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科幻 > 走向深蓝(幻想小说) > 南极科考样本的系统研究(Ⅰ)~

初秋九月悄悄地来到了中国海洋科学研究院总院,潜龙的双鬓已经是如雪般霜白了,但他的眼神是矍铄的,长年累月的带队远航海上科考以及埋头于实验室里从事严瑾认真细致入微的分析研究工作,他的背也已经微驼了,这是经常性在电子显微镜下彻夜进行科学分析研究工作留下的职业烙印。长期的研究工作,也让他的身上自然而然地散发着一种独特儒雅而又有着鲜明个性特征的科学家气质。

他不仅要带好及培养研究室里的年轻科研人才,自己更是事事躬耕亲为树立榜样;并且还时常要去相关的专业院校去授课传业,为培养更多的各类海洋领域的后备科学人才而孜孜不倦地耕耘在传播海洋文化知识的园地里。

在总院的会议室里,气氛热烈而庄重。第138次南极科考队动员会正在这里举行。潜龙站在投影仪前,眼神坚定而锐利,他缓缓地展示着一百七十年前“雪龙号”初航南极的泛黄影像。那斑驳的画面,仿佛将众人带回到了那个充满挑战与未知的时代。

全息投影技术如同神奇的魔法,精准地复原出了冰芯样本的微观结构。在灯光的映照下,冰层中的黑色条带显得格外醒目。潜龙的眼神中闪过一丝疑惑,他皱起眉头,伸手指向其中一条黑色条带,说道:

“大家看,这条公元1950年大气核试验的铯-137峰值曲线,与历史数据存在着0.3%的偏差。”

坐在台下的年轻的同位素分析师林雪,听到潜龙的话后,心中一动。她的眼神紧紧地盯着投影上的数据,陷入了沉思。动员会结束后,林雪回到自己的工位,继续对相关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她发现,在1985-1992年间的样本中,钚-240同位素异常波动。这一发现让她的心跳不由自主地加快了。

为了找到更多有力的证据,林雪开始仔细查阅实验室的历史档案。

在经过同意后,她来到第三冷藏柜前。当她打开柜门,用红外测温仪对里面的样本进行检测时,她的脸色瞬间变得煞白。数据显示,磁极反转事件沉积层样本的温度竟然达到了-2.1c,而这已经持续了47天。这一异常情况让林雪意识到,事情远比她想象的要复杂。

潜龙得知林雪的发现后,立刻带领团队乘坐着“东方红极地十号”极地破冰船驶向南极。一路上,大家都怀揣着紧张与期待的心情。当船靠近南极中山站时,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雪席卷而来。

在暴风雪中,考察队艰难地进行着冰盖钻探工作。突然,机械臂传来一阵异常的声响,紧接着,它意外地带回了一个密封的钛合金舱体。潜龙和队员们围了上去,看着这个神秘的舱体,心中充满了疑惑。

潜龙戴上手套,轻轻地擦拭掉舱体表面的积雪。这时,苏联红星标志露了出来。经过检测,舱体内的放射性剂量仍然很高。原来,这是1962年失踪的列宁号科考船遗留的核燃料罐。这一发现让整个考察队的气氛变得更加紧张。

回到实验室后,林雪和团队成员对冰芯样本进行了更加细致的检测。在1968年的冰层中,他们检测到了切尔诺贝利事故特有的碘-131同位素。然而,历史上切尔诺贝利事故发生在1986年,这明显是时间错位的辐射信号。这一发现彻底推翻了现有的南极大气循环模型,让大家之前的研究成果受到了巨大的冲击。

与此同时,在冰下湖探测区,水下机器人传回了诡异的画面。成千上万的透明管状生物组成了长达三公里的移动阵列,它们正朝着科考船的方向涌来。生物学家苏明迅速对这些生物进行采样分析,结果发现其线粒体dNA与北极熊的匹配度高达98%。这一发现引发了一个新的疑问:南极生态系统是否正在发生物种替代?

考察队在南极的科考工作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保障基地的燃油储备遭到了不明生物的破坏,这让考察队的生活和工作陷入了困境。潜龙决定亲自带领一支小队去追捕这些不明生物。

他们在冰原上追踪了整整七十二小时,终于发现了目标。那是一些类似巨型管虫的生物,它们正在冰裂隙中游动。潜龙和队员们小心翼翼地靠近,试图采集样本。就在潜龙用工具触碰到一只管虫时,管虫突然喷出了橙色荧光粘液。粘液接触到潜龙的皮肤后,迅速蔓延开来。

潜龙感到左臂一阵剧痛,他低头一看,左臂的皮肤竟然晶体化了。医疗组的成员立刻对潜龙进行了救治,但情况并不乐观。在显微镜下,医疗组成员惊讶地发现,潜龙左臂的细胞出现了珊瑚状钙化。这种未知的生物侵蚀现象让所有人都感到恐惧。

林雪没有气馁,她继续在实验室里对样本进行分析。在1976年的火山灰层中,她发现了人为添加的纳米银颗粒。通过查阅历史资料和进行复杂的计算,她追溯出这些纳米银颗粒源自2008年美国NASA发射的冰云一号探测器。历史记载该探测器坠入了太平洋。这一发现引发了伦理委员会的调查,人们对NASA的行为产生了质疑。

