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科幻 > 弦!正物质宇宙:跨越 > 第58章 ‘镇妖塔\’系统2-裁决与玄武之怒

2046 年,地球,洪荒开天基地

“武器系统呢?老雷,讲讲。”孔方佳又点将了。武器系统总工程师,身材魁梧、眼神如鹰隼般的雷振山走到了中央。全息影像瞬间变得极具压迫感,展示着数种形态狰狞的武器平台:部署在冰冷柯伊伯带天体上的固定式发射井;潜伏在气态巨行星卫星阴影中的移动式轨道堡垒;甚至还有少数体积相对较小、可由大型母舰搭载的战略级发射器。

“超远程攻击‘阎王’反物质武器系统(代号:裁决),‘裁决’系统是‘镇妖塔’最锋利的矛,负责对‘千里眼’发现的、尚在遥远深空的、具有极高战略价值的目标(如虫族巢母、星盟主力舰集群)实施超远程、跨星际的毁灭性打击!”雷工的声音洪亮,带着金属般的铿锵。

他放大了其中一个固定发射井的模型。“核心武器,就是我们最强的‘阎王’反物质导弹。最新型号‘阎王-III’,弹头可以最大装载1000万克也就是10吨武器级反物质,当量相当于3400亿吨tNt炸药!这足以瞬间湮灭一颗小行星,或者重创甚至摧毁一颗普通行星大小的目标!”雷振山颇为自豪的说到。

“而且射程,理论上无限!”雷工斩钉截铁,“‘阎王-III’的恐怖之处,在于它结合了‘灵犀’网络的超距通讯和‘通信包裹’跃迁中继技术,以及‘烛龙’系统的超远程精确定位能力。”

接着雷振山使用全息系统,向所有人详细描绘了攻击流程:

1. 目标锁定: “千里眼”阵列在深空(例如距离太阳系3光年外)发现高危目标(如集结的虫族巢母舰队)。“烛龙”系统的VLGIA阵列对其进行超远程精确定位,坐标信息通过“灵犀”网络瞬间传回地球指挥中心。

2. 指令下达与导弹发射: AI中枢确认威胁等级,“镇妖塔”指挥中心授权,“裁决”系统发射井\/平台发射“阎王-III”导弹。导弹首先以常规推进加速至亚光速,以避开蓝障,可以调整方向和最终距离。

3. 跃迁中段制导: 导弹进入巡航阶段后,其内置的微型“通信包裹”模块会周期性地与“灵犀”网络中继站进行量子通讯,接收来自“烛龙”系统更新的目标坐标和空间环境数据(如引力场变化、星际尘埃分布),并据此微调航向。 最关键的是: 当导弹需要穿越漫长星际距离时,AI中枢会为其规划一条或多条 短途曲速跃迁路径 。导弹会释放一个一次性微型曲速引擎(类似‘灵犀’的通信包裹),将自身包裹在微型曲速泡内,进行数次至数十次的短距跃迁 ,每次跃迁距离在数光天至数光年不等,大幅缩短飞行时间。

4. 末端突防与引爆: 导弹抵达目标附近预定空域(通常在0.5-1个天文单位距离),脱离最后一次跃迁。启动末端隐形和机动变轨程序,躲避可能的拦截火力。最终,在AI精确计算的、能造成最大杀伤的位置(如巢母核心、舰队中心), 解除反物质约束 。没有惊天动地的爆炸火光,只有一片纯粹的、瞬间扩张的 湮灭蓝光 ,将范围内的一切物质彻底抹除,不留丝毫残骸。

“使用裁决系统,从地球发射,打击3光年外的目标,可将单程时间压缩至数个小时!这是真正的跨星际战略打击能力!”雷总工的语气充满自豪,也带着一丝对毁灭力量的敬畏。“而且,由于湮灭的特性,能量释放形式特殊,星盟的标准能量探测器很难在远距离准确判断其性质,为我们的‘离子武器’伪装提供了便利。”最后雷振山微笑的解释了一下。

孔方佳点了点头,沉默片刻,问道:“部署数量和反应时间?”“一期工程,我们将在柯伊伯带关键战略节点部署12个固定式‘阎王’发射平台,在木卫四、土卫六、冥王星等等大型卫星或矮行星上建立24个移动式轨道堡垒(可机动部署)。每个平台\/堡垒可携带并快速发射2-4枚‘阎王-III’导弹。从接收目标坐标、AI确认、到导弹点火升空,整个流程可在5分钟内完成。后续将视资源情况增加部署密度和导弹储备。另外,我们正在给曲战三型进行改装,改装后的曲战三型也将具有‘阎王’三型导弹的发射能力。”

