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科幻 > 弦!正物质宇宙:跨越 > 第114章 技术融合升级,战力大提升

2050年,殖民c探索空域,艾瑟拉星系

艾瑟拉星系,“奇点约束场”控制中心深井观测平台。

孔方佳的目光穿透厚重的观察窗,落在那幽蓝冷却液中沉浮的庞大金属巨构上。距离与阿斯塔罗斯·黑曜那场充满火药味的会面,已过去一个标准月。空气里弥漫着高强度运算特有的臭氧味,以及一种名为“紧迫”的无形压力。

“织梦者接口完成最终验证,‘空间撕裂矛-改’构型参数校准……通过!‘时痕’预测模型与‘奇点约束场’能量潮汐波动实时补偿算法……耦合度99.7%!佳哥,我们……准备好了!”李艳的声音透过孔方佳头盔内置的量子通讯传来,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那是高度专注后的亢奋与疲惫交织的结果。

孔方佳没有立刻回应。他的视线扫过下方环状平台上那些忙碌的身影。绿光氏族顶尖的空间物理学家们——他们的多肢在复杂的控制界面上飞快舞动,如同演奏着一曲无声的宇宙乐章。在他们身旁,地球联邦“奇点约束场”联合技术委员会的首席专家,王海峰教授,正紧锁眉头,与“艾瑟拉之智”AI进行着最后的参数复核。人类工程师们则穿梭在密集的管线森林中,进行着物理层面的最后检查。两种截然不同的文明个体,此刻却围绕着同一个冰冷的工程奇迹,高效而沉默地协同着。

“开始吧。”孔方佳的声音沉稳地传遍整个控制中心。

嗡——!

低沉得仿佛来自地心深处的能量嗡鸣骤然响起,整个深井观测平台都随之微微震颤。深井中那巨大的金属巨构表面,无数超导线圈亮起幽蓝的光芒,复杂的能量聚焦透镜组开始旋转、调整角度,散发出令人心悸的能量波动。中央主屏幕上,代表“昆仑-织梦者”链接状态的湛蓝色数据流瀑布般倾泻而下,最终汇聚成一个清晰无比的坐标——位于数光年外、一片荒凉星域中漂浮着的一块巨大陨石靶标。

“‘织梦者’目标锁定完成,空间坐标锚定,引力场背景模型加载完毕……空间撕裂矛,能量注入……80%……95%……100%!”火控官的声音带着金属般的质感。没有震耳欲聋的轰鸣,没有炫目的光束。只有一道无形的、直径约五十米的混沌原色“影响域”,以超越光速的恐怖速度(基于空间结构传递),瞬间跨越冰冷的虚空,精准地笼罩了那块数公里直径的陨石!

无声的毁灭降临!

被笼罩的区域,空间呈现出一种令人极度不适的、绝对的平滑与死寂。巨大的陨石如同被投入无形强酸,从接触点开始,构成其主体的岩石、金属矿物……从原子键合层面开始,无声无息地崩解、消散!没有爆炸,没有碎片,只有物质被强行归零的恐怖景象。庞大的星体如同最高明的橡皮擦抹去的铅笔画,在短短数秒内彻底消失,原地只留下一个边缘光滑如镜的球形绝对死寂空域!周围的空间因质量瞬间消失而产生的强烈引力透镜效应,将背景星光扭曲成诡异的弧光。

“打击效果确认!目标……彻底湮灭!空间撕裂矛末端相位偏移量……低于理论值0.3%!能量逸散率……低于预期15%!”观测员的声音因激动而破音。

整个控制中心瞬间爆发出压抑已久的震耳欲聋欢呼!绿光氏族的物理学家们相互用肢体触碰——触须轻触、复眼闪烁——表达着难以抑制的激动,那复眼中流转的难以置信光芒如同星辰般璀璨。王海峰教授猛地用力捶了一下光滑的控制台表面,金属发出沉闷的回响,他长长舒出一口气,仿佛卸下了千斤重担。孔方佳紧绷的肩线终于放松了一丝,那细微的颤动透露出他内心的释然。成功了!地球的“量子之眼”与绿光氏族的“物理之矛”,在短短一个多月内,竟完成了这场不可思议的深度协同,将理论变为现实!控制室内,全息屏幕上跳跃着胜利的数据流,空气中弥漫着臭氧和兴奋的气息。

