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科幻 > 弦!正物质宇宙:跨越 > 第187章 零号空间里的秘密

弦!正物质宇宙:跨越 第187章 零号空间里的秘密

作者:金戈一杰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10-10 02:42:31

2055年,地球,“昆仑之心”基地

时间过得很快,眨眼进入了新的一年。“昆仑之心”基地最深层的战略指令中心,巨大的环形全息屏幕如同一面环绕的星空之墙,其上分割出数十个窗口,分别显示着来自洪荒基地“零号空间”实验场的实时数据流、γ-7异常空域的宏观星图与“弦球之眼”微观弦景、以及地球最高科学理事会成员们凝重的面庞。

孔方佳元帅站在环形屏幕中央,身形在幽蓝的数据光芒映照下显得愈发挺拔而肃穆。他反复回忆与先行者残留体那场震撼心灵的对话,但眉宇间不见丝毫松懈,反而凝聚着更深的思虑和一种即将揭开终极谜题的决然。玄黑色的元帅常服纤尘不染,与他此刻内心翻涌的惊涛骇浪形成鲜明对比。

“各位,”孔方佳的声音打破了指令中心的寂静,沉稳有力,清晰地传入每一位与会者耳中,“与先行者的交流,证实了我们最深的忧虑,也指明了潜在的威胁。

高维并非乐园,升维之路布满荆棘与陷阱。但我们不能因恐惧而止步不前。知识本身无罪,关键在于我们如何运用它。”

他的目光扫过全场,最终定格在代表洪荒基地的通讯窗口上,李艳和王海峰的身影清晰可见。

“先行者提到了‘暗系磨练’,但因其状态特殊,记忆残缺,无法给出具体路径。然而,他们存在的形态——那种与异常空域紧密绑定、由未知暗影能量驱动的能量信息态——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绝佳的研究样本。”

孔方佳继续说道,手指轻轻一挥,主屏幕中央放大显示出零号空间的模拟结构图,那是一个内部弦频率为零的绝对稳定球形空间。

“零号空间,我们早已发现其特殊性。它曾是我们获取反物质、研发‘阎王’级武器的重要工具。但它的潜力,现在看来,远不止于此。”孔方佳的语气中带着一种重新审视的锐利,

“在其内部,弦频率为零,规则绝对稳定,使得通常难以共存甚至相互‘隐形’的物质与能量形式得以同时显性存在。这特性,与γ-7那种规则扭曲、强行撕裂位面壁垒的‘异常空域’,在物理效应上,是否有某种深层的关联?”

李艳在洪荒基地的通讯端立刻回应,她的声音透过扬声器传来,带着科研人员特有的清晰逻辑:“佳哥,你的意思是……零号空间可能是一个……受控的、稳定的‘位面显性平台’?我们可以利用它,来安全地研究那些在异常空域中才能显性的‘暗位面’能量?”

“正是如此!”王海峰博士激动地插话,花白的头发似乎都因兴奋而微微颤动,他几乎把脸贴到了摄像头上,“γ-7是自然(或灾难)形成的、粗糙危险的‘裂缝’,而零号空间是我们人工创造的、精致安全的‘窗口’!

如果能在零号空间内成功捕获并稳定研究那种暗影能量,我们或许就能绕过异常空域的巨大风险,直接窥探其本质!这甚至可能帮助我们理解‘暗系磨练’的真正含义!”

这个大胆的设想让指令中心内响起一阵低沉的议论声。将那种充满恶意、能引发恐怖精神冲击的未知能量主动“请”进人类最尖端的实验设备?这听起来如同引狼入室。

一位资深物理学家提出质疑:“元帅,零号空间确实稳定,但那种暗影能量的攻击性是实实在在的。我们如何确保在捕获和研究过程中,不会引发不可控的后果?尤其是它对意识层面的影响,即使有‘卫士’终端,风险依然极高。”

孔方佳点了点头,表示理解这份担忧。“风险确实存在,所以我们的行动必须如履薄冰,计划周详。第一步,不是直接去捕捉暗影能量,而是重返零号空间本身,进行前所未有的深度基础研究。”

他转向洪荒基地的方向,下达了明确的指令:“艳子,王老,我要求洪荒基地零号空间项目组,即刻启动最高优先级的研究计划。暂停所有其他应用实验,集中全部资源,完成以下核心任务:”

他的话语清晰而坚定,每一个字都带着千钧之力:

