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明末崛起:打造一个崭新华夏帝国 > 第1211章 出征前的准备二

秦思源听后,脸上露出一丝欣慰的神色,再次郑重地点了点头,随后不再多问,转身与一旁静立等候的雷虎、周立民一同迈步,离开了军工厂的场地。

皇宫,熏香的青烟在殿内袅袅盘旋,驱散了从外面带回的初春寒意,也平复了兵工厂那震耳欲聋的轰鸣在耳畔的余响。

秦思源刚在御案后坐定,身着低调青色官袍、气质精干内敛的情报总局局长林云,便如同早已计算好时间一般,悄无声息地进入殿内,恭敬地行礼。

“陛下”,林云的声音平和清晰,不带丝毫谄媚,却透着绝对的恭顺。

秦思源抬眼看去,并未寒暄,林云适时地将一份密封的文书双手呈上,“陛下,这是倭国近期局势汇总,以及对马岛宗家动向的详细呈报”。

秦思源接过文书,拆开火漆,目光迅速扫过上面密密麻麻却条理清晰的字迹。

文书详细记录了宗家在获得新一批装备后,如何更加疯狂地扩张,其兵锋已不满足于周边小岛,开始试探性地袭扰九州本土一些弱小大名的沿海领地,引得九州诸藩震动,暗流涌动。

同时,也汇报了基隆营地“倭人兵营”的训练进度与思想改造情况。

看着文书上描述的宗家如提线木偶般按照预设的剧本行动,以及那三千把“毒刃”即将淬火完成,秦思源微微颔首,冷硬的嘴角勾起一丝几不可察的弧度。

他将文书轻轻放在御案上,指节在光滑的桌面上有节奏地敲击着。

“做得不错”,皇帝的声音在空旷的大殿中回荡,带着一种居高临下的赞许,“倭国之事,关乎的不仅是开疆拓土,掳掠资源,更关乎我大夏皇室未来的布局与威望”。

他目光如炬,看向垂手恭立的林云,语气变得深沉而意味深长:“东海若能彻底平定,纳入王化,其地、其民、其利,将成为皇室直接掌控的重要根基,亦是未来屏藩帝国东翼的关键,此事,不容有失”。

林云心中凛然,他立刻深深躬身,声音带着无比的坚定:“臣,明白!陛下宏图,臣必竭尽全力,确保倭国之事,万无一失,一切皆按陛下意志推进!”。

他这番话发自肺腑,严格来说,他林云是皇帝的私臣,情报总局虽然名义上隶属朝廷,但其核心效忠对象始终是皇帝本人。

皇室的根基越深厚,力量越强大,他这位皇帝耳目的地位就越稳固,所能掌握的资源与影响力也就越大。

他与皇室,早已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

而且,他深知自己位置的微妙与安全。情报总局看似权柄赫赫,掌握国内外无数机密,但其权力被皇帝以高超的政治智慧严格限定在“监察”与“情报搜集”的范围内。

在国内,他们没有随意逮捕、审讯之权,一切行动必须在帝国律法和朝廷既定程序框架内进行,与明朝那个可以随意构陷大臣、制造冤狱的锦衣卫有着天壤之别。

这正是秦思源的高明之处,他深知特务政治犹如双刃剑,虽能巩固一时之权,却极易反噬,败坏朝纲,最终动摇国本。

他凭借自身威望和开国之功,足以掌控全局,无需依靠制造恐怖来维持统治。

他要建立的是一个依法度运转的帝国,而不是一个依赖个人意志和秘密警察的王朝。

一切权力,包括皇权,都应当,至少在表面上,在律法的轨道上运行,这既是对臣子的保护,也是对帝国长远稳定的保障。

林云对此心知肚明,也因此更加安心和忠诚。他无需担心鸟尽弓藏,因为他本身就不是那张可能伤主的“弓”,而是皇帝手中一把用途明确、且被套上安全鞘的“探针”。

只要他恪守本职,不行差踏错,他的地位便无人可以动摇。

“你明白就好”,秦思源看着林云,对他的表态和其中蕴含的忠诚与清醒颇为满意,“继续密切关注,有任何异动,随时禀报”。

“臣,遵旨!”林云再次躬身。

秦思源抬眸望了望窗外的天色,夕阳的余晖已开始为天际染上一抹金红。

他神色平静,转向侍立在一旁的内侍,声音不高却清晰无比:“去,将苏明哲总理,以及张伦、熊宁元、傅淑训三位副总理请至御书房议事”。

“谨遵陛下圣谕”,内侍躬身领命,脚步轻盈而迅速地退出了大殿,不敢有丝毫延误。

一旁的雷虎听闻,心中了然,陛下这是要在大军出征之前,将国内政务做一番周密安排,确保后方稳固。

他立刻拱手,声若洪钟地请示道:“陛下,是否需臣即刻传召军部各位将军一同前来,聆听圣训?”。

秦思源微微摆手,语气笃定:“暂且不必,军事部署,朕自有计较,届时会单独召你们面授机宜” 。

他的话语中透露出对全局的绝对掌控,以及对不同事务分层次处理的清晰思路。

约莫一个小时后,殿外传来通禀声,随即,以总理大臣苏明哲为首,副总理张伦、熊宁元、傅淑训紧随其后,四位执掌大夏帝国日常政务的核心重臣,鱼贯而入。

他们步履沉稳,神色恭谨,来到御前行礼问安。

“臣等,参见陛下!” ,四人动作整齐划一,躬身行礼的幅度与节奏都显露出经年累月形成的规矩与敬畏。

“平身,赐座”,秦思源目光扫过四位股肱之臣,语气平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仪。

待到四人在内侍搬来的锦墩上小心翼翼地落座,姿态端正,目光聚焦于御座之上的皇帝时,秦思源没有多余的寒暄,直接切入正题,声音回荡在空旷而庄严的御书房内:

“出征之期,定于一个多月之后,箭在弦上,不容有失。今日召诸位爱卿前来,便是要在这最后关头,将各项方略再行推敲,查漏补缺,务求万全”。

他的话语简洁有力,瞬间为这次御前会议定下了严肃而高效的基调。苏明哲等人闻言,神情愈发专注,深知此次商议关乎国运,无不凛然受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