“难以置信……”根须·凝光长老的精神波动在孔方佳脑海中轻柔响起,那波动充满了由衷的赞叹与一丝复杂的情绪,如同古老森林的低语,“吾族耗费数代光阴积累、逆向解析黑塔技术才初步掌握的‘奇点约束场’,贵方竟能在一个月内完成如此深度的融合与优化……地球文明的学习、适应与创新能力,远超吾族最乐观的预估。孔元帅,这份盟约,吾族缔结得无比正确!这不仅是技术的胜利,更是两个文明灵魂的交汇。”长老的精神触角微微颤动,传递出深沉的敬意。

孔方佳微微颔首,目光沉稳地扫过那些激动的人类工程师与绿光技术官,他们的面庞或复眼都映着喜悦的辉光:“长老阁下过誉。这是双方智慧与信任的结晶,是无数个日夜协作的果实。没有绿光氏族的无私分享与精湛技艺,没有‘织梦者’的算力支撑与‘船桨’项目的经验沉淀,我们无法跨越这道鸿沟。这只是一个开始,但它如明灯般照亮了前路,证明了我们协同的无限潜力。”他的声音在喧闹中清晰而坚定,控制中心的灯光柔和地照亮了每个人的笑容与复眼闪烁。

技术融合的狂飙突进,如同点燃了军备升级的引擎。艾瑟拉星系外围的大型船坞集群和地球“洪荒开天”基地,同时进入了前所未有的高速运转状态,这种结合了超光速跃迁效应的全新空间撕裂矛的破坏力,几乎可以轻易摧毁任何位置的任何敌人。

孔方佳看向全息屏上全新的各类武器说明,这些与绿光氏族进行了技术融合升级的战舰等武器装备,很快会在黑塔帝国与‘播种者’的战场上亮相。

“星梭级”多功能护卫舰(地球-绿光联合设计):

战舰外观形象:

摒弃了传统地球战舰的厚重棱角,线条更趋流线型,仿佛一柄修长的银色利剑,在宇宙的黑暗中熠熠生辉,彰显着先进设计与高效性能的完美融合。舰体长约180米,宽约25米,整体轮廓流畅而优雅,宛如一件精雕细琢的艺术品。舰体表面覆盖着一层由绿光氏族提供的“生物矿化结晶复合装甲”,呈现出温润如玉的翠绿色泽,内部流淌着细微的能量脉络,这些脉络不仅赋予装甲自我修复能力,还能吸收并转化外部冲击,大幅增强了战舰的防护性能。

舰艏下方,一个结合了地球高能粒子技术(基础)与绿光能量聚焦透镜的复合炮塔取代了传统主炮,该炮塔能精准聚焦能量束,发射出高穿透力的粒子流,在战斗中提供毁灭性的火力支援,同时保持舰身的整体平衡与机动性。战舰的整体设计不仅提升了作战效率,还体现了人类与外星文明合作的智慧结晶。

核心升级:

相位偏转护盾(绿光技术核心,地球工程优化):

作为舰船的核心防御系统,该护盾并非采用传统的硬性抵抗机制,而是通过构建精密的相位空间场,在攻击即将命中的瞬间,将袭来的能量武器光束或实体弹药轨迹“偏折”至无害的空间角度,从而规避直接损伤。相较于传统护盾,其能耗显着降低,减少了舰船能源负担,但这一优势高度依赖操作员的实时预判能力和系统的极速反应,任何延迟都可能导致防御失效。

得益于“织梦者”人工智能提供的精确实时战场模型,以及“时痕”模块的短时预测功能,护盾能在瞬息万变的战局中最大化效能,精准应对多变威胁。当护盾激活时,舰体周围会泛起如水面涟漪般的空间波动,这种视觉现象是相位场运作的外在表现,同时起到警示作用,提醒船员防御状态。

