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科幻 > 地球不屈:混沌秩序 > 第370章 新一轮备战

地球不屈:混沌秩序 第370章 新一轮备战

作者:司徒小儿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10-10 01:45:37

在经历漫长的星际旅途,跨越三十八万公里的真空后,仅仅十六个小时,那艘满载着希望与钢铁翅膀的货运火箭,终于顺利飞抵了月面,精准地降临在达朗贝尔采矿基地。

制动火箭的巨大反冲下扬起一片细密的月尘,最终稳稳地停泊在基地那块被临时清理出来的简易着陆平台之上。早已在此等候多时的矿工与工程师们,这些在月球严酷环境下坚守的人类前沿开拓者,脸上洋溢着久违的热情与好奇。

他们激动地迎接了与火箭一同到来的十几名年轻的飞行员,这些身着抗荷服、眼神锐利的空中骄子,是他们新的守护者。在低引力的环境中,他们协同合作,动作迅速而高效,携手卸下了货仓里至关重要的“苍龙”战机与配套的弹药物资,然后将这些流线型、充满力量感的战机统一迁移到了基地匆忙赶工搭建的临时机库之中,为即将到来的可能战斗做着最后的准备。

然而,受限于货运火箭有限的内部容量与严苛的载重指标,原本按照标准编制,应该为每一台“苍龙”战机都配备的专业后勤维护人员,此刻不得不被大幅削减,仅有少数关键技术骨干随行。

这意味着,抵达月球的“苍龙”战机的日常整备、维护和保养工作,无法完全依赖于专业的机务团队,而只能暂时交给达朗贝尔基地那些主要负责矿业设备维护的工程师与机修工。

他们虽然技术扎实,但对“苍龙”这种尖端空天战机的复杂系统并不熟悉,只能代为处理一些基础的、相对简单的后勤保障工作,如燃料加注、外部清洁和弹药挂载。这种人员与任务之间的不对等,预示着未来的维护保障将面临严峻挑战,也体现了此次任务的仓促与资源的极端紧张。

尽管学院通过其官方渠道和媒体发言人,曾一再向国际社会强调,此次向月面及近地轨道部署更多军事部队的行为,其唯一且紧迫的目的,仅仅是为了防范随时有可能出现的、来自“九头蛇”外星文明的战舰,是为了人类在太空中的共同安全。

然而,在那些亲外星势力,特别是“求安派”和“服从派”及其潜伏在人类社会各层面的“有心之人”的恶意煽动下,一股强大的、歪曲事实的舆论洪流迅速在全球范围内扩散。

许多受其影响或本身立场偏颇的新闻媒体与社交平台,如“寰宇时报”、“星际之声”以及推特、脸书、抖音等,都存在将“学院”和东方大国这一纯粹的防御性举动,恶意解读为“向太空扩张军事影响力、争夺星际霸权”的高攻击性行为。

他们抛出各种耸人听闻的论调,大肆渲染“新威胁论”,并以此为借口,煽动对中国在月球以及近地轨道区域进行的任何活动进行抵制,声称这是“野蛮”且“具有侵略性”的行为,试图在人类内部制造更大的分裂与对抗。

在“苍龙”战机抵达后的第一个月面日,相对而言,这是一个较为平静的一天。然而,那种建立在未知与等待之上的平静,却比任何喧嚣都更令人煎熬。

停泊在近地轨道的其他四艘同级战舰,它们如同沉默的幽灵,依然没有出现,也没有任何明显的能量波动或机动迹象。达朗贝尔采矿基地的总指挥兼负责人,一位经验丰富、头发花白的老矿业工程师,此刻正犹如一个守望者,时刻都等在达朗贝尔基地与天宫站之间的加密通讯频道前,他的目光紧盯着屏幕,神经紧绷,以便能够在第一时间内了解任何来自地球或太空的敌人动向,并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关乎整个基地数百人生死的决策。

基地的工人们,虽然在短暂的混乱后恢复了矿物资源的生产工作,巨大的质量加速器仍在隆隆作响,将开采出的资源射向天宫站,但“九头蛇”战舰那看不见的威胁,依然犹如一团不安的阴云,沉甸甸地笼罩在他们的上空,压抑着他们的呼吸,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压抑的紧张,使得工作效率都比平时低了不少。