就在这时,考察队接到了气象卫星的警报:直径五公里的千年冰盾正在脱落。

冰盾一旦脱落,将会对考察队和周围的环境造成巨大的威胁。潜龙不顾自己的伤势,毅然启动了应急爆破方案。他带领队员们在冰盾下方布置炸药,试图改变冰盾的脱落方向。

在爆炸的瞬间,科考船的声呐捕捉到了冰层下传来的规律性震动。经过分析,这种震动频率与南极洲板块的共振频率完全一致。这意味着什么?难道南极洲板块即将面临一场巨大的灾难?考察队的心中充满了忧虑。

面对南极洲板块可能出现的危机,考察队决定采取行动。他们利用改良后的电离能束武器,成功地熔穿了三千米冰层,抵达了冰下湖。当他们的灯光照亮底时,一个惊人的景象出现在他们眼前:湖底矗立着一座金字塔形金属建筑群。

潜龙和队员们小心翼翼地靠近这些建筑。在中央祭坛上,他们发现了一块刻有苏美尔楔形文字的青铜板。随行的考古学家们立刻对青铜板进行翻译,上面,上面的内容让他们大吃一惊:“第七轮回启始点”。

就在大家还在为青铜板上的内容感到困惑时,林雪在实验室里也有了新的发现。她通过质谱仪分析发现,所有异常样本都含有精确控制的重氢标记。她迅速来到潜龙的办公室,与潜龙一起查看卫星地图。他们惊讶地发现,这些标记点的连线构成了一个完美的六边形网格,而南极点正好是这个网格的中心。

与此同时,高纬度观测站传来了紧急报告。报告称,地球磁场发生了47分钟的局部消失。这个消息让考察得异常紧张。潜龙立刻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他下令启动应急预案。

就在这时,科考船突然遭遇了定向爆破。船体剧烈摇晃,灯光闪烁不定。在应急灯的光线下,潜龙在加密保险柜中发现了一份1947年盟国南极条约原件。当他仔细看到最后一页时,不禁倒吸一口凉气。最后一页上明确写着:“关于史前文明遗迹处理办法的附加条款”。这意味着什么?难道南极真的隐藏着史前文明的秘密?

科考船被炸的消息让考察队陷入了混乱。林雪和其他幸存者在混乱中努力寻找着自救的方法。林雪在废墟中找到了那个神秘的青铜板,她决定尝试激活它上面的机关。

当她按照一定的顺序触动青铜板上的纹路时,冰面上突然出现了一道千米长的发光裂痕。裂痕中渗出了淡金色的雾气,这些雾气迅速凝结成了dNA双螺旋结构的冰晶。林雪和周围的队员们都被这一幕惊呆了。

医疗舱内,情况也十分危急。晶体化病毒随着空气的流动蔓延开来,许多队员都被感染。林雪看着同事们痛苦的样子,心急如焚。她突然想到了之前在实验室发现的纳米银颗粒,于是她迅速将纳米银颗粒注入感染者的体内。奇迹发生了,纳米银颗粒起到了抑制作用,感染者的病情得到了控制。

就在这时,受感染的雪橇犬突然对着冰缝狂吠起来。林雪和队员们顺着狗吠的方向看去,只见一个穿戴苏联防寒服的人影从冰缝中缓缓走出。这个人的皮肤上覆盖着鳞片状角质层,手中拿着一个锈迹斑斑的录音机。

林雪和队员们小心翼翼地靠了过去。他们播放了录音机里的内容,里面传来了1946年俄语科考日志的录音:“..它们让我们以为南极是被发现的…”这句话让大家的心中充满了疑惑和恐惧。

情况越来越危急,潜龙决定启动“火种计划”。一枚装载着全部样本数据的钛胶囊被射向了太空。科学家们希望这些数据能够为人类留下关于南极的珍贵信息。

在太空中,钛胶囊的摄像头捕捉到了地球外围的银色环状物体。经过分析,这个环状物体的自转周期与地球完全同步。这意味着什么?难道地球真的被某种神秘的力量所笼罩?

考察队在经历了一系列的灾难后,终于迎来了返航的时刻。当他们行驶到南纬60度线时,却遭遇了时空扭曲现象。科考船的电子钟开始逆时针跳动,原本热闹的餐厅里,1985年的科考队员幽灵般地现身了。

这些幽灵队员重复着当年晚餐的对话,仿佛时间被定格在了那一刻。林雪和现存的队员们都被这诡异的景象吓得不知所措。林雪突然想起青铜板上的图案,她拿出青铜板,试图用它来找到解决时空扭曲的方法。

当林雪将青铜板与样本数据进行比对时,她惊讶地发现,冰芯中的微生物化是与人类线粒体夏娃的基因突变点完全吻合。全息投影重现了十二万年前的场景:智人部落在冰原上进行着祭祀活动,天空中降下了带着荧光的陨石雨。

老测绘师这时拿出自己珍藏多年的1947年南极地图,上面清晰地标注着不存在′的山脉轮廓。林雪将地图与卫星遥感图进行叠加,惊人的一幕出现了:冰盖下隐藏着一个与复活节岛石像群完全对称的巨型人面雕像群。

科考船在时空扭曲中艰难地航行着。当船驶过德雷克海峡时,所有的仪器突然恢复了正常。这场南极科考之旅带给考察队的震撼和疑惑却远远没有结束。潜龙望着远方的海面,心中暗自发誓,一定要揭开南极这片神秘大陆背后的秘密。而林雪和她的同事们,也将带着这些未解之谜继续在科学的道路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