“藤蔓”级量子纠缠通讯\/干扰阵列(地球量子技术核心,绿光生物电加密):

从舰桥顶部延伸而出的数根**藤蔓状翠绿色天线,构成这一先进系统。它不仅实现了与“织梦者”中央智脑及友舰之间的超光速、绝对加密通讯,确保信息传输即时且无法被截获,还具备强大的干扰功能,通过释放特定频段的量子纠缠波,有效扰乱敌方常规通讯网络和传感器系统,造成信号混乱和误判。

更关键的是,这种干扰波能渗透并干扰依赖精神链接的深渊虫群,削弱其集体行动协调性,为友军争取宝贵战术优势。天线表面的生物电加密机制融合了绿光技术,利用动态生物信号作为密钥,进一步增强通讯的可靠性和抗破解能力,在激烈战场中成为不可或缺的神经中枢。

“抚光”近防能量场(绿光技术):

这一局部能量场专注于覆盖舰体要害区域,如引擎舱和指挥中心,通过生成弱化但稳定的能量屏障,对熵增射线等规则性攻击进行微弱的迟滞和削弱。其工作原理在于干扰攻击的规则结构,延缓射线传播速度并降低破坏强度,从而为舰船提供关键缓冲时间。

尽管防护效果有限,面对高强度攻击时可能无法完全阻挡,但在遭遇突发威胁时,这种迟滞作用往往能挽救舰体于危急关头,成为整体防御体系中的宝贵补充层。能量场的激活依赖于绿光技术的能量调控,能自动响应威胁,确保在最小能耗下维持持续防护。

首批接收“星梭级”的地球护卫舰官兵既兴奋又紧张。兴奋于新舰的强大性能,尤其是那神奇的“相位偏转”护盾;紧张则源于新系统操作的复杂性,以及对绿光技术可靠性的本能疑虑。绿光氏族派驻的技术顾问则充满自豪,耐心指导,双方在磨合中迅速建立信任。

“刑天IV”型重型强袭机甲(地球设计,绿光材料升级):

形象:

依旧是标志性的猩红涂装,但体型比III型更加魁梧厚重(高度增至16米),在阳光下宛如一座移动的钢铁堡垒。外装甲关键部位(胸甲、肩部、关节)覆盖着由绿光技术合成的深绿色、带有金属光泽的生物结晶复合装甲板,其表面在阴影中折射出幽暗的冷光,强度远超旧式钛合金,对能量武器和酸液腐蚀有极强抗性。

装甲表面隐隐有微弱的能量纹路流动,当机甲启动时,这些纹路如**脉络般闪烁,释放出轻微的嗡鸣声,仿佛在呼吸绿光能源。腿部装甲加厚处理,足部设计为锯齿状抓地结构,确保在崎岖战场上的稳定移动。

核心升级:

“根须”型自适应动力核心(绿光生物能源技术启发): 核心引擎效率提升40%,爆发力更强,能在瞬间输出巨大推力,持续作战时间显着延长至72小时以上。具备一定程度的能量波动自适应能力,在遭受强Emp或能量干扰时,引擎能自动调节频率,稳定性大幅提升,避免机甲在敌方电子战中瘫痪。实战中,它能吸收环境辐射转化为额外动力,让机甲在恶劣条件下如履平地。

“荆棘”脉冲链锯剑(地球武器平台,绿光能量回路): 右臂主武器。链锯剑锯齿上覆盖的不再是单纯的高频激光,而是融合了绿光生物电技术的高频脉冲能量场,剑身全长8米,挥动时发出刺耳的撕裂声。切割时不仅能撕裂物理装甲,更能释放脉冲干扰目标内部精密系统(尤其对深渊机械单位有效),脉冲波可穿透三米厚的合金,同时带有微弱神经冲击效果(对生物目标),令敌人在瞬间失去协调性。测试中,它轻松劈开一艘小型炮舰的护甲。

