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科幻 > 走向深蓝(幻想小说) > 又是一年新征程一路向洋(三十六)~穿越阿留申群岛公海

中国北极科考队在队长兼科考总指挥长沈龙(潜龙)的带领下,乘坐着喜气吉红的极地远洋科考船“鲲鹏三号”顺利返航在回国的海路上。

九月二十号上午九点,巨轮来到了白令海中部区域的美属阿留申群岛西北部的公海航道上。

灿灿秋阳耀辉光,悠悠深海澄金彩。

艳艳巨轮浴秋煦,群群海鱼逐波澜。

一碧万顷琉璃海,祥光瑞彩照前行。早秋的太平洋北部,秋高气爽,灿灿阳光映照着巍峨雄伟梦幻般的中国极地远洋深海科考船“鲲鹏三号”一路畅然航行在碧波坦荡的深海之中。

阿留申群岛位于白令海和北太平洋之间,处在太平洋西北偏中部海域和阿拉斯加半岛的偏西南方向,全长大约2250多千米,总面积大约有平方千米。该群岛一共由十四个大岛屿和众多小岛屿所组成,其中大部分岛屿是火山岛,岛上地势崎岖,气候冷湿,全年温差小,在这片群岛范围内海风大多雨多浓重雾。

阿留申群岛的地理经纬度大致在北纬50~55度和东经165°45'10\"到西经162°21'10\"之间。

由于阿留申群岛位于白令海的前哨,是亚欧大陆东部“岛链”的起点,它连接着北美洲和亚洲,扼守着白令海峡的南部出口,是美国进入北极地区的关键节点。同时,阿留申群岛也是美国在太平洋地区重要的海空军基地,冷战时期,群岛各军事基地是北美大陆战略防御的重要环节。

在经济价值上,群岛周边海域里水产资源丰富,是美国重要的渔业基地。此外,群岛独特的地理位置也使其成为了北极航道的一处必经之地,随着全球变暖,北极航道的利用价值正在日益提高,阿留申群岛的战略和经济价值愈发凸显重要了。

秋日的白令海北部深蓝宏阔,天空晴蓝澈澈,浮云凸浮,恢然壮美,红轮踏浪前行。“鲲鹏三号”科考船甲板上,李旭扬正带领着智能无人海洋科考设备组的同事们沐浴着温和的早秋煦阳,低头沉醉在日常的海洋科考工作中,“悟空六号”多用途智能无人机在公海上空传送回来的具体科考数据,李旭扬都认真细致地一一输入到船上的量子云信息库中,从显示屏上不时地还可以清晰地看到阿留申群岛风姿绰绰而又秀丽旖旎的早秋海洋风光:

“各组人员请注意,已经进入到阿留申群岛公海区域了,继续加强观测,做好详细记录。气象部门要密切注意天气变化,了望台上陈飞要时刻注意前方航路航行安全,注意观察海中隐匿的浮冰,…”

潜龙通过对讲机再次强调了航行安全及沿途海上科考工作的重心。

科考队员们迅速行动起来,各司其职,继续认真细致专业地进行着紧张而有章有序的科考工作。

白令海和阿留申群岛在九月二十号通常已经开始进入到了秋季,海冰情况会有所变化。进入到九月下旬,白令海北部仍然还有少量浮冰出现,而阿留申群岛区域附近因为受到暖流的影响,水温比较高,通常不会有浮冰出现,但也会偶然出现突发极端恶劣天气。

由于九月份是过渡季节,白令海西北海区天气多变,可能会遇到突发状况的海上风暴、大浪和浓雾等。而西北航道在九月下旬受天气原因仍然可能会出现部分浮冰,由于冰情比较轻,此时还是适合海上航行的。

航行在阿留申群岛公海上,科考队员们面临着诸多挑战。由于这里的海域复杂多变,天气时而天气晴朗;时而狂风大浪;时而迷雾重重。

狂风骤起时挟带着阵阵凉冷意,凶猛的海浪一次次剧烈地拍打着“鲲鹏三号”科考船高大巍峨的船身,发出阵阵巨大的轰鸣声。但科考队员们毫不畏惧,他们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和专业的技能,一次次克服困难,认真完成了各项科考任务。

在海洋生物学家李华的带领下,生物采样小组开始对这片海域的海洋生物进行了采样。他们使用专业的捕捞工具,小心翼翼地捕捉着各种海洋生物,从微小的浮游生物到庞大的海鱼,逐一进行详细的记录和分类。这些珍贵的样本将为后续的海洋生物研究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