“一、 终极观测:利用‘弦球之眼’-III型的最高精度模式,对零号空间内部进行前所未有的微观扫描。

我要看到在弦频率为零的绝对基态下,宇宙弦最本真的振动形态,以及各种已知粒子(光子、电子、质子、反物质粒子等)和能量(包括我们模拟的暗能量场)在其中的弦特征。建立最完善的‘零号空间弦基准数据库’。”

“二、 首次拨动:在完成基准观测后,启动‘弦球之手’-1型机,在零号空间内部,对选定的粒子弦或背景弦进行极其微弱的、精确控制的‘拨动’试验。

观察在这种绝对稳定环境下,弦被干扰后的响应模式、恢复速度、以及是否会引起粒子性质的任何微小变化(性变)。这是人类首次在如此特殊环境下直接干预宇宙的底层结构,务必谨慎!”

“三、 空间壁交互研究:重新精确分析任何物质或能量穿越零号空间壁时的瞬时弦特征变化过程。重点捕捉其‘性状转换’(如正常物质粒子进入后保持稳定,而出时可能变为中微子)的弦动力学机制。这可能是理解位面\/维度转换的关键。”

“明白!”李艳和王海峰异口同声,眼中都燃烧起挑战终极难题的火焰。

命令如山,洪荒基地瞬间进入了前所未有的高速运转状态。庞大的能源被优先输送到零号空间实验区,“弦球之眼”-III型和“弦球之手”-1型机被小心而精确地调整到最佳状态。数以百计的顶尖科学家和工程师三班倒,日夜不休地投入到这场对宇宙最深层次奥秘的冲击中。

孔方佳将地球的事务稍作安排后,便亲自乘坐高速穿梭机抵达了洪荒基地。他需要第一时间站在研究的最前沿,感受每一次数据波动,参与每一次关键决策。

实验室内,气氛凝重而专注。巨大的中央控制台前,孔方佳、李艳、王海峰并排而立,目光紧盯着主屏幕上“弦球之眼”传回的、经过复杂算法渲染的零号空间内部微观弦景。

与正常空间或异常空域那纷繁复杂、躁动不安的弦景截然不同,零号空间内的景象呈现出一种令人震撼的、近乎神圣的“秩序感”。

无数根宇宙弦如同被冻结在绝对零度的光丝,以一种极低频率、近乎完美的简谐模式平稳振动着,彼此之间的相互作用微弱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整个空间仿佛一张无比平整、毫无涟漪的湖面,又像是一幅由亿万根发光的琴弦构成的、静止却蕴含无限可能的几何画卷。

“太美了……”李艳忍不住低声赞叹,作为一名科学家,她为这种极致的基础物理之美所倾倒,“这就是弦的基态……宇宙最底层的‘寂静’。”

王海峰则更关注细节,他指着屏幕上几个被高亮标记的区域:“看,这是注入的电子束其集体波动形成的弦波包,还有反质子……它们在正常空间里弦特征迥异,相互排斥。

但在这里,它们的弦振动虽然仍保有各自的特征频率,却都‘沉寂’了下来,稳定共存,互不干扰。就像……暴躁的野兽被安抚后,暂时收起了利爪。”

孔方佳微微颔首,他的感知更为宏观:“绝对的稳定,意味着极低的熵。这或许就是零号空间能容纳对立存在的原因。接下来,进行拨动试验。”

“弦球之手”准备就绪。操作员深吸一口气,在控制台上输入了一连串极其复杂的指令。目标是零号空间内一簇相对孤立的背景弦。

“能量注入,千分之一标准单位。频率调制,匹配目标弦自然振动谐波。相位共轭镜像波生成……发射!”

没有惊天动地的声响,只有仪器内部能量核心一个微不可察的波动。一道无形无质、却精准无比的“拨动”之力,穿越了实验设备的隔离层,作用在了零号空间内部那绝对平静的弦场上。

瞬间,被拨动的那几根弦如同被微风轻拂的琴弦,荡起了一圈细微的涟漪,振动幅度和频率发生了短暂的、可测量的变化。

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紧盯着数据流。

然而,接下来发生的一幕,让所有人大感惊异。

那圈涟漪并未像在正常空间中那样迅速扩散或引发连锁反应,而是以一种极其缓慢的速度,在极小的范围内荡漾了几下,然后……就如同被某种无形的力量强行“抚平”,迅速地衰减、平息了下去。

被拨动的弦,在短短数秒内,就几乎完全恢复到了拨动前的稳定状态!