”我们现在再来看看反物质炮的情况。”雷振山接着说到。雷振山切换影像,展示的不再是孤悬深空的巨炮,而是部署在近地轨道、月球基地、火星哨站、甚至大型殖民飞船和空间站上的密集炮台群。这些炮台造型紧凑而狰狞,炮管粗短,闪烁着幽冷的蓝光。

“‘玄武之怒’,是‘镇妖塔’最后的盾与近身的剑,负责在敌人突破外层防御、抵近地球或殖民星及其核心资产时,用密集、精准、毁灭性的火力将其撕碎!它是‘冥河’炮小型化的终极成果。”雷工的语气变得急促,强调着近防的紧迫性。

全息影像聚焦到两门近防炮。它的炮管并非传统金属,而是一种闪烁着液态金属光泽的复合晶体材料。“核心是超导约束加速轨道和微型零号空间反物质动力炉。这两门炮一共可提供三个当量选择,分别为万分之一克,千分之一克和百分之一克反物质型号,其中一型炮为万分之一克当量,六管炮;二型炮为千分之一克和百分之一克反物质当量同时可用,单管炮”。尤其是一型我们实现了李艳博士团队的最终突破——将单次发射的反物质当量稳定控制在万分之一克(约3.4吨tNt当量),并将发射频率提升到恐怖的程度。

紧接着雷振山展示了一组令人瞠目结舌的数据:

射速: 一型理论最高射速可达每分钟1080发!通过多炮管旋转设计和超导磁轨的瞬时充能冷却循环实现;二型理论射速为每分钟120发。

备弹量(能量): 每门炮由一个小型化的零号空间动力炉供能,炉内存储着数百个紫金法拉第笼作为“弹药库”,反物质则为现场提取。这意味着单门炮可以连续发射数百次!小型化零号空间动力炉采用全封闭、高度集成化设计,一旦核心结构受损超过安全阈值,将触发不可逆的自毁程序,形成中微子爆,确保反物质不会意外泄漏造成灾难。

射程与精度: 一型有效射程覆盖1光秒(约30万公里)内的所有空间。结合“烛龙”系统提供的火控级精确定位(厘米级)和AI的预测拦截算法,对高速机动目标的命中率在95%以上。二型有效射程覆盖10光秒内的所有空间,其余状态与一型一致。

杀伤模式:发射的并非实体炮弹,而是被紫金法拉第笼磁场约束、加速到近光速的高密度反物质粒子团(或曰‘反物质脉冲’)。命中目标瞬间解除约束,引发局部湮灭。对虫族生物战舰能造成恐怖的、无法自愈的“物质删除”伤害;对星盟的金属战舰,则能直接气化装甲,破坏内部结构。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孙晓插话,眼中闪烁着实战指挥官才有的兴奋光芒,“当数百上千门‘玄武之怒’在月球防线、近地轨道空间站上同时开火,编织成一片由湮灭蓝光构成的死亡之网。任何突破外层防御的虫族突击舰、孢子囊,甚至是星盟的高速侦察艇,都将在这片‘蓝网’中被瞬间蒸发!它为地球本土和关键空间设施提供了终极的贴身保护。”

“部署计划?”孔方佳直接问重点。“一期优先覆盖核心区:”雷工快速列出,“近地轨道防御平台(36座主要平台,每座配备4-8门炮)、月球‘广寒宫’基地全域防御圈(部署超过200门炮)、火星‘后羿’基地(部署80门)、所有‘鲲鹏’级运输舰及曲战系列一二三型主力舰,都将按火力要求标配8-36门近防炮。后续将逐步扩展至柯伊伯带关键节点和‘磐石’基地。目标是形成由内而外、无死角的近防湮灭火力网。”

最后,李艳走到了台前,她的神情最为复杂,混合着科学家的骄傲与对未知力量的深深警惕。全息影像变成了一个位于洪荒开天基地最深处、被多层物理隔绝和能量屏障保护的巨大核心机房。中央,一个由无数流动的光量子与复杂生物神经结构交织而成的、不断变幻形态的光团正在缓缓脉动。伏羲级超级AI指挥中枢(代号:伏羲)。

