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科幻 > 走向深蓝(幻想小说) > 第29章 中丹北极联合科考(四)

冰海同舟,中丹联合科考队在格陵兰北部海域经历了十二个日夜的海洋科学考察

在北纬79度以北的海域,时间仿佛像被极地的严寒所凝固住3。这里是被巨大冰盖覆盖的格陵兰岛向北极点延伸的荒芜之境,除了偶尔掠过的北极燕鸥和浮冰上一些休憩的海豹外,便只剩下了北极那永恒而又令人敬畏的冷荒与寂静。

在这片地球边缘的白色荒漠上,一艘红白相间的中国科考船“东方红二十号”和丹麦的科考船,如同两个不屈的航海旅行达人,正缓缓切开古老的冰层,留下一条短暂的航迹。

科考船舶上,由中国极地研究中心资深科学家李旭扬队长率领的中方科考队, 与以丹麦哥本哈根大学海洋生态学家埃尔莎·索伦森博士为首的丹方团队已经共同度过了超过三十个充满挑战与发现的日夜。这不仅仅是一次对未知领域的科学探索,更是一场对国际合作精神与人性韧性的严峻考验。

一、目标:格陵兰以北的未知之境

本次中丹联合科考任务,代号"北纬80度计划",核心目标是对格陵兰岛北部人迹罕至的海域,特别是内尔斯海峡周边及更北的林肯海边缘,进行多学科的综合环境调查。研究重点包括:冰川融化对海洋环流的影响、深海生物多样性的独特适应机制、以及古气候在海底沉积物中留下的印记。该区域冰情复杂,气候变化影响显着,其科学数据对理解全球气候系统演变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李旭扬队长,年届五十六,是一位有着超过六次北极、十次南极考察经验的老极地人。他身材不算高大,但眉宇间凝聚着经年累月与冰海打交道沉淀下来的坚毅与沉稳。他的搭档,埃尔莎.索伦森博士,则是一位在国际海洋生态学界享有盛誉的学者,以其对北极脆弱生态系统的深入研究而闻名。

她金发绾成严谨的发髻,碧蓝的眼睛里闪烁着科学家的睿智与对这片冰雪世界深沉的热爱。出发前,双方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进行了周密的方案对接,

但他们都清楚,真正的合作,始于浮冰撞击船体的第一声闷响。

二、初航:磨合与挑战

科考船驶入格陵兰岛北部海域的初始阶段,挑战便接踵而至。首先是恶劣的海况与密集的浮冰。

"新极光"号虽是高等级破冰船,但在古老的多年冰面前,仍需谨慎迂回。巨大的冰山如同沉默的白色城堡,随时可能崩解,带来不可预测的风险。李旭扬凭借其丰富的冰区航行经验,与丹麦籍船长紧密协作,常常在舰桥上连续值守十余小时,通过卫星云图、直升机前出侦察和船载雷达,为船只选择最安全的航线。

科考作业的展开同样不易。当船只好不容易在一片相对开阔的水域稳住船位,准备布放温盐深剖面仪( CTD )或底栖生物拖网时,一块突如其来的流冰可能就打乱了所有计划,迫使作业中断,紧急移船。在这种高压环境下,中丹两支团队初期的磨合显得尤为重要。操作习惯、技术标准、甚至沟通方式上的细微差异,都可能被放大。

一次,在部署长柱状沉积物取样器时,中方队员更

注重获取尽可能长的岩芯,以期得到更长时间序列

的气候记录;而丹方队员则更关心中途可能对珍贵

但脆弱的表层沉积物生态造成的扰动。现场出现了

短暂的争执。李旭扬没有武断裁决,而是召集双方

技术骨干◇与索伦森博士一起,在摇晃的实验室里

重新审视方案。最终,他们结合双方关切点,优化

了取样器头的设计参数和下放速度,在保证样品完

整性的同时,最大限度减少了对环境的影响。这次

成功的协调,为后续合作树立了典范。李旭扬常对

队员说:"在这里,我们面对的是共同的对手﹣

自然。科学无国界,在极端环境下,协作是唯一的

出路。"索伦森博士对此深表赞同,她欣赏李队长

务实而包容的领导风格。

三、突破:内尔斯海峡的协同攻坚

科考任务的重中之重点,是对内尔斯海峡的详细探

喜欢走向深蓝(幻想小说)请大家收藏:(www.071662.com)走向深蓝(幻想小说)小米免费小说网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