“恢复速度远超正常空间!能量耗散几乎为零!”数据分析师惊呼,“就像是……拨动了一潭极度粘稠的胶水,阻力巨大,且弹性恢复力极强!”

李艳快速调出不同粒子弦被拨动后的数据:“看,即使是粒子弦,被干扰后其对应的粒子性质也仅出现极其微小、瞬间即逝的波动,很快便恢复原状。性变概率低于检测阈值!在这里,想要永久改变一个粒子的状态,需要的能量阈值高得惊人!”

王海峰若有所思:“极致的稳定,也意味着极致的‘惯性’和‘惰性’。在这里,改变很难发生,但一旦发生……或许就是某种根本性的、涉及规则层面的变化?”他想到了粒子进出空间壁时的性状转换。

孔方佳凝视着屏幕上迅速恢复平静的弦景,目光深邃:“如同一个拥有极强自愈能力的生命体,或者一个被设置了绝对平衡法则的领域。这解释了为什么它能容纳对立物质,因为任何‘扰动’都会被迅速中和。”

基础研究进行了数日,获得了海量的宝贵数据。零号空间的“绝对稳定”和“强自愈”特性被反复验证。但关于如何利用它来研究暗影能量,仍缺少关键一环。

这天,王海峰拿着一份厚厚的分析报告找到孔方佳和李艳,眉头紧锁:“元帅,李博士,我们对零号空间本身的理解加深了,但有一个问题。

空间内部的绝对稳定,意味着即使我们成功将暗影能量引入,它很可能也会像其他能量一样被‘驯化’,失去其在异常空域中的活性特征。我们捕捉到的,可能只是一个‘死’的样本,无法反映其与宇宙弦耦合、以及可能存在的意识特性。”

李艳点头表示同意:“王老说得对。就像把一条凶猛的鲨鱼放进一个连水波都几乎不动的绝对平静的水族箱,它可能很快就会失去活力。我们需要的是一个……能模拟异常空域部分环境效应,但又可控的‘观察窗’。”

孔方佳沉思片刻,指向了关于空间壁交互的研究数据:“关键可能在这里。粒子穿越空间壁时发生的性状转换,说明零号空间的‘规则’在边界处存在一个切换。

如果我们不把暗影能量完全引入空间内部,而是让它处于一种……‘半进入’状态,或者说,让它在穿越边界的过程中被我们‘定格’观察呢?”

这个想法极具启发性。但技术难度极大,需要极其精确的控制。

就在这时,一位负责空间壁动力学建模的年轻工程师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方案:“或许……我们可以不在实验室内进行捕捉,而是直接去γ-7异常空域!

建造一个大型的、开放式的‘户外’零号空间生成装置,就像一张巨大的‘网’,在异常空域内主动去‘兜住’一股暗影能量,然后连同空间一起带出来观察!”

这个方案风险极高,但可能性也最大。它避免了将危险能量引入基地内部,而是在其“原生环境”附近进行就地研究。

经过连续几天不眠不休的激烈论证和模拟推演,技术团队最终拿出了一个可行性方案:改装一艘大型无人科考舰,将其中部舱室完全掏空,结构强化,安装超大型的零号空间生成器阵列,使其能在太空中形成一个短暂维持的、舰体规模的“气泡”状零号空间。这艘舰船将作为移动的“捕捉网”,深入γ-7边缘区域执行任务。

“恐怕我们还需要去一趟γ-7,”王海峰看着最终方案,语气凝重但坚定地对孔方佳说,“只有在那里,通过这种‘户外零号空间’来直接捕捉那些活跃的暗影能量,然后才能在相对安全的外部空域进行精确测定。这是验证我们猜想的最直接途径。”

孔方佳没有丝毫犹豫,他目光锐利如鹰,仿佛已经看到了那片扭曲星域中的答案:“我同意。这次行动,我亲自带队。”

李艳担忧地看着他:“佳哥,太危险了。γ-7的情况复杂多变……”

孔方佳抬手打断她,语气平静却不容置疑:“正因危险,我才必须亲临一线。这个发现可能关乎文明未来的走向,我必须亲眼见证,亲自判断。放心,我们会做好万全准备。”

