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科幻 > 走向深蓝(幻想小说) > 回归海科院的日常生活(J)

二月二十六号除夕夜来了,东海市沉浸在浓浓的年味中。

潜龙和飞凤及女儿沈~~兴高采烈地陪同着年迈的父母亲热热闹闹地过着团圆年,而他们的儿子肩负着守卫祖国万里海疆的重任,依旧没有请假回来。潜龙夫妻俩和父母亲都非常支持。

除夕之夜约东海市被一片温馨而喜庆的红色海洋所笼罩着~红色的中国结、红色的国旗、红色的对联、红色的灯笼和红色的鞭炮,处处弥漫着浓浓的年味氛围中。

大街小巷张灯结彩,家家户户传来欢声笑语,红红的灯笼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是在向人们诉说着新年的喜悦。

在东海市的一个宁静的小区里,潜龙和飞凤夫妻与他们的女儿沈悦正热热闹闹地陪伴着年迈的父母,共享着这团圆佳节的温馨时刻。潜龙,那位投身于海洋科学研究多年的学者,此刻也是满心欢喜,与家人围坐在一起,欢声笑语回荡在房间的每一个角落。

餐桌上摆满了丰盛的年夜饭,每一道菜都蕴含着家的味道和团圆的意义。潜龙看着父母那满是幸福笑容的脸庞,看着女儿在一旁活泼而懂事的模样,心中满是欣慰。飞凤细心地为父母夹着菜,叮嘱着他们多吃点,就像所有的家庭一样,这个夜晚充满了浓浓的亲情与温暖。

在这阖家欢乐的氛围中,潜龙心中也有一丝淡淡的遗憾,他们的儿子,肩负着守卫祖国万里海疆的重任,依旧没有请假回来。但这个遗憾中却蕴含着更多的自豪与支持,潜龙夫妻俩和父母亲都深知儿子所从事的工作是多么的重要和光荣。

儿子从小就对大海有着一种特殊的向往,在他的成长过程中,受父亲潜龙的影响,立志要成为一名守卫海疆的战士。如今,他在祖国的万里海疆上,像一颗坚实的螺丝钉,坚守着自己的岗位。

每当潜龙回忆起儿子讲述的海疆生活,心中都充满了敬意。那些关于孤寂中的坚守、危险面前的勇敢以及对祖国和人民的忠诚,都让潜龙为儿子感到骄傲。

春节假期在这欢乐与牵挂的氛围中悄然流逝,很快就到了回归海科院的日子。正月初十,潜龙早早地起了床,他简单收拾了下行李,又叮嘱了家人一番,便踏上了返回中国海洋科学研究院的路途。

当他走进海科院的大楼时,一种熟悉而亲切的感觉扑面而来。走廊里摆放着各种海洋科学研究的成果展示,那些陈列的模型和图片仿佛在诉说着海科院一路走来的辉煌历程。

潜龙回到自己的办公室,整理好资料,就马不停蹄地赶到科研团队的会议室。团队里的成员们都已经到齐了,看到潜龙归来,大家的脸上都洋溢着欢迎的笑容。

“大家新年好!”

潜龙热情地向大家打着招呼。

“沈老师,新年好!我们都有点想念您了。”

年轻的研究员们纷纷回应道。

会议一开始,潜龙就强调了此次冬季渤海海上冰况及海洋生态研究的重要性。渤海是我国北方的重要海域,在冬季,冰况不仅对海洋生态系统产生影响,还会对沿海的经济活动如渔业、航运等有着重要的关联。

“我们都知道,渤海的冬季冰期是一个特殊的时期,冰况的复杂多变会引发一系列的生态和社会经济问题。”

潜龙站了起来,在会议室的白板上画出一个简单的渤海区域图,开始详细地讲解起来。

“从冰情监测来看,我们需要获取更准确的数据。上一次的冰期我们已经积累了一些数据,但还有很多细节需要进一步探究。”

潜龙指着白板上的图表说道。

团队成员开始了热烈的讨论。有的研究员提出了新的冰情监测技术,利用卫星遥感和浮标监测相结合的方式,提高监测的精度和时效性。潜龙认真地听着,不时点头表示赞同。

“这个想法很好,但是我们也要考虑到成本和数据的兼容性问题。卫星遥感能够覆盖大面积,但是精度有限,浮标监测精度高但是数量有限。我们如何在这两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是需要深入研究的。”潜龙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潜龙还回顾了历史上中国科考队在渤海冬季海冰的科考任务中所取得了多项重要收获和一些科研成果,这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科考船与技术应用

.“中山大学极地”号破冰科考船作为我国高校首艘具备极地全海深科考能力的破冰船,成功执行了渤海冬季海冰-海洋-生态综合调查任务,填补了低纬度海冰研究的国际空白。

此次在渤海冬季科考中采用了多手段协同观测,首次在北半球最低纬度海冰区实现了卫星遥感、无人机航飞与科考船联动的海冰同步观测,提高了数据精度,为未来发展极地立体观测技术体系提供了宝贵经验。

科考队在科研成果与数据收集上收获颇丰,进行了海冰生消过程的研究,通过综合调查,科考队深入理解了渤海海冰的生长与消融过程及其对海洋生态的影响,为构建渤海海冰生态动力学模型奠定了基础。在生态环境影响评估方面,科考队采集了大量海洋化学样品和海洋生物样品,为评估渤海生态环境变化提供了重要数据支持。此外,中国在海洋科学研究领域加强了国际合作与人才培养。同时是多高校协同合作,渤海科考汇聚了来自全国12所高校与科研院所的45名科研人员,展现了高校科研力量的协同创新与青春担当。

