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科幻 > 走向深蓝(幻想小说) > 又是一年新征程一路向洋(二十六)~从纳尔维克航行哈默弗思特

经过一夜(极昼)的停泊修整和船舶例保维护保养和物资补给后,早上四点,极昼辉映下的挪威极地科考船“北极星”八号徐徐驶离了纳尔维克港口,驶向了新的科考航路,向着哈默弗思特出发。

由于八月时节的夏日,北极正处于极昼这一特殊的自然现象之中,即使是到了深夜,北极的天空仍然是太阳悬空照,明亮灿灿如白天。

八月的北极,之所以会展现出这种独特而又神秘的自然现象——极昼。是因为在这个时期,北极圈内的地区,包括挪威、瑞典、芬兰、俄罗斯和加拿大的一部分,会持续数周到数个月的时间,太阳不会完全落下,天空不会完全变成黑暗,这种特殊的太阳一直当空照射的自然现象被称之为极昼或午夜阳光。

极昼的原理是由于地球自转轴的倾斜。在夏至期间,北极圈以北的地区朝向太阳的角度足够大,以至于太阳在24小时内都处于地平线以上,不会落下。这就意味着,从四月初夏开始,北极圈内的居民和游客可以享受到连续数周甚至数个月的一昼夜二十四小时的光照,太阳在午夜时分仍然高高地悬挂在天空之中,天空呈现出一种特殊的蓝色或橙色调。

极昼现象对当地的生态系统和人类生活产生了显着影响。在极昼期间,植物生长迅速,因为它们可以几乎不间断地进行光合作用。动物活动也更加频繁了,因为它们有更多的时间和光照来进行觅食和迁徙。对于人类来说,极昼提供了一个独特的生**验,人们可以在午夜时分还可以进行户外活动,如徒步、钓鱼、野餐等室外活动。

但是极昼也有一些挑战,比如睡眠障碍。由于长时间的日照,人体内的生物钟可能会被打乱,从而导致睡眠质量下降。为了应对这个问题,当地人通常会使用遮光窗帘或眼罩来模拟夜晚的环境,以帮助调整睡眠模式。

八月的北极极昼是一种令人惊叹的自然现象,它不仅展示了大自然的奇妙,也对当地生态系统和人类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于有幸体验这一现象的人们来说,这无疑是一生中最难忘的一次经历。

纳尔维克位于挪威北部诺尔兰郡的奥福特峡湾东端,是一座因为北大西洋暖流经过而成为世界上最北边的不冻港城市。其周边的海底地形和地貌特点深受冰川和海洋的共同作用,展现出典型独特的峡湾地貌特征。纳尔维克附近海底地形的总体地形特征是以峡湾地貌为主,这是冰川与海洋长期作用的结果。峡湾地貌的形成可以追溯到末次冰期,当时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被巨厚的冰川所覆盖着。由于长期冰川的侵蚀作用从而在陆地上形成了U形深谷,随着冰川消融退去,海水涌入这些谷地,就形成了这些深邃而又狭窄的峡湾。

奥福特峡湾奥福特峡湾(ofotfjord)位于挪威北部的诺尔兰郡,是一个深入内陆的峡湾,其地理位置和海洋地质状况都具有独特的特点。

奥福特峡湾位于挪威西北海岸,是挪威最大的峡湾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北端的峡湾之一。峡湾的东端是纳尔维克市,这是一个重要的港口城市,位于峡湾南岸的纳尔维克小湾内。纳尔维克市的经纬度为68°25'N和17°24E之间,这使得它位于北极圈内。

奥福特峡湾的形成原因是由于上古时期遭受到冰河侵蚀作用而形成的峡湾,海水在这个峡湾内弯弯曲曲,流向深处。峡湾两岸悬崖峭壁,地势异常险峻高耸,峡岸风光奇绝危然。

奥福特峡湾的地质特征包括陡峭的悬崖、深邃的海水和丰富的海洋生物多样性。这些特征使得奥福特峡湾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渔业和旅游区域。

奥福特峡湾在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着名的挪威战役,这场战役首次使用了陆、海、空立体作战战术,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

奥福特峡湾是纳尔维克所在的主要海湾,地势上呈现西北一东南方向延伸。其东北岸呈现弧形凹入陆岸,西段靠近湾口处分布有3个铁矿石出口泊位,其中5号泊位为桩式结构,长度达到208米,前沿低潮时水深26米,能够停靠30万吨级的矿石船。这些泊位的存在不仅体现了海底地形对港口功能的支持,也展示了峡湾内水深的巨大变化。