命令下达,地球庞大的工业机器再次高效运转。一艘“鲲鹏”级重型工业舰被选中,在绝对保密的情况下进入船坞进行紧急改装。

工程师们拆除了其中部所有的居住区和货舱,加固龙骨,安装了数台并联的、功率强大的零号空间生成器,以及配套的巨型能源核心和冷却系统。

舰体两侧由数条坚固的横向廊桥连接,远远看去,整艘船就像一个巨大的中空长方形框架。

同时,一支由“启明号”领衔,配属两艘“玄武”级护卫舰、四艘“夜莺”级侦察舰以及这艘特殊改装的“探针号”无人科考舰组成的科考舰队迅速集结。舰队携带了最新升级的“守护者”系统组件和大量“游弋之耳”探测器。

半个月后,一切准备就绪。孔方佳告别李艳(她留守洪荒基地负责后续分析),登上“启明号”,率领舰队再次驶向那片令人心悸的γ-7异常空域。

航程中,孔方佳大部分时间都待在舰桥或与王海峰等科学家开会,反复推演捕捉方案的每一个细节,预设各种突发情况的应对策略。他的冷静和专注感染着舰队中的每一个人。

再次抵达γ-7外围,那片弥漫着诡异暗淡辉光、星光被扭曲成怪诞弧形的空域,依旧散发着不祥的气息。舰队严格按照预案展开,“守护者”网络再次部署,构建起稳固的监听和防御屏障。

“所有单位报告状态。”

“‘启明号’就位,护盾全开,武器系统待机。”

“‘玄武一号’、‘二号’就位,防御阵型展开。”

“‘夜莺’小组散开,监测空域动态。”

“‘探针号’系统自检完成,零号空间生成器预充能完毕。”

各舰汇报声清晰传来,舰队如同一只谨慎的刺猬,面对危险的巢穴,竖起了全身的尖刺。

孔方佳坐在“启明号”舰长席上,目光如炬,透过主屏幕凝视着异常空域深处。

“弦球之眼”启动,那幅疯狂扭曲的弦景再次呈现。他很快锁定了之前与先行者残留体交流的那个区域附近,一团相对独立、活性适中(既不过于沉寂也不过于狂暴)的暗影弦富集区作为目标。

“目标锁定。‘探针号’,开始执行捕捉程序第一阶段:潜入。”孔方佳的声音通过加密频道传达到无人科考舰。

“探针号明白。引擎启动,低速巡航模式。开始向目标区域机动。”

在所有人的注视下,那艘造型奇特的“探针号”如同一个沉默的钢铁框架,缓缓脱离舰队阵型,向着那道无形的、分隔正常与异常的危险边界驶去。它的动作极其缓慢而平稳,尽可能减少对时空背景的扰动。

穿过边界的一刹那,“探针号”的传感器读数瞬间飙升,护盾能量开始缓慢而持续地下降。但它顽强地继续向内深入,如同逆流而上的孤舟,朝着目标区域坚定地前进。

“已进入异常空域。距离目标五公里……四公里……护盾损耗率符合预期。”

“三公里……检测到目标区域暗影弦有轻微活跃迹象。”

“两公里……保持航向速度。”

舰桥上鸦雀无声,所有人都屏息凝神,紧盯着“探针号”传回的实时数据和“弦球之眼”的微观影像。王海峰站在孔方佳身旁,双手紧紧抓着护栏,能看出他的精神高度亢奋和紧张。

“一公里!‘探针号’启动零号空间生成程序!”孔方佳果断下令。

只见“探针号”中部那巨大的空腔区域,突然被一层若有若无、边界却异常清晰的空间扭曲所笼罩!内部的星光和背景辐射仿佛瞬间被“抹平”,变得均匀而黯淡——一个临时生成的、舰体规模的零号空间成功开启!

“零号空间稳定!现在执行第二阶段:刺激与引导。”孔方佳的声音依旧平稳,但语速微微加快。

“探针号”伸出一根细长的、经过特殊设计的低功率能量探针,对准目标富集区边缘,发射了一道经过精确计算的、强度仅相当于轻轻触碰的微能量脉冲。

这道脉冲如同投入滚油的火星,瞬间打破了那片区域的平衡!

被刺激的暗影弦猛地一颤,随即如同一支被激怒的狮子,一股大约手臂粗细、由数十根高度缠绕的暗影弦组成的“触须”状能量体,带着明显的攻击意图,从富集区中猛地窜出,直扑“探针号”!