新来的飞行员们,这些习惯了地球引力和大气环境的空中骄子,也还没完全习惯月球那三分之一的低引力、无空气环境以及单调的生活。他们正慢慢尝试与长期生活在月球的矿工们打交道,适应彼此的生活节奏和差异,试图建立起一种共同抵御外星威胁的信任。

为了预防那很可能在没有任何预兆下到来的战斗,这支“苍龙”飞行中队的队长,在熟悉了基地情况后立刻就组织了一场非正式的“演习”,在基地附近的平坦月面区域,检验他们在月球低引力、高真空环境下的起飞、机动和作战是否顺利,每一次引擎点火,每一次微小的姿态调整,都显得格外小心。

就这样,又一个漫长的月面日过去,悬停在近地轨道的四艘“九头蛇”战舰,依然毫无动静,它们庞大的舰体在地球的阴影下若隐若现,表面那层奇异的外壳上,只有那些仿佛血管般的能量管线,依旧闪耀着微弱的、幽深的光芒,那是其内部系统仍在运转的唯一迹象。如果不是这一点,说这四艘庞大的外星船只是死船,估计都会有不少人会毫不犹豫地相信。

与月面基地的紧张等待不同,天宫站的轨道造船厂内,却是一片繁忙到极致的景象。工人们,这些人类在太空中的“船医生”和“钢铁裁缝”,几乎是没日没夜地泡在巨大的船坞里,围绕着伤痕累累的“鸾鸟”号,加班加点进行着紧急维修工作。

巨大的激光烧蚀痕迹,扭曲的金属结构,断裂的管线,都是他们需要处理的伤口。疲惫到极致时,他们甚至没有时间返回生活舱休息,累了就直接闭上眼睛,利用失重环境,在地板或墙壁上找个地方躺着飘一会儿,短暂地进入浅睡眠。

就连用餐时间,他们也是待在船坞里,一边啃着压缩饼干或营养膏,一边用工具修复着舰船,将每一分每一秒都投入到工作中,争分夺秒地让“鸾鸟”恢复元气。

得益于天宫站先进的工程无人机群,这些灵活高效的自动化机器人,以及各种为太空维修特制的便携工具,它们的帮助极大地提升了效率。不过短短一个多星期的时间,天宫站的工程师们就以惊人的速度,完成了“鸾鸟”号主体结构的紧急修复和关键系统的基本维护工作。

虽然舰船内部,特别是那些被激光贯穿、遭受内部爆炸的区域,还有很多地方因为损伤复杂或需要更长时间的彻底修复,而被黄色的警戒线暂时封锁,禁止人员进入,但至少,这艘刚刚经历过生死考验的战舰,已经具备了基本的航行能力和部分武器系统的运作能力,开出去进行一次短程试航,或者在紧急情况下进行有限度的作战,已经不成问题了,它重新成为了天宫站的守护者。

然而,就在“学院”向月面达朗贝尔基地增添援军、人类内部正忙于应对“九头蛇”威胁和修复自身损失之际,亲外星势力的“求安派”却在地球上,以一种高调的方式,突然发布了一个具有颠覆性意义的重磅消息。

这个消息并非来自某个国家的官方渠道,而是通过多个国际媒体和社交平台同时引爆。一支由印度、澳大利亚、新加坡以及土耳其等国——这些在“求安派”控制下组成的联合团队,成功在印度的海得拉巴空军基地,试飞了一架由他们自主研发、自主设计、自主建造的空天战机。

这架战机在外形上与阿联酋与东大的空天战机都有不小的区别,但在技术细节上似乎要逊于前者。相关的试飞短视频与高清图片,好似病毒般,在极短的时间内就传遍了全球主要的社交媒体平台,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引发了大量吃瓜群众的围观与热议,各种猜测、阴谋论、以及对未来科技的惊叹充斥着评论区。

事情持续发酵了数小时后,在强大的舆论压力和信息无法被压制的情况下,印度国家官方媒体,作为试飞地所在国很快就下场公开了部分真相,坐实了自主研发的空天战机确实研制成功并进行了试飞。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