与此同时,地质学家张强带领的地质勘探小组也在忙碌着。他们利用先进的地质勘探设备,对海底地形进行详细的探测和分析。通过采样和分析海底岩石样本,他们试图揭开这片海域地质历史的神秘面纱,为研究地球演化和板块运动提供更多更全面更有力的证据。

气象学家王丽则在船顶的气象观测台忙碌着。她密切关注着天气变化,记录着各种气象数据。这些数据对于预测未来天气变化、保障科考船安全航行具有重要意义。

除了各组科考队员忙碌的身影,船上还有许多其他工作人员在默默付出。厨师们精心准备着美味的饭菜,保障科考队员们能够吃好营养餐,有足够的体力投入到艰辛的科考工作之中;而船舶设备维修组的专业船舶维护技师和工程师们更是时刻密切关注着船舶设备的运行状况,及时发现小问题并及时快速地排除故障,确保船舶的安全航行。

潜龙回想起在“鲲鹏一号”科考船在环太平洋的那次航程中,一次意外的突发海上风暴让参加那次航行的科考队员们记忆犹新。那天晚上,原本晴朗的天空突然乌云密布,狂风暴雨席卷而来。瞬间海浪汹涌澎湃,猛烈地拍打着科考船巨大的船身,并发出震耳欲聋的轰鸣声。

“全体人员请注意,马上进入紧急状态!”

当时的沈龙立刻通过广播下达了紧急工作命令,并快速传遍了整艘科考船舶。科考队员们迅速行动起来,按照应急预案进行了各项紧急应对工作。船员们加固了船上的设备,确保它们不会被狂风巨浪掀翻冲走;科考队员们则紧张地记录着各种气象数据,为后续的气象分析提供了非常详细重要的科学数据依据。

在那一场海上突发的自然风暴中,“鲲鹏一号”展现了出色的抗风浪能力。它像一头顽强的巨兽,在狂风暴雨中稳稳地挺立在海面上。经过一夜的奋战,科考队员们终于迎来了黎明的曙光。阴云渐散,灰白的浅云浮现天空,不久后,当第一缕阳光穿透灰白的薄云远洒在海面上时,风暴已经远远离开了这片海域,海面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在经历那场风暴后,科考队员们更加珍惜每一次的航行机会。他们知道,海洋是神秘博大的,也是充满挑战的。在探索未知的过程中,他们不仅要面对各种自然环境的考验,还要克服种种困难和工作挑战。但正是因为经历了这些挑战,才让他们不断成长,不断超越自我,不断在砥砺前行中逐渐成为优秀的海洋科学工作者。

在阿留申群岛公海的航行过程中,“鲲鹏三号”沿途还进行了一系列重要的科学实验。这些实验涵盖了海洋生态、气候变化、地球物理等多个领域,旨在揭示这片神秘海域里所隐藏着的大自然奥秘。

在一次深海探测实验中,“鲲鹏三号”综合利用船载先进的中微子深海探测设备和声呐系统,对海底进行了一次全方位的深度扫描。探测设备发出的中微子波和声波信号,穿透海水,反射到船上的综合接收器中。通过分析这些信号,科考队员们能够快速地绘制出详细的海底地形图,从而了解到这片海域海底复杂的地质结构和海洋生态环境。在这个群岛周边海域中发现有古代的沉船遗迹被深深地埋没于百米深的沉积物中,还有一些二战时沉毁的某些国家的一些飞机和各类战舰残体静寂地沉埋在深海淤泥物和大型海洋生物的尸骸下,默默无声地诉说着二战时曾经发生在这个群岛上空和海域那场太平洋战争中那些惊心动魄血雨腥风的惨烈战争故事。阿留申群岛战役是发生在太平洋战争时期中的一场“被迷雾笼罩”的战役,其海战虽然不如中途岛激烈,但通过切断日军补给和战略牵制,加速了日本在太平洋的溃败。以科曼多尔海战作为关键节点,展现了传统舰炮战术在恶劣环境下的局限性,也凸显了情报与天气对现代海战的影响。阿留申群岛这场战役是太平洋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日军在中途岛战役期间发起的佯攻行动之一,主要集中在1942年6月到1943年8月,但最终演变为一场独立的战略争夺。

1942年6月日本发起中途岛战役(mI作战)的同时,又执行了代号为AL作战的佯攻计划,意图通过占领阿留申群岛西端的阿图岛(Attu)和基斯卡岛(Kiska),分散美军兵力,并为后续威胁阿拉斯加及北美西海岸铺路。当时日军北方舰队由细萱戊子郎中将指挥,包含2艘轻型航母(“隼鹰”和“龙骧”)、3艘重巡洋舰、3艘轻巡洋舰、11艘驱逐舰及运输船队。1942年6月3号到4号日军开始发起进攻阶段,日军以“隼鹰”和“龙骧”号航母为空中主力,对美军荷兰港(dutch harbor)发动空袭。美军凭借雷达预警和防空火力拦截,击落多架日本战机,但岛上油库和部分设施被炸毁。日军一架零式战斗机被击落后迫降在阿库坦岛,后来被美军缴获并进行了研究,为后续破解“零战神话”提供了重要情报。占领阿图岛与基斯卡岛1942年6月6日日军没遇到抵抗就占领了阿图岛和基斯卡岛两个岛屿,但战略意义有限,反而因补给困难陷入了被动。