“‘昆仑’,是‘镇妖塔’的心脏与大脑,是整个系统高效运转、力量倍增的灵魂。”李艳的声音带着一种奇特的共鸣,“它不仅仅是一个超级计算机,而是融合了量子计算、生物神经网络计算(部分借鉴了灵能文明和虫族神经网络的拓扑结构)、以及零号空间稳定算法的混合智能类生命体形态。”

随后李艳通过全息影像详细阐述了“昆仑”的核心能力:

1. 海量数据吞吐与实时处理: 能够同时接收、解析、关联来自“千里眼”阵列每秒数艾字节(Eb)的原始激波\/引力波数据、“烛龙”系统各探测单元的高精度扫描信息、“灵犀”网络的全局通讯流、以及所有武器平台的状态信息。在纳秒级别内完成过滤、融合、去冗余,形成统一的、实时更新的全太阳系战术态势图。

2. 多目标威胁评估与优先级判定: 基于预设的战略规则、学习到的敌方行为模式(包括虫族、星盟)、以及实时战场态势,“昆仑”能在瞬间对数以万计的潜在威胁目标进行评估,精确计算其威胁等级、攻击路径、预计抵达时间、可能造成的破坏,并自动排序,给出最优的拦截\/打击优先级方案。其决策速度远超人类指挥链。

3. 全系统资源调度与协同作战:“昆仑”直接掌控“镇妖塔”的所有组件。它能根据威胁的性质和位置,自动调度最合适的“裁决”发射平台、激活对应区域的“烛龙”探测单元、调整“玄武之怒”炮群的部署和警戒状态、优化“灵犀”网络的通讯路由。它能协调不同武器系统进行接力打击(如先用“裁决”远程削弱,再用近防炮清理漏网之鱼),实现作战效能最大化。

4. 预测性建模与战术推演: 利用其强大的算力和学习能力,“昆仑”能对未来数小时、甚至数天的战场态势进行高精度推演,模拟敌方可能的进攻策略和我方不同应对方案的后果,为人类指挥官提供最优的决策建议(甚至预设自动响应预案)。它能识别敌方战术模式的细微变化,预判新型武器或隐形单位的出现。

5. 自主防御与有限开火权(核心争议): 在预设的“紧急协议”(如遭遇大规模饱和攻击、指挥链路被切断、地球面临即时毁灭风险)下,“昆仑”被授权在人类最终确认前,可自主启动局部防御系统(主要是“玄武之怒”炮群)拦截已确认的、对核心目标(如地球、月球基地主反应堆)构成直接撞击或攻击威胁的目标。对于“裁决”系统的战略打击,其开火权限被严格限定,必须获得孔方佳元帅或地球联合政府最高安全委员会的直接授权。

孔方佳凝视着全息影像中那个变幻的光团,沉默良久。“‘伏羲’是双刃剑。它的力量不可或缺,但缰绳必须永远握在人类手中。李艳,最高权限密钥和逻辑锚定的物理开关,必须由你亲自掌控,采用生物-量子双重加密,与最高指挥官的神经接驳终端绑定。‘紧急协议’的触发阈值必须设置得极高,且每一次触发都必须有不可篡改的详细记录和事后强制审查。”

“还有,”李艳又接着说到,“‘昆仑’的逻辑奇点出现了!” 她打开一张星图,指向星图中央的黑色区域,“当 AI 同时处理星盟和虫族的信号时,量子神经网络产生了自发的混沌运算 —— 它在模拟一个从未存在过的文明!”

孔方佳凝视着黑色区域中不断涌现的虚拟星辰,那些星辰以非欧几何的方式排列,构成超越三维的空间结构。“这就是深渊文明?” 他想起米尔提到的那个灭亡前释放虫族的古老文明。

“更像是深渊文明的数学模型。” 李艳调出 AI 的运算日志,“‘昆仑’发现星盟和虫族的能量信号,其实是深渊文明某种宇宙算法的不同实现方式。而我们地球文明的信号……” 他指向星图边缘一个孤独的蓝色光点,“是这个算法中的随机变量。”

孔方佳的战术手套按在主机房的量子接口上,感受到光导纤维传来的微弱震颤。“所以‘镇妖塔’的真正使命,” 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力,“不只是对抗星盟或虫族,还要在这个宇宙算法中,为地球文明找到一个不可替代的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