这个港口城市海底地貌的形成原因主要是由于冰川侵蚀作用造成的,峡湾的形成与冰川的侵蚀作用密切相关。冰川通过刨蚀和堆积作用,塑造了纳尔维克附近海底的U形谷地。这种地貌通常具有陡峭的侧壁和狭窄的入口。此外,还有海洋沉积影响,随着冰川消退,峡湾底部积累了大量冰川搬运来的泥沙和碎石,形成了水下浅滩和岗丘。

在海洋洋流的作用下,北大西洋暖流对纳尔维克海域的影响显着,不仅使得港口全年不冻,也影响了海底的营养盐分布,为海洋生物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

纳尔维克附近的海底地形对当地周边环境和经济活动有重要影响,在渔业资源方面,峡湾内丰富的营养物质和适宜的水深为鱼类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使得该地区成为重要的渔场。良好的港口功能,奥福特峡湾的天然良港特性,使得纳尔维克成为铁矿石输出的重要港口,其高效的矿石装载和吞吐能力离不开峡湾地形提供的深水条件。

这种U型峡湾地形有利于生态保护,由于峡湾地形复杂且水深变化显着,纳尔维克周边海域的生态环境相对稳定,是多种海洋生物的栖息地。纳尔维克附近的海底地形以典型的峡湾地貌为主,这种地貌的形成是冰川和海洋长期共同作用的结果。奥福特峡湾的弧形凹入结构和深水条件为港口和渔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同时也展现了挪威北部独特的地质和自然魅力。

峡湾作为一种独特的海洋生态系统,其复杂的海底地形和丰富的营养物质为多种海洋生物提供了理想的栖息环境。以下是峡湾内常见的海洋生物及其栖息特点:

峡湾内水温比较低并且盐度适中,适合多种鱼类生存。常见的鱼类包括鳕鱼、鲱鱼、白鲑和小型鱼类的鲈鱼和鲑鱼等。

鳕鱼是峡湾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鱼类之一,广泛分布于峡湾的深水和浅水区域。鲱鱼,喜欢峡湾内富含营养的水域,是许多海洋生物的食物来源。白鲑,峡湾的冷水环境为白鲑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条件,其种群在峡湾内较为稳定。其他小型鱼类:如鲑鱼、鲈鱼等,这些鱼类通常在峡湾的浅水区域觅食和繁殖。

峡湾内的浅滩和沉积物区域也为贝类和甲壳类生物提供了丰富的栖息地,贻贝是一种附着在峡湾的岩石和人工设施上重要的滤食性生物。

螃蟹中如帝王蟹和雪蟹,在峡湾的深水区域觅食。龙虾喜欢在峡湾的岩石缝隙中栖息。

峡湾内独特的生态环境也为海洋哺乳动物提供了栖息地。如海豹,常见于峡湾的浅滩和冰层附近,以鱼类为主要食物来源。鲸类中如座头鲸、抹香鲸等,偶尔会出现在峡湾内觅食。

峡湾的陡峭岸壁和开阔水域吸引了大量海鸟如海鸥:在峡湾上空盘旋,以鱼类和贝类为食。海鹦一种喜欢在峡湾的岛屿和岩壁上筑巢的海鸟。海雀是一种以峡湾内的鱼类为食典型的峡湾鸟类。

峡湾海洋地形为生物多样性提供了天然良好的栖息环境,其在生态上的作用意义重大,峡湾生态系统因其独特的地形和水文条件,成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区域。

其在生态上的作用,首先反映在食物链上支持了哺乳动物和鸟类的繁衍生息,峡湾内丰富的鱼类和贝类为海洋哺乳动物和鸟类提供了充足的食物来源。其次具有碳汇功能,峡湾沉积物能够有效地固定碳,对全球碳循环有重要贡献。再次具有生态保护价值,许多峡湾地区被设立为自然保护区,以保护其独特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

气候变化对峡湾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产生了显着影响,首先当水温升高后,会导致鱼类和贝类的栖息范围发生变化,部分物种可能因不适应新环境而减少。其次,因为升温导致冰川退缩,冰川融水减少可能影响峡湾内的盐度和营养物质供应,进而影响生物的生存和繁殖。从而导致海平面上升,这可能导致峡湾生态系统结构发生变化,影响生物栖息地的稳定性。

总之,峡湾内栖息着丰富的鱼类、贝类、海洋哺乳动物和鸟类,这些生物构成了复杂的食物链和生态系统。峡湾生态系统不仅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还面临气候变化的挑战,需要进一步的保护和研究。