通过在渤海冬季海冰的海上科考作业中,实现了在青年科研人才培养方面上,充分做到了为有志于极地科研的青年学子提供了宝贵的实践机会,激发了他们对科学研究的热情与坚持。

除了冰情监测,海洋生态研究也是此次的重点。

冬季渤海的海洋生态相对脆弱,水温降低、光照时间缩短以及食物减少等诸多因素都会对海洋生物产生一定的影响。

“我们要关注一些洄游性鱼类的越冬情况。根据以往的研究,部分鱼类会在这片海域寻找相对温暖的区域越冬,但是每年它们的越冬区域可能会有所变化。”

一位年轻的研究生汇报了自己的初步研究成果。

潜龙听后,鼓励道:

“非常好,我们要继续跟踪这些鱼类的活动轨迹。可以利用水下机器人等技术,近距离观察鱼类的行为,同时结合水样分析,了解它们食物来源的变化。”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潜龙带领着团队开始了紧张而有序的研究工作。每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在海科院的大楼上,潜龙已经来到了实验室,开始查看各种仪器设备的数据采集情况。他的眼神专注而坚定,因为他知道在这些繁复琐杂的数据中,隐藏着海洋深处所蕴含的一些奥秘。

在冰情监测方面,通过北斗量子通信云系统科考团队成员们可以随时随地全面真实地获得各个监测站点的综合海洋立体数据,并及时进行整理和分析研究。除了仪器监测的数据,他们还派人出海实地考察。潜龙虽然不能每次都出海,但他总是密切关注着出海人员反馈回来的信息。

“这些冰的厚度、形状以及破碎情况都非常值得研究。我们发现,在一些靠近河口的区域,冰期相对较短,但是冰的堆积情况比较复杂。”

出海回来的科研人员向大家汇报着。

而海洋生态研究中,研究人员们对新采集的海洋生物样本进行了细致的分析。潜龙常常亲自参与到样本的分析过程中。

在一次样本分析中,潜龙拿着一把镊子,小心翼翼地从一个装着渤海冬季藻类的培养皿中夹起一小片藻类。

“大家看,这种藻类在冬季的环境下呈现出比较特殊的形态。它的色素合成可能受到了温度和水体营养盐含量的影响。我们要进一步研究这些环境因素的变化是如何作用于藻类的生长和繁殖的。”

潜龙耐心地向团队成员讲解着。

随着时间的推移,研究逐渐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的成果。团队在冰情预测模型方面有了新的改进,能够更准确地预测未来一段时间渤海的冰情发展。同时,在海洋生态研究方面,也对部分鱼类的越冬习性有了新的认识。

实验室的研究过程中也并不是一帆风顺。在一次关于海洋生态模型构建的讨论中,团队成员们对一些模型参数产生了分歧。

“我认为这个温度参数应该调整为更加符合冬季实际情况的值,因为冬季渤海的水温变化与其他季节有很大的不同。”

一位经验丰富的研究员坚持自己的观点。

而另一位年轻的成员则认为根据他们的实验数据,目前模型中的温度参数是合理的。

双方各执一词,气氛有些紧张。潜龙看到这种情况,他意识到这是一个学术讨论的好机会,能够促使团队在更深入的层面理解研究问题。

“大家先别急,我们重新梳理一下目前所有的研究和数据。从海洋流的影响,到冬季生物的代谢情况,全面地分析这个温度参数的合理性。”

潜龙冷静地说道。

在他的引导下,团队成员们重新审视了各种数据和研究资料。经过一番深入的讨论和计算,最终发现之前的参数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是合理的,但是在考虑到一些特殊情况时,确实需要做出一定的调整。

“这说明我们对研究成果的分析要更加全面和细致,不能仅仅满足于现有的数据。海洋科学是一个复杂的学科,每一个细微的变化都可能对整个生态系统产生巨大的影响。”

潜龙在会议结束时总结道。

在这个过程中,潜龙也不断地鼓励年轻的研究员们。他知道,团队的发展需要新鲜血液的注入,而年轻的研究员们思维活跃有激情有活力有梦想有出奇不意的思索有着无限的创新潜力。

“我像你们这么年轻的时候,也经常遇到类似的问题。不要害怕犯错,每一次的讨论和争议都是我们进步的阶梯。”

潜龙在一对一指导年轻研究员时说道。

除了科研工作,潜龙也没有忘记团队的文化建设。他知道,一个积极向上、团结协作的团队氛围对于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至关重要。

在海科院的年度优秀员工评选中,潜龙积极推荐了团队中表现突出的年轻研究员。他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激励更多的年轻人在科研道路上不断进取。

“我们这个团队就像一艘航行在海洋科学海洋中的大船,每个人都是船上不可或缺的一员。无论是资历深厚的老研究员,还是充满活力的年轻成员,大家都在为我们的目标而努力拼搏着。”

潜龙在一次团队活动中动情地说道。

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冬季渤海海上冰况及海洋生态研究逐渐接近尾声。潜龙和他的团队收集了大量的数据,建立和改进了多个研究模型,对渤海冬季的海洋环境和生态系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最后的一次团队总结会上,潜龙看着一张张充满激情和活力的年轻面孔,心中充满了欣慰。

“这个冬季对渤海冰情和海洋生物等一系列的研究工作,我们取得了很多成绩,获得了一些非常重要和关健的科考数据。同时我们也要看到,还有很多问题需要继续深入进行研究。海洋是神秘未测变化发展的动态立体世界,我们对渤海冬季的研究只是一个开始。”

潜龙总结性地说出了自己的看法。

在这春节假期回归海科院的日子里,潜龙在家庭的牵挂和对科研的热爱之间找到了平衡。他就像一座桥梁,连接着家庭的温暖港湾和海洋科学的探索前沿,在这个平凡又伟大的日常工作中,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也带领着团队继续向着探索研究海洋奥秘的科学领域前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