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游戏 > 4合院之成为武术宗师 > 第306章 全面改革促发展

4合院之成为武术宗师 第306章 全面改革促发展

作者:大厦的老鲁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5-10-10 10:26:00

茶杯搁在桌角,水渍在玻璃面上洇开一圈浅痕。丁义珍翻开手边的文件夹,第一页是昨夜汇总的三项目进度表——保障房征地完成百分之九十五,医疗设备采购已进入中标公示期,社区卫生中心开工仪式定在明天上午九点。

他拿起笔,在“开工仪式”四个字底下划了道横线,又翻到下一页,财政局提交的拨款凭证复印件整整齐齐贴着。昨天会上拍板的事,二十四小时内全走通了流程,比规定时限快了一倍还多。

“看来不是办不到,是不想办。”他轻声说了句,把材料合上,按了下桌上的内线电话,“让宣传部老刘来一趟,再通知住建和卫健,十分钟后小会议室碰个头。”

十分钟后,五个人围坐在椭圆桌旁。老刘拿着平板,屏幕上正播放一段剪辑好的短视频:南巷片区一栋新楼封顶,工人扯下红绸,镜头扫过外墙挂着的横幅——“京州安居工程·首批交付倒计时60天”。

“就用这个节奏,每周出一期《改革周报》。”丁义珍指着视频,“图文加短视频,街道、社区群都推一遍。老百姓不看文件,他们要看变化。”

李副市长坐在对面,手里捏着一份打印稿:“我刚从东区回来,安置户已经开始登记选房顺序了。有个老太太拉着我说,等了三十年,终于等到‘批了’两个字。”

“这句话可以放下周的视频里。”丁义珍点头,“别光讲政策,要讲人。谁家孩子上学近了,谁家老人看病不用跑三趟医院了,这种事最打动人。”

秘书长插话:“组织部那边也动起来了,干部下沉包干制已经落实到人,每个重点项目都有专人跟进。”

“好,那就趁热打铁。”丁义珍站起身,“下午开个跨部门调度会,发改、财政、工信、住建全叫上。改革不是单打一,产业、民生、基建得一块转起来。”

下午两点,调度会准时开始。

丁义珍把一张流程图投影到大屏上,一条从新能源产业园落地,到配套廉租房分配,再到公交线路优化的链条清晰可见。

“这不是三个项目,是一套组合拳。”他说,“产业园招工三千人,这些人住哪儿?孩子上哪儿学?交通怎么解决?我们不能等人家来了才想,得提前铺好路。”

徐志明翻着手里的数据表,眉头微皱:“资金压力不小,尤其是廉租房这块,地方配套要两个亿。”

“两个亿确实不小。”丁义珍接过话,“但去年全市闲置的棚改结余资金就有四点七亿,卡在审批环节没动。这笔钱不动,公务接待倒是年年超标。”

屋里安静了一瞬。

徐志明没接话,低头在本子上记了什么。

丁义珍也不追问,只说:“从下周起,每周交一份《协同清单》,标清楚哪些事要联动办,谁牵头,谁配合。别你干你的,我干我的,群众可不管你是哪个口的,他们只看结果。”

散会后,秘书长留下来问:“要不要给省里报个专项?”

“先不急。”丁义珍摇头,“咱们自己先把轮子转起来。上面看到我们在动真格,自然会支持。现在伸手要钱,反倒显得底气不足。”

第二天清晨六点半,丁义珍穿着便装出了市委大院。他没坐车,沿着解放路往南巷走。

晨风带着凉意,街边早点摊刚支起炉子,油条在锅里翻滚,香气混着豆浆味飘出来。几个老人坐在长椅上晒太阳,旁边晾衣绳上挂着刚洗的床单,随风轻轻摆动。

他走近一户人家门口,一位大妈正收衣服。

“您住这儿多久了?”他随口问。

“四十年啦!”大妈回头看了他一眼,“以前下雨天屋里漏水,拿盆接着,一晚上能接半桶。现在搬进新楼,窗户密封好,暖气足,孙子过来都不想走了。”

“分到房子不容易吧?”

“可不是嘛!前些日子还在担心摇号摇不上,结果政策下来,像我们这种老住户优先。上周签完字,钥匙都领了。”

丁义珍笑了笑:“那挺好。”

“你也是等搬家的?”大妈一边叠衣服一边问。

“算是吧。”他说,“就想看看,这变化到底有没有落到人头上。”

大妈停下动作,上下打量他:“你说话不像本地人,但挺实在。我们这片儿能改,多亏了新书记敢拍板。以前那些人,嘴上答应得好,转身就说‘研究研究’,一研究就是三年。”

他没接这话,只点点头:“只要有人真心想办,事总能成。”

回到办公室已是八点二十。桌上多了几份简报:新能源产业园签约企业已达十二家,预计年产值超百亿;地铁三号线提速施工,工期提前两个月;全市三十八个老旧社区完成水电管网改造。

他正看着,李副市长推门进来,手里拎着个饭盒。

“刚从工地回来,顺道给您带了碗牛肉面。”他把饭盒放在桌上,“工人说,现在审批快了,材料当天报当天批,连盖章都不用跑腿了,电子流程自动推。”

丁义珍打开饭盒,热气扑上来。

“看来大家也开始适应节奏了。”

“不止是适应。”李副市长坐下,“昨天晚上,东区街道办自发开了个夜会,召集居民代表听意见。有位大爷提了个问题——下一步是不是该修条步行街,方便老人遛弯?”

丁义珍挑了挑眉:“群众开始主动想了?”

“对。以前是‘你们爱咋咋地’,现在是‘我们该怎么改’。”

丁义珍低头吃面,没说话,嘴角却往上扬了扬。

中午,宣传部把最新一期《改革周报》样稿送了过来。封面照片是一个小女孩站在新学校门口,书包上挂着卡通挂件,笑得露出缺牙。

标题写着:“我家这五年——从城中村到家门口的实验小学”。

他翻完最后一版,点了点头:“就这个调子,继续做下去。”

傍晚,城市亮化工程全线点亮。主干道两侧楼宇灯光渐次亮起,车流如河,光影流动。

他在办公室批完最后一份文件,抬头望向窗外。远处高架桥上,一辆公交车缓缓驶过,车身上贴着“京州惠民公交”的广告。

笔记本摊开在桌角,他提笔写下:

“改革不是一阵风,而是持续的新陈代谢。今日之成,不过是明日之基。”

笔尖顿了顿,又添了一句:

“但人最容易在掌声里忘了赶路。”

他圈出下周计划走访的五个社区,笔尖悬在纸上,忽然听见楼下传来一阵笑声。透过窗缝往下看,几个年轻干部正聚在院子里抽烟聊天,脸上带着久违的轻松。

他收回目光,重新落笔,写下一个名字——

南巷王桂香,搬迁户,孙女就读实验小学一年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