长发,同样的粗布麻衣,甚至眼神中的那份澄澈都一模一样。\"他\"开口道:\"'道可道,非常道'...张道友,你真相了。\"

这声音、语调,简直与他自己分毫不差。张亮感到一阵眩晕,仿佛在照一面魔镜。

\"易容的最高境界不是变成别人,而是暂时'不是自己'。\"李琴恢复原貌,手中不知何时多了一面铜镜,\"来,再试一次。不要想着'变成'什么,而是先学会'不是'什么。\"

这一次,张亮尝试放空自我,不再强求变化。奇妙的是,当他停止努力,反而感到某种边界开始模糊。铜镜中的倒影似乎微微扭曲,五官变得不那么确定了。

\"很好!\"李琴鼓励道,\"记住这种感觉。就像溪水倒入大海,暂时失去'溪水'的身份,却获得了成为任何形态的可能性。\"

她开始指导张亮调整面部肌肉,改变呼吸节奏,甚至通过特殊的心法暂时改变体温和皮肤纹理。\"真正的易容大师连指纹和虹膜都能改变,\"她说着,展示自己的手指——那些纹路竟真的在缓慢移动重组,\"现代科技的生物识别对我们无效。\"

太阳升至正空,林间的光线变得强烈起来。经过数小时练习,张亮已能做出一些基础变化——让眼角下垂显得苍老,或者挺直腰背显得高大。但距离李琴那种彻底转变还差得远。

\"不必着急。\"李琴收起工具,\"这技艺我研习了很长时间。在山林中,我每天观察竹节虫八小时,学习它们如何完全静止,连呼吸节奏都与树枝摇晃同步。\"

张亮擦去脸上的药膏残余,忽然意识到什么:\"你教我这些,与昨日讨论的社会理想有何关联?\"

李琴神秘地笑了:\"一个理想社会不是把所有人塞进同一个模子,而是让每个人都能自由变化、适应——就像森林中的万物,各得其所,各展所长。你的'小国寡民'设想很美,但缺乏变化的可能性。\"

她指向远处一棵被雷劈过却依然存活的老树:\"看那棵树,它没有固执地保持被劈前的形态,而是以新的方式继续生长。社会也是如此,需要适应变化的能力。\"

张亮静默良久。他突然明白,李琴要教他的不仅是易容之术,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突破固有认知的局限,像自然界那样灵活多变却又不失本真。

\"明日,\"李琴收拾好鹿皮包,眼中闪着深邃的光,\"我带您去看一些真正特别的东西——一个活生生的例子,证明我所说的并非空谈。\"

夕阳西下,两人的影子在林间小径上拉得很长。张亮感到心中有什么东西松动了,就像冬雪初融,虽然寒意犹在,但已能听见地下溪流开始涌动的声音。他真切的感到丹田世界内部正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

山间的雾气还未散尽,张亮在李琴身后踏着露水浸润的青石小径,慢慢向山谷深处走去。他的眼神愈发清澈明亮,如同这山间未被污染的溪水。

\"道法自然,无为而治...\"张亮低声吟诵着,手指轻轻抚过路边一株野兰的叶片。他内心致力于实践老子的理想,试图在自身生活中实现那种小国寡民式的纯粹存在。

转过一道山梁,眼前豁然开朗。一片被群山环抱的小山谷展现在眼前,谷底有溪水流过,溪边竟有几间茅屋,屋顶的茅草在晨光中泛着金色的光泽。

更令张亮惊讶的是,茅屋前的空地上,一位身着素色长袍的女子正背对着他,弯腰在药圃中忙碌。

张亮停下脚步,他知道那是李琴计划在这里与他论道。他轻咳一声,笑着拱手道:\"这位道友,贫道张亮,路过此地,冒昧打扰了。\"

女子闻声直起身来,转身面对张亮。她看上去约莫四十出头,面容清瘦,一双眼睛却明亮如星,透着不寻常的锐利。她的头发简单地挽在脑后,几缕银丝在阳光下闪闪发亮。

\"山野之人李琴,见过张道长。\"她的声音清朗,带着山风般的爽利,\"既是同在山中修行,何来打扰之说?若不嫌弃寒舍简陋,请进来喝杯清茶吧。\"

张亮略一犹豫,便点头应允。跟随李琴进入茅屋,他发现屋内陈设极为简单,却处处透着用心。墙上挂着几幅精细绘制的植物图谱,墙角整齐摆放着各种晒干的草药,一张粗糙的木桌上摊开着一本手抄本,密密麻麻记录着各种观察笔记。

\"李道友是医者?\"张亮好奇地问道。

李琴一边用竹筒从瓦罐中舀水,一边摇头:\"非也。我只是喜欢观察自然万物,记录它们的生长规律、相互之间的关系。\"她将水倒入陶壶,放在屋中央的火塘上,\"张道长隐居何处?看您气度不凡,想必修行已久。\"