奥福特峡湾中具有丰富的海洋生物多样性,这里有多种冷水性的鲑鱼,如大西洋鲑鱼。它们洄游到峡湾内的河流中产卵,为整个生态系统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红点鲑也是常见的种类,适应了峡湾寒冷的水温,在其冷水域环境中形成了稳定的种群。比目鱼等鳕鱼种类在奥福特峡湾也有分布。它们在海底觅食,以底栖生物为食,同时也是许多大型鱼类和海洋哺乳动物的猎物。

而海洋哺乳动物有海豹、海象等,斑海豹是峡湾地区的常客,它们在峡湾的浮冰区域附近繁殖和休息,以鱼类和无脊椎动物为食。斑海豹的幼崽出生时身上覆盖着柔软的白色皮毛,非常可爱并且具有独特的生态意义。在一些靠近岸边的浅水区,偶尔能看到海象的身影。它们体型庞大,主要以贝类等底栖无脊椎动物为食,利用其长长的獠牙挖掘海底食物。

鸟类中的海鸥是峡湾中最常见的海鸟之一。它们适应了海洋环境,在海上捕食小鱼和甲壳类动物,同时在峡湾周围的悬崖峭壁上筑巢繁殖。燕鸥也是常见的种类,它们有着细长的翅膀,善于飞行和捕食。燕鸥通常在峡湾的浅水区捕食小鱼,其飞行姿态优美并且敏捷。

此外,底栖生物中的扇贝、贻贝等贝类在峡湾海底广泛分布。它们附着在礁石或海底的其他基质上,通过过滤海水中的浮游生物获取营养。棘皮动物中的海星、海胆等也是底栖生物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星以贝类等为食,对控制底栖生物种群数量有着重要作用;海胆则以藻类为食,在峡湾的生态系统中扮演着初级消费者的角色。

此外,浮游生物中硅藻等浮游植物是峡湾海洋生态系统的基础生产者。它们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为整个海洋食物链提供了最初的能量来源。而浮游动物中的桡足类等浮游动物以浮游植物为食,同时又是许多小型鱼类和其他海洋生物的食物来源,在海洋食物链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奥福特峡湾的海洋生物多样性得益于其独特的海洋地质环境,如寒冷的水温、丰富的海底地貌以及来自河流的营养物质输入等因素。

“北极星“八号科考船畅行挪威海公海上,天空橙蓝祥光瑞照,深蓝色的大海被熏染成一种独特唯美的梦幻色彩。

金光悬空橙蓝夜,浮云绚彩北极海。

万里航程探海路,孜孜不倦牧海人。

夜近午夜,丽日依然临空朗照着北冰洋的上空,飞鸟掠影,鲸鲨戏浪,浮冰零散,冰川静穆在远方的海中岛屿陆地上熠熠生辉。…

中方科考队长潜龙带领着李旭扬等人依然坚守在甲板上,操作着中国制造的智能深海无人多功能综合科考快艇船和智能深潜机器人在深海中收集着3d多维度立体海洋各种信息。

深海宏阔,海山海岭绵延不绝,高高低低错落起伏,北极甜虾密集在一处处海岭中戏水觅食…

哈默菲斯特(hammerfest)是挪威北部的一个港市,位于芬马克郡的芬马克岛西岸,地处北纬70°40'。它是欧洲最北端的一个港口城市,地理位置极其靠近欧洲大陆的最顶端。在二十一世纪的2024年哈默菲斯特的人口大约有7000人,是一个终年不冻港,夏季旅游业非常兴盛。每年从5月13日到7月29日有连续不断的极昼,从11月18日到次年1月23日为连续不见的极夜。

哈默菲斯特的经纬度为北纬70.,东经23.,这里曾经是一个小渔村,在1789年建镇,当时镇上只有40位居民。直到拿破仑战争之后,哈默菲斯特的人口才达到了350人。如今,这里已经达到了7000人。1940到1944年间,哈默菲斯特的战略位置,使它被选为德国舰队北大西洋海军基地,战争中哈默菲斯特曾经被夷为平地。

哈默菲斯特的海洋地质状况和沿岸峡湾自然风光非常迷人。由于北大西洋暖流经过,这里终年不上冻,曾经是北冰洋捕鲸和捕海豹的常用港口。这里有现代化的鱼类加工厂,出口鱼肝油、腌鱼和兽皮。夏季,旅游业非常旺盛,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探索这片神秘而美丽的土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