美军在1943年发起反攻,目标是收复被日军占领的阿图岛和基斯卡岛。此阶段的战斗包括1943年3月的科曼多尔海战和随后的登陆作战。

1943年3月26日发生的科曼多尔海战是阿留申战役中唯一一次大规模海战。美军舰队(包括重巡洋舰“盐湖城”号、轻巡洋舰“里士满”号及4艘驱逐舰)与日军舰队(4艘重巡洋舰、4艘驱逐舰)在科曼多尔群岛附近海域遭遇。双方在浓雾中展开炮战。美军“盐湖城”号受到重创,由于日军误判美军有空中支援而主动撤退,导致阿图岛日军失去了补给。此次海上遭遇战日军没能完成补给任务,美军虽然没有取得决定性胜利,但切断了日军对岛屿的补给支援。

1943年5月美军发动阿图岛收复战,美军最终以伤亡近4000人的代价攻占阿图岛,日军2300人中只有28人幸存,其余人“全员玉碎”。1943年8月,日军趁大雾秘密从基斯卡岛撤离6000余人,美军登陆后发现岛屿已空无一人。…至此,美国全面收复了阿留申群岛所有失地。

这些沉没在阿留申群岛四周海底的二战沉船飞机静默地诉说了世界各国人民和平友好相处的弥足珍贵。

通过这次在阿留申周边海域进行的实验不仅为后续的海洋地质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还让科考队员们对海底世界有了更加全面深入的了解。他们看到了五彩斑斓的珊瑚礁、形态各异的深海生物,感受到了海底世界的神秘奇幻和海洋生物的美丽多姿。

除了深海探测实验,“鲲鹏三号”还进行了一系列其他的重要科学实验。比如,在海洋生态方面,科考队员们对海水中的微生物、浮游生物等进行了详细认真的采样和全面细致分析,研究了它们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在气候变化方面,他们利用先进的仪器设备,对海水的温度、盐度、溶解氧等参数进行了实时监测,并细致入微分析了这些参数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在返回航行的过程中,“鲲鹏三号”还遇到了许多生动有趣的景象。有一次,他们遇到了一群鲸鱼。这些庞大的生物在海面上嬉戏打闹,不时跃出水面,喷出一道道壮观的水柱。科考队员们纷纷拿出相机,记录下了这难得一见的壮观景象。

除了鲸鱼,“鲲鹏三号”还遇到了许多其他珍稀的海洋生物。比如,色彩斑斓的热带鱼、形态奇特的章鱼、还有憨态可掬的海豹等。这些生物的出现,不仅让科考队员们感受到了海洋的神奇和美丽,也为他们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素材。

在航行的过程中,科考队员们也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由于长时间地航行在颠簸流离的深海远洋远离陆地,让他们时常会感到一些孤独和寂寞;而复杂的海洋环境和恶劣的天气条件,也给他们的具体海上科考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但正是这些挑战,磨砺了他们的工作意志,让他们变得更加坚强和成熟了。

在一次晚上的科考工作交流会上,一位年轻的科考队员说出了自己进行海上科考工作的一些感受:

“这次远洋科考航行让我深刻体会到了海洋的神秘未测和浩瀚伟大。虽然我们面临着种种困难和挑战,但正是这些挑战让我们不断成长和进步。我为自己能够成为‘鲲鹏三号’科考队中的一员而感到衷心的骄傲和无比的自豪。”

听到这位年轻科考队员发自内心的肺腑之言,沈龙心中充满了无比的欣慰和自豪。他知道,这次赴北极远途航行不仅仅只是一次科考任务,更是一次对年轻队员们的海上专业综合工作能力和海洋科学知识的锻炼和考验。看着他们逐渐成长为一批有强烈担当负于责任富有开拓创新善于思考发现问题富及有实践工作能力的科研人才,他感到无比的欣慰和满心的骄傲。

随着时间的推移,“鲲鹏三号”终于顺利完成了在阿留申群岛公海的科考任务,踏上了回国的航程。在航行的过程中,科考队员们依然保持着高度的专注和敬业精神,对此次航行的成果进行整理和分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