\"贫道在云梦泽西侧的山中结庐而居,已有几十载。\"张亮接过李琴递来的粗陶茶杯,茶汤清亮,散发着淡淡的草药香气,\"这些年我一直在思考老子的'小国寡民'之说,试图在自身生活中实践那种理想状态。\"

李琴眼中闪过一丝兴趣:\"哦?愿闻其详。\"

张亮放下茶杯,眼中浮现出向往的神色:\"我理想中的社会,应当如桃花源记所描述的那般,人们'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没有战争,没有纷争,老有所养,幼有所托,青年积极向上,各安其分,各得其所。\"

\"这样的社会如何维持?\"李琴问道,手指轻轻敲击着茶杯边缘。

\"道法自然,无为而治。\"张亮自信地回答,\"人们回归简朴生活,自给自足,不慕荣利,不争不抢。政府——如果还需要的话——只需像水一样,润物无声,不强行干预百姓生活。\"

李琴微微一笑,那笑容中带着些许张亮读不懂的深意:\"张道长的理想令人向往。不过...\"她站起身,\"不如我们到外面走走,边走边谈如何?\"

两人沿着溪流漫步,山间的空气清新得仿佛能洗涤灵魂。张亮沉浸在自己的构想中,继续道:\"在我的设想中,这样的社区规模不宜过大,以百户为限。人们共同耕种,共享收成,按需分配。没有货币,没有贸易,一切回归最本真的状态。\"

\"就像这溪水中的鱼群?\"李琴突然指向溪中一尾正在捕食小鱼的鲶鱼。

张亮皱眉:\"不,在我的理想社会中,不会有这种弱肉强食的现象。\"

李琴停下脚步,认真地看着张亮:\"道长可曾想过,为何自然界中存在竞争、捕食?为何不是所有生物都和平共处?\"

\"那是因为它们未得大道,仍陷于蒙昧。\"张亮不假思索地回答。

\"请随我来。\"李琴转身向山坡上走去,步伐轻盈如鹿。

他们来到一片开阔的林间空地,李琴示意张亮安静观察。不一会儿,一只母鹿带着幼崽小心翼翼地走进空地,开始啃食嫩草。突然,灌木丛中窜出一只山猫,母鹿警觉地竖起耳朵,幼鹿立刻躲到母亲身后。山猫犹豫片刻,最终转身离去。

\"看到了吗?\"李琴低声说,\"若非山猫的存在,鹿群会过度繁殖,吃光所有植物,最终饿死。捕食者看似残忍,实则维持着整个系统的平衡。\"

张亮沉默片刻,反驳道:\"但人类不同,我们有智慧,可以超越这种野蛮的生存法则。\"

\"真的可以吗?\"李琴指向远处一棵巨大的古松,\"看那棵树,它之所以能长得如此高大,是因为它周围的幼苗无法获得足够的阳光而死去。自然界的竞争无处不在,这是生命延续的基本法则。\"

张亮眉头紧锁:\"李道友似乎认为弱肉强食是合理的?\"

\"不,我并非在评判合理与否。\"李琴摇头,\"我只是陈述一个事实:生命需要能量流动,而能量流动必然产生竞争。您的'小国寡民'理想很美,但一个完全封闭、无竞争的系统,终将因缺乏活力而衰亡。\"

张亮感到一阵烦躁,他多年构建的理想图景正受到挑战:\"那依李道友之见,理想社会应当如何?\"

李琴摘下一片树叶,放在掌心轻轻吹走,看着它随风飘远:\"生生不息,循环往复。就像这片森林,既有合作也有竞争,既有生也有死。关键在于平衡——不是消除竞争,而是将其控制在健康范围内;不是追求绝对平等,而是确保每个个体都有发展的机会。\"

\"这听起来像是为不平等辩护。\"张亮质疑。

李琴不以为意:\"道长请看那边的蜂群。\"她指向一棵树上的蜂巢,\"工蜂、雄蜂、蜂后各司其职,看似等级森严,实则每只蜜蜂都在为整个群体的生存而努力。当蜂群过大时,它们会自然分群,寻找新的栖息地。这就是我所理解的理想社会——不是消灭差异,而是让差异在动态平衡**存。\"

张亮陷入沉思。他想起自己曾在村庄中看到的情景:最勤劳的农夫收获最多,却也因此招致嫉妒;最懒惰的人依赖他人施舍,最终失去自立能力。他原以为这是因为人们偏离了大道,但现在李琴的话让他开始怀疑,是否这种矛盾本就根植于生命本身?

\"天色不早了,\"李琴抬头看了看逐渐西沉的太阳,\"道长若不嫌弃,可在寒舍暂住一晚,我们明日再继续探讨。\"

张亮装作点头应允。夜晚,躺在李琴为他准备的简易床铺上,他听着山间的风声,思绪万千。几十年来,他第一次对自己的理想社会模型产生了改进的想法。

窗外,一只猫头鹰的鸣叫划破夜空,紧接着是窸窸窣窣的小动物逃窜声——自然界永恒的追与逃,生与死,在这静谧的月光下无声上演。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