“萌芽”式自修复系统(绿光技术核心): 装甲内部嵌入了特殊的生物活性纳米材料,这些材料如同微型生命体般活跃。在遭受非毁灭性损伤后,能吸收机甲内部富余能量或外部光照(微弱),缓慢修复装甲裂纹和内部非关键结构损伤,修复过程可见裂纹处泛起绿光,几分钟内愈合浅层缺口。大幅提升了机甲在持续作战中的生存能力,让战士们在激烈交火后仍能快速重返前线。

“共生”神经直连系统(地球神经接口,绿光生物电稳定): 大幅优化了驾驶员与机甲的神经同步率,反应延迟近乎消失,驾驶员只需微动意念,机甲便如身体延伸般精准响应。同时,绿光技术提供的生物电稳定场有效保护了驾驶员在长时间高负荷作战下的神经系统,降低了“神经灼伤”风险,避免疲劳引发的幻觉或失控。系统还集成了实时健康监测,确保驾驶舱内环境舒适稳定。

接收这批机甲的是张磊的机甲旅,此时张磊正抚摸着“刑天IV”冰冷的生物结晶装甲,指尖能感受到装甲下传来的细微震动,仿佛机甲在低语。座舱内更贴合神经反馈的操控系统让他浑身热血沸腾,咧开嘴,对着通讯频道吼道:“兄弟们!看见没?这新家伙!这装甲!这链锯剑!老子感觉现在能单挑一艘蚀骨者炮舰!绿光兄弟给的东西,硬是要得!都给我打起精神,好好伺候这宝贝!”

机甲战士们对新装备爱不释手,纷纷围拢测试武器和系统,对绿光提供的“自修复”和“神经保护”技术更是感激不已,有人高喊“这修复功能太神了,打完仗都不用修!”,整个机甲旅士气空前高涨,空气中弥漫着战意与兴奋。

绿光氏族“藤蔓级”生物工程舰升级:

巨大的、如同发光藤蔓与金属结构共生的生物母舰,其庞大身躯在星空中犹如一座移动的生态堡垒。升级后,其体表流动的翠绿色能量纹路更加明亮、复杂,宛如**电路般脉动,增强了生物与机械部分的能量协同;新增了数处由地球提供的超合金加固节点,覆盖在舰体关键关节处以抵御高能冲击,以及外部传感器阵列,配备高精度扫描模块,能实时监测周围环境并预警潜在威胁。

核心升级:

“玄武II型”力场节点(地球技术核心):在工程舰核心区域和关键工程臂上加装了小型化的“玄武II型”力场发生器。这些发生器通过精密能量场形成局部护盾,虽然无法覆盖全身,但极大地提升了在遭受小规模袭击或战场流弹时的生存能力,如抵挡离子炮火或碎片冲击,保障了工程作业的持续性,确保在混乱战场中舰船能稳定运作。

“织梦者”辅助工程AI(地球技术):接入了“织梦者”的边缘计算节点,利用分布式算法优化决策。大幅优化了大型结构(如星域船坞模块)的建造\/修复路径规划,减少冗余动作;材料利用率计算更精准,避免浪费;危险规避能力增强,能预测并避开陨石带或敌方陷阱,工程效率提升显着,缩短工期达30%以上。

强化型生物材料合成腺体(绿光技术):合成速度更快,腺体分泌的生物聚合物在瞬间固化,生成的生物结构强度、韧性和能量传导性均有提升,特别适合快速修复遭受熵增武器侵蚀的金属结构(通过生物材料包裹、中和残余熵增效应),如将腐蚀性能量转化为无害热能,恢复舰体完整性只需数分钟。

绿光氏族的工程大师们对地球的“玄武”护盾和“织梦者”AI辅助赞不绝口。“效率提升令人惊喜!地球盟友的护盾,让我们的‘藤蔓’在危险空域也能安心工作,无需频繁撤退。他们的‘智慧之脑’(指织梦者)在规划大型结构时,比我们传统的群体感应更精确高效,不仅节省资源,还提升了整体舰队协同!”一位资深绿光氏族的工程长老如此评价,他补充道:“这次升级融合了双方技术精华,标志着绿光与地球合作的里程碑。”