“攻击触发!轨迹预测……正指向‘探针号’中部零号空间!”“传感器官大声报告,声音紧张。

“就是现在!‘探针号’,精确机动!把它‘兜’进去!”孔方佳的命令如同出膛的子弹。

“探针号”的推进器瞬间喷吐出细微的蓝光,舰体进行了一个极其精准的微小幅度的横向位移和姿态调整,就像一个经验丰富的斗牛士,巧妙地移动着手中的红布(零号空间)。

下一秒,那道疾射而来的暗影弦“触须”,不偏不倚地一头扎进了“探针号”中部那个刚刚开启的零号空间“气泡”之中!

就在它进入零号空间的瞬间,惊人的变化发生了!

通过“弦球之眼”的间接观测,所有人都清晰地看到,那原本剧烈扭动、散发着狂暴气息的暗影弦,在进入那片绝对稳定的领域后,其振动几乎以指数级的速度迅速衰减、平息!仿佛一瞬间从沸腾的岩浆变成了温顺的溪流!

更令人惊奇的是,之前紧紧缠绕、几乎与弦本身融为一体的那种诡异暗影能量,开始出现变化。

它们像是失去了某种“粘性”或“活性”,开始缓缓地从弦上“剥离”开来。但这种剥离并非消散,而是逐渐在弦的周围,形成了一个薄薄的、相对稳定的“能量套子”,既没有完全脱离弦,也不再是紧密缠绕的状态。

而弦本身则安静地悬浮在零号空间中央,微微振动,仿佛陷入了沉睡。

“成功了!捕捉成功!”科学团队中爆发出压抑的欢呼。王海峰激动地差点跳起来,用力拍着控制台。

孔方佳紧握的拳头缓缓松开,掌心已是一片汗湿。但他没有放松警惕,立刻下达第三阶段命令:“‘探针号’,保持零号空间稳定,缓慢撤离异常空域。注意监控目标状态变化。”

“探针号”开始小心翼翼地调转方向,拖着那个囚禁着暗影能量的零号空间“气泡”,缓缓向边界驶去。这个过程比进入时更加紧张,所有人都生怕在穿越边界时发生意外。

然而,最令人期待的一幕出现了!

当“探针号”连同其内部的零号空间和捕获物,缓缓穿越那道无形的边界,从异常空域重新进入正常宇宙空间时……

主屏幕上,代表暗影弦和其外围能量套子的信号,依然稳定存在!没有发生预想中可能的能量转化(如变成中微子)和消失!

“它们还在!零号空间维持了它们的存在状态!”李艳的声音从洪荒基地传来,充满了难以置信的兴奋,“成功了!佳哥!零号空间确实可以隔绝异常空域的环境依赖,为这种能量信息态提供一个临时的‘庇护所’!”

整个“启明号”舰桥沸腾了!这是一个里程碑式的发现!它证明了零号空间在维度和位面研究上的巨大潜力!

但孔方佳的眼睛,却依旧死死盯着屏幕上那个被“能量套子”包裹的、安静下来的弦。他的直觉告诉他,事情还没结束。这不仅仅是一团能量,这很可能是一个意识载体,一个先行者文明的个体残留!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探针号”已经回到了舰队护卫之中。所有探测器都对准了那个零号空间内的捕获物,进行着最细致的扫描。

突然,负责监测信息模式的传感器官猛地抬起头,声音因极度的震惊而颤抖:“报……报告元帅!零号空间中那个暗影弦……它……它发出信号了!是摩斯电码!”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聚焦到信号解码屏幕上。

嘀嘀-嘀-嘀嘀嘀-哒-哒-嘀-哒-嘀嘀-……(-.-. --- -. --. ..-. .--- \/ .... . .-. .)

解码文字清晰地显示出来:

“孔方佳元帅……你好……”

短暂的停顿后,新的电码继续传来,速度平稳,却仿佛带着一种久违的、小心翼翼的试探:

“这里……感觉……很安静……很……安全。感谢……你们的……‘庇护所’。”

舰桥内,一片死寂。唯有那规律的嘀嗒声,如同来自远古的叩门声,敲打在每个人的心扉上。

孔方佳缓缓站起身,走到通讯台前,目光深邃地望向屏幕中那个被囚禁于绝对稳定空间内的、曾经狂暴如今却似乎恢复了一丝清明的存在。

一个跨越了维度灾难、时空阻隔的对话,在这个由人类科技创造的微小“奇迹”空间内,再次悄然开启。而这一次,或许将真正揭开“暗系磨练”与高维生命形态的终极秘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