“盘古级”空天战列舰(包括地球旗舰“轩辕号”,深度整合绿光技术):

这艘象征着地球最高武力的巨舰(长度超过1.5公里)在艾瑟拉船坞进行了紧急升级,以应对即将到来的星际冲突。船坞内灯火通明,工程机器人穿梭忙碌,原本厚重刚硬的玄黑色装甲上,多处关键区域(如舰桥、主炮基座、引擎喷口附近)覆盖或镶嵌上了深绿色、带有能量纹路的生物结晶复合装甲板,这些装甲板由绿光盟友提供的有机矿物合成,具有惊人的自愈韧性,与原有装甲形成刚柔并济的视觉效果。舰体周身流转的能量光晕中,隐约多了一丝翠绿色的脉络,如同生命脉动般在黑暗中闪烁,标志着地球与绿光技术的完美融合。

核心升级:

“天穹之壁”联合护盾系统(地球“玄武II型”力场 绿光“大气折射稳定”技术):旗舰级防御核心。地球的力场发生器提供基础防护和空间稳定,绿光技术则在外层形成一层能将袭来的能量攻击进行部分折射、扩散的能量膜,通过模拟大气折射原理,将高能光束分散为无害的散射粒子,极大地降低了护盾核心的瞬时压力,整体防御效能提升50%以上,对熵增射线的抵抗时间显着延长至数小时。护盾全开时,呈现出玄黑底色上流动着翠绿光纹的壮观景象,在模拟测试中成功抵御了模拟敌方主力舰的齐射。

“抚光\/时痕”协同火控系统(深度整合):“抚光”空间稳定锚与“时痕”战场预测系统的融合达到新高度。不仅能稳定自身空间,更能小范围干扰敌方空间跳跃和规则武器聚焦,例如通过扭曲局部时空来延迟敌方跃迁引擎的启动。结合“织梦者”提供的超距信息,使“轩辕号”的主炮(重型粒子束\/激光)和“阎王”导弹的远程打击精度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在一次联合演习中,主炮命中了500光秒外的移动靶标。

“生命藤蔓”级内部损伤应急修复系统(绿光技术):在舰体内部关键管道和通道部署了特殊的快速生长生物凝胶和纳米修复机器人。这些凝胶由绿光生物科技培育,能在受损时迅速膨胀固化,封堵破口、修复管线,为损管人员争取宝贵时间。例如,在一次模拟重大破损中,系统在10秒内密封了引擎室的裂缝,大幅提升战舰持续作战能力,减少人员伤亡风险。

“灵犀”级联合指挥\/通讯节点(地球量子通讯 绿光生物电加密\/广域感应):成为整个地球-绿光联合舰队的中枢神经。通讯无法被常规手段截获破解,并能通过绿光技术官的生物电感应,对战场态势形成更直观的“群体感知”,实时共享战场图像和敌方动态,使舰队指挥效率倍增。

“轩辕号”舰长赵刚站在焕然一新的舰桥上,看着护盾状态屏上那稳固的玄绿双色光晕,感受着火控系统前所未有的流畅和精准,心中豪气顿生:“这才是我地球旗舰应有的气象!绿光盟友的技术,让我们的‘轩辕’真正有了在顶级战场上与强敌叫板的底气!”他回想起过去战斗中的挫折,现在信心满满,舰员们对新护盾的强大和内部应急修复系统带来的安全感倍感振奋。工程师李明在控制台前赞叹道:“这修复系统简直是救命稻草!”炮手们则为主炮的精准度欢呼,对即将到来的远征少了几分忐忑,多了几分必胜的信心。

时间在紧张的换装、磨合与训练中飞速流逝。联合舰队日夜进行模拟战演练,优化协同作战流程,距离与阿斯塔罗斯·黑曜约定的两个月期限,只剩下最后三天,船坞内外弥漫着临